要探究全球产业在面临将业务迁出中国和保持现状的矛盾时可能做出何种反应,台企的处境和选择或许能够成为某种先兆。 四十多年前,重新开放的中国开始吸引境外投资者,这一群体之前曾被革命者赶出中国。台湾人率先在中国设立工厂。随后,日本人、美国人和欧洲人也纷至沓来。 如今,来自台湾的制造商、餐饮业主和其他企业主再次引领潮流,但这一次,是全球企业撤出中国的潮流。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去年年底接受调查的约610家台湾企业中,有超过57%的企业正在或考虑从中国大陆迁出,还有少数一些公司正在或考虑从台湾迁出,背景是中国营商环境日益恶化,而且对台海可能爆发战争的担忧挥之不去。 总体而言,跨国公司正在撤出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外商对中国工厂、商店和其他硬资产的投资下降了31.5%。对于一个多年来一直是外资聚宝盆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甘思德的研究发现,有多达57%的台湾企业倾向于将部分业务迁出中国,比例远高于其他企业。根据甘思德的研究,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迁出中国,这样做的欧洲和日本企业占比也只有约10%。 “台湾公司可能是‘矿井里的金丝雀’,”甘思德的研究指出,“这些企业的观点和行为预示着,在面对是将业务迁出中国还是留在中国的相互对抗的力量时,全球公司可能会如何行动。” 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都发觉自身难与中国切割。它们在艰难应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然不足,以及最近中国政府对任何西方事物都越来越怀疑的局面。然而,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这些企业仍认为留在中国至关重要。 例如,尽管大量享受补贴的中国产电动汽车涌入欧洲导致欧盟和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德国企业正继续扩大在华业务。虽然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加剧,但星巴克(Starbucks)等西方消费品牌仍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甘思德在研究中指出,除了对中国风险敞口高度担忧外,台湾企业“似乎是出于对冲风险、实现地区和全球生产布局多元化的考虑,而不是要与中国彻底脱钩。” 这就是我的同事Jon Emont和其他人在过去一年记录的“中国+N”(China-plus-many)战略。例如,苹果公司(Apple)一直在越南和印度扩展业务,同时在中国保持庞大的生产规模。 向印度多元化发展 甘思德的研究显示,台湾公司越发有兴趣将部分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南亚和中亚,主要是印度,印度是中国一个日益崛起的地缘政治对手。 我今年7月前往台北时,当地一些企业高管告诉我,在总统赖清德的领导下,政府明确推动台湾企业向亚洲(不含中国大陆)多元化发展,这是高管们所说的新政府“对抗中国”战略的举措之一。 这些台企高管告诉我,目的是在北京对台湾的威胁越来越大之际,加强台湾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联系,同时提高台湾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将台湾视为其主权领土。 北京方面已注意到外国企业对中国的兴趣正在减弱。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试图留住这些企业,包括一再承诺开放经济。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一努力与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议程相冲突,该议程的重点是使中国摆脱对西方产品的依赖,抵御所谓的外国威胁。这使得对华投资成为外国企业的潜在雷区。 在中国经济因私人投资和消费疲软而陷入困境之际,另一个关键的增长引擎正在被扼杀。 中国消费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当以小笼包闻名的台湾品牌连锁餐厅鼎泰丰8月份宣布将在中国关闭14家门店时,中国社交媒体上发出了集体叹息,哀叹一个时代逝去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3:31 , Processed in 0.14343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