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一对双胞胎女婴在士嘉堡一所医院早产4月出生。当时,每个婴儿的体重不到一公斤,体积只有成人手掌大。
一般情况下,如此早产婴儿生存下来,且无缺陷的机会只有5%至10%。而当这对1993年出生的双胞胎健康成长时,医生称之为奇迹。
在周一,帕娃莎‧诺默哈麦德(Palvasha Normohamad)与法丽希塔‧诺默哈麦德(Farishta Normohamad)年满18岁,她们已经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少女。
出生时,这对女婴并无肺活量,没有进食能力。但她们现在能说3种语言,在阿富汗与加拿大居住,并拥有Facebook帐户。
生日前夕,她们特地看望了当年接生的医生。当她们走进威廉丝医生(Dr. Tanya Williams)位于士佳堡的诊所时,医生已满头银丝。
帕娃莎问其出生时的情况,威廉丝回忆道:「当时很害怕,这是奇迹,我们衷心为你们祝福。」
1993年11月,威廉丝刚从医学院校毕业,仅执业两个月。她接到紧急电话赶至Scarborough Centenary Hospital,即现在的兆康医院(Rouge Valley Centenary),一名孕妇进来时已有明显生产徵兆。
诺默哈麦德夫妇于1987年从阿富汗移民至加拿大,妻子Maryam几乎不会说英语。
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将该名孕妇转介至处理早产儿的医院,这对女婴在该院早产。儿科医生古维兹(Dr. Dennis Gurwitz)将早产婴儿接上唿吸器,以防止脑损伤。后来她们被转送至病童医院,在恆温箱中一盎士一盎士得地长大。
父母为孩子取了麦加圣山(Mecca)的别名。1994年3月,这对早产女婴从兆康医院健康出院。这是威廉丝医生最后一次见到她们。
当她们成长至学步儿时,医生发现法丽希塔的听力不如其同胞姐姐。她现在戴着助听器,能够熟练地使用美式手语。当女孩2年级时,全家人回到阿富汗看望亲戚,并居住了近6年。由于阿富汗局势的不稳定,全家人再次回到加拿大。至于两女孩的志愿,法丽希塔希望为特殊教育教师,而帕娃莎则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海外执教。
![](/images/noimage.jpg)
■18年后双胞胎与当年接生医生威廉丝(中)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