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中德两国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明确,双方将在工业4.0方面加强合作,我国工业从3.0自动化时代向4.0智能化时代挺进的号角已经吹响。 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销售和流通环节,整体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 淘宝扮演的是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而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也将面临极大压力。 工业4.0究竟是什么 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这一次,“工业4.0”是利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来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 “工业4.0”概念由德国业界最早提出,其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两年后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产官学”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题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建议》),称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拟议中的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这样解释这一变化:“所有进入生产环节的物体都可以准确地说出‘我是哪个零部件,最终产品是哪件,客户是谁’。”也就是说,未来,你在哪,汽车厂都知道。 从消费意义上来说,“工业4.0”就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在不久的将来,买车可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在手机里打开智能汽车工厂的App,从数百种配置中选择一款车型,然后在个性化订单中输入诸如“把轿车内饰设计成绿巨人”的要求,约一个月,一辆用工业4.0流水线为你度身设计、制造的“绿巨人版轿车”就会送到买家家门口,价格并不比量产车贵多少。 德意志银行亚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表示,德国小公司正在4.0工业革命领域不断开发。包括3D打印、智能化生产、复合材料、物联网还有很多的医疗设备。并有些成绩已经令人震撼。 其中有远程医疗的项目:将一个很小的设备注射到人体静脉,则可以在德国操作美国手术台上进行的心脏搭桥,不用动手术也不用麻醉,远程就可以实现。 工业4.0消灭淘宝只需十年 近期工博会上展出的工业4.0流水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实现了突破。 由于“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销售和流通环节,整体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消费者通过“工业4.0”订购的商品比淘宝网购还要便宜。 上海明匠智能创始人陈俊陈俊说,该技术已经通过英国评审,取得路虎极光、神行者2代两个品牌共计1600万元的设备合同。按照计划,采用“工业4.0”流水线生产制造的个性版路虎极光汽车,今年年底就将在江苏常熟下线。 一名德国展商惊讶地表示,没想到中国这么快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工业4.0设备,并且已经安装在跨国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上。 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中国的互联网流通、消费、零售、沟通行业的高潮已经到了,但也就快结束了。在工业4.0 时代,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将面临覆灭。 “淘宝连接的只是网店卖家和消费者,扮演的只是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而在 工业4.0 时代,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将面临极大压力。”陈俊认为,从时间来看,淘宝被“工业4.0”淘汰出局大概只需要10年时间。 中国“工业4.0”与德国将有很大不同 近年来,从中国机械产业的高速增长中,德国看到的更多是“德国制造”自身的危机。数据显示,德国以16%的份额占据2013年全球机械出口首位,中国以11%的份额,略低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三。同时,在全球设备制造业的32个子行业中,中国已经在7个子行业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但是,“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之间还是有差距的。“德国制造”是质量保障的代名词。德国每10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中就有6家生产高端机械产品。与“德国制造”相比,来自中国与韩国的竞争主要是通过更低的生产成本。而这一竞争力在“工业4.0”中被认为可能通过更强大的物联网技术加以抵消。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工业4.0”是一项宏伟的愿景,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是否已经处在“工业3.0”的阶段,或者相比德国企业至少还有两级的台阶要跨越? 《中国制造2025》规划几乎是参照德国“工业4.0”的时间表,但我们距离“智能工厂”的路要长得多。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希望通过创新摆脱中国的竞争时,我们的新策略似乎还没完全找到出路。 中国的现实是不容忽视的:大量的从事低端加工的中小企业、庞大的就业需求、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简单工艺的平面管理等,都是制造业发展的特定基础和条件。 如果说德国的“工业4.0”充分考虑了在未来资源利用效率、人口老化等问题上的限制,那么中国的工业化战略如何将这些特有的现实情况纳入考量? 必须意识到,尽管都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目标,中国实现的路径与德国“工业4.0”将有很大的不同。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1 02:42 , Processed in 0.167901 second(s), 2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