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多伦多12月12日电 (记者冯卫东)加拿大科学家主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将体细胞重编程得到了一种新型小鼠多能干细胞,这种细胞不论是形态还是分子都与之前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大不相同,可分化成所有3种胚胎前体组织。 主持该项研究的多伦多西乃山医院安德拉什·纳吉根据该细胞的绒毛形状将之称为F类细胞。在体外,F类细胞比其他干细胞增殖更快,而且具有低附着的特点,或可更安全、更有效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实验。 研究人员描绘的一个详细路线图,揭示了体细胞重编程达到不同多能状态的途径。研究显示,F类细胞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与iPS细胞大不相同。研究成果描述了F类细胞与其他特定细胞的重编程过程,并取得了细胞还原成“原始”状态的每一步骤的快照。研究团队将主要生化阶段的重编程过程进行分类,辨别出基因和蛋白质组合的每个步骤,由此描绘出的一个全方位、多角度蓝图,可为全球科学家继续扩大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人员在《自然·通信》杂志的3篇论文中分别详述了成熟细胞转变为多能细胞时RNA、蛋白和表观遗传学修饰发生的改变。 纳吉认为,F类细胞或只存在于体外,因为它们需要4个转基因高水平表达。但这并不影响其实用性,在某些方面,F类细胞是研究疾病和开发药物的理想干细胞。与iPS细胞相比,F类细胞的生长更为容易且快速,科学家可用更经济的方法批量制造,从而加速了药物检测的效益与疾病模建方法。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理念,即细胞重编程能获得不同类型的多能干细胞。现有多能干细胞尚不能代表全部的多能状态,多能状态实际上有很多种,或者说细胞重编程可达到新的多能状态。 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生成人类F类细胞,并进一步分析F类细胞的分化潜力,从而加深对细胞重编程过程的了解。此研究结果未来有望在治疗因细胞缺失或组织受损造成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脊髓损伤、失明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 总编辑圈点 目前,iPS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更新,它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优势已日趋明显。而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新型干细胞陆续被研发,干细胞治疗领域进一步扩展。iPS“独领风骚”的日子或将不复存在,其势必会被越来越多的新型干细胞盖过“风头”。尽管目前的研究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干细胞疗法正在逐渐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6 16:12 , Processed in 0.14357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