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指出﹐加拿大人口老化每年只輕微增加醫療護理開支1%﹐經濟增長可輕易應付﹐對醫療護理系統影響輕微。
加拿大另類政策中心 (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的報告﹐嘗試揭穿嬰兒潮一代進入老年後﹐醫療系統成本失控的神話。
由高級經濟學家李馬克(Marc Lee﹐音譯)發表的33頁研究報告﹐預計嬰兒潮一代人老化後﹐每年只會增加醫療護理系統的成本不足1%﹐很容易被經濟增長所抵消。
李馬克考慮人口老化、人口增長和通貨膨脹等因素後說﹐加拿大的公共醫療系統﹐每年增加支出約4.4%﹐就能維持現有水平。這低於過去20年平均5.4%的經濟增長率。
報告說﹐如果經濟更快增長﹐國民會更易負擔更好的醫療服務﹐並可保持目前佔國內生產總值7.5%的比率。報告發現﹐醫療護理系統的成本﹐並不隨國民老化上升。事實上﹐大多數成本只在臨死前一年出現﹐是一般長者的成本50到100倍。
李馬克利用出版的醫療和人口數據﹐發現人口老化在過去10年﹐只佔醫療成本的0.8%。他說與人口老化相關的成本將來增長也很小﹐未來40年每年不足1%。
但這不等於醫療成本不會超過估計的每年4.4%增長率﹐但假如它真的超過﹐可能是因新科技包括新藥帶來的成本急劇增長﹐和加拿大人上升的期望﹐不會是老化。
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衛生政策顧問劉易斯(Steven Lewis)說﹐報告分析可能在公眾和政界存有爭議﹐但確有證據支持。
他說﹐醫療系統最大的成本﹐是新藥和診斷造影的器材及使用。藥物成本佔整個醫療支出的比重﹐1985年為9.6%﹐2004年已達17.7%。而昂貴的診斷造影技術﹐例如磁力共振掃描儀器(MRI)﹐過去10年增長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