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温哥华的十二年级学生索玛雅.阿米利得知自己成为今年的罗兰奖学金获得者之一时,她的反应不是欢呼雀跃,而是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从阿富汗到加拿大,这个17岁少女走过的路远比她的加拿大同龄人艰辛。《环球邮报》和《温哥华信使报》等媒体本周采访了索玛雅。 在加拿大众多由私人基金会或慈善组织提供的奖学金中,罗兰奖学金是最有名、也是数额最高的。基金会每年在加拿大全国选拔30人。获奖者将在大学四年中得到10万加元的学费资助,包括实习费用和导师指导。选拔的标准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社区服务和领导才能。今年加拿大全国一共有3800多人提出申请。 三年前交白卷的女孩 2011年冬天索玛雅第一次走进查尔斯塔伯中学的大门时,她的英语词汇量仅限于“hi”和“bye”两个词。温哥华教育局的语言测试她交了白卷。为了不让老师觉得她是白痴,她在试卷上写上了英语字母表。 上学第一天,她很紧张,校园在她眼里显得巨大无比。但是同时,坐在教室里,有属于自己的课桌和书本文具,在笔记本上写字,这些对加拿大孩子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事,让索玛雅感到快乐异常。 阿富汗的童年 查尔斯塔伯是索玛雅的第一所学校。小时候在阿富汗,她曾经每天眼巴巴地看着哥哥背上双肩书包出门去上学。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她在口袋里放了一支铅笔溜出家门,跟在哥哥后面去了学校。但是刚走到就被暴怒的父亲抓个正着。回到家里,她看到母亲和祖母都在哭。她们担心她在父亲找到她以前已经在路上出了事。 索玛雅的家离学校很远,附近有塔利班出没,周围也有很多看不惯女孩子上学的人。更何况索玛雅家是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的哈扎拉族,不论是宗教还是族裔都属于阿富汗的少数。处于弱势,更要处处小心。对于这样一个家庭的女孩子来说,通向学校的那条路危险四伏。后来父亲想办法把她送到当地的清真寺,她在那里学会了达里语的读写。 来到加拿大 几年前,索玛雅家的处境愈发艰难,她父母决定变卖家产,离开阿富汗。他们先是投奔在巴基斯坦的亲戚,然后作为难民辗转来到加拿大。索玛雅的上学梦终于得以实现。 她那种近于焦灼的求知欲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语学习班的老师林达尔说,许多没有受过正常教育的学生都会觉得课程太难。只有索玛雅,练习也好,活动也好,给她多少都填不满她的胃口。 索玛雅对她的“饥饿症”的解释是,“如果你很想得到一个东西,得到它又那么难,一旦得到了就会格外珍惜。” 她甚至不觉得自己刻苦。她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她每天早早起床,在上学前背40个英语单词,到了学校就尽可能找机会用它们。等到她可以说成句的英语时,就变成了班里最喜欢举手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班学了几个月以后,她就转到正常的班级去了。 课外活动 为了练习英语,她参加了温哥华教育局的移民学生项目,但是觉得练习的时间和机会还是不够。在该项目负责人雷迪的帮助下,她和另一个学生向温哥华基金会申请到了5000加元的资金,办了一个英语俱乐部。 十年级的时候,她参加了学校的俱乐部“Youth for Change”,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担任了它的负责人。俱乐部和一个国际儿童慈善团体合作,去年的主题是帮助印度孩子建一所学校。 当记者问到她的父母对她获得罗兰奖学金有何感想时,她需要平复一下情绪才能回答:“这对他们来说意义太重要了。带我们来加拿大,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到最后,这一切是值得的。” 而且现在她可以不用父母负担,不管学费多贵,想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当然,按照罗兰奖学金的条件,她必须上加拿大的大学。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1:30 , Processed in 0.13561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