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广的听友群中,如果问谁的知名度最高,与加广的交流最多,参与中文部的活动最热情,那无论是加广中文部的工作人员还是听友都会想起他-河北听友单金海。他从结缘加广后,几乎参加了加广举办的所有活动,还结识了众多加广在中国各地的听友,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也热心帮助加广与他们联系。这次得知加广要举办70周年庆祝活动,他不仅写来了回忆与加广相知相识的文章(另见本网站70周年专栏),还把自己珍藏的加广纪念品拍成27张照片,发给了我们。 父子档的短波爱好者,但命运却如此不同 与大多数听友不一样,金海是从孩提时代的六七岁开始,就在父亲身边知道短波广播了。在那闭关锁国、极左猖獗的年代,收听外国广播就是“收听敌台”。金海的父亲就在70年代初因收听“敌台”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后因唐山大地震救灾有功,提前出狱。自那以后一直到2002年病逝,他父亲对于短波的执着从未停止。 而单金海也与短波收音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在从电波中知道了外面有那么大的世界,年轻的心就再也无法停止想要了解它的冲动。正如他在征文中写到的:“平静的农家院,简单的农村生活,是收音机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远望世界;从广播中吸收养分,足不出户的探寻世界!” 金海从很小的年纪起,就要帮助母亲到田里干活。而每天晚上他会打开短波收音机,让思绪随着电波中传来的声音翱翔。他尝试能收到信号的所有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加广中文台渐渐成了他最喜爱的电台之一,于是也开始参加加广举办的各种活动。 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不再遥远 金海回忆说:“第一次收到加广的信大约是在2004年前后。具体日期记不清了。从那以后直到加广停止短波广播,所有的活动我都参加了,都在参与。而加广寄给我的纪念品我也都原封保留着。现在看着收藏的一堆信件,真的很伤感,不由得想起10年前积极参与加广的时光,特别是收到《一日记者》证书的那一刻!它是所有纪念品中最珍贵的。不仅因为我是001号。还因为这种活动-让听友当记者报道他们身边发生的事,加广是国际广播中唯一的一个。其它的征文等活动无法和这种参与同日而语。 《一日记者证书》,是加广中文部在2005年开展的一项活动。这以前加广在中国和北美都开设有免费留言电话,供听友们留言、点歌、发表评论和建议。而那次活动是邀请广大听众介绍自己的家乡、报告身边发生的事,或对身边的新闻进行剖析点评,写成广播式新闻稿, 通过留言电话作出报道,一经采用,便颁发《一日记者证书》。 那时的加广举办各种与听友互动的活动。加广在北京设有邮政信箱。 信件由加拿大驻华使馆转给中文部。中文部则会在‘听众信箱’节目中选读,也根据听友的要求寄节目频率表、收听证明卡,还有加拿大风光 挂历, 加拿大邮票等。从1998年开始,还连续14年举行“春节有奖征答活动”,奖品则是加拿大邮局发行的中国农历生肖邮票。每年都有上百名听友获奖。金海每年都是最早寄来答案的,因为那些有关加拿大的题目对他这样的加广‘老听友’来说,简直是太容易了。 只要加广还存在, 我就会永远守候它 单金海说:“收听广播使我增加了很多知识,感觉自己开拓了视野,了解了世界文化,跟朋友们交流的时候也不会没有话题可谈了。不仅可谈加国的风情,加国的人文,还有收听加广的感受等,这些都可以的”。 他在参与加广70周年的文中写道:“2012年加广传出即将停止短波广播的消息时,我急得不行,还给加拿大驻华使馆等机构发去了电邮,建议他们保留加广的短波广播,但没收到回复。加广的停播,让我痛心不已,十余年的收听,熟悉的声音,却成为了回忆,怎能不让我难过呢…… 最后一期节目中,有两位主持人提到我的名字,我的眼圈红了。不过我知道加广还会以另外一种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我这样安慰自己‘加广的网站还在、网络广播还在,还有开启短波的希望,有了希望才有盼头’。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加广真的会恢复短波吗?我不知道,但我会用一生去等待和守候! 谢谢加广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有了加广,我的回忆才这么的多元和精彩,充满着趣味和故事!“ 单金海在接受加广最近的采访时说:”加广的短波广播虽然不存在了,但是加广的主持人还在,加广的网络还在。作为听众来说,我想我会和加广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永远、永恒、永久。只要加广还存在,我们听众们还会支持你们,永远不会改变”。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7 02:10 , Processed in 0.19284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