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药品质量可靠 与之相比,在日本可以买到质量好而价格相对低的药。大陆一位药剂师向媒体透露,日本药品监管标准高,因此同样采用中国原料药的日本药品,所含的有效成分多、杂质少,药效优于中国国产药。 另有一位上海妈妈向媒体披露,以感冒药为例,从日本买的 “不仅成分让自己放心,效果也很理想。”给孩子用药时,有“专门的小量杯,特殊的安全瓶盖设计,可以防止孩子自己打开瓶盖。”成人服用日本感冒药,“吃了不会犯困疲倦”,药品说明上也有特别注明“即便驾驶也可安心服用”。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药监部门没有具体的质量监督标准,所以本土的药品制造商在制药流程中,从生产设计、工艺设计、基础研究、到剂型、杂质、溶媒等,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遵循。 《三联生活周刊》在2014年6月的报导中说,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年不增加药品审评核心部门的官员人数,编制固定在120人,而且真正负责审药只有70多人。人力严重不足,而且管理混乱,对于各层呈报的中药、西药以及毒理病理和临床试验等审批内容,没有具体细致的规则程序,是“跨行业审药,边审边学。” 与之相比,这种审评核心工作人数在台湾有200人,日本有600多人,欧美工作人数更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负责新药评审人员多达4000多人;欧盟负责药品审查核心机构有500多人外加各个成员国的支持,整个欧洲共有3000名新药评审专家。 中国进口药品严重滞后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人为什么吃不到新药?》的报导中说,由于中国药监部门的限制,国外的新药平均需要等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口上市。这种“药滞”现象在日本是一年左右。 造成“药滞”时间太长与中国一直不加入国际的“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ICH)有关。而该组织于1990年启动,其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进行药品研发和审批上市。 报导援引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的话说:“ICH的标准是基于科学的,和国家主权什么的没有关系。”而且,“ICH的成立帮助了很多不发达国家的病人,让他们能够及时用到最新的药物,中国借鉴了ICH的部份原则,但没有真正加入这个组织。”因此拖延进口药的审批时间。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3:38 , Processed in 0.14187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