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些年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洋文凭的含金量也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认,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日子,对每个海归来说,都是人生中珍贵的回忆。几年的留学时光让异乡成了“第二故乡”。回国后,很多海归都会或多或少对留学地产生怀念之情,他们最留恋海外的什么呢? 《青年参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海归怀念的东西五花八门,这份怀念来自归国前后的反差。而多数人念念不忘的,其实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和难以复制的时光。 怀念“油画一般”的城市生活 从巴黎政治学院毕业回国的小吴,是个“不矫情”的姑娘,而她与《青年参考》记者分享的巴黎回忆,却自有一番文艺情调。“除了冬天最冷的时候,我每周都会有两三天下午下课之后走回家。从市中心的学校,几乎横穿小半个巴黎,走一个小时回家。一路路过的风景就是各种巴黎市民的生活剪影了。” 微博网友“IMY木云”毕业于意大利的米兰理工大学,他写道:“如果说回国之后什么事情最怀念……那应该就是在任何天气晴好的休息日,睡了一个大懒觉起来后都能忽然说,‘去哪里转转吧’,于是冲到火车站,花上几块钱买一张没有时间没有座位的车票,跳上开往一个没有被工业和尾气污染、没有被千篇一律的大楼吞没的古城的列车。不需要攻略,只需要让自己迷路在城里。” 小吴告诉记者,之所以怀念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回到北京后完全不可能了。一是空气太差,二是感觉北京的大马路和路上行色匆匆的人,都没有那种像油画一样定格生活小场景的感觉”。 念念不忘是美食 遍布世界各地的“吃货”,是一股不能低估的力量。他们对海外生活的回忆,往往与美食有关。 比如,有日本留学归来的人,怀念东京某家餐馆的秋刀鱼意面;有美国归来的人表示,“万分想念冻酸奶”;从巴黎回国的学子看到巴黎同好晒某个牌子的黑醋就忍不住流口水,自称“最怀念的果然是醋拌沙拉”;甚至有位留美的同学,还没有回国就开始打听国内哪里能买到硬面包圈(bagel),因为预计自己会“无限想念”。 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不久就到英国读博士的小陈,将对“牛津村”寂寞生活的全部怨念集中到对纽约中国超市的怀念中去。“光纽约就有3个大型中国超市,曼哈顿岛上那个我常去,韭菜、猪蹄、包子、鲈鱼什么的都能买得到。”小陈说着就兴奋起来了。在与记者充分交流了纽约中国超市的新鲜食材和烹饪方法后,她失落地说:“这些牛津肯定是没有的,伦敦的中国城去了一次也没碰到。牛津超市的食材太有限了。”当记者感慨她怀念的内容十分“接地气”时,她赶快补充,“这是我刚吃完午饭的感想”。 “其实,中国超市只是一个代表,纽约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和英国比,又便宜又正宗又好吃。不管是日料、中餐、越南菜、墨西哥菜,一应俱全……”说着,小陈已经开始咽口水了。 想念“白菜价”的博物馆 “如果说文艺的话,肯定是博物馆了。”主修艺术史的小陈告诉记者,当时老师三天两头带着他们去哥大的美术馆看画,在她心中哥大的美术馆是无与伦比的,“秒杀牛津美术馆不在话下”。“纽约的生活不要太活跃啊,”小陈语带留念地说,“牛津就是个村儿!” 即使被小陈等闲视之,英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仍然是很多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在英国留学时,谢雨住在诺里奇,坐火车到伦敦也要1个小时40分钟。而她每次舟车劳顿去一次伦敦,一定要做的就是逛博物馆。 谢雨并不是“博物馆狂热粉”,与朋友出去旅行时,相比在博物馆中游逛,她宁肯坐在门口的椅子上乘凉休息。然而,英国博物馆的惊世藏品打破了她的“博物馆魔咒”。比如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第一次看到了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这些都是以前在教科书里才能看到的东西”。 英国的博物馆五花八门,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座。谢雨向记者说起了位于贝克街221B的福尔摩斯纪念馆、有各种动物的自然科学博物馆,还有“凹造型的好地方”——泰特美术馆。而约克的火车博物馆,让她联想到《生活大爆炸》中同样热爱火车的“谢耳朵”。谢雨说:“在英国,一座博物馆就能代表一个城市,因为它吸收了城市的精华。” “和英国物价比起来,博物馆的门票实在是很便宜,就是在传达‘欢迎来参观的信息’。”谢雨说。 留恋“免费享用的天地日月水和气” 每当北京PM2.5爆表,都会有网友表示“最怀念澳大利亚的蓝天白云”,“舍不得美国那一片傻蓝”。有人表达得更加文艺,“理性荷尔蒙”毕业于加拿大金斯顿的皇后大学,他说:“回国后最怀念美加的就是免费享用的天地日月水和气。” 而“天骋Tiancheng”表示:“我想,回国之后最怀念的,应该是英国杜伦夜晚的星空,真的很美。”“其实,这不是什么只能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高档享受,不过是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面貌。” 从英国回国的初繁怀念公园里不怕人的松鼠、时不时夜袭垃圾桶的野生狐狸,以及随时在伦敦的广场喂鸽子的体验。但归根结底,“留恋的还是人与自然隔阂不深的生态环境”。 不过,留学美国的“KennyQCao”透露,他的新西兰同学也在抱怨美国的天气,说到了美国之后最怀念新西兰两样东西,一个是新鲜的空气,一个是牛羊肉。 回国后“文艺不起” 有网友说,最怀念法国的电影卡,回国之后,不团购就看不起电影了。丰富又相对廉价的文艺生活,的确让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断梦回伦敦、纽约、巴黎、罗马…… 初繁在英国读书时,就住在伦敦西区。学校的宿舍距离皇家芭蕾舞学院咫尺之遥。歌剧、芭蕾舞、音乐剧和话剧成为她生活中令人兴奋的点缀。她在伦敦看的第一部戏是《悲惨世界》,票价只有24.5镑(约合人民币222元),因为那个座位在第一排的正中央,“可能会被乐队指挥的头遮挡视线”,剧场很讲理地给打了折。初繁告诉记者,虽然指挥呈现“地中海”趋势的后脑勺有点反光,但是丝毫不妨碍观看。坐在第一排近距离欣赏表演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让她接连为多部音乐剧贡献了票房。 回国后,初繁发现北京人民的文艺热情今非昔比,想买到热门戏剧的票,比买春运火车票还难,更别想得到票价的优惠和折扣了。回国之后,初繁“文艺不起了”,因此更加怀念英国的剧院和票价。 在怀念中寄托 归国之后,人们怀念的东西各不相同,烙下了独自在国外打拼的痕迹。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小朱告诉记者,她最怀念的是“白菜价的化妆品”。“当时在外面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但是回国后想买雅诗兰黛都要找代购的时候,就会怀念美国的物价。” 无独有偶,初繁说起在国内价格虚高的英国品牌也会义愤填膺,“英国的衣服鞋帽比国内便宜太多”,让她恨不得“拎一只皮箱到牛津街买够本”。 当然,也有网民说“回国之后怀念的不是新鲜的空气,而是谷歌”。有人怀念英国地铁和马路上的帅哥,“回国之后走在路上都目不斜视”。 还有人说回国之后最怀念的是法兰西的人文主义关怀,比如马路上会有不认识的人笑着对你打招呼,罢工和休假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等。 谢雨说,其实她最怀念的是那个时候的自己。那是她第一次离开家,每星期要交论文,学业之余还要照顾自己。“洗衣服、洗床单、做饭、打扫卫生、剪头发,这些都要自己做。回国之后,这些我再也不做了。” 谢雨说起在英国想吃麻辣香锅,特意坐车到很远的中国超市买材料,耗费一下午做好,呼朋引伴一起吃,味道特别好。“回国之后,再也不用这么麻烦了。想吃,出门找个饭店就吃得到,反而没有了当时的味道。” 即便故地重游,也难以复制当时的感受。海归们在怀念中寄托的,除了对时光的留恋,也是在向当时努力奋斗的自己致敬。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11:01 , Processed in 0.13930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