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行为心理学理论:赢亏不对称心理反应 那么,用什么理论呢?我们用了“赢输不对称的心理反应”作为解释中国股市泡沫形成及其爆破的理论基础。 当大家赢的时候,每赚1万块钱,高兴一阵子,再赚1万块,高兴的程度就没有前面赚的那1万块那么高了。这种随着赚的钱越多,而边际“幸福”度下降的现象,导致投机者为了得到更大的“幸福”,而不断加大“赌注”。这样一来,当大家的“赌注”下的越多的时候,股市疯涨的速度就越快,而投机人,就越发疯狂。 股市泡沫就这样形成了。那么,股市什么时候爆破呢? 股市爆破的触发点是当许多人再也没有钱,或者没有意愿投钱的时候开始爆破的。2007年的股事爆破有两大触发点:(1)城市居民把三分之一的家庭财产都砸到了股市,再砸的意愿就没有了,因为,超过三分之一,大多数家庭就开始理性了,因为毕竟不能把养老送终,或是孩子上学的钱都砸进去吧?或者,不能不吃饭,不住房子吧?所以,当城市居民投入股市的钱等于或大于所有居民财富三分之一的时候,就是中国股市爆破的时候。(2)2007年底,中国的房价开始上升,居民认为投资股票的风险加大,还不如投资房地产。 可是,当股市一旦进入熊市,股民的撤离速度,比他们当时买股票的速度快10倍。为什么呢? 因为一旦股市进入熊市,原来盲目进入股市的“跟风者”心理非常脆弱。同时,因为每输掉1万块钱,“不幸福”的感受增加。而再输1万块钱,其边际“不幸福度”比前面所输的1万块钱更大。也就是说,输钱的时候,越输,越悲痛。为了迅速减少悲痛,就必须“割肉”,所以,大家像发疯似的,急速撤离股市。 历史的教训,政府有责任 2005年至2007年的牛市延续了两年,可是,股市从最高点的6170点,下跌到2005年初的水平,却只要3个月的时间。之后的7年,老百姓对投资股票的态度,从“谈股兴奋”变成了“谈股色变”,导致股市长期萎靡不振。 政府在2005年到2007年期间,做了许多推波逐浪的事情。一是加快速度,包装许多上市公司,大规模地圈钱。二是,政府的监管部门,对股市不断飙升,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教育股民,宣传股市的投资风险。 加上许多上市公司动机不纯,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导致中国股市突然暴涨以后,长期处于“死亡”状态。 本次股市暴涨的速度,像是完全克隆了上一轮股市的疯狂。首先,新入市的股民,没有经过上一次的洗劫,不知道输钱时的痛苦。其次,这一次股民的钱比上一次多数倍,疯狂程度比上一次一定是有过之而不及。我估计本次的高峰点可能要突破8000点,不过,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场激烈的爆破,而且,受伤的人会更多,影响更大。 作为股民可以没有理性,可是,作为政府,不能没有理性。我认为,政府在这个时候,首先,必须严格把关,不要随便批准入市。其次,不能采取任何形式鼓励股民投机。如果不这样做,两年以后,当股市泡沫大爆破时,政府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04:53 , Processed in 0.16063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