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一则消息引来激烈的讨论。这则消息是上海移民朱莹女士的70岁老父亲摔伤成高位截瘫寻求社区捐款支援的事。虽然事件中的一些事实确实令人产生疑问,比如超级签证保险按规定是10万元保额,但文中提到保险额度却只有一万元,但讨论的议题却转向了怀疑朱莹女士的籍贯(来自上海)、居住地(住在康山------似乎此地的房屋都比较贵)、职业(从事金融融资业务------让人感觉收入较高)等问题上去,并且要求事主公布国内的财产、这里的房屋价值及年收入等以作为是否能够获得捐款的判断依据。 朱莹女士父亲母亲 其实,网友们把这个简单的事件转移到对这些议题的讨论,主要还是出于去年渥太华诈捐事件,即一家人去古巴旅游,父亲不幸被水淹死,太太通过社区发动捐款以解决丧葬费问题,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一家人在渥太华的好区有不错的房子,家里开的是好车(奥迪宝马之类的),两人都在政府部门工作,有团体保险,收入也很好,根本无需捐款解决丧葬费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事件,甚至被有些网友类比于南京的彭宇案对社会诚信的巨大影响。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想探讨上面这样的具体事件,我想说的是社会诚信的问题。诚信,说起来都很容易,但关键在于行动。 诚信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实际上不但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还易碎,不但易碎还不易修补。彭宇案的影响是见死不救见老人摔倒不扶,社会风气由此而急转直下,把人们的同情心打入了地狱牢牢地封存起来。 本来加拿大是个具有同情心的国度,人们受宗教的教化所影响,大部分人是乐于助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似乎根本就不要挂在嘴边,而是人们自发的行动。对这样的事,本人有非常深切的切身体会。08年中国汶川地震,我曾上街募捐,整个团队一天就获得普通民众三万的捐款,可见人们对灾难的同情心是多么的强烈。记得有一年海地地震,我也参加了一个募捐活动,人们也是非常踊跃地捐款捐物。在参加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我更多地是感动于人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然而,当我后来看到报导说加拿大华人募捐的钱被某社团扣压到08年9月还未汇往灾区,真的是心都凉透了,再加上后来报导的有关国内的所谓慈善机构的贪污丑闻,所以不管国内再遇到什么样的灾难,我自己不捐更不会再去参加募捐活动。 因为感觉普通民众的爱心和同情心被人所利用,用于获得国内所给予的经济利益,有些社团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灾难,而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所谓的捐款就是一种作秀给国内施予者看。这,就是对诚信的一种亵渎,对爱心和同情心的无情践踏。 关于渥太华的诈捐,后来据说并非事主的本意而是社团某些人有意参选,想通过这种所谓的爱心事件作作秀,结果事与愿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致灰溜溜地收场。更严重的是,这样的事件给社会给族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本来象类似的事件,也就是个普通的社区事件,如果没有渥太华这样的诈捐事件的影响,可能人们捐就捐了,朱莹女士可能多多少少也能获得一点支持以解燃眉之急,然而,看那讨论的架势,不但捐款可能得不到,还把自己陷于一种极端被动的局面,正如有网友说:“如果事主看到这样的评论,想死的心可能都有。” 这样的事,不能怪网友的不客气,追根究底还是要谴责个别政客和不诚信的人把社会风气给带坏了,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诚信的碎裂不是三天两天就能修补好的,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过程,一点一滴的感化。本人从事自雇类投资保险理财业务,对社区诚信缺失感受特别深刻。 在我10年开始从事这一业务之时,几乎所有找我理财的客户都会问我有关唐某某的问题,无论我怎么解释,人们总还认为唐某某是理财顾问(而他根本就不是所谓的理财顾问,而是媒体报导的误用头衔)。人们从一个的问题会推及到其他人的身上去,即使这人一点诚信问题都没有。从捐款事件到所从事的业务经营中,我本人是非常深切地感受到诚信缺失的可怕。我也深深地理解人们对诚信缺失的痛恨,我也是普通人,也痛恨不守诚信规矩的人。 我写这文章,是真心希望中国人社区在变得越来越大的同时,不是把中国社会上的许多不同的东西带到加拿大来,而让这个美好的国家变得丑陋,而应该更多地入乡随俗,学习加拿大美好的东西,按着加拿大的规矩做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美好。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的移民目的在哪里呢?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3 03:39 , Processed in 0.13359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