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追缉外逃经济犯罪的“红色通缉令”令华人社区再次成为加拿大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作为加拿大第一移民来源国,华人社区的一举一动确实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记者根据近年来温哥华华人社会引发的诸多事件,并经过深入了解和采访,有五大“文化现象”必须引起华人社会的高度重视。 斗争文化:在龙与虫之间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变成虫。”这句话来刻画海外中国人的不团结、窝里斗再恰当不过了。“窝里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很不幸一直被后人传承,并且还带到了海外。越是被认为中华民族优秀子孙聚集的地方,斗得越是凶,斗得越是花样翻新,斗得越是朝气勃勃。温哥华最典型的非加拿大老年华人协会莫属。这家即将迎来创会10周年的社团,其主要负责人之间的争斗即长达8年之久,到前年才告一段落。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新移民的不断涌入,各种中国背景的新侨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既活跃了移民生活,也有利于移民融入当地社会。但随之而来的是上演了一幕幕“窝里斗”的闹剧。温哥华近15年来比较著名的“窝里斗”案例是:北京联谊会两派恶斗、加中科技协会领导班子内斗、大专校友会换届选举之争、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派性争斗、温哥华知情联谊会两派反目以及去年的温哥华华人妇女会分裂等。 华人团结问题一直备受侨社关注。 温哥华一些新侨团在内部产生分歧意见之后,实行“窝里斗”主要呈现五大表现方式。 一.写黑函:用小字报、匿名信攻击对手,达到诋毁其形象的目的。匿名信函和小字报主要传播范围,在温哥华华人社区以及特定的中国驻本地机构。 二.大批判:两派组织写作班子,参照当年中国批判苏联的“九评”路子,由专人撰写系列文章,刊登在网站、博客或列印散发。 三.告“土”状。将相关情况整理后报告中国有关部门,使对手的信誉和声誉遭到重创。 四.谍报战。双方派出“卧底”互为渗透,了解对手情况。 五.上法庭。直接将对手告上法庭,由法院进行判决。目前采用此法的只有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 阴阳文化:在利与弊之间 卑诗大学(UBC)4年前在校内西林荫道(West Mall)2688号高层公寓附近兴建圣约翰善终中心(St.John Hospice),消息传出,遭到以华人为主的公寓住户的强烈反对。事件引起华裔群体和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的“阴阳文化”与本土的“后院主义”之间爆发激烈冲突和矛盾。 华人住户反对兴建这家善终中心的主要理由和自身文化有关,在写给校方的信件以及当面交涉中他们多次提及,在亚洲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和韩国文化里,完全不能接受“生”与“死”相邻而居,这是因为族裔中有关于“阴”与“阳”的信仰,“阴”代表着死,死又往往与幽灵相伴,“阳”则代表着生。如果阴阳相邻,则“阴”会给“阳”带来坏运气,包括生意失败、钱财损失、婚姻触礁、子女健康受到影响等等。 他们还强调,家中年幼的孩子尚不理解面对着死亡意味着什么,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因与死为邻这个想法而感到的恐惧,孩子们现在已经害怕在计划要建善终中心的地方走路。 一些华人住户甚至还威胁,如果UBC坚持要建善终中心,以后将不会有亚洲人在此置业,已经买了物业的许多业主,也肯定将售卖现有住房,陆续搬出,其结果是,附近一带乃至整个邻舍地区的物业价值都将受到严重影响。下转页18不过这个论调受到西人痛批,在大温本地的西人英文电台CKNW上,大量西人听众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这种“阴阳”说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则这种文化属于垃圾文化,加拿大社会不能迁就。 中侨互助会前行政总裁陈志动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引起善终中心风波的原因固然有文化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不要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 Yard)的“后院主义”思想在作怪。 现实情况是,每当社会上提出建戒毒所、羁押中心、善终中心这类场所的动议时,都会有很多人表示不反对这些事,甚至大声疾呼这些是必须的正常社会服务项目,应予支持。可是,一旦这些场所的选址位于自家附近,涉及到自身利益,那么同一个人呈现出的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态度。 孔子文化:在虚与实之间 根据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中国在全球创立孔子学院的计划已经推行了10年,温哥华的孔子学院就坐落在卑诗理工学院(British 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温哥华市中心校区,该学院的负责人曾称,他们经过3年的努力,使得温哥华孔子学院与卑诗省教育厅签订了协议,将其教材推荐给公立中小学使用。 而正是这种做法引起了海外对“中国文化渗透”的担忧,目前世界上不少城市的孔子学院已经停办。2014年10月,多伦多公校教育局(TDSB)的教育委员们以20比2高票通过取消与孔子学院的合作计划,同时投票通过,将已经收到的22.5万元归还中方。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也在去年底,以协议到期为由停办了孔子学院。不过,据来自中国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长期从事海外中文教学并曾出版过《轻轻松松学中文》一书的作者、温哥华资深媒体人任京生日前表示,孔子学院冠名孔子本身就有很大问题,让不少人认为孔子就是一教书匠。 目前居住在素里的前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副秘书长梁宋认为,过去搞批林批孔,现在搞孔子学院,完全是搞的两个极端,这就是十足的过犹不及。 另外,孔子有些言论比较符合每个封建帝王的思维,所以封建帝王都要去祭孔,中国现在也有点这个味道,还是封建帝王的那些东西在作祟。孔子的精华并没有否认,但是绝对不是说他完美无缺了。比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和老百姓的知情权完全背道而驰,有些东西需要批评接收,不可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 温哥华首家“论语”学堂堂主党吉安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也是中国政府的责任。因此,中国政府在海外大力推进“孔子学院”的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正确的事情完全可能以错误的方式推广。目前这种以政府名义高调推广的方式就不妥,没有顾及当地社会的心理感受。孔子的学问可概括为一个“恕”字。“恕”的本义正像它的结构“如心”所示,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推广儒学就要用儒家的这个大智慧。中华文化的推广应该政府与民间并重,这样可以避免儒学被政治化。 圈子文化:在分和合之间 温哥华两岸三地各类华人侨社上千个,不同的侨团之间形成一个个圈子,因为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彼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交圈。 有社区观察人士认为,从积极的角度上来看,这种不同的团体在内部可以为移民提供他们需要的一部分东西,也为新移民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以及拓展生意提供帮助。但另外一方面,因为这些“圈子”相对比较封闭,有些甚至“帮会”气息较重,导致凝聚力不强。特别是“圈子”和“圈子”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反而缩小了移民的活动空间。有的时候,“圈子”和“圈子”之间还会互相较劲,令不少新老移民无所适从。 温哥华今年举办了20多场“春节联欢会”就是一例,有些华人相对比较少的城市如白石镇就搞了三场大型演出。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不同的“圈子”因为缺乏合作,导致出现“竞争”的局面,虽然表面上丰富了华人的节日文化生活,但是,假若能够合作整合,形成合力,那么,演出的品质就会更加提升。 马虎文化:在得与失之间 华人中不少人平时大大咧咧,加上原居住地的文化背景较深的缘故,到了新的环境,常常依旧不拘小节、以本族裔文化以及语境为优先去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列治文少数商户的中文标识只有中文没有英文的问题。 此事引起的争议已经长达4年之久。列市西人斯塔巴克(Kerry Starchuk)和莫丁扬(Anne Merdinyan)发起的签名运动,获得了不少列治文居民的支持。有社区人士认为,使用中文招牌的店铺大多是无心之失,只是考虑到生意的定向性,没有想到西人的感受,引起了冒犯。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这种“马虎”骨子里是一种“孤傲”情绪在作祟,必须引起警惕。据一份呈交列市议会的报告统计,2012年至2014年,在列治文市府所发出的874个招牌许可中,80.7%只有英文,15.9%兼有中英文;只有31个招牌只有中文,约占3.5%,情况似乎还在可控中。 无独有偶,中侨互助会去年3月在列治文市竖立的反赌博看板,也因只有中文、没有英文遭到英文社区报《列治文评论报》抨击,这些看板竖立在列治文市甘比街和5号路等地,牌上以中文标有“小赌怡情,大赌毁前程”的字样和中侨互助会的联系方式。列治文市拥有全省华人光顾最多的河石赌场,中侨协会打出中文看板,其实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但《列治文评论报》称,中侨是加拿大政府资助的慈善机构,标榜帮助各国移民融入加拿大的宗旨,却在公益广告中不使用加拿大官方语言,这是对纳税人资源的浪费。对此,中侨互助会行动总裁周潘坤玲表示,中侨“无意疏远任何社区和团体,将加以改进并引入英文作为广告主题,将中文作为附加语言”。 联系到列治文不断出现的“涂鸦辱华”事件,温哥华著名牧师洪予健认为,华人来到海外必须融入当地的社会,基督教宣导“施比授更有福”,要自尊、自爱,带着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特别要注意入乡随俗,提升自己的修养,尽量减少容易让别人产生偏见的行为,从自己做起。少埋怨、多奉献,树立起我们自身的形象,就不会被一些事情困扰。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0:29 , Processed in 0.16216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