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2岁的华裔学者Christopher Lau现居住于万锦市,是多伦多目前唯一的国际认可大脚野人(Sasquatch/Bigfoot)研究员。一直以来,他都在试图去向大众证明大脚野人就生活在多伦多市周围。 约克大学人类学专业毕业的Christopher对大脚野人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0年前的一个早晨。那日他正在B.C.省郊外野餐,煮着热腾腾的咖啡,忽然他听见林子里传出类似于猴子的咕噜声,似乎有一种不明生物正在很近的地方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作为一种职业习惯,Lau很自然地拿起随身带的摄录机录下了这段为时3秒的奇怪声音。 从那天起,Lau就坚定了相信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一定生活着不为人所知的生物,他寻找大脚野人的信念也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如今,Lau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大脚野人野外研究员协会(Bigfoot Field Researchers Organization,BFRO)的国际认可研究员,亦是唯一来自多伦多的成员,继续穿梭在大多伦多地区及全国各地追寻大脚野人踪迹。 Lau最近期的重大考察于2011年发生,当时他走访North Bay及其他沿Lake Superior的地区。这个长达一个星期的探索之旅被称为“展览”,约30名大脚野人研究员集合一起,共同分享一些目击过的经历、在地图上纪录过有可能的踪迹以及量度过的大脚野人脚底尺寸。 大脚野人仍是无法证明的存在 Lau在BFRO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以协会订下的方式去审阅一些从多伦市周遭地区如Wasaga Beach、Lindsay及Muskoka考察而来的报告,以验证这些报告的真实性。 Lau表示说:“大家很容易就会把大脚野人的足迹与大型动物弄混,比如认为熊站立起来的足迹是大脚野人的,有时候大脑也会欺骗我们。也有的时候,山里人会说有大脚野人在自家后院出现,但事实上证明他们只是为了受到采访而做了假证。” 虽然目前仍然欠缺实证证明大脚野人的存在,但Lau举出1967年由电影制作人Roger Patterson及Robert Gimlin拍到又高又黑又多毛的物体作为证据。Lau说:“许多人也许从不相信大脚野人的存在,认为他是神话般的生物。但是对我而言,大脚野人是猿人的最后物种,是人猿进化史中缺失的环节。” 关于大脚野人 大脚野人是一种存在於世界各地,未被证实存在的高等灵长目动物,直立行走,比猿类高等,具有一定的智能。其较为正式的学术名称是“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古人类学认为野人可能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故有生物学家将其分类为人类科属但並非智人种,与现代人类有最近的亲缘关系。“野人”是众多传说的神秘动物中最可能真实存在的一种。对于“野人”,世界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如“雪人”“雪怪”“大脚怪”等。 目击与遭遇 根据目击或遭遇者描述,世界各地出现的野人都有相似的外形特征:直立行走、身高过2米、手长垂至膝、脚大、双眼朝前、面似人脸、毛发长且呈黑红色。 在中国西藏、四川和云南高原雪山区曾有“雪人”的目击报告,云南、贵州和广西热带原始森林区有过“野人”目击报告。而在湖北、重庆和陕西三省市交接的神农架林区更有近千起目击和遭遇报告。官方于1980年代曾组织过大规模科学探险队,对神农架林区做了全面的生态、动植物、气候环境考察,虽没拍摄或捕获到“野人”实体,但发现了很多间接证据,最后得出结论,神农架林区适合大型灵长目动物生存繁殖。 北美曾报告有“野人(大脚怪)”影像证据,有人怀疑是伪造的。 一说猿猱嗜酒,会酿酒。高诱在《淮南子》的《泛论篇》“猩猩知往而不知来”句下注释道:“猩猩……嗜酒,人以酒搏之,饮而不耐息,不知当醉,以禽其身”。李日华在《蓬栊夜话》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屈大均亦说海南岛有“猿酒”。陆祚蕃的《粤西偶记》:“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古龙的《绝代双骄》和金庸的《笑傲江湖》第19回《打赌》都提到“猴儿酒”。 又一说猿猴好色,会掳走良家妇女。焦延寿的《焦氏易林》载有“南山大玃,盗我媚妾”。玃即大母猴。张华《博物志》卷三“异兽部”说四川的猿猴“伺行道妇女有好者,辄盗之以去……取去为室家,其年少者终身不得还”。 质疑的声音 · 没有任何可靠的影像或实体证据,“野人”只是个别人的错觉。 · 从来没有发现过“野人”的尸体、骨骸和化石,古生物学上缺乏证据。 · 有生态学家认为,种族的繁衍需要足够数量的个体,但间接证据可以表明该动物数量不多,不足以维持种族的繁衍,因而可以认为“野人”是不存在的。 · 有人认为“野人”作为一种高等灵长目动物可能在历史上存在了一段时间,但由于人类文明的扩张,栖息地缩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原因,该物种已经灭绝。 · 也有人认为,“野人”只是一种未知的生性机敏的大型猴科或猿科灵长目动物,而并不比猿科更高等。 认为真实存在的声音 · 没有捕获到“野人”活体,可能是因为该动物具有相当程度的智能,可以逃避人类的追捕和搜索。 · 大量间接证据表明该动物是比猿类高等的灵长目动物。 · 有大量的目击和遭遇证人。 · 有过“野人”报告的地区大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合高等灵长目动物生存繁衍。(喜马拉雅雪人除外)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19:55 , Processed in 0.13595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