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本地假信用卡行骗问题层出不穷,引起许多商铺怨声载道。有熟悉本地假卡业务的华裔向本报「爆料」,称假卡集团一直以来都会招募年轻人协助诈骗,但原本「黄金时期」只针对高档消费型电子产品,出面使用假卡的「员工」每一笔过数的「报酬」最高达30%,而且「很多人排队抢著做」。 但现在因为经济不景气,诈骗集团转为「大小通吃」,就算是便宜的小东西也会用假卡诈骗,令小商户也成为目标。集团甚至引诱华裔留学生加入诈骗行列,但「报酬」已跌至只有10%。 两间分别位於温哥华列治文及温哥华的小型商店,2015年5月初便遭骗徒以假卡诈骗,其中一间便利店更被骗徒分25次行骗,损失达1.1万元。卑诗商誉局则称部分信用卡失主并未来得及报失,让骗徒有充分时间能任意使用失窃信用卡购物。读卡机公司则透露,如果商铺未使用读卡机读取信用卡EMV晶片的功能,选择使用手动输入而遭诈骗,所有损失将由商家自行承担(见下文)。 熟悉本地假卡集团运作的华裔斯先生向本报表示,大温使用假信用卡诈骗的「黄金时期」其实是2006至2009年之间。 他解释当时因为苹果产品炙手可热,又是高档消费电子产品最受欢迎的年代,因此假卡集团随即出现,以失窃信用卡资料制成的假信用卡购入电子产品,随後在黑市转卖「套现」。 斯先生透露,当时因为这类高档电子产品「好买好卖」,因此假卡集团多针对这些产品下手,不会去触碰购物时检查较为严格的珠宝或名名等方面。他称当时最「巅峰」的时期,每名负责以假卡购物的「员工」,每一次过数皆可获得25%至30%的提成,而且是「很多人排队抢着做」,如果没有「关系」,甚至无法获得「聘用」。 斯先生强调,随着2010年至2011年经济下滑,消费电子商家也开始检查购买者的身分证明并加强保安,因此假卡消费开始走下坡。他说现在假卡集团已经大不如前,开始透过社交软件向留学生招手,以10%回报做为号召,而且化妆品、食品什麽都买,明显看出「生意不好做」。 本报所取得的假卡集团「招聘广告」显示,假卡集团直指「工作内容就是买东西」,而且「时间自由、日入斗金」,欢迎华裔留学生来「赚第一桶金」。假卡集团称「业务流程」就是用假卡购物,会有「司机」负责驾车带路,购得的货品直接交给司机。假卡集团指这是「灰色地带的生意」,承认有可能刷卡时不会过,但强调现场被抓的机会并不高。 斯先生指出,假卡集团背後都有偷窃市民身分资料及密码的门路,而且每一张假卡「出厂」後,都有专业仪器进行严密测试,确保可以使用后才会交给「员工」出街购物。他称一般的情况下,假卡在商铺读卡机上获得「通过审查」(Approved)的成功率,应该高达95%。 温哥华市警局发言人蒙塔古(Brian Montague)则透露,这类假卡诈骗集团除非连制造工场一起「人赃并获」,否则很难取得证据让疑犯入罪。他称最理想的方式,是假卡集团「员工」愿意与警方配合,在犯案被捕後转为污点证人,将整个假卡集团一网打尽。 未用读卡机取EMV晶片资料 成功过数 商铺自行承担损失 针对骗徒使用假信用卡但可以成功过数的情况,信用卡读卡机公司认为骗徒可能是透过「手动输入」的方式,绕过信用卡的晶片保护机制进行诈骗。读卡机公司更警告,商铺如果未使用读卡机读取EMV晶片的功能而让骗徒过数,损失可能要由商铺自行承担。 读卡机公司Firstdata发言人博特尼克(Mark Botnick)对本报表示,骗徒在读卡机上以「手动输入」进行诈骗的情况的确存在。他称骗徒通常会谎称信用卡上的晶片损坏,因此要求商铺以手动方式输入信用卡号码来完成交易,骗徒便可使用此方式来获得「通过审查」(Approved)。 博特尼克强调,如果骗徒使用伪造晶片信用卡成功过数,商铺使用信用卡读卡机读取EMV晶片但仍然被骗,那便可透过晶片信用卡的「退款」机制处理,商铺不须承担任何损失。但如果骗徒使用晶片卡,但商铺没有在读卡机上启动读取EMV晶片的功能,而是利用手动输入,所有损失则需要由商铺自行承担。 博特尼克建议商家,应该在有EMV晶片卡功能的读卡机上进行设定,如果刷卡时出现代表读到EMV晶片信用卡的服务代码201,便让读卡机系统拒绝以刷卡形式过数,仅能使用插卡读取晶片资料的形式完成交易。 博特尼克也指出,商铺员工有责任确认使用信用卡购物的客人,就是信用卡的持卡人。他称商铺员工应该教育员工如何识别假信用卡,在交易时确认持卡客人的身分,并在刷卡过程中使用各种反诈骗产品保护自己,同时还应该严格保护自己的读卡机。 失窃信用卡购物成功过数 华店遭骗25次损失逾万 列治文及温哥华两间华人商铺,2015年5月初分别遭人持失窃信用卡前来购物,其中一间被骗徒「连过三关」,显示信用卡「通过审查」,但事後才确定有问题,令商铺损失近200元。 另一间则被骗徒分25次行骗,损失高达1.1万元。两宗案件中,骗徒所持的信用卡在读卡机中皆能成功过数,信用卡公司都只能够在事後才发现信用卡有问题。 列治文一间商场内的美容品店东主莫太对本报表示,2015年5月7日一名自称是美国游客的白人男子前来店内购物,在花了很长时间於店内选购後,最後决定购买连税价格191.97元的美容品。这名男子拿出信用卡刷两次,但都无法过数。最後男子拿出另一张信用卡,成功在读卡机上显示「通过审查」(Approved)并完成交易。 莫太透露,由於该男子一开始刷卡两次皆无法过数,因此她要求该男子提供身分证明。该男子随即拿出美国护照,上面的资讯与信用卡上完全一样。该男子使用第二张信用卡时,也毫无迟疑地在读卡机上输入密码,完全没有可疑之处。 不过莫太强调,信用卡公司次日致电,指该张信用卡为失窃信用卡,因此这笔款项无法交付,白白令她损失近200元。她称因为损失数额不大,仅通报商场保安人员,并没有报警。 莫太指出,自己从事零售业20多年,曾经历过偷盗及扒窃,但从未见过过数後才发现是失窃信用卡的情况。她称当时经过检查身分证明、输入信用卡密码、银行审查通过等三重安全步骤,没想到还是让骗徒得手。 除此之外,温哥华一间便利店东主赵女士也对本报表示,2015年5月初有两名东南亚裔的客人,在两个星期内频繁前来店内消费,每次都购买数百元的香烟或彩票,总共购买了25次,货品总价约为1.1万元。 但她随後发现信用卡读卡机公司,在她的公司帐户上将已过数的6,000多元扣除,之後的5,000元货款也无法过数,她於是致电查询,读卡机公司则称这1.1万元是诈骗,对方使用的全是失窃信用卡,因此无法付款。 赵女士强调,这两名东南亚裔客人购物时并没有任何可疑,其中一人更会说中文,常与店员聊天。而因为两人经常购买香烟和彩票,因此店员也会要求检查身分证明,两人所拿出来的身分证明也与信用卡相符。 赵女士透露,案发後她检查两人25次交易的收据,发现收据上写着「手动输入」,怀疑骗徒使用特殊手法,在读卡机上输入不同的信用卡资料。她称自己发现被诈骗後有报警,但因为这25次交易皆为「通过审查」,因此警方也难以追查。 该间读卡机公司并非属於银行,而是跟财务机构合作的公司。她的便利店为加盟形式,因此母公司指定使用这间公司的读卡机,她也无法迳自更换为银行的机器。不过在这次事件後,她已经向便利店母公司申请,转为使用大银行的读卡机服务。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7:55 , Processed in 0.13624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