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外界一直对中国的创新颇有微辞。惠普公司CEO卡莉•菲奥里纳的观点则更具代表性:“中国人能考试,不过他们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没有创业精神。他们不创新?” 对中国创新的质疑大概可归为两类观点。一类认为中国善于山寨,侵犯他国知识产权,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另一类瞄准的是中国的创新体制,认为中国政府强力扶持创新的策略起到的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到底能不能创新?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出了肯定答案。报告认为,中国不仅能创新,而且可能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 预计至2025年,广义的创新将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贡献2-3个百分点,占GDP总增长的35-50%。 麦肯锡认为,在中国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债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回报下降等挑战的过程中,创新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而中国创新生态体系的成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及创新的经济回馈机制的成熟,都是中国未来不断推动创新的重要基础。 “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创新回馈和试错机制,中国潜在的创新能力将被发挥出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区负责人陈有钢表示。 麦肯锡报告将各行业的创新分为四大类型,即科学研究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报告对全球2万多家上市公司研究后发现,中国企业在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方面的优势最大,而前两类创新的差距较大。 客户中心创新大多发生在互联网软件和服务、家居用品、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充满活力,新产品与服务快速商业化的能力不容低估。 按全球收入占比衡量,中国在其中六个行业已超越了全球同行,例如家电、互联网软件、消费电子,并涌现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海尔等各个子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中国巨大的制造业产能成为了效率驱动型创新的基础,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纺织和通用化学品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建筑机械、电气设备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与日俱增。 在工程技术型创新方面,通过政府大量订单的扶持,中国的高铁、风电等部分行业的创新进展相当快,这些行业中获得政府订单的企业通过“获取、消化、改善”国外技术来学习创新。不过在汽车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中国企业的学习机会不多。 而科学研究创新方面,例如医药和半导体行业,中国与全球水平的差距较大。 “为了能在未来十年中取得全球创新领导地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当调整刺激创新的手段,支持创业,让市场发挥作用,…要培育强大的地区创新集群。”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区副院长成政珉指出。 中国国务院已提出“互联网+”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布朗大学教授爱德华•斯滕费尔德的观点与上述发现不谋而合。斯滕费尔德在《斯隆管理评论》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的创新经验》中说,中国可能不是突破性创新或颠覆性发明的典范,但在将创新成果商业化上,没有其他国家能与之媲美。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3:05 , Processed in 0.15422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