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当地时间13日晚的恐怖袭击,创造了二战以来法国最血腥的惊魂之夜。至少197人遇难,大约50处地点同时展开袭击,人体炸弹、扫射、枪决、手雷等多种手段的使用,表明这场大屠杀出自精心策划并有强烈的宣示意图。伊斯兰国在网络大肆庆祝法国暴恐袭击,CNN报道一名被捕枪手声称自己与其他3名同伙来自叙利亚,被IS招募,这些信息与现场目击共同将最大的嫌疑者指向了IS。 IS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法国? 在基地组织转入相对沉寂以后,有能力策划、组织这样大规模的多点恐袭的,也确实只有IS。那么,IS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法国? ●奥朗德是叙利亚事务中最活跃鹰派之一 2013年以前,法国在叙利亚事务秉持的是相对于埃及变局时克制得多的态度。作为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的反对者,法国只向反政府军提供非致命性武器,主要供应于"自由叙利亚军"。基于阿萨德政府军是自由军与活跃在叙利亚的IS武装的共同敌人,在当时的情境下,法国不是IS的主要之敌。但是,从2013年末以来,奥朗德一跃而为叙利亚事务上最活跃的鹰派之一,决定向叙利亚温和反对派提供"致命性武器"。奥朗德形容,叙利亚温和反对派正同时面临"铁锤"和"铁砧"的攻击而有瓦解的危险。"铁锤"指的是阿萨德政权,"铁砧"指的是IS。 ●近期法国加大对IS军事打击 9月起,法国宣布开始针对叙利亚境内的IS目标实施空袭。11月,法国总统府宣布将再次出动"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打击IS。伴随法国军事干预升级的是,近期IS的势头由盛而衰。设于叙利亚北部的伊斯兰国"首都"拉卡,近日成为西方联军空袭目标,库尔德族武装力量也连续夺取了拉卡和伊拉克石油重镇摩苏尔之间的公路和航空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IS确有采取不对称战争以进行战略遏制的动因。 ●法国也具有恐袭策划者实施不对称战争的机会 法国拥有欧洲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伊斯兰研究中心和最大的穆斯林社区,尽管法国的伊斯兰氛围绝不等同于IS,甚至与IS的极端原教旨主义格格不入,但是,客观上IS在法国确实具有更强的资源组织和动员能力。10个月前法国《查理周刊》恐袭事件,也与法国这样的社会背景有关。 法国空前恐袭或将成为欧洲历史新节点 无论什么势力是法国空前恐袭的始作俑者,11月13日晚上注定是法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黑色之夜。而基于这场恐怖袭击的规模和残忍程度,法国空前恐袭或将成为欧洲的"911"式的节点。 美国"911"事件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走向,甚至塑造了国际原油、黄金等市场的10年行情,直至本•拉登被击毙,基地组织陷入沉寂。基于法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不能与美国相比,法国"11•13"恐袭或不能与"9•11"完全对比,但是,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欧洲的历史性节点。 ●首先,法国恐袭势必对欧洲的安全观产生影响 自中东北非剧变以来,在多数热点地区,欧洲都扮演了与美国同进退的积极角色,法国常常首当其冲。这种军事联盟不仅开创了脱离联合国自行干预的先例,而且导致许多热点地区问题的复杂化。叙利亚之所以形成政府军、自由军、库尔德人武装、IS等多方博弈、大国纷纷卷入的复杂局面,与轻率的军事干预不无关联。恐袭将迫使法国和欧洲重新审视其安全观和对国际事务的介入方式。 ●其次,法国恐袭将使欧洲在难民潮问题上更形保守 在发端于叙利亚的难民潮出现初期,德、法、英等国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很快就感受到了安置难民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和国内民意的压力,并转向相对保守。法国恐袭将迫使欧洲更加审慎对待难民潮。而这种审慎的最大后果,是申根协定阶段性失效。 ●再次,法国恐袭或将在民意层面造成宗教、文明间割裂 消息传出后,从欧美网络到中国,都出现了针对不同宗教和异质文明的噪音。必须强调,所有恐怖袭击其实是对所有文明的挑衅,是对生命本身的蔑视。没有任何宗教和文明支持这种行径。 法国恐袭对所有决策者都是一次严厉提醒 恐怖袭击不应成为宗教、文明间割裂理由。当然,防止割裂,不仅在于民意层面的警觉和自省,更在于政治层面的防范。如果总是为反恐、人道主义设置双重乃至多重标准,就会为割裂留下间隙和机会。在这个意义上,法国恐袭对所有决策者,都是一次严厉的提醒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8 06:23 , Processed in 0.14575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