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供给侧改革 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自11月10日到18日,前后九天,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也成为时下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 分析认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势必将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变化,我国经济将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望翻开新篇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认为,人们通常把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规模、配置效率、技术水平等作为供给面的因素。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大体上是能够促进这些供给面因素增长和改善的措施。 传统意义上,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分析指出,就我国目前经济状况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家表示,以前我国消费动力不够,因而要刺激需求。现在有了消费动力,但供给的产品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一味刺激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供给侧改革”,能改善相关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改革增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三是通过改革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四是通过改革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通过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中央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要把宏观调控从需求侧全面转向供给侧,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做好供求平衡。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过去,我们过多强调了需求侧管理,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最直接、最简单的是减税,还包括制度改革、对外开放、鼓励产业升级、鼓励创新和创业等诸多方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来看,我国在“反周期”总量调控为主的需求管理轨道上,继续可用的调控手段和作用空间已明显受限,需要注重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供给侧,正确地把握和改善环境、机制,更加强调“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必须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认为,一是宏观调控的理念更加全面,供求并重、长短结合。二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三是随着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到位,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制度基础将进一步夯实,生产、消费、进出口将进一步优化,社会活力将被进一步激发。四是有望真正形成有中国人自己特色的新发展经济学理论。 供给侧改革势必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也将带动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的加快发展,并逐步取代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成为我国新的经济支柱。 目前,国内消费比重在国民经济占比重越来越大,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服务经济占主导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同时说明未来将更大力度提供服务业供给侧。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机遇,综合近期券商观点认为,医疗服务、体育服务、教育服务、休闲娱乐等四大领域成为券商普遍看好的现代服务业细分领域,相关行业也有望迎来巨大投资机会。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5 07:16 , Processed in 0.16074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