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资深财经记者皮蒂斯(Don Pittis)有点懊恼。他上周刚刚预测海外资金将继续涌入大温和多伦多的房地产市场,话音未落就得知中国政府加强遏制资本外流的消息。他因此在本周第一篇专栏的开篇就说:“我也许把话说得太早了。” 中国已经开始加强管制。现在,如雨后的河水一样流进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外国投资是否会缩成涓滴细流,一方面要看其他发展中国家是否也采取同样措施,另一方面要看中国政府的管制措施是否有效。 中国各银行对购买美元设限 英国金融时报的驻上海记者吴佳柏(Gabriel Wildau)上星期报道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指示深圳的银行对买入美元的数额加以限制。自新年以来,当地银行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对美元和港币的需求急剧上升。上海是买入外币的需求飙升的另一个地区。消息来源称,监管部门的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区的银行。 进出口企业对汇率的变化向来敏感。银行面临的新情况是,买入外币的大陆个人客户在迅速增加。他们急于卖掉人民币,让自己的存款“多元化”。《上海证券报》报道说,由于太多客户同时在网上操作,多家银行的外币兑换网络服务出现故障或网速放慢。有的银行因此规定,如无预约,每人每天购买的外币数量不得超过5千美元,有预约的限额为1万美元,但每星期只能预约三次。大陆居民每人每年可以兑换相当于5万美元的外币。 这篇报道题为“汇率贬值下的理财众生相:抢外汇致网银系统瘫痪”,登出后被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但是《上海证券报》自己却把它撤掉了。目前在该报的官方网站中国证券网上已经无法查到这篇文章。 资本自由流动固然好,但肥水流向别家田时怎么办? 从理论上来说,资本自由流动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但是皮蒂斯说,当资本自由流动的意思变成“自动流出”时,当人们在银行门前排队提款、然后把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或黄金时,原本对资本流通持开放心态的政府会突然发现控制的好处。 他回忆说,在二战结束后的那些年,控制资本外流是常态,不是特例。战后百业凋零,各国都害怕资本流失,对大萧条的记忆也使政府对银行家信不过。那时大家都觉得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社会稳定。如果要从意大利汇一笔里拉到英国或法国去,是要财政部官员批准的。 那时皮蒂斯还是孩子。他记得父母的朋友中有一些印度移民。因为不能把钱带出来,他们是带着珠宝来到加拿大的。 控制政策已过时,但危机来临时还是会重现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资金和汇率控制被自由市场观念和全球化取代,资本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和灵活的汇率被看作是有利于经济的好事。但是在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马来西亚等国家重新关上闸门,控制资金外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冰岛,塞浦路斯,乌克兰,阿根廷和委内瑞拉都曾实行过控制措施。 中国、俄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金近年来大量流入加拿大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皮蒂斯说,如果这些国家也开始向中国一样加强控制,流入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外国资金洪流会渐渐枯竭。 当然,这是在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现在转移资金的方式太多了,包括注册离岸公司,求助于地下钱庄,利用比特币交易,虚报进口货物价格,把个人资产当作公司资产在境外投资等等。皮蒂斯因此有些怀疑政府是否真的能筑起堤坝,堵住资金外流。 《环球邮报》去年12月曾经报道过大温地区银行的“可疑转账”。在所涉及的一千多个外国公民账户中,有八百多个属于中国大陆客户。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1:26 , Processed in 0.13238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