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乎连下一星期雨后,周末温哥华突然放晴一日,蓝天白云映衬着远山上的白雪皑皑,又展现了温哥华那最美的一面。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美景中,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放松心情欣赏,因为温哥华虽美,但却成为一些人的伤心地。 一位朋友所在公司上周宣布大裁员,中招的全是技术部门的人,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移民也不幸在此之列。他们都是些在公司工作了十年左右的老员工,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一下子全都失了业。大家的心情都低落到谷底,即使这次没被裁的也人心惶惶,担心下一次裁员是什么时候?会不会轮到自己?普遍对前途灰心,对公司失望。有的被裁女员工无法控制情绪,当场痛哭流涕。有的被裁男员工是家里的顶梁柱,唯一经济来源,还拖家带口的,这次失业无疑是一场对小家庭的大地震。 无论哪个公司裁员,无非是为了公司发展的长远考虑,有个更光明的前景。但被裁个人的前景似乎是无人关心的,为公司辛辛苦苦工作数年,到最后依然是枚被老板随手可弃的棋子而己。公司照常运行、太阳依然升起,然而突然失业者即使行走在温哥华最灿烂的阳光中,内心却依旧充满阴霾,谋生的压力、养家的责任如泰山压顶。即使有了数年在加拿大的工作经验,但重新寻找新工作,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谈何容易?长年在同一公司工作,所谓经验也只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是,此领域对技术人员需求的人数有限,在同类公司谋职机会不大。 摆在他们眼前的又是个艰难的人生坎,对于华裔技术移民来讲,这次坎与刚来加拿大时的坎不同是,他们的年龄又增长了约十年,他们的家庭担子也许因子女增多,也增加不少。如何迈过这再一次的坎,不禁令人忧心。想起几年前一个家庭中的丈夫突然失业,心情不好脾气变差,嫌年幼的女儿吵,让大着肚子的怀孕妻子成天领着孩子在商场转悠,不敢回家。夫妻关系越来越差,临生老二那天,居然是妻子自己收拾了要带的物品,独自去了医院。等老二生下后,坏脾气的丈夫才终于有些良心发现。但愿失业只是失业,任何坎一家人并肩在一起,都能携手迈过。 另一方面,这些被裁的技术人员,起码在某些方面来讲,是幸运的。对于从未找到专业工作的华人移民来讲,他们有幸在一个福利不错的公司稳定工作数年,收入不错,得以在温哥华养家糊口,得以在此买下房子安家。还有很多人混得不如他们,一直在打收入低的苦力工,一直在租房子蜗居,在房价疯涨的今天,更无力买房。经济压力比上述刚刚裁员的员工更大更重,可能从移民到加拿大后就一直在生活上捉襟见肘。比如文科背景的移民比理科的可能更难找到专业工作,收入相对较低。有人在网上建议这类人“不如拿到身份,回流在国内找体面工作”,也有人说“难以想象于丹、易中天、马未都等人在温哥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当年的徐小平(1987年-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若不回流国内做新东方,今天在加拿大或温哥华可能又多了一个地产经纪或推销保险的。” 不过即使谋生不易,也仍然有许多人留恋温哥华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不愿意离去,绞尽脑汁想出在这里生存下去的方式。做小生意、教中文、教跳舞画画,试图转行做会计、护士、地产经纪的最多,但也是僧多粥少挤破了头。微信也越来越成为许多人谋生的渠道,建群卖凉皮鸭脖、卖水果蔬菜,身边朋友有的人也突然做起代购。五花八门的生计充分体现华人的聪明才智、随机应变,即使谋生不易,也一直在努力。 温哥华的华人有两大极端,公众及媒体现在过多把关注点聚焦到那些过着奢华生活的华裔富人身上,他们抢豪宅、购豪车等等。但笔者永远不能把这个画面从心中抹去:一名衣着极朴素的华裔中年男子,脸上早就没任何斗志,衣服的款式是多年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款式,他在华人超市打折的蔬菜水果柜台,试图在一些快烂的商品中寻找些卖相好的。我想,既然他来到了温哥华必然是有梦想的,但即使这里有再美的景色,看起来并没有圆他的梦。他们是温哥华的华裔穷人,并非不勤劳并非无才能,但结果并不如想像的好。 所以有人说,“如果不带钱、没钱别来温哥华,遭罪”。特别是现在,温哥华正在一步步成为富人的乐园,对于他们才真正是宜居的。房涨疯涨的现象已演变成层出不穷的闹剧,在风景如画的大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温哥华豪宅房价去年劲升近25%,涨幅高居全球主要大城市之冠,远超第二名悉尼的14.8%、第3名上海的14.1%;大温地区的独立屋房价中位数为104.29万元,较上年同期大涨19.87 %;温西一栋豪宅无人居住破烂不堪,邻居们表示,这栋占据温西好地段的废弃之屋很明显在6年前就已经失去了一栋房屋的居住功能,而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发财宝藏,屋主被曝光是中国富商;温哥华西区基茨兰奴(Kitsilano)一间三层楼、104年的老屋原屋主叫价350万元,最后被买家疯狂加价以423万元售出,这个价格比物业的估价高出约160万元;温哥华Point Grey一间屋龄高达88年的老屋遭到10位华人轮番哄抢,最后以近900万加元的成交价售出,较业主开价高出117万加元…… 钱数越来越多,让对数字极其厌恶的笔者除了眼花还有头晕。也许闹剧才刚刚拉开序幕,更多令人目瞪口呆、瞋目结舌的场景会接踵而至。试问这场在温哥华上演得轰轰烈烈的闹剧,谁是导演谁是编剧,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受害者谁又是获利者,到底有没有终结者?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真正回答这些问题,处在历史漩涡中的人物,有的在偷笑,有的在落泪,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讲,温哥华是乐土,因为他可以在此投资挣钱、利落洗钱,可以挥霍无度、尽享好山好水,可以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也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温哥华是伤心地,因为随着房价物价上涨,越来越多人蜂拥而至,疯抢温哥华这个蛋糕,对他们意味着工作更加难找,谋生之路更加艰难,能吃到嘴里的只剩蛋糕渣渣。但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地方都会同时存在着富人与穷人,也许这是人类的生存法则,没有穷人的寒酸与艰难,就映衬不出富人的奢华与成功,没有两者的区别,也许就催发不了穷人的斗志,但仅有斗志,是否就象富人般成功,绝大多数情况,还是未知数。事实就是如此残酷。 温哥华的人来来往往,有的人应了凯撒大帝说的那句豪情壮语:I came I saw I conquered我来到了(这片土地),我看到了(这片土地),我征服了(这片土地),如果是取之有道,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的确值得众人敬佩。有的人则是:I came I saw I bought,或者仅仅是bought(购买),连来都还未来,他们一定程度上是令人艳羡的,也一定程度上让人避之不及。还有一些人也许面对温哥华的美景,能说的是:I came I saw I lost。在此,唯有祝愿即使温哥华成了伤心地,也是一时的伤心,阴霾终会散去,天空终会放晴。失败过,但不永远沉沦。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5:06 , Processed in 0.15853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