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和商人应是不同的角色。商人买卖商品赚钱,经纪受雇帮助商人做买卖,为商人争取最大利益。但现在温哥华的地产买卖却经常颠覆这种关系。地产经纪以商人的思维买卖房子,客户的房子变成经纪追求利润的商品。《环球邮报》披露的一段录音揭露了某地产公司老板如何培训公司经纪人,不得不承认,该老板虽然不是地产经纪,但却深得地产买卖的精髓。比如,屋主开价300多万加元,拒绝过240到260万的报价,最后换到这家公司的经纪手上,却老老实实地以 225万成交。这忽悠水平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买家和卖家价格差距巨大,怎样合拢?”这是价值百万的问题。该老板传授的答案一面是“怎样把卖家的心理价位打下来”,一面是如何让买家多出钱。听上去很奇怪,卖房经纪的“作战对象”不是买家,而是自己代表的卖家,要忽悠卖家接受低价,而买房经纪的技巧是尽量让买家出高价。抛开委托方的利益去追求经纪的佣金收入,这是不是把关系给整拧巴了?账其实谁都会算,几个月卖一栋房子拿佣金10万和一个月卖几栋房子相比,当然薄利多销更好。卖掉的多,即使价格低一些,经纪的“盈利空间”也更大。这里是不是可以推理出这么一个结论:卖房快的经纪一定不是好经纪? 按照这样的商业模式,地产经纪实际上和委托人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从一个战壕的战友变成了防不胜防的天敌。地产经纪每年可能卖几十栋房子,但房主可能几十年也就卖一栋房子。一栋房子对经纪来说只是一部分业绩,而对房主却可能是几十年的心血。地产经纪这种以追求自己收益而牺牲委托人利益的思维,说轻是违反职业道德,说重是动摇经纪行业的根本。显然,首先破坏的就是经纪和委托人之间的信任。 笔者在最近买卖房子的过程中就充分体会到这种不信任。经纪最友好的时候是面谈卖房,感觉有一百个理由交给这位大牌经纪买卖房子。等到签订经纪合同以后,经纪的态度立即降温,网上的房子信息错误百出,好像根本不知道在卖哪个房子。接到的所有报价都说好,和要价一样是好,低于要价也是好,反正是天上掉个馅饼正好砸在你头上,不管什么条件赶紧接着。等轮到买房,也就一夜之间,口风立马翻转。说市场上的房子没有实价,全部需要加价抢房,而且条件越少越好,最好没条件。最后糊里糊涂地买了房子,经纪口口声声说的验房条款居然不在合同当中,至今没有一个解释,不知道经纪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误导? 当经纪和委托人之间没有信任,经纪的存在就有疑问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呼吁不要经纪自己卖房或者减少对经纪的依赖程度。这种呼声已经使加拿大出现了让屋主自己在中央放盘系统和公共网站REALTOR.ca登出卖房信息的服务。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房屋买卖的透明度,让买家获得与经纪同样的信息;经纪或者注册买家上网出价,所有出价公开,让买卖双方根据透明的市场信息作出决定,以免被经纪忽悠,自己和自己较劲花冤枉钱。地产协会网站应建立客户评分系统,让消费者有机会给自己的经纪打分,以客户评分代替销售额给地产经纪排名,让消费者更容易选择理想的经纪。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6:11 , Processed in 0.18662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