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近次久违了的中国行,得出了另个深刻印象是“速度与激情”。说故乡到处弥漫着快捷之风,不光是硬件的基建等方面,即使在软件的生活节律小事上亦如斯,人们的脚步行色皆匆匆,这在慢条斯理的加拿大是不多见的。 先说道她在医院中的实习所见,是归来后最多与家人分享的:那些个护士分诊、医生看病,患者排队挂号、交钱、拿药等,均如同冲锋陷阵一般。这话不假,我出洋前的医苑氛围即是长年如此,于今更甚,大厅走廊处处人头攒动,宛若农贸集市,不快不行,而且见天如此。初睹此征象的女儿不觉纳闷:哪来的恁多病人呢?俺哂笑:这当然是拜故园的人口众多之赐,仅上海一市的住民数就顶全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此状结果弄得院内的白衣天使们上班时,都不太敢多喝水,生怕频频如厕而耽误了应诊治疗,完不成业务承包指标,又可能会引发病家的不满情绪,或加剧已经紧绷着的医患矛盾关系。故使得这方理应是体恤身体软弱、充满温情关爱的人文暖地,变得似机械运转,不得稍顿停歇。或也是一种无名的悲哀。 在国内看病患者可以径直看专科,不用家庭医师转介、再轮候。做各类特检所需等待时间也短,一般抽血当天中午即得报告单、自行取之复找主诊医生检视,得以相应处理,较之加国的效率高出许多。但在做手术住院的留医上,需时则比加国的要长一些,像小手术阑尾炎完后留院三天观察,相形之下北美很多都是不入院的,做毕当日即回家,即使像心脏搭桥这种大手术,完后三日就被动员出院!体制上的这类大差别,给她留下不浅印象。 再说说在各处办事、采买时,凡需排队交款,收银员的手脚都十分麻利,客服速度很快,使得捱号的队伍呼呼往前行,很快便临到自己了。这与在加国去银行出纳、或有关部门办理些手续等,排得长队慢腾腾的半天不朝前挪动一步,形成了鲜明对比。只是在中国排队有一点异样:行列多是人挨着人紧贴着,好像生怕有空隙被插号、加塞儿,挺叫人不自在的,因她已惯于海外的稀疏保持着一定空间距离的方式;国人则无所谓,从小就是如此“紧密团结”的。就这不起眼的小情一桩,也反映了大陆人“争时间、抢速度”风行之一抹。 惟有在退了休的银发一族身上,或许尚可瞥见一丝悠闲放松的气息遗痕。小囡说在那些大小城市广场上,净是大妈大叔级长者的身影,他们伴随着喇叭的音乐声大跳集体舞、打太极拳,锻炼身体,消磨光阴;或者是晴天撑着雨伞、上面贴满着纸张信息,为各自的儿女征婚、交换资讯,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另一景,这在国外是绝无的稀罕奇观。广场与公园里也殊少见到年轻人,他们可能都窝在家中苦读补习,或者打电玩游戏吧,国内现今的娱乐形式与往昔相去甚远。反在加国的公园草坪上,常见充斥着青少年,玩耍、体育,日光浴、躺着看书、聊天等,老年人则不怎么多,亦算是个起眼的反差。 女儿行走过的国内不少大中城镇,处处大兴土木、楼宇建造的速度都很快,高厦不日林立,市政拆迁得厉害,迥异于加拿大。各个施工地上都不乏人海战术,热火朝天,与北美的建筑现场见不大着人影儿截然不同,兴许是美加的建筑业已经“高度机械化”了,抑或故国的劳动力过剩,得充分利用农民工?她上班下班的眼瞅着新建中的摩天楼噌噌地往上蹿,报载的也无不“提前竣工”,不愧是“中国速度”,深有感触。 而这些城市内的地铁线路扩张的局势迅猛,纵使老家青岛这样的二线都会,亦在大张旗鼓地飞速凿修地铁,手笔极大,听姑姑讲没几年的工夫便分段通车运行了,我也咂舌瞠目,不敢相信。这不禁令俺们联想起多伦多地铁一甲子的历史,近二十多年来仅仅增建了雪柏大道支段、总长度还不到六公里,却耗时八年,成就为一段“盲肠”,并不解决市区内急需疏缓的共交拥挤问题,成为一则谈资笑柄。确实相对于加国第一大邑、人口倍增来,大多地区的TTC系统太不敢恭维了,政客们的口水战还在继续打着,营设的局面仍在僵着,真教移民们遗憾叹息。 女儿当然惊异地发现,中国目前的私家车满为患,并不输于西方社会,而且道路的开拓依然赶不上座骑的添增,于是堵车成为司空见惯的头疼事。比较下来,多伦多人每每抱怨的行车难便不足为奇。似乎国人车手普遍不太守交通规则,争道抢路明显,罕有“礼让三先”的,遑论是让着过路行人了。小女有时坐在司机旁边,常常心中暗自怕怕,为前面的路况险象环生捏着一把汗。乜斜着司机神闲气定地掌驭,娴熟而不畏葸,忽左忽右,坦然无惧似履空地,不由地佩服其胆量与技术。而行人过马路则是心惊肉跳。 然而长途旅行乘坐高速列车,却令她兴奋,这在加拿大自是不曾有的。“和谐号”子弹头车的发行频度大,四通八达,速度极快,车厢的内部环境雅致舒适。这种普及神州大地的远程捷运系统,甩了北美洲的老爷火车好几条街。聊天中我仅跟她对照其此番搭乘的岛城至京畿的这段行程,粗算出来车速提高节省了将近四倍的时间,这还是我出国前坐过这段属于“普快”呢。足以见现今“动车”堪称“风驰电掣”,冰山一角地折射出中国陆基运输业的神速发展。 再就是通讯手段通达飞跃,人人手机,有的不止一部,短信微信电邮,玩的太溜,走到哪联系到哪,比加国要快捷广泛,使得天涯真比邻了,彻底将“鸿雁传万金家书”送入了历史。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8:01 , Processed in 0.18794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