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是1978年后中国历史中无法回避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学生运动,它不断以 或明或暗的形式出现在政治、文化叙事中。从今天看,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这其中又有至今被官方刻意回避的争议细节,令人着迷。本系列文章《六四秘辛》不在 全景回顾这次备受争议的民主尝试,而是截取某些侧面,某些瞬间,供人铭记。 六四事件已经过去27年。1989年春,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占领进入了第二个月,中共领导层决定执行戒严令。 有一个人拒绝了,第38集团军担任军长的徐勤先少将,令人震惊地违抗了上级。“宁杀头,不做历史罪人。”徐勤先在后来谈到这件事时表示已经作了杀头的准备。 像徐勤先这样直接违抗军令的事件极为少见。历史学者杨继绳是少数几个在1989年后采访过徐勤先的人之一,根据他的说法,徐勤先并非异见人士。 对徐勤先抗命事件的详细经过,民间版本多有不同之处。中共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次子罗宇在回亿录《告别总参谋部》中说:作战命令起草好后,先送给中 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赵紫阳是第一副主席;杨尚昆要邓小平先签才肯签,说:“先送邓,邓不签,我不签。”于是命令先送给邓小平,让邓小平签字后,杨尚 昆加签。徐勤先拒绝执行命令的理由就是:军委第一副主席赵紫阳没有签,军令不全、不合法,不能执行。 香港六四纪念馆 有资料称,北京军区司令员周依冰就徐勤先抗命事件向杨尚昆作了紧急报告。杨尚昆说:“这件事可开不得玩笑!这是军令!不执行军令是要依军法论处的。”杨尚昆向邓小平谈到此事时,邓小平说:“是军人,谁都不能违抗命令!” 也有版本称,1989年3月,徐勤先和新兵一起作投掷手榴弹训练,不慎大腿骨折,住进北京朝阳区的北京军区总医院。五月中旬,徐突然被召去北京军区司令部,中央军委命令,执行戒严任务,制止动乱。徐当场没有表示抗命,架着拐杖回河北省保定市召集会议,宣布军委命令。 一切就绪,徐勤先给北京军区司令部打电话,说自己因伤不能带兵进京。周衣冰说他是故意违抗军委命令。徐回答说,不管上面给他定什麽罪名,他都绝不亲自挂帅出征。杨尚昆获悉后震怒,签发了一道中央军委命令:立即解除徐勤先的军长职务,并将他押送军事法庭审判。 有关人员来到医院,先出示杨尚昆签发的命令,而后问徐:“你还有什麽意见吗?”徐平静回答:“我早就想好了,做好了思想准备。我是军人,没有服从命令,理该如此处理。你们执行命令吧。至於学生运动,我有我的看法,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过程虽有出入,但结局终归是一样的。徐勤先很快被捕,后被军事法庭判五年徒刑、开除党籍,在秦城监狱服刑。 出狱后,徐勤先被保留副军职待遇,隐居河北省石家庄市。杨继绳在书中对此有所解释,中共当局初时安排他在河北的保定居住,但保定是38军的驻地,他的部下太多,为免出事改安置在石家庄。 2011年,徐勤先首次公开对外发声。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已经过去的事,就无所谓后悔了。已经做了嘛!要不然就不要做,做了就没什么后悔的。”“和老百姓发生冲突,好人坏人又分不清,出了事谁负责?” 当年,民间对徐勤先抗命事件津津乐道,外界曾认为徐勤先有特殊背景,更一度误传他是解放军十大将之一徐海东儿子,殊不知其实他出身贫寒。 资料显示,徐勤先,生于1935年,8岁随父闯关东到沈阳,小学未读完即辍学卖菜;1950年朝鲜(专题)战争爆发,中共抗美援朝招兵,徐要求当兵但年龄不 够,他咬破手指写血书要求参军才被接受。之后在解放军38军,从坦克师报务员开始,一路做到38军军长。第38集团军是精锐部队,驻扎在北京以南约150 公里处,担负着保卫首都的重任。 六四抗命后,徐勤先逐渐淡出舆论视野,被称为徐勤先的忘年好友、曾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早年曾为他赋诗一首——怀仁博学真儒将,一代豪雄硬脊梁。甘赴刑廷违上命,但求民主大兴邦。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3:42 , Processed in 0.18421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