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移民真实的一面 很多象这对夫妇一样新来的中国移民,并不愿意将自己的私生活曝光,不过,这一次,他们接受了《环球邮报》的采访,谈及他们在温哥华的生活,移民的原因,以及他们的资产情况和对新家的想法,因为他们想要让人们看见中国移民更真实的一面。 在温哥华,这些人的社交往往在Café 1029、微信群、学校家长群或大学校友会。 他们中有开便利店的,有飞机引擎维修师,有的在社区组织工作。他们是较富裕的生意人和专业人士,也是被揣测最多的一群人。 对于当前最热的楼市话题,包括本地人的敌意,中国贪官携资金外逃等消息,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外。 同样的事在中国也有。国内大城市的房价飞涨,新富豪都是靠地产投资和炒作发家。 Lao Wu来自山东,原本在北京做生意,他说,这些报道已经见怪不怪。在中国的大城市,也能看到外省人携巨额现金入城,城里人和知识分子很鄙视这些涌入的爆发户。 Lao Wu早在1996年以技术移民来加,之后又回流,在中国呆了10年,赚了钱,2008年和家人一起回到加拿大。 Sam Peng比喻这些人是比佛利山人(Beverly Hillbillies),飞黄腾达后搬离穷乡僻壤,迁到富豪名人聚居的比佛利山庄居住。 他说,他自己15年前到加拿大时,也属于这一类人,开快车,大声说话,现在他看着这些新移民做同样的事,有些看不下去了。 Sam Peng以技术移民来加,定居在列治文南部,为在温哥华的大陆移民组建了加拿大华人投资者和企业家协会。 他说,“这些人没有自信,童年很穷,一夜暴富,他们要炫耀给人看自己有多富有。” Sam Peng也是这间茶馆的合伙人,他鼓励新移民适应这里--做义工,捐款给本地组织,努力融入,就从早上说句“Hello”开始。 有媒体报道,温哥华的中国大陆移民为阿省Fort McMurray大火筹集了20万元捐款。 在这间会员制茶馆里,投资人讨论着各种投资想法。 老移民不替新移民说话 《环球邮报》采访的这些人,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全都不是本地媒体上最常报道的超级地产投资商,空置房的业主,被宠坏了的富二代的家长,或是中国来的贪官。 他们有钱在温哥华的好区买房,但也不是一口气就买下房子,或者全靠吃利息过日子。 他们来这里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有朋友在这里,这里的华人多,喜欢温哥华的风景。 他们代表了更多被媒体忽略的多数中国大陆移民,在温哥华近50万华裔中已经占到近40%。 他们试图代表新一批大陆移民,因为老移民都不愿为新来的中国移民说话。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香港移民涌入温哥华时,也遭到本地人的批评,指他们建起大宅,砍倒大树,可能与黑社会有关,往往父亲仍留在香港工作,孩子在这里驾着跑车闯祸。当时60、70年代的老移民就作出反击,前省督、知名商人和慈善家林思齐(David Lam)积极为中国移民辩护,并且设立了"劳里尔学会"(Laurier Institute),资助研究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冲突。 当时的香港移民也更西化,懂英文,容易得到理解和与当地人沟通。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社区机构SUCCESS的前负责人Tung Chan说:“没有人愿意出来说话,比90年代的情况更糟”。SUCESS是70年代香港移民创办的。 现在关于中国大陆移民的报道全是负面的。 不但本地居民认为是这些人导致温哥华的房价飙升,社交媒体甚至主流媒体也这样描绘他们:带着非法赚来的钱,到加拿大来洗钱;把钱投入空置的公寓投机;买张公民身份,不交税又享受加拿大社会服务;推倒市内的旧房大肆装修…… 这些故事很多往往来自地产经纪。比如,《国家邮报》曾经报道“温哥华地产经纪Sarina Han知道,她掛牌代理的Westside富豪区一间250万元房屋,最终会落入中国买家手中,其后被推倒重建一座豪宅。”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7 13:57 , Processed in 0.13508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