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住宅以多层或高层为主,不同楼层价格也不同。在大陆楼市持续火热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建议民众选房时注意楼层的性价比。另外,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陆住宅的特点存在很多弊端。 大陆的住宅绝大多数是楼房,主要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小高层(8~11层)、高层(12层以上)和超高层(100米以上)5种类型。 一般来说,大陆不同层数的住宅,各有利弊。比如,楼层越高,采光相对更好,但老人和小孩出行较为不方便;较低楼层出行更方便,但是易受周围楼房遮挡,采光、通风相对较差。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多层住宅(大多没有电梯),3~4层是性价比较高的层数,也是多层住宅中价格最高的楼层,原因是既可以减少底层的潮湿与阴暗,也不必爬太多层楼梯。 高层住宅一般都有电梯。对于小高层,6~7层的性价比更高;高层住宅一般不宜选择顶层。 也有分析说,楼层很高的住宅对身体健康并不适宜,比如,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迫使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楼房循环,相当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顶层,所以高层住宅的居民容易出现头疼、内心压抑等反应。 大陆住宅集合化 平房几近消失 大陆住宅建筑的最大特点是集合住宅,所有城市地区都是如此,即两个以上独立家庭居住在同一栋建筑内、共用出入口的住宅。 《中国名城》杂志2012年7月刊登一篇题为《论我国住宅集合化的弊端与破解路径》的文章,其中对比了中美住宅的整体区别。 文章中说,美国城乡住宅多数是独立住宅,集合住宅尤其是高层住宅只占极少数。美国人普遍认同的标准是,如果一套住宅中每个房间的使用超过1个人就算拥挤。 而大陆的住宅从1949年之后,新建住宅基本上不再有平房,逐渐出现集合化现象。 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大举开发房地产、拆旧盖新的规模空前,如今市区平房住宅在各个城市基本消失。 大陆住宅特点存在弊端 文章中分析,大陆的这种高度集合化、以楼房为主的住宅特点,给居民居住带来很大弊端,包括安全、资源利用、生活、社会交往等多方面。 在安全方面,公开资料显示,大陆住宅的质量问题广受质疑,并出现过多起相关事故甚至“惨案”,“豆腐渣工程”一词就是因此而产生,即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所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或不符合规定。 比如,2009年6月27日清晨,上海闵行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倒塌,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8栋主体已封顶的多层住宅楼,墙体用手一捏就碎。 2013年8月,云南昆明西山区30栋楼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倾斜度最大的有20度左右,水泥地面也出现不同程度开裂。2014年8月,山西太原市一小区居民被迫搬家,因住宅楼墙体出现裂缝,整座楼向后明显倾斜。2016年6月,贵州省一个月内发生3起楼房坍塌事件,造成20人死亡,多人受伤。 除了安全问题以外,由于上述质量问题导致住宅无法长期居住,也造成资源浪费。 另外,大陆住宅在拆掉平房、新建楼房的过程中,也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一些住宅只使用二三十年,还可以继续利用,即被拆掉。 再有,居民大范围居住在多层或高层住宅中,邻居之间会在生活上有声音、气味等的互相干扰。人口密度过大,导致空间拥挤、交通堵塞。长期生活在集合化住宅中,也减少了居民之间的人际交往。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09:20 , Processed in 0.18381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