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长的烦恼》暖心“老爸”走了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上世纪80年代著名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中爸爸的扮演者、知名演员艾伦·锡克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69岁。艾伦·锡克在剧中扮演了一位幽默、宽容、爱家的“美国好爸爸”,为无数父母树立了榜样。 令人唏嘘的是,现实中他也是一个十分爱孩子的人。三个儿子布拉南、罗宾和卡特是他的最爱,他宁愿推掉片约也要和孩子共享天伦之乐。而事发当天,艾伦·锡克正在与19岁的儿子卡特打冰球,不料心脏病发作,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戏里演好老爸 获得众多荣誉 艾伦·锡克1947年生于加拿大,走进“烦恼”之前做过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但演艺之路起步并不顺利。他曾经与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约翰尼·卡森较量并以惨败告终。但1985年《成长的烦恼》剧组并未因此而否定他,相反在150个竞争者中看中了他。 从1985年起,艾伦开始在ABC的系列情景剧《成长的烦恼》中饰演身为精神病医生的父亲杰森·西佛,他以出色的演绎树立了一个十分受爱戴的父亲形象。这个拍摄了七年的系列剧,也给艾伦带来了包括金球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在内的很多荣誉。也正是这部片子,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观众认识了艾伦——这个孩子们心目中的完美爸爸。 戏外真好老爸 荣膺“年度最佳父亲” 艾伦曾赢得过七次艾美奖的提名(五次作为编剧,两次作为演员),还写过45部以上的电视剧主题曲。1992年《成长的烦恼》结束拍摄后,艾伦还参加了电视情景剧《希望与荣耀》的拍摄,但最终他发现主持体育节目和专题节目是最适合自己的。在主持“1992年世界小姐大赛”节目时,他认识了冠军吉娜·陶勒森,后来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不过这段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还好给他带来了可爱的小儿子卡特。据说在他的寓所里,到处都是给儿子买的玩具小动物。 不可否认,《成长的烦恼》是艾伦演艺生涯的代表作,他的一生也因此跟“好爸爸”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获得的众多奖项中,最为自豪的恰恰是美国各种组织给予他的“年度最佳父亲”称号,因为他是一个十分爱孩子的人,他的三个儿子布拉南、罗宾和卡特都是他的最爱,他宁愿推掉片约也要和孩子共享天伦之乐。 “老爸”去世 勾起国人“满满回忆” 《成长的烦恼》是我国最早引进的美剧之一,共7季166集,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家庭小烦恼不断的幸福生活,对于许多70后和80后来说,这是陪伴他们成长的一部剧。该剧在美国创下了收视率的纪录,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属于细水长流、集体回忆型的一代剧集。 中国最知名的情景喜剧之一《家有儿女》也受到其直接影响,主创们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创作目标就是打造中国版的《成长的烦恼》。 昨天上午,艾伦·锡克突然离世的消息也引发了观众对这部尘封“旧剧”的共同话题,网友纷纷留言“我的第一部美剧”,并对其中或搞笑、或温情的细节如数家珍,“满满都是回忆,都是爱”。(记者 杨文杰) 伴随着烦恼,他们慢慢地成长 老妈麦琪(乔安娜·科恩斯) 1953年2月12日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演员、导演。《成长的烦恼》结束拍摄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是一位单身妈妈,抚养女儿阿什丽。1999年,在影片《失魂少女》中科恩斯扮演了薇诺娜·瑞德的妈妈。同时,她还是个不错的导演,执导了相当数量题材严肃的作品。 老大迈克(柯克·卡梅隆) 1970年10月12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影视演员,其他主要作品还有《消防员》、《末世迷踪》等。2008年,其主演的影片《消防员》以近4000万美元票房的成绩成为黑马,是2008年最成功的独立影片。 现实中的柯克·卡梅隆并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严肃的人。当他还是个十来岁的童星时,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将来的愿望是做一名脑外科医生。平时,他严格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坚持吃自制的面包。20岁时,他和大他6岁、在《成长的烦恼》中扮演他女朋友凯特的切茜娅·诺宝结为夫妻。夫妇二人养育了六个子女(最大的11岁)。 二姐卡罗尔(特蕾茜·格尔德) 1989年,20岁的特蕾茜患了厌食症。在《成长的烦恼》拍摄最后一季的时候,身高1.60米的她瘦得只剩下80磅。好在拍摄结束,她也摆脱了疾病的困扰。特蕾茜后来从事电视剧拍摄工作,但2004年她酒后驾驶遭遇车祸,老公和两个大一些的孩子都受了伤。为了这件事,特蕾茜还上过奥普拉的节目,称“那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最可怕的一夜”。 老弟本恩(杰瑞米·米勒) 走下荧屏的“本”喜欢扑克游戏以及“带上十来个朋友一起大吃大喝,直到信用卡爆掉”。除了表演之外,米勒一直在酝酿开一家意大利烤肉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部作品能让他像当年的“本”那样走红。 小妹克瑞斯(阿什丽·约翰逊) 在《成长的烦恼》之后,阿什丽还是继续参与电视拍摄。在《急诊室的故事》里,她扮演一个患癌症的小女孩。在2000年ABC为该剧拍摄的续集里,她俨然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让所有观众惊叹,“这个小姑娘长得太快了,都认不出来了”。(整理/水满则溢) 非常道 《成长的烦恼》是如何解决“校园欺凌”的 这些天因为新闻事件,由校园欺凌引申到如何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问题持续发酵延展。在这场全民大讨论中,最常看到的是父母们的焦虑,最难听到的是理性有价值的观点。这说明,至少在处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的,各种突发、偶发的事件上,我们是缺乏通识和共识的。 事实上,《成长的烦恼》也直面校园内所谓的“欺凌”事件。其中有一集,本恩因为被一个比他个子大的同学欺负而不敢去上学。他的父亲杰森并没有像今天一些中国的父母那样声称要让孩子“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或者直接把所有的问题盲目归咎到社会、学校,更没有用所谓的大人社会的“丛林法则”去教本恩,而是告诉本恩要敢于面对这个欺负他的孩子,不要躲避,带着勇气和正义,以男子汉的方式去和这个孩子进行沟通。根本上,杰森要让本恩树立一个正义必胜的信念。 其实,整部《成长的烦恼》都贯穿这样一个理念,即把成人社会的那些充满正义、正直、爱的思想化为孩子的思想或者角度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用一种根源于成人社会的理想主义去认识孩子。所以在这部电视剧里,没有今天我们一些人眼里绝对的好孩子或者坏孩子,即便那些欺负小孩儿的大孩子,这部电视剧也是用一种善良的认知去对待他们。 或许编导的想法比较理想化,但正是这种理想化贯穿于全剧,也正是这种理想化使得中国当时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很喜欢这部电视剧。 《成长的烦恼》之所以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就是它真的俯下身去,触及到家庭教育中方方面面的“烦恼”。亲子关系、子女关系、父母职场跟家庭关系,洋洋洒洒166集,以小见大,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无不是“天大的事”,而这些烦恼最终在欢笑中收场,背后是父母高超的智慧。反观眼下这场发生在中国的大讨论中,为人父母问得最多的是“我会怎么办”和“我该怎么做”。而《成长的烦恼》100多集看似都是散乱无关的故事,其实传达的是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和价值观。这部剧为小观众贡献了一个“完美好爸爸”,给无数父母树立了榜样。它体现了美剧的功力,也实现了最大的社会价值。 在中国影视圈,这样的作品是严重缺失的,《家有儿女》硕果仅存,但无疑是站在《成长的烦恼》肩膀上,也一直有东施效颦的遗憾——“没有成长的烦恼,只是幼稚的快乐”。为什么?因为这样落到生活实处的作品是最难写最难演的,更何况它已是十年前的作品。今天的孩子和父母一起看什么?据说比较受推崇的是一部英国动画长剧《小猪佩琪》,或许这一代人长大后关于完美家庭的回忆是温和的猪妈妈、乐观能干的猪爸爸。国剧依旧为零。 以目前国内影视剧的大环境,对儿童市场都是消费和攫取的心态,教育题材被当成热门话题来开采,近期内诞生真正陪伴式的作品几无可能。《爸爸去哪儿》、《虎妈猫爸》、《小别离》等能成为“爆款”,恰恰说明了大家对教育问题的无所适从,对解决办法的极度饥渴。然而,它们都是从收视率出发,制造看点、激化矛盾、不断地放大强化“烦恼”,却没有解决之道,不由自主飞离了现实。曲终人散,传染给观众的是主人公共同的焦虑,而现实依旧迷茫。(记者 杨文杰)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3 21:12 , Processed in 0.13907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