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透露将在2017年向中方交付第二批苏35战斗机,俄方设多重手段防“山寨”。 据俄罗斯塔斯社在2月2日引述俄主管军工对外联络部门人士透露的消息报导,俄罗斯将在2017年向中方交付第二批苏35战斗机,数量为10架。合同中剩下的最后10架将会在2018年交付中方。 此前,总数为24架的苏35战斗机合同中的第一批4架,已经在2016年的12月25日圣诞节期间交付中方,证实此前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弗拉基米尔‧德洛什卓夫在2016年11月份所说的对华交付将按期进行的消息属实。 据俄媒体报导,中方在2008年珠海航展后就开始同俄罗斯谈判购买“苏35”,但俄方多年来一直担心中方超强的“山寨”能力,多次拒绝。双方最后终于在2015年签署了售华24架“苏35”的合同,其中还包括地面设备、人员培训和备用发动机等,合同金额超过20亿美元。 德洛什卓夫此前曾透露,在对华出口苏35战斗机之前,俄中双方又签署了一份新的特别协议,以保证中方不会在没有许可证的条件下,复制生产飞机上的俄罗斯设备。为了监督俄罗斯的产品不会被盗版复制,俄中双方共同成立了特别监督小组。 俄罗斯副总理罗戈金对此透露:“我们向中方伙伴提供了苏35战斗机,该型战斗机是中方还没有的。我们为此还特别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实际上,据媒体报导,除了签署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等法律手段之外,俄方还采取了全方位的防“山寨”技术措施。 比如:对于发动机关键部位及零部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进行模块化封装,使得在更换零部件时,极难再重复此前中方山寨“苏27”后在“歼-11”上逐步扩大国产化替代的方式。这就确保了卖给中国的苏-35只能采购俄原厂零部件。 此外,导致中方可能无法短时间内仿制117S矢量发动机的关键,就是俄方对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封装加密。该系统被称为“发动机大脑”,它将发动机控制系统、操控系统和火控系统等实施“飞推火”一体化联动操作。中方破解俄方对该操控系统的加密并非易事,因为俄罗斯本身就精通加密和解密。 所以,俄政策研究中心执行董事会主席、俄罗斯退役中将叶甫盖尼‧布任斯基才会对媒体表示:“这个交到中国人手上的俄罗斯技术会很安全,这台发动机几乎不可能被复制,因为想要接触到发动机的核心部位,就必须将整个发动机破坏掉才行。” 近期,一些性急的评论人士在听到“将发动机关键部位焊死封装”之后,将其误读为“将发动机整个焊死在飞机上”而进行嘲笑和批判,显然是低估了俄方的防山寨“下绊子”的能力。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7:59 , Processed in 0.13271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