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选择去海外就医的中国患者逐渐增多。财经杂志报导,海外就医的绝大多数是癌症患者,据统计,中国赴美重症治疗的患者,2015年增长至3000人,2016年估计突破5000人,癌症患者平均的治疗费用为100万至150万元。 报导说,中国一些著名的三甲医院治疗癌症的临床水平不比国外差,甚至在肿瘤切除手术领域超越国外同行。新里程医院集团CEO林杨林表示,“这样的资质,却比不上美国医护人员所做的那些细节来得贴心。” 王宪先后在中美两国治疗肺癌。在国内时,他和家人带着厚厚的病例和影像资料,在医院的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之间来回奔波,每位医生留给他的交流时间不足5分钟,即便对医疗方案的解释,也仅几分钟,这让他很不踏实。最终,王宪选择到美国就医,门诊看病时间长达1个半小时,一半时间是医生在阐述疾病治疗方案,另一半的时间医生让王宪自由提问。 报导说,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危及生命,中国的医患交流时间少得可怜。从看病历、问诊、诊断、提供治疗方案这一套程序,区区几分钟。 “中国的肿瘤科医生是世界上最忙的,他们连吃饭和上洗手间的时间都很紧张,无法像美国同行那样做到精细。”盛诺一家董事长蔡强说。 报导指出,最令患者焦虑的是,国内医生一般简单说明治疗方案,然后等患者自己来作决定。而医生和癌症患者共同对治疗方案作出决策,这在欧美是医疗的常态。 在癌症医疗决策上,美国医院还有一个制度,就是多学科会诊评估。 61岁的邓和在中国确诊为四期肺癌,在就诊过程中遭遇的各种不顺及化疗的痛苦经历后,邓和与妻子动了去美国就医的念头。 他通过一家中介机构,来到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就诊,这是美国最好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之一。在这里,院方除为他做了详细检查,重新进行病理评估和基因检测,并为他安排一个由肿瘤医生、外科医生、放疗医生、基因专家、营养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会诊”。 降低海外医疗门槛 美国医院遵循患者受益原则,当美国医生看到发送来的患者病例,认同中国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时,会建议他们不要去美国。如果治疗方案在中国完全可以实施,通常建议患者回到国内进行治疗,这样除亲属陪护方便,医保还可以报销一部分,以减轻负担。 根据盛诺一家的统计,国内赴美重症治疗的患者,2012年至2015年间,从不足1000人增长至约3000人,2016年估计突破5000人。癌症患者平均的治疗费用为100万至150万元。 新药决定生死距离 报导说,抗癌新药滞后,也是部分癌症患者选择海外就医的原动力。绝大多数抗癌新药都是欧美制药公司研发的,由于监管等因素,这些新药进入中国市场往往滞后数年。这段滞后的时间就是生与死的距离。如肺癌第三代靶向药在欧美已上市一年多,中国还是第一代靶向药雄踞市场。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7:32 , Processed in 0.13017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