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当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后,在常识方面最需要熟悉和了解的就是中国的礼仪体系以及其所包含的各个分支,比如客气和礼貌等等。在不了解背景和深入涵义的情况下,许多中国的礼貌行为可能会被外国人认为是令人厌恶的、没礼貌的甚至是粗鲁的。这也会在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交往过程中造成误会和负面印象,导致外国人难以融入中国社会。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如果外国人能够真正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礼仪,他或她会发现中国人是非常友好、十分好客的。我很愿意分享几个我个人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例子,来说明文化误解的风险和造成误解的原因。 不同的文化根源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 首先,对于礼貌行为和粗鲁行为的定义在不同的文化中是截然不同的。所有文化中的礼仪规范都是在该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性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文化会衍生出不同的礼仪规范。 一种文化下的礼仪规范可能并不被其他文化所认同。同时,一种文化下的文明举止很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是十分无礼的表现。因此,对于这样的规矩和规范,虽然不知道原因,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去遵守它,而不是去质疑它。 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在加拿大我很小的时候,我的母亲要求我一进入室内就必须得摘掉帽子。但对我姐姐却没有这样的要求。小姑娘和成年女性是被允许在室内戴帽子的,但小男孩却不可以。其实我的母亲也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矩,她只是循规蹈矩地要求我而已。直到我上小学的时候,这个秘密才解开。 原来,在西方历史上男人的帽子一般都会很高,如果坐下后不脱帽,会阻挡前方和后方的视线。相比之下,女士的帽子更为精巧、复杂,摘戴也更为麻烦。在剧院里,相比于女士而言,男士脱帽更为方便。也因此,女性在室内是被允许戴帽子的。我的母亲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她只是告诫我在室内带帽是非常无礼的表现。 Ascot马术大赛上,男士皆戴高顶礼帽,普通场合不常见 我发誓,我不“客气”! 对我而言,客气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即便到现在,我也依然如此, 基于我对于客气的非常浅显的认识,我可以试着把它解释成:“你作为客人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得体的举止,但并不需要在朋友和家人面前表现出来。” 当别人说 “别客气” 的时候,我会认为他的意思是别表现得像个客人或者陌生人,随便一点。 我刚刚来中国的时候,对我来说和我妻子的家人一起吃饭是一件很令我困扰的事情。“别客气,多吃点” 等。当我感觉饱的时候,我就不再吃了。但是全家人都会劝我再吃点,他们会说:“别客气,多吃点儿!”我会说:“不吃,谢谢,我已经饱了。”然后,姥姥就会亲自夹起一个鸡腿放到我碗里。当别人无视我已经吃饱了的现实情况时,我会变得很不高兴,尤其是当别人知道我饱了,还把食物放在我碗里时,我会更不高兴。 在我的文化里,当我说我饱了的时候,大家一般只会说:“好的”。绝对绝对绝对不会有人如此执意地再把食物放到我的盘子里。我的妻子帮我弄明白了她家人如此做的动机。原来在她家人看来,我是个比较腼腆的人,也因为比较“认生”,所以我吃的会比平时少一些。基于对我行为的解读,他们当然希望我能放开一点,随意一点,感觉舒服一点 ,当然!必须吃饱了才能走! 当然,现在我也知道了该如何向别人表达我真的已经吃饱了,并不是因为客气。 我发誓我不知道那是无礼的行为 经过几年的磨合,我和我妻子“娘家人”的关系融洽了很多。但对于来我家串门的我父亲而言,和亲家在一起的时间还是会让他感到无所适从。我至今还记得我父亲第一次和我岳父母见面的场景。 当时我已经来中国4年多了,而我父亲来中国参加我的婚礼。我邀请了我的岳父母来我家吃晚饭。大概下午5点左右,我正在做饭,而我的父亲正很随便地坐在沙发上喝着一瓶啤酒。没多久,我听到了敲门声,我随即冲到门口,然后很热情地打开门说:“阿姨!叔叔!快请进!快请进!我给您二位拿拖鞋!啊!阿姨您把包给我吧!请进!请进!请坐!请坐! 阿姨,我给您倒杯水,叔叔,您来杯咖啡吧?” 总之,我表现出了一个中国未来女婿应有的殷勤和尊重。 但当我回望我父亲的时候,我开始超级焦虑起来。他居然没站起来!我说: “爸!爸!站起来!快站起来!” 他一脸迷糊的看着我:“为什么?” 我突然意识到了我父亲肯定是觉得和我未来的岳父母见面并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中的“正式场合”,因此他觉得他根本不需要站起来! 此时,我的岳父母也是一脸迷惑。我只能告诉他们我父亲坐了12个小时的飞机,后背疼得厉害,所以他站不起来了。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相信我。后来,我爸爸问我:“为什么我刚刚进门的时候你对我没那么好呢!?” 中国礼仪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间接沟通。 在很多文化中,间接沟通并不是非常常见的方式,或者只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在中国待了多年之后,我发现中国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喜欢使用间接沟通,他们通常习惯通过暗示和信号让别人明白他们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在英语里,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藏在字缝里面的意思。我与这种中国特色的沟通方式第一次接触是在我来中国六个月后,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是我妻子)安排我去火车站接她妈妈,因为她随行带了两个大包。 当我到达火车站时,我给她妈妈发了简单的中文短信,然后拦了辆黑车在东门口等。 当我看到她妈妈拿着两个大包独自走出车站时,我迎上去问:“阿姨,我来帮您拿吧?” 她妈妈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拿!” 我说:“好吧,车在那边” 。我们上了车,回去的路上她妈妈一句话都没说。并且,在接下来的两周中,她妈妈也没和我说过一句话。最后,我问我女朋友她妈妈到底怎么了!我女朋友说她妈妈很失望,因为我在火车站没帮她拿包。我马上反驳道:“等一下!我问了!她说她不用我帮忙!” 我女朋友说我是个二货,然后她解释道:“很多时候我妈妈说不,其实是希望你再努力地要求一下”,并说她妈妈的话通常隐藏着其他的含义。 作为她妈妈的未来女婿,无论她老人家说什么,我都必须去拿那两个该死的包!之后再去接她妈妈的时候,我拼命地“抢啊抢啊抢啊抢啊”,到最后成功地抢到她的包。周围那么多人都看见了,她妈妈为此非常骄傲,但如果我在加拿大这么做的话,肯定会挨揍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所以请记住,那些被外国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很可能被秉承客气理念的中国人所误解。除非外国人能够明白,当地的习俗的本源是善意和友好的。否则的话,这些中国人的反应会让外国人感到失望和讨厌。此外,很多外国人真的无法理解间接沟通,只会直来直去。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忠告是:合理地降低商务和个人交流中的跨文化风险的关键在于,无论中国人或是外国人都必须相信你自己对于正确礼貌行为的理解在对方看来很可能是极度不礼貌的粗鲁行为。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6:23 , Processed in 0.13080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