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正式出版。这是国家发改委第二次正式发布中国城镇化发展年度进展的官方报告。 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方面有5项工作: 一是编制实施城市群规划,全面完成全国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要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5个跨省区城市群规划,指导地方开展省域内城市群规划编制。 二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 四是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增设一批中小城市,研究出台《市辖区设置标准》,继续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 五是推进特大镇扩权赋能,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允许特大镇按照相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标准建设发展。 这5项工作,就是当前国家层面给予地方层面最大的红利之所在。其中第三项,是含金量最高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 谁会成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这句话非常简单,但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和最激动人心的城市发展机会。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去年5月和12月,成都、武汉、郑州也分别入选。 就是说目前已经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有8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有媒体爆料,国家中心城市是12个的可能性比较大。即除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全球城市,还有10个国家中心城市。 如果最终真确定是12个的话,那还有4个名额。而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的,至少还有沈阳、南京、西安、长沙、杭州、青岛、宁波、厦门等城市。 城市群发展格局显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同志还表示,今年要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5个跨省区城市群规划,指导地方开展省域内城市群规划编制。 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共12个国家级城市群。 截至2017年3月底,国家共先后批复了6个国家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正日益形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候任理事长肖金成认为,在城市群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对城市群的定义和界定是一项复杂工作。城市群应由相当数量的城市组成,还要以一个以上的大都市作为核心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城市之间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授宁越敏看来,城市群必然是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和不低于1000万的人口规模,各个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分布,同时城市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等。 从灯光图看国家级城市群实力 各城市群实力又如何,我们可以从NASA提供的卫星灯光图中比较一二。 从这份全国夜晚灯光图中不难看出,灯光亮度基本符合“黑河-腾冲”的胡焕庸线分布。胡焕庸线以东,以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93%的人口和95%的GDP。 这份图上,最闪亮的两部分区域分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也是中国目前最为成熟的两大城市群,而作为传统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除了北京天津之外,其他都呈散点排列,至于新晋的中原等城市群,规模上还不明显。 珠三角:城市化率全国领先 先来看珠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灯光几乎融为一体,从广州到深圳再到香港澳门,城市的地理边界基本消失。 虽然在面积和人口规模上,珠三角不如长三角与京津冀,但在城市化率上却是遥遥领先。2014年,珠三角城市化率达到84.12%,成为全国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而长三角是67.5%,而京津冀刚刚达到60%。 传统意义上的珠三角城市群只是相对于广州深圳等九市而言,最近发改委提出珠三角湾区的规划,将香港、澳门纳入珠三角城市群。如果能打破行政阻碍,珠三角将以香港、广州、深圳等三大超级城市为核心,跻身世界城市群之林。 长三角:经济实力全国最强 传统意义上的长三角城市群,只包括上海和浙江、江苏等16个核心城市,从灯光图上看,这些城市几乎连成一体,上海与苏州的关系最为紧密。 2016年最新的规划将合肥等10个城市扩容进来,长三角扩大到26市。但从灯光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刚刚被扩容进长三角的合肥,并不在覆盖范围之内。 不过,除去新近加入的合肥等城市,长三角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以2014年数据为例,长三角16个核心区城市整体GDP达到了10.6万亿元,贡献了全国15%的GDP,而当年珠三角和京津冀分别为7.8万亿和6.6万亿。 京津冀:污染首屈一指 京津冀虽然覆盖范围大过珠三角,但与珠三角相比,除了北京、天津两大超级城市在灯光图上有连接之外,河北的大多数城市都以散点形式分布在周边,这足以说明,京津冀城市群,远没有规划上宣布的那么耀眼。 其实,北京、天津与河北这三大区域,在发展话语权上是完全失衡的。 北京集聚全国资源于一体,天津承接了一系列国家战略项目和工程,也可谓北京吃肉天津喝汤。然而,地域更为广阔的河北,却饱受落后产能之困,服务于北京,却不能获得多少实质上的回馈。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的污染是全国首屈一指的。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46、32微克/立方米,这三个区域,只有珠三角符合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则超标一倍以上。 长江中游:最不像城市群的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个新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地处长江中游的城市群,由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构成。 显然,这三大区域,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产业协调性,都不处于同一层次,说是城市群,有些勉强。 从灯光图上看的最为明显,这三大区域完全没有连在一起。武汉城市圈灯光亮度最高、长沙区域次之,南昌区域再次之,这也是经济实力的写照。这三个区域,目前都还只能各自发展,难以形成类似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体量与层级。 成渝城市群:双雄争霸,如何共赢? 从城市灯光图上看,成渝城市群只有成都、重庆两大超级城市,其他都呈散点分布,中间地带尚未发展起来。 不过,相比于有点无线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之间人文相近、资源禀赋想通、市场与产业的关联性与互补性较强,本来就有良好的一体化基础。 在国家定位上,两地也是有意错开。虽然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不同之处是,成都着眼于西部,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而重庆则重在长江中上游,定位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 定位不同,按说应该能够错位发展、协调互补。不过,过去几年来,两地在自贸区之争、IT产业之争、迪士尼西部项目之争上如火如荼,互不相让。 中原城市群:郑州成唯一核心 作为最年轻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说到底就是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虽然号称覆盖五省30个地市,但核心区基本都在河南省内,外围区域只有山西晋城与安徽亳州纳入其中。 从灯光图上看,郑州与山西晋城和安徽亳州联系并不紧密,不过与省内的开封、洛阳等区域正在连为一体,实际辐射力还只是在一省之地。 最近两年,规划上给予郑州的肯定连接不断。先是获批国家级交通枢纽,接着再与武汉共同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再加上中原城市群的正式公布,郑州作为中部龙头的位置由此被确立。 哈长城市群:东三省经济之困 哈长城市群虽然位列国家级战略,但从灯光图上看,哈尔滨与长春呈现的仍旧是各自发展的模式。两地的灯光亮度还不如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 不过,东三省面临的真正问题,还不是有没有城市群,而是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人口持续外流,发展前景堪忧。到201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分别为3.0%、6.5%、5.7%,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11.2、7.3、7.0个百分点。 人口形势更加严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入为36万,十年后的“六普”则显示,东北人口净流出200万人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9:43 , Processed in 0.15121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