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相比2016年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超265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为持续跟踪海归回国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和问题,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再度联手,今天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重点反映了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的回国发展现状、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共收到调查问卷3032份,其中92.1%的状态是在国内就业,在国内创业的仅占7.9%。 回国发展原因的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不无关系。 海归回国之后,50.5%的人能顺利融入国内的生活与工作,认为虽有困难,但能逐渐克服的,占比44.7%。此外,4.8%的海归表示,回国后始终无法完全融入。与2015年的调查结果(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相比,海归融入国内环境的情况明显好转。 回国后,50.9%海归未发生城市间的迁移。发生迁移的人群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线城市之间迁移的占比16.9%,从一线城市迁向其他城市的占比8.4%,从其他城市向一线城市迁移的占比16.5%,在非一线城市之间迁移的占比7.3%。海归目前所在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以较大比例优势领先其他城市,占比分别为24.7%、13.8%,深圳和广州位居其后,分别占4.9%、4.6%。 调查发现,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占36.3%,认为收益成本相当的占18.1%,认为收益小于成本的占27.3%,说不清的占18.3%。 超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在获得国内第一份工作的耗时方面,花费1-3个月的占比最高,为38.6%;花费1个月以内的占32.1%,相较2015年的40.3%有所下降。此外,花费3-6个月的占18.5%,花费6-12个月的占7%,花费1年及以上的占3.8%。 在就职行业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占比分别为15.5%、14.6%、9.9%、9.4%、9%。此外,能源/矿产/环保、政府/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农林牧渔四个行业,占比均在5%以下。 本次调研中发现,海归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中,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最大,为44.8%,6001-8000元的占比22.7%,8000-10000元、10001-20000元的分别占比13.0%和13.7%。20001元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8%。 从初始创业的时间上来分析,选择2015年至今的比例最高,达76.4%。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创业支持政策落地实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归选择归国创业。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五所城市几乎吸引了半数创业海归。创业所在地域呈现出“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基本特征。其中,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对海归的吸引力较大。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4 22:30 , Processed in 0.13606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