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陆互联网上流行起一种叫做“PUA”(Pick-up Artist)的课程,某些所谓“PUA导师”在网上大谈男女交往的“爱经”,有人更在接受采访时大方承认曾经和400多位女性发生关系,“而且同时跟17个女孩交往过”。有媒体担忧:PUA的群体在中国正在悄悄兴起,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女孩会落入其“魔爪”。 PUA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所谓的“搭讪艺术家”。最初指的是一群接受了系统学习、实践的男性,通过提高情商来吸引异性,目的只是帮助性格羞涩的男生追到喜欢的女孩。这项“艺术”最早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近几年传到中国后,PUA的定义被扭曲,变成了搭讪、吸引、建立联系、升级关系直到发生亲密关系的“泡学”。 在大陆互联网上,这些自称“PUA导师”甚至开班收徒,教男生如何快速地通过搭讪吸引女孩,进而建立关系。达到目的后,他们还会教“学员”怎样迅速摆脱关系,或者保持长期关系。 这些导师们围绕着“攻克女生”的速度和数量大做文章:“一天之内轻松拿下”、“一次约会就可搞定”、“如何让她秒回信息”……都是他们最有力的营销手段。一些“泡学”网站上,导师甚至会直播搭讪、偷拍和女生约会过程,作为他们的成功案例。 为了展现魅力,这些导师还会争相晒出自己拍摄的女生的聊天记录,甚至是不雅照片、视频。 有评论认为,对这些所谓PUA导师来说,恋爱是不存在的。两性关系只是一场狩猎游戏,丢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他们一边鄙夷女性,物化女性,又一边把“推倒多少人”当做炫耀手段。 虽然这些PUA辅导课收费昂贵,但买账的人并不少,应证了中国可能的确有两性关系培训的土壤:男多女少的现状给适龄男性带来潜意识的竞争压力;从小被教育“不要早恋”的背景让多数男性缺乏异性交往经验;而当下“全世界人都成双成对,只有我单身”舆论假象则给他们带来巨大焦虑。 PUA课程里的“套路”一般分为三步。 首先,从外形上制造吸引力。“精英元素”是PUA式打扮的核心,其中的精英指的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资源的分配者。PUA们想通过打扮靠近的所谓的雄性领袖形象,暗示女性他们是拥有丰富资源的精英男性,从而在外表判断这一环获得高分。 其次,他们会刻意选取“目标”。大部分PUA都标榜“快速上手”,那么,在选取目标方面,他们会刻意选取一些内向且自卑的女性,通过“先贬后关怀”——让目标女性感到渺小,进而制造和强化孤独感和隔离感后,再施以温柔的安慰和温和的鼓励,让对方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实现牢固的控制。 最后,PUA就会开始“布局”逐渐越级的身体接触。 将女性物化,将两性相处阶段化,将性目标化——这或许就是PUA为什么备受诟病的原因。对于女性而言,PUA们显然并不友好。这些过于强调“狩猎本能”的男人们太过有侵略性,一些极端的PUA还会让女人们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彰显自己的绝对控制。 而面对PUA,而男士的态度则更偏向欢迎。但问题是,PUA其实也在伤害男性。情感联结或许是女性的第一需求,但与此同时,对男性也极其重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要的满足之上,每个人都有情感归属的需要,即“爱和被爱的需要”。 不少实践过PUA套路的男生在网上剖白:他们曾经享受过追求刺激带来的欢愉,但在短暂的欢愉过后,迎来的其实却是更大的空虚。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1:30 , Processed in 0.14348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