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高峰期,高新区随处可见年轻人匆匆行走的身影,个头高挑、发色浅黄的柯文走在其中,颇引人瞩目。令人诧异的是,他走进的不是高楼林立的外企,而是位于天府大道北段的一栋政府办公楼,开始一天的工作。 柯文(左)与同事讨论工作 柯文本名 Alexander J. Cohen,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毕业于耶鲁大学。去年 6 月的一次公开招聘中,柯文成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国际项目负责人,同时还是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管理局的首位外籍雇员。 名校经济学背景和流利中文 去年 6 月,一张 " 英雄帖 " 在网上引起热议,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求贤若渴,向全球人才抛去橄榄枝,以高薪招贤纳士,招聘职位从自贸办副主任到各个处室、项目负责人不等。柯文就是通过此次全球招聘顺利入职。 能 " 杀出重围 ",入职自贸区,作为首位政府外籍雇员,柯文有哪些职场杀手锏?柯文回忆,他经历了三轮面试,有中文也有英文。最终入选还要多亏专业背景和中文水平。 柯文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曾在华尔街实习,2010 年初次来到成都工作后,长期从事留学咨询工作。经济学知识扎实,又有在企业工作的丰富经验,这为他的求职加分不少。更重要的是,柯文的中文也很流利。 读八年级时,柯文就开始了中文启蒙,大学时他选修中文课程,毕业后来中国工作,娶了四川太太,堪称半个 " 中国通 "。 真正打动面试官的,是柯文身上洋溢的拥抱全球化的信念感。当面试官问道," 你为什么要来自贸区工作?你认为自贸区会带来什么?",柯文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是 Globalist(全球主义者)!" 时隔半年多,柯文回想当时的答案,仍然抱以坚定的态度。" 中国将要在全球经济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很兴奋能成为其中一员。" 加班是常态 最晚到凌晨 4 点 去年 10 月,柯文正式入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管理局办公室的国际合作小组。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四川自贸区相当于一块创新改革的 " 试验田 ",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统筹投资合作、如何推动贸易便利化,都是需要 " 摸着石头过河 " 的探索。 落实到柯文这一层,便是常态化的加班。" 最晚的一次,为筹备第二天的一场重要会议,我在家里加班到凌晨 4 点。" 柯文说,目前他正在推进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需要与合作伙伴沟通谈判、跟进项目情况。 通常一个项目不仅涉及双方,还会涉及到第三方、第四方,中国人、外国人都需要他来打交道。" 现在我的微信有 1422 个好友,大多数是工作中遇到的。" 国际化工作团队 " 英语和专业能力都让我佩服 " 柯文坦言,尽管日常中文交流没问题,他每天不得不在工作中阅读大量的中文资料,还有一些中国的制度和政策也令他感到陌生。 成都高新自贸办针对入职新人有持续的专业培训,柯文至今仍在培训中。 谈到高新自贸办的同事们,柯文丝毫没有隔阂感。这个 14 人的团队,平均年龄在 30 岁出头,不是有海外留学背景就是国内知名高校毕业。" 他们的英语都非常强,专业能力也让我佩服。" 柯文说,思想国际化是同事们最大的特点,能第一时间掌握全球的信息和变化趋势,在处理问题时也处处体现着高效。 率先 " 吃螃蟹 " 创新人才选拔体制 外籍人士能当 " 公务员 "?他们的薪水标准怎么计算? 记者了解到,柯文的身份其实是政府雇员,与公务员有本质区别。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突破原有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工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向全球招才引智。自贸办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柯文在内,本质上都是政府雇员,是政府购买的第三方服务。也是在四川的首次尝试。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管理局办公室李思雪处长提到柯文时,说:"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聘用柯文这样的外籍高材生,是人才任用改革创新的一次尝试。一方面,自贸区有很多项目都涉及到外国政府、企业等,外籍员工可以有效地降低合作项目的沟通和谈判成本;另一方面,外籍员工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角度,通过与我们的交流、碰撞,探索出适用于国际合作的新型贸易模式。" 李思雪还透露,柯文来了一个月后,另外一位来自法国的外籍员工也来到自贸区工作。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05:43 , Processed in 0.14208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