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不少都爱吃海鲜,不过由于海鲜种类太多,如何正确挑选和烹调就非常重要。事实上,虾子一旦从水里捞起、离开原生环境后很快就会死亡,市场上或餐厅贩卖活跳跳的虾,可能是用了药剂,例如麻醉剂或兴奋剂。要买鲜活海鲜,能够找到相熟又可靠的店家就较有保证。 《中时电子报》引述康健杂志报道,目前急速冷冻还是最安全的海鲜保鲜方式。专家提到,在市场上,可请摊贩直接拿冷冻状态的虾子,而非已解冻好的;除非买回家立刻就烹调,否则解冻、回冻这一来一回,不但新鲜度变差,也会影响肉质鲜美。 至于一条鱼当中,在毒物学上有三个部位不建议吃:鱼头、内脏和鱼皮,不过有些人就是特别喜爱鱼头或特定内脏的美味,所以如吃的话注意控制分量,尽量别吃太多就好。 去到市场挑海鲜,首先要找自己信任的店家。有熟识的鱼贩,就可视乎当天鱼货种类购买。台湾专家谭敦慈提出,要辨识海鲜的新鲜度,有几个方法: 1.选鱼 看鱼眼睛的方式已不大准确,因为让鱼眼睛晶亮的方式愈来愈多。消费者可用手轻压鱼身,看肉质是否保有弹性;再者可以闻鱼鳃,如果腐败或是泡过药水,一闻就会知道, 此外,轻压鱼肚上的小洞,看流出来的水是否干净,如果是脏脏黑黑、有臭味,代表这条鱼已经不大新鲜。也可以把整条鱼拿起来,不垂坠瘫软而是硬挺成形的,比较新鲜。 2.选贝类 蛤蜊等贝壳类海鲜,要拿起来互相轻敲,若是清脆的「叩叩」声,就是新鲜。 3.选虾子 如果选购时发现,虾头和身体已有分离断裂情形,或是摸起来太软、轻压虾壳没弹性,都表示这些虾子已经不新鲜。 4.选鱿鱼(透抽) 夏天有冰鲜的鱿鱼,但到了冬天,就买冷冻的。购买时,鱿鱼眼睛较明亮的,代表比较新鲜;如果是雾雾的,表示保鲜不足。 宜避免买大型鱼 尽管海鲜很营养,但有些鱼不宜常吃。首先是大型鱼,尤其是食物链顶端的鲔鱼、旗鱼等,因为这些鱼体内累积的甲基汞等重金属可能较高。台北卫福部食药署订定饮食建议,孕妇和育龄妇女吃鲨鱼、旗鱼、鲔鱼及油鱼,每周不宜超过一份(35克),约为成人三指并拢的大小及厚度;6岁以下儿童则每个月不宜超过一份。 第二种避免吃的是鹦哥鱼等珊瑚礁鱼类,常看到有些海产店会宣称,这类色彩鲜艳的鱼是现钓、限量,但请小心,一方面基于环境永续,乱吃珊瑚礁鱼类会破坏生态平衡;再者有些鱼其实有毒,所以基于环保和安全双重因素,建议选购一般市场上当造的鱼种,那比较安心。 除了限制分量,烹调前也别忘了「去皮再煎」,美国学者比较三文鱼去皮与未去皮入煎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是两者所含重金属相差40%,建议煎大型鱼最好去皮再煎。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07:49 , Processed in 0.14852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