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孩子非常晚,常被人当做姥爷或者爷爷。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候我都经历过,所以有了孩子以后,我风雨兼程去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这个世界真是荒谬,没孩子不光荣,孩子多了是犯罪,只有一个孩子才是光荣的,这个光荣来之不易。领取独生子女证,并不是看中每个月七块五的独生子女费,而是和政府有个约定,我响应了政府的号召,政府也应该给我相应的保障。 这是我对《社会契约论》的理解,可能我想多了。前些天,《个人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在大家望眼欲穿期盼下终于出台了,当然离实施还有段时间呢,但已经足够让我们激动了,毕竟七年都没有变化。个税是工薪族面临的第一大税赋,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夹芯层来说,七年里工资增加了,可所得税长的比工资还要快。 意见稿里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这使我这个赶上了养育小孩儿晚班车的老年人很庆幸,终于赶上了国家鼓励生育的头班车,子女教育减税,这可比每个月七块五的独生子女费来的实在得多了。 当然,对于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来说,别人减税他们却拿不出这个理由,等于被征了单身税。也罢,国家鼓励计划生育的时候并没有鼓励过单身或者丁克,现在向他们征税补贴我的养育负担,也合情合理,毕竟未来他们的养老金得靠下一代人提供。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已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养育孩子上完了幼儿园。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的过程,在我们这里简直如同原罪一般,除了一些强制的疫苗是免费的,其余全是要花大价钱购买的。 北京现在的育儿阿姨的价格我不知道,三年前都已经5000块了,上幼儿园的费用每个月也得5000块。你问我为什么要上这么贵的私立儿园?我告诉你,我这里离出了事的红蓝黄幼儿园很近,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公立幼儿园。政府卖完地皮盖完房子,幼儿园那事儿落在脑后了。 我的委屈终于感天动地了,我在想,政府总算看到我们养育子女的难处,伸出援助之手了。可使我大跌眼镜的事儿却来了: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竟然刊发了一篇署名文章。文章称,在未来二三年内,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龄妇女逐渐退出育龄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导致的生育堆积效应释放结束,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临断崖式下跌。为了遏制这种势头,文章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幸亏我已经过了40岁,感谢专家对我网开一面。我想这个专家可能已经过了40岁,提建议的时候先给自己留出了转元的空间。可万一又冒出一位60岁的专家,对比他小的人都不高抬贵手呢?这可真让人一身冷汗。国家刚放开二胎,就有人说不生二胎要受惩罚,风相未免变得太快了吧,让我们这些刚领了光荣证的人力不从心啊。为了不违法,不给国家添乱,也为了妻子的身体,我们中间很多人都结扎了,难道还要去做手术再连接上输精管。真是勉为其难。 不对啊。难道已婚男人们真的要排队去医院做输精管疏通手术,女人们不再被允许打胎,不行房的男女们要被扣上违反“生两个好”的政策,被批评教育?我害怕了起来。 一时间市面上忽然冒出了很多声音,呼吁多生孩子,这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讨论,可偏就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拿出当年计划生育的劲头,“一家超生,全村节扎”、“牵牛揭瓦”,这就很让人警惕了。当年严格地执行计划生育,超生游击队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时候的我们刚从十年浩劫中经过,还处在奔向温饱的路上,没有个人权利意识。但改革开放四十年了,社会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怎么还有那么多违背人类文明的声音? 如今,《刑法》规定婚内强行行房都属于强奸,丈夫都得坐牢,可偏偏有些专家看不到子宫乃个人身体器官,个人拥有完全的生育权的事实。这难道不是精神文明的倒退么?政府引导民众生育的动机和行为,首先应该建立在民众的自愿之上,而非以惩戒措施强行介入私人领域,这是最基本的底线。纵观海外各国的鼓励生育政策,都是以“胡萝卜”为诱饵,还从来没见过挥舞大棒的,因为践踏个人自由,那是违法行为。 再退一步说,即使就在今天,我们实行的仍是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宣传和强调的所有的少生逻辑都还存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生态承载力没有改变,这个国家地虽大、物却不博的现实已经成为公众的共识。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甚至总人口下降难道不是政策制定者的长期目标。我们的后代难道不应该享有很多的空间,更宽裕的环境,更富足的生活?难道他们也应该像我们这一代一样为了挤进大城市,晋身社会阶层就住地下室,住握手楼,几万人的流水线上做着单调乏味的工作? 那些鼓吹生育的学者,说白了无非是担心自己老无所养罢了。如果说社会进步需要付出一代人的代价,我真的希望这一代人是我们,而不是我们的下一代。 刚去了趟蒙古,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居住了300万人口。虽然远离海洋,雨水不那么丰沛,可那里的自然环境保护的很不错,牧民们仍保持着游牧的生活,走到哪里扎个帐篷就可以放牧了。城里的人则政府每人拨给0.7公顷的土地用于建房子。如果不是人口少,土地的公有化是很难实现的。那里虽然人均收入不高,可牛羊肉便宜到了只有我们这里的零头的程度。草场上还能见到死牛死羊,这可真是我们这里从来见不到的景象。地大物博,这是一个建立在人口密度上的概念。再对比一下印度,我们就有直观的印象了。 专家们,拿出点老无所依的勇气,别再给大家添堵啦。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3:49 , Processed in 0.16793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