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犯"幸运"来到加拿大 从一年前的夏天以来,申小雨这个名字便成为了本地居民的一块心病。2017年7月18日,这位13岁的华裔少女在本拿比市中央公园(Central Park)附近失踪,后被证实遇害。此后,申小雨的家属和其他心系此案的本地居民一起,对案件的真相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2018年9月7日,在经历超过一年时间的调查之后,笼罩在申小雨案上空的乌云终于产生了裂隙——犯罪嫌疑人、叙利亚难民阿里(Ibrahim Ali)被抓获,并被检方控以一级谋杀罪名。案件的重大进展,并未让申小雨案归于沉静。嫌犯敏感的难民身份曝光,却将这场悲剧推向了舆论风暴之中。 一时间,各路观念不同的社会群体纷纷开始就此事发声,申小雨和她的家人,也因此不得不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申小雨已经和这个世界走远,而留在原地的人们究竟该为这个美好的华裔女孩做些什么,又该如何就她的离世进行反醒与思考?这,或许是每个这起事件的参与者和旁观者在当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华裔少女离奇遇害 一年后疑凶终于落网 对许多人来说,2017年7月18日,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但之于生活在本拿比的华人移民申家而言,这却是一个永远不愿回忆起、却又绝无方法忘怀的日子。在这天下午,申家13岁的宝贝女儿申小雨走出家门,像寻常一样光顾了中央公园附近的咖啡店。咖啡店的监控录像拍摄到了这样的画面:申小雨戴着耳机,轻松活泼。她不但为其他客人撑门,离开时,还主动将垃圾分类回收到不同的垃圾箱内。但就在离开咖啡店后不久,申小雨遇害,并被抛尸于中央公园的夜幕之中。 案件的侦破过程堪称缓慢。申小雨被害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警方并未公布任何突破性调查进展。申小雨的名字,几乎成为本地居民探讨治安议题时绕不开的话题。关注此案的华人群体,甚至一度对加国警方的办案能力产生质疑。一位住在中央公园旁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华人读者就曾向加西周末记者愤怒表示,“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孩子居然在这么受附近居民欢迎的公园被杀,加拿大警察查了一年还没结果,真的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终于,在2018年9月,调查得以破冰。28岁的犯罪嫌疑人阿里被抓获归案,并被检方以一级谋杀罪名公诉。 疑凶背景引发众议 观点冲突恐再度升级 犯罪嫌疑人的落网本该让这起悲剧事件步入既定司法程序,并逐渐走向平静。然而,这位疑凶的身份却使得社会对申小雨案的关注性质发生了本质转变。犯罪嫌疑人阿里是一名28岁的叙利亚难民,当前已经获得了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在涉嫌此案之前没有前科。在申小雨被害前,阿里仅在加拿大生活了4个月左右。 在此案调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温哥华联合凶杀调查组(Integrated Homicide Investigation Team)负责人理查森(Donna Richardson)特地在公布案情进展时强调,“相信绝大多数难民都是勤恳工作、乐于在加拿大生活的良好市民”,并且将涉嫌谋杀申小雨的阿里归为“个例”。 然而,在世界民众对民族主义、难民问题等敏感议题异常关注的社会背景下,阿里的难民背景无疑似是投向一汪漆黑油潭的一粒火石。在警方曝光其难民身份后,社会舆论瞬间爆炸,此前由申小雨案所衍生的针对加拿大社区治安、加国警方刑侦效率的疑虑,也在短时间内上升成为对难民审查制度,以及难民问题对加拿大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的担忧。加拿大联邦层面对此案始终不做评价,更加重了华人群体的焦虑与愤怒。 2018年9月14日,犯罪嫌疑人阿里在温哥华出庭。庭审进行期间,法院外集结了大量关注此案的民众。法庭外的多数人群都通过自制标语等方式表示了对申小雨的哀思、对申家人的慰问、以及对司法程序进程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同的标语背后,着实存在着持不同政见的群体的角力。 庭审现场,以本地华人为主的群体在纪念申小雨的同时,亦表达了对当下加拿大难民政策的担忧。其中,不乏民众直指加拿大联邦当局宽松的难民准入政策是造成申小雨惨案的“元凶”,愤怒高喊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的大名,要求他为申小雨的死亡负上责任。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对在加难民移民形象感到担忧的中东裔人士到场,手举纪念申小雨标语的同时发表“凶手只代表个人,不能代表难民和叙利亚裔移民群体”的观点。 在左右政治观点渐行渐远、社会分裂严重的当下,即便在平时,这两派人群恐怕也无法心平气和地就敏感社会问题进行交流。而在申小雨案的法庭之外,两派人士的观点交锋更显激烈。 令人遗憾的是,在申小雨案的法庭之外,发生了一名疑似叙利亚裔女性向正在对媒体发表观点的白人女性泼洒咖啡的事件。这样的行为显然已经脱离了公共辩论范畴,也很有可能将事件拖入更大的非理性混乱之中。所幸,在场其他民众保持了相对的克制,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申小雨案的关注及对自身观点的表达上,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冲突。但是,伴随着申小雨案庭审的继续进行,舆论对撞显然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探究现行难民制度 或存在大量改进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由申小雨案分割开来的多方观点,将就加拿大的难民准入制度进行激烈争论。在申小雨案庭审现场,不少群众打出“加强难民审查”的标语。然而,并非所有关注难民问题的加国民众,都对加拿大现有的难民政策有全面了解。 目前,以来加途径进行区分,来到加拿大的难民从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一,是通过徒步穿越等方式非法入境,并在入境后寻求庇护的难民。受自然条件影响,此类难民多出现在加拿大东部。其二,是在入境前通过得到有关组织推荐并赞助等方式成为难民,并以难民身份入境加拿大。目前,加拿大没有开放以个人名义在境外申请难民身份的机制。两种方式的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1. 非法入境后申请难民 2. 获得难民身份后入境 在境外获得难民身份后入境的,可根据身份性质分为两类,其一是因为政治、宗教、种族、文化等原因在原国家遭受迫害的“联合国公约难民”,另一类是因战乱等原因形成的“避难难民”。申小雨案中的嫌犯阿里属于第二类。这两类难民的身份申请过程类似。申请者不能自行申请难民身份,而需要获得来自联合国、加拿大政府或加拿大私人组织的推荐和赞助。如果难民个人有财力赞助自己,则可不需要从他人处获得赞助,但仍需要获得联合国、加拿大政府或加拿大私人组织的推荐。 嫌犯阿里,即是以“私人组织推荐和赞助”的形式来到加拿大的。2015年,温哥华西侧的鲍恩岛(Bowen Island)上的居民和当地的圣安德鲁斯-卫斯理联合教堂(St. Andrew's - Wesley United Church)联合募款,将阿里的家庭赞助来加。事实上,鲍恩岛的居民起始的赞助对象本来是阿里的一名兄弟全家五口人,结果募款数额超出预期,阿里才得以搭上末班车,“借光”成为一名来到加拿大的难民。鲍恩岛居民和教堂的相关人士,如今也因此承受“引狼入室”的直白指责。 通过加国现有的难民制度不难看出,加拿大政府目前对难民资格的核查主要集中在边境官员对犯罪记录的核查以及听证会阶段对难民身份材料这两个环节。像申小雨案嫌犯阿里这样在申请难民前没有在册的犯罪记录,而登陆加拿大后涉嫌恶性刑事案件的,在现有制度下确实难以防范。 近年来加拿大政府增收难民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加拿大移民局的官方数据,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间(移民局在2017年1月后暂停了对相关数据的更新),加拿大政府共从叙利亚接纳了40,081名难民。目前,叙利亚是对加拿大的最大难民出口国。在此之前,中国曾长期排在哥伦比亚之后,为对加拿大的第二大难民出口国。但在2004年至2013年间中国累计向加拿大出口15,334名难民。这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直接联系,也反映出加拿大政府的政策变化。 和难民申请人数一同升高的还有加国政府对难民的批准率。2006年至2011年间,加拿大政府对叙利亚难民申请的批准率约为52%。2013年后,随着叙利亚内战情况的日益恶化,即便加国政府彼时处于对移民、难民问题持相对保守观点的哈珀(Stephen Harper)的执政之下,叙利亚难民的申请通过率也已达到了惊人的90%以上。这一数据在杜鲁多政府时代继续上升,并在2015年达到94%左右。 难民申请人数量的激增为加拿大政府带来了必然的压力。2012年前,加拿大政府要求有关机构在收到难民申请后的18个月内作出听证会回应。一方面来说,如此长的等待时间对于那些身处战乱国家、无法回头的难民来说确实是不人道的;但从另一方面看,长时间的等待给予了加国移民部门充分的调查时间。在2012年后,听证会的等待时间被急剧缩短至60天。虽无直接证据表明加拿大移民部门的调查质量受到这一变动影响,但民众起码有资格质疑,加国的难民准入标准是否因为时间紧促而有所变动。 与此同时,相关问题并未随着听证会的加快和制度的疑似放宽而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目前,加拿大计划遣返超过15,000名不符合要求的难民申请者、签证过期者和其他违规滞留人士,其中包括有犯罪记录、身体健康不符合要求及可能对加国安全造成危害者。 但是,这15,000名待遣返人士中,却有一部分会因为原籍国不配合等原因而在加拿大继续滞留。而在被成功遣返的人群中,也有将近一半的人士因为没有能力支付行程开销,而需要加国自掏腰包支付路费。这些现象,显然可能成为加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并为财政带来负担。 2016年,在联邦政府公布叙利亚难民收容计划前夕,CBC新闻曾曝出消息,称基于安全原因考虑,加国将不会收纳单身男性叙利亚难民入境。但在政府正式出台的计划中,相关说法被定为“以妇孺为首要救助目标”,并未全面排除收容单身男性叙利亚难民的可能。而申小雨案的犯罪嫌疑人阿里,恰就是一名单身的叙利亚难民。 华人发声需冷静 勿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显然,加拿大目前的难民准入制度的合理度存在一定问题。由涉及难民凶嫌的申小雨案引发华人社会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是合情合理的题中之义。但另一方面,眼下正值社会政见立场分裂之时,温哥华、多伦多等加国重要城市又即将面临选举,我们不得不思考申小雨的悲剧落为部分人用来渔利和达成议程设置的工具的可能性。 不久前,美国爱荷华州20岁女大学生蒂比斯(Mollie Tibbetts)遭到非法移民杀害,也曾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而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蒂比斯的家人公开表示,不希望任何一方政治势力消费亲人的惨剧,也恳请社会各界给予受害者家庭空间,不要肆意惊扰。由此,吵得不可开交的美国左右政治阵容不得不“高抬贵手”,都未过多以蒂比斯案为政治噱头宣传观点。受害者家属和蒂比斯在天之灵,也因此寻得一丝平静。 申小雨案发生一年多以来,申家人始终保持低调态度,鲜少在公共媒体上露面。除了在申小雨去世一周年之际,通过警局发布向市民征询线索的泣血短书之外,申家人也未曾就此案做出过多公开评价,更不必提由女儿的离世出发提出政治诉求了。显然,申家也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遭到骚扰,更不希望申小雨的离世被当作舆论炒作的工具和政治角力的筹码。 参与申小雨庭审现场纪念与抗议的华人,大多展现了理性态度,在提出合理诉求的同时,以对话交流等形式和不同政见者进行交流。但在民间,尤其是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交流领域中,已经出现很多借由申小雨案抒发的极端观点。持不同政见的华人群体,也已经在网络平台上以申小雨案为出发点展开了对彼此的凶猛攻击。 部分自始至终对此案缺少关注的政客,更在选举将近的敏感时节高调发声,以申小雨的名字作为噱头,宣传政治观点。有些观点或许看上去迎合民意,但其利用申小雨惨案本身炒作的手法却是有失道德自觉的。 在此,我们也呼吁积极关注申小雨案的华人同胞,无论立足怎样的政治立场,在抒发自身观点时,应以不消费炒作申小雨惨案、不侵扰申家家属隐私为底线,保持独立思考精神、理性发声,切莫让这位美好的华裔少女与她的家人在经历悲剧后再遭精神创伤。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03:04 , Processed in 0.13822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