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2 日,中、英、澳、加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发现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触角等软组织的白垩纪蜗牛琥珀,该研究成果在专业学术刊物《白垩纪研究》在线发表。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安德鲁 • 罗斯(Andrew J. Ross)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杰弗里 · 史迪威(Jeffrey D. Stilwell)教授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瑞安 • 麦凯勒(Ryan C. McKellar)教授等学者共同研究。 此次新发现的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据矿区的火山灰测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约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该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世界各地的琥珀都以特异保存各种软组织而著名,比如羽毛的羽小枝、小鸟的外耳孔、眼睑等细节;还可以保存昆虫的眼睛以及生殖器,甚至立体的蠕虫和真菌,这些信息通常是古生物学家无法从其它化石记录中获知的重要信息。因此,琥珀提供了更完整的关于古生物形态学、多样性和行为的记录。 2016 年一个偶然机会,邢立达团队在琥珀收藏家刘岩先生的收藏中发现了一枚很特别的蜗牛琥珀,其中包裹着两个蜗牛,令人称奇的是其中一个蜗牛头部保存有成对的触角,触角底部的小黑点则是残留的眼睛,其足部也得以保存,足部有一个奇特的盘状特征很可能是被树脂和一些组织覆盖的厣(壳盖)。 " 在琥珀中看到蜗牛的眼睛是很奇妙的事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告说," 蜗牛的眼睛位于身体前端的头部──触角基部与触角上。通常,一对触角的蜗牛,如山蜗牛等,眼睛位于触角基部;而两对触角的蜗牛,如非洲大蜗牛等,眼睛则位于大触角上。我们在这次发现的琥珀标本上观察到一对触角,触角基部的小黑点是它的眼睛,这是我们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有如此丰富软组织的蜗牛化石。" 腹足类专家杰弗里 · 史迪威教授表示,研究团队初步确定这个新标本属于这个超科的早期成员,有可能归属于这个超科中的山蜗牛科(Cyclophoridae)或其它类群。山蜗牛超科有着广泛的地质记录,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欧洲侏罗纪晚期,现生类群也常见。不过,标本有着三个至三个半螺层,研究者推断它是幼年个体,这会给鉴定带来不确定性,比如它也可能属于与山蜗牛科有着相似形态的物种。 中生代琥珀恐怕从未记录过如此详尽的蜗牛软组织。一些新生代的琥珀,如始新世波罗的海琥珀中的蜗牛有触角,中新世多米尼加琥珀中前鳃类虫昌蜗牛科也有一些软组织,但都不如这次发现的完好。 " 我们可以复原此次发表的蜗牛琥珀的形成过程。" 邢立达副教授解释道," 蜗牛伸出触角正在爬行,溢出的树脂首先包裹住蜗牛的壳体,防止了蜗牛的柔软部分缩回,蜗牛试图从树脂中挣脱出来,开始伸展足部,但是它的足部和触角随后被继续溢出的树脂吞噬,蜗牛体内的气体和液体随后挤出到树脂里,形成了泡泡,部分挡住了它的头部和足部。再经过沧海桑田,这块树脂最终变成了琥珀。"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7:27 , Processed in 0.13183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