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的“中等强国” 想要了解加拿大的真实想法,必须从其“中等强国”的国家定位讲起。加拿大的“中等强国”定位,是指在美国强邻的背景下,发挥外交上一定的独立性,通过有限资源获得更大利益。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联合经济封锁中国,向中国禁运物资,加拿大通过秘密途径与中国取得联系,最终成功实现向中国出口小麦,缓解了中国当时面临的粮食危机。当然,这次交易表面上看是加拿大破坏了美国的封锁政策,但根据后来揭露的史料证明,美国只是表面上反对这次交易,但私底下几家美国公司还秘密参与了竞价,最终反而促成了加拿大最终与中国签订小麦出口合同。 冷战中,加拿大于美国的作用类似于当时香港于中国的作用,作为与对手阵营保持联络和传递战略信息的渠道。加拿大对华的小麦出口,实际上为美国了解中国的真实经济状况、中苏同盟关系以及日后的建交准备都提供了机会,当时的中国也不可能不了解这点。可以说,很多时候加拿大是一个在美国划定的舞池中表演自选动作的舞者。 那么,在当前的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加拿大真正想获得的是什么呢? 加拿大真正想从中美贸易战中获得的是什么? 主流评论认为,加拿大正从中美贸易战中大量获利,例如从今年的4月至8月,加拿大对中国的大宗商品出口增加了23%,同比增长超过2亿加元,类别集中在美国对中国的征税商品上,如大豆、纸浆、牛肉等。然而,加拿大并不满足于这些类别的增长,因为这些商品都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加拿大《环球邮报》指出,实际上南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在上述大宗商品的对华出口增长要高于加拿大。而且,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时间不可预测,加拿大从关税惩罚中的获利也不可预期。 加拿大真正想要的是:液化天然气长期合同。其一,加拿大天然气面临出口压力和减产危机。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然而当前几乎全部出口至美国。自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页岩气产量增加,加拿大对美天然气净出口量锐减。即便在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的2013-2017年间,加拿大对美国的天然气出口总体仍呈下行趋势。据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预测,未来20多年内,这一趋势仍将不可逆转。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可能对加拿大的油气产业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其二,天然气合同一战定乾坤,可保证20年以上的稳定出口。天然气交易与石油不同,其没有全球性的定价系统,而是通过买卖双方的谈判确定价格,签订时间跨度20-30年的长期合同。因此,天然气合同可以为双边贸易关系的稳定提供长期的保障。 就在10月上旬,加拿大正式批准开建卑诗省造价400亿加元的大型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项目,这将打通从加拿大西岸出口天然气的最后一道障碍。 雪中送炭?加拿大明白中国现在多需要“谈”一个自贸协定 根据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规划,中国确实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然而,中国实际上已经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亚多国签订了长期天然气合同。加拿大的天然气在运输成本上也不占优势。因此,中国与加拿大签订长期天然气合同现时还缺乏足够的推动力。 但中美贸易战给加拿大带来了关键的筹码:中加自贸协定谈判。中加自贸协定的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早在2016年就开始,一度传出会在2017年12月特鲁多访华期间开启正式谈判。然而,由于双方在劳工标准等议题上的分歧,并未实际开启。 但今天的情况与2017年不同,美国试图通过新的《北美自贸协定》中的“毒丸”条款禁止已经与美缔结自贸协定的国家再与中国开展自贸谈判,这一做法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中国担忧“毒丸”条款会适用于其他国家,形成对中国的“自贸歧视”。 加拿大明白中国现在多需要“谈”一个自贸协定。在完成与美国的谈判后,加拿大马上向中国抛来了橄榄枝,表示“毒丸”条款不会影响中加的贸易谈判。中国也给予了今年以来对加拿大最正面的外交回应。然而,中加自贸协定真的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吗? 中加自贸协定短期内可能达成吗? 对此,笔者认为短期内中加签订天然气合同的机会要远高于达成自贸协定。 无论加拿大如何去解释“毒丸”条款,甚至努力使其从正式协议文本中消失,加拿大都不可能在不获得美国默许的情况下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从贸易依赖性与力量对比上来说,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超过70%以上,军事上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保护伞;从自贸协定的具体条款上来说,无论是旧的NAFTA还是新的USMCA,都有允许单方面退出的规定,即无论“毒丸”条款是否存在,美国都可以以不满意加拿大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为由退出USMCA,因此最终否决权始终在美国手上。 然而,中加仍然可以从自贸协定谈判中各取所需。加拿大可以借机推动对华天然气出口,毕竟这符合中国的实际能源需求;中国可以通过与加拿大的自贸协定谈判,对冲美国的贸易战压力。对中加两国来说,这都算是如意的算盘。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6:52 , Processed in 0.13135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