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在后台给我留言说: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不需要太懂事。 因为懂事太苦,苦在心里。 在她小时候,家境并不差,但她的父母为了让她懂事,采用了正面刺激法,遇事总是说:我们女儿真的好懂事,乖,把你的玩具,送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吧。 父母带她出去玩,总是鼓励她无条件让步,把玩具或是好吃的,都让给别人家的孩子——哪怕那些孩子,比她大好多。 印象最深的是四个小朋友一起吃冰激凌,她的年纪最小。但冰激凌分配,是从她身边的孩子开始,最后一个才轮到他。当她伸手去接冰激棱时,另外三个孩子齐声发出尖嚎。 她说,成年人认为孩子是天使,大概只是因为孩子没能力伤害到大人。可只有孩子,才能够感受到同龄小朋友心中那满满的恶意。三个孩子齐声尖嚎,不让她吃冰激凌,只是因为他们年龄比她大一点点而排斥她。 三个大孩子的父母,无动于衷。 于是父亲就过来,对自己说:女儿最乖,小哥哥们不懂事,咱们今天就不吃冰激凌了。等回家路上,爸爸再买给你。 她说,当时她心里在流血,在哭泣,想对父亲大声的喊出来——我要的不是冰激凌,而是公平! 但她没有喊。因为父亲告诉她,喊叫是不懂事的表现。 回家的路上,她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经过一个雪糕摊,又一个雪糕摊,父亲并没有减速下车,而是径直骑了过去。 她的小手,死死的捏住父亲的后衣襟,用力的揪,用力的揪。以此提醒父亲的承诺。父亲终于感觉到了,并没有回头,说了句:女儿乖,最懂事,冰激棱对身体不好。咱们不吃。 那一瞬间,她心如死灰。 在父亲的教导下,她真的很懂事,从不对父母提出任何要求,过于“懂事”的她,已经“懂事”到连“不”都不敢表达。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可是对懂事的孩子来说,即便再想吃糖,他们也不敢哭。 只因为,一旦哭了,他们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正如网友所说:熊孩子只要偶尔做一件暖心的事就能让所有人都夸赞,可懂事的孩子一旦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却会让全世界的人失望。 这位妈妈在班级里,也是这样。她的成绩很好,眼睛又近视。但很多孩子的家长,希望把自己家的孩子,调到靠前的座位上。老师知道班级里,她是最懂事的,所以就问她,可不可以调到后面去。 她一声没吭,收拾书包坐到了最后一排。从此就和那些无心学习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后排吵闹,看不清黑板,听不清老师讲课,成绩就这样下来了。 见她成绩下降,父母和老师对她采用了“激将法”,就是用各种方式,羞辱她、刺激她。 但无论怎么羞辱,越来越近视的眼睛,也无法看清楚黑板,一味地迎合大人的节奏,可是凭什么每个人不能有自己的节奏呢? 是啊,大人总是想要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懂事的孩子很省心,懂事的孩子让大人喜欢,可是懂事真的是孩子内心的想法吗?还是单纯为了迎合大人,取悦大人而压制自己的内心? 毋庸置疑,有很大一部分“懂事”的孩子,内心绝对是不快乐的!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最后告诉我们,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陷入到巨大的困惑与痛苦之中,失去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丧失行为能力。 这位妈妈的父母,错把戏弄和压制,当成了教育手段。 比如说,父亲承诺回家路上,给女儿买冰激棱,却出尔反尔。于父亲而言,这只是小事一桩,却不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承诺就是全部,充满了预期而遭遇背叛。 从此让女儿对父母失去信任。 而在父母眼里,这样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就是自己期望的“懂事”。 所以养成了她懦弱卑微的心,明明眼睛近视,看不清楚黑板,却不敢对老师说。只因为她根本不信任成年人,不敢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 对成年世界的恐惧,构成了她的全部认知。她为自己没有成为熊孩子而自豪,却不知道,她成为了一个惊魂不定的兔孩子、鼠孩子。 一个被巨大恐惧所压制,完全失去自我的人。 鼓励胆小的孩子,勇敢表达自我欲求。 要告诉熊孩子,撒泼打滚不是表达,不要让熊孩子的哭喊尖叫得逞,也不要让胆小孩子的恐惧,累积到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所谓教育,就是依据孩子的不同心理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所有的教育,只是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或许很普通,很卑微,很蠢萌,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孩子心理的巨大回荡。 曾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我特别羡慕自信的孩子,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害怕自己真的错了。 其实,孩子最大的自信源泉在于父母给予的肯定与支持。 可那些懂事的孩子,往往很难在父母身上获取足够多的鼓励。 大人心目中的懂事是什么? 无非是能够体谅大人、独立照顾自己、礼貌得体。 懂事的最高级别夸奖莫过于:我家孩子最省心。 可对孩子来说,一旦打上懂事的标签,就意味着必须压抑自己的无数渴望。 出门逛街,要忍住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渴望;看到好吃的零食,要忍住快流下的口水;跟别的同学在一起玩,也必须谦让大度……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进行过一项关于“懂事”的调查。 调查发现,有7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懂事的孩子。 可他们不知道,所谓懂事的背后,是孩子们努力克制内心欲望的心酸。 我们最常听到的那句“你要懂事,要听话,不然我就不喜欢你了。” 于是孩子安静了,懂事了,当真了,他们只不过渴望以此证明自己仍然被爱着。 活在乖巧、懂事标签下的孩子,往往对父母爱的诉求更强烈。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懂事的孩子长大了会怎么样? 据大数据统计,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尤其患抑郁症的概率特别大。 而小时候表现越自由、越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懂事”就是压抑真实的自己讨好大人,而这样的人格长大之后,依然只会讨好他人,不能拒绝。 别人表面看他开开心心很好的一个人,可是他的内心溃烂到什么程度,你永远不会知道。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18 14:07 , Processed in 0.13370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