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蒙城华人网 返回首页

蒙城文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sinoquebec.com/?16349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蒙特利尔大学实验室里的华人学生

已有 7317 次阅读2018-11-29 13:02 |系统分类:社会记录|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大学实验室里的华人学生
文/叶琦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教育重镇,市内的几间大学在整个北美亦小有名气。而我们华人又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当然,华人学生的身上也承载着我们未来的希望。我一直都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做研究工作,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学生自然也就成了最密切接触和观察的对象之一。学生不仅是实验室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是最有规律的“流动”的一群。每年就会有一批一批的进来,同时,又有一批一批的毕业离开。就像俗话里说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喜欢学生,我喜欢他们的年轻活力,甚至包括他们的某些程度的幼稚。也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我的曾经;也能看到我们华人在西方科学界的未来。而且,正是学生们身上所具有的“稚嫩”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其可能无法估量的未来。这就好比人体发育过程中,幼稚的原始干细胞就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可以成长为坚硬的骨头,柔软的皮肤,简单的指甲,复杂的大脑等等。而已经成熟的细胞,大多数就丧失了分裂分化的能力。

也许是我们华人更注重孩子教育的缘故,来实验室的华人学生明显的高于其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所经过的,每每想起,个个都活灵活现;桩桩件件,历历如在眼前。
写出来,也许可为我们蒙特利尔华人孩子的教育问题以作参考。

学生林淑华是第二代移民,她高挑的身材,清秀的五官,飘逸的秀发,健康的肤色,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美女。闲谈中得知,她父母和许多第一代移民一样,开着一家餐馆。家中三个孩子,哥哥在BC大学当医生,姐姐在蒙特利尔作律师,这大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父母在子女专业教育上的成功。

她生长在蒙特利尔,有着流利的英法双语。她坦言自己既不喜欢医学,也不喜欢律师,而更爱工程,因而大学主修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像她的哥哥姐姐一样,三个孩子的专业选择并没有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完全是他们各自的喜爱,这不能不说做父母的明智。

淑华聪明而且勤奋,作为intern,每天除了上课就来到实验室,常常是我们下班时,她才开始自己的工作。从阅读文献起步,到实验室操作的基础训练,学的既快又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个独立的project。

她为人谦和又非常诚实,记得有一次会议报告,她的一个实验完全失败,在一个多因素条件影响下的实验,报告者通常不免都会有很多合理的“托词”,而她坦诚这一切均是缘于她误将高浓度贮存液当作了稀释后的工作液这一低级错误所致。“我想我此后的一生都不会在犯这个错误了”,她总结着。

与此相近的一件事,是全实验室公用的一台仪器故障,她报告了是因为她自己操作使用不当,而且还具体的分析了她错误使用的准确步骤,从而使得故障很快的得以排除。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因为使用者众而成为一个“糊涂账”,不得不请设备制造公司派来技术专家维修,花费不菲而且费时冗长。“管中窥豹”,她的品行操守就在这小小的“一砖一瓦”中建立,从而赢得了全实验室的首肯和尊重。

天道酬勤,四年大学一晃而过,她作为共同作者发表了两篇论文,还作为主申请人拿到了一项美国专利,加上她优秀的GPA分数,对于一个本科生,这成绩无疑是非常亮眼的。就在实验室想挽留她继续在这读博士时,她已经拿到了包括康奈尔在内的几间大学的博士录取,并且都有不菲的奖学金。就这么一天天看着他的成长进步,我的心中不免为我们华人下一代的杰出而骄傲和自豪。

张远是来自于一个英语国家的华人学生,但他显然不是一般的普通学生,他可是这所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考虑到加拿大医学院录取的高度竞争性,尤其是每年面向全球各个国家国际生的极小比例,无疑证明了他的杰出和与众不同。

他高高的个子,棱角分明的脸庞,一身流露着干练和英气,眉宇间有着同龄孩子少见的坚毅和敏锐。乍一看,有点像青年版的刘德华。上完大学本科又毕业于医学院的他,明显的有着有别于其它学生的成熟。而他来到实验室的唯一原因是在住院医生位置的match中没有拿到自己喜欢的医院,他又不愿意屈就于其它不中意的医院。所以,来到我们这间在本专业基础研究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的实验室读取博士学位,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进入理想医院的竞争力。

他的博士课程成绩优异,实验进展非常顺利,加上他和善的为人,在实验室里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进入第四年,一篇论文已经发表,两篇更好的论文已经投寄,而这期间在本专业的各种国际会议上,他的工作也为自己下一步进入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直到那件事情的发生。

整个事情的起因,源于他后三年的科研是和实验室一位新来的助理教授比尔为主的合作项目。做出的两篇文章已经投寄专业杂志,但是,比尔和作为实验室主管的张远导师发生了严重分歧而离职,并进而在英国一家医学院拿到了教职。实验室主管在文章修回后又补充了部分实验,并将比尔在一篇文章中的署名从第二作者调换到了后边,而另一篇干脆将其从作者中移到了“鸣谢”之中。

比尔自觉不公,愤而分别投书杂志和医学院申诉。当医学院专门机构来人调查时,张远站在了导师的对立面,他认为比尔作为主要研究者,的确应该保留论文中原有的署名,这自然和他的导师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导师对他劝说无果,随后因争议转而撤销论文。张远也一气之下离开而转入了另一家实验室。因而四年苦读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作为没有直接参与的旁观者,我很难确切的了解其中的孰是孰非,但是,眼看着就要到手的博士学位付之东流,在理想的“正义”和世俗的“功利”之间,取舍和拿捏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沉重。高下对错,见仁见智,张远的选择,叫人深思。

实验室的华人学生,写不完的话题,抹不去的记忆……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联系我们|隐私权政策|站务信息|手机版|小黑屋|Sinoquebec.com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4-26 02:45 , Processed in 0.024793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