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的侨领去哪儿了?
国内电视剧“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一时间中国电视频道里到处都是“XX去哪儿?”。习总的一句“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又把“去哪儿了”句型推到了极致。最近身边的两则新闻,使我想起了咱蒙特利尔华人社区的侨领,想演绎一句“蒙特利尔的侨领去哪儿了?”
一则是说,多伦多大陆社团领袖发起万人签名呼吁中国给10年签证;另一则是目前正在开庭审理的中国人林俊被害案。
海外华人获得中国10年签证,无疑是每一位海外华人的迫切愿望,呼吁了多年,今因北京APEC美国总统宣布给中国人10年签证又在海外掀起波澜。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中国人社团都有行动,再次发起呼吁。唯独不见自诩具有十多万华人之众的蒙特利尔华人社区的有所表示。
林俊案庭审接近尾声,最近几天辩方的陈述和证人的言辞对已经死于非命无以辩解的林俊极为不利,辩方一直试图以精神疾病来帮凶嫌脱罪以逃避法律制裁。
2009年一魁北克医生因婚姻问题杀死两个孩子,被判因精神疾病“不负刑事责任”而获得保释,判决在魁北克引起了轰动和抗议,孩子的母亲和家庭成员多次组织庭外的示威活动,才致使检方于2013年9月提出上诉,要求法院推翻原判重新审理。
从林俊案发到今天审理从未见华人社区有公开意见的发表和态度的表达。有人或者说,尊重司法判决,是华人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出现证词明显对死者不利或者不公的时候,作为一个受害者社区是否应该有人站出来发布表一下意见,表达一下华人社区的感受,供法官和陪审团“酌情”呢?法官和陪审团也是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何况,在北美每次牵涉到族裔重要案件判决时,庭外都有大量的人群聚集以形成气场压力,这是“国际惯例”。
是不是蒙特利尔华人社区缺乏侨领?
两年跟前本地法文大报La Presse记者聊天时,谈起了她的一个困惑,为什么华人社区那么多“Leader (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在这里应该叫“侨领”吧) ”? 她为写一本关于蒙特利尔族裔社区的书,邀了不少华人社区的人士去座谈,当那些前来参加访谈的人们自我介绍的时候都声称自己是“Leader”时,接触过本地很多族裔社区的她困惑了。
我跟她讲了一个笑话,如果某天唐人街的招牌被大风刮下砸死10个华人,验尸的结果是9名是社区Leader,另外1名是正在想成为Leader。
横看欧美亚非拉,海外华人社区素来盛产侨领,因为蒙特利尔华人社区不大,只有区区五六万人,有100多个(据说登记注册,未考证)华人社团组织,有老侨的有新移民的,侨领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海外华人聚居城市,所以侨领们就格外显得多。
近些年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大陆移民兴办的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但多数无疾而终了。说“兴办”那是高抬了,绝大多数是一个两人想一个动听打人的名字比如“魁北克华人XX协会”,在网上发个帖子,或者在报纸上登一个“社区消息”就是宣告成立了。积极一点儿的,逢年过节组织一两次饭局和野游,算是存在不错的。这样的草台班子很难持久,更何况很多连草台班子都谈不上。
为什么老华侨的堂口会所能几代相传延续至今,除了宗亲的因素以外,就是有利益共享。新移民的组织存活短暂,是因为组织者多数为了沽名钓誉,在回国探亲的名片上印上一个侨领的头衔,给父老乡亲当地各级领导以“成功人士”之印象,并非真正为会员们谋利益,这样的组织不参加也罢。
侨领,不应该是逢人递出名片上的头衔,也不应该是用来当作接受中国使领馆招待会邀请的门票,更不应该是唐人街欢庆晚宴饭局的座上客。你应该,在关乎华人利益问题上能为其请命,在华人利益受损的时候能够站出来振臂一呼。
这样的侨领,蒙特利尔有吗?如果有,侨领们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