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中医眼科 [打印本页]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2-13 19:46
标题: 中医眼科

中西医结合眼科

眼科疾病介绍:
1.麦粒肿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本病是指胞睑近睑弦部生小疖肿,形似麦粒,易于溃脓的眼病,称为针眼,又名土疳、土疡,俗名偷针。
[病因病机]
一、外感六淫
二、脏腑功能失调
现代医学——西医
由于葡萄球菌侵入睫毛根部皮脂腺(zeis腺)或睑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称为睑腺炎。前者为外睑腺炎,亦称外麦粒肿(external hordeolum),又名睑缘疖。后者为内睑腺炎,亦称内麦粒肿(internal hordeolum)。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屈光不正时容易发生。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2-19 20:45
2. 霰粒肿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本病是指胞睑内生核状硬结, 逐渐长大, 而又不红不肿的眼病, 称为胞生痰核。由于睑内核状硬结主要因痰湿阻结胞睑脉络而起, 故得此名。本病又名疣病, 睥生痰核, 眼胞痰核等 。

现代医学--西医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chalazion)
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睑板慢性肉芽肿。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壮年。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发生在上睑者居多。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3-1 08:39
3. 睑内结石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本病胞睑内面生有细小的颗粒, 色黄白, 状如碎米, 质坚硬如石, 故名睑内结石.

现代医学--西医

结膜结石(conjunctival concretion)是在睑结膜表面出现的黄白色凝结物, 常见于慢性结膜炎患者或老年人.结石由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变性白细胞凝固而成.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3-5 13:51
4. 沙眼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本病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眼病。病眼睑结膜血管模糊,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中医又名椒疮。

现代医学--西医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沙眼衣原体由我国汤飞凡,张晓楼等人于1955年用鸡胚培养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来。
典型的沙眼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要确诊早期沙眼,必须具备下面条件:
     1.上睑结膜血管模糊,乳头肥大,及滤泡形成等,主要是出现在睑板部上缘,或上穹隆部及内,外眦部。
     2. 角膜上缘有血管翳。
     3. 必要时作睑结膜刮片,在结膜上皮细胞中可找到包涵体。或培养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3-12 16:25
中医诊所

医学知识简单介绍:
第一讲
医学  是以诊断,治疗,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应用科学。当今世界医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传统医学  是指在现代医学之前在不同的文明社会发展起来的多种医疗知识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把传统医学定义为“利用基于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物,精神疗法,肢体技法和实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来进行治疗,诊断和防止疾病或者维持健康的医学。"
在世界文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各个民族和地区都出现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有的技艺已经遗失或失传,有的散落在民间,有的被系统地保留下来,例如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传统医学(疗法),自然医学(疗法)——(含有传统医学(疗法)的一些技艺)和其他一些医学(疗法)通常被归类在替代医学(疗法)中,又称补充医学(疗法)或另类医学(疗法)。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  是现代应用科学的一部分,起源于欧洲,它不从属于某一个民族或国家。自威廉žžžžžž.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理论,被标志为现代医学的开端。
现代医学是实验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或生物医学。可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3-19 17:58

5. 睑弦赤烂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本病是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特征的眼病。俗称烂弦风,烂眼边。

现代医学——西医

睑缘炎:
为睑缘皮肤,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上,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及眦角(部)性三种类型。
1) 鳞屑性睑缘炎:由于睑缘的皮脂溢出所造成的慢性炎症。
2) 溃疡性睑缘炎: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溃疡性睑缘炎为三型中最严重者,比较顽固难治。
3) 眦角(部)睑缘炎:多数因 莫 - 阿(Morax _ Axenfeld)双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本病多为双侧,主要发生于外眦部。
(参考资料:《中医眼科学》,《西医眼科学》(中医世家),《眼科学》(第七版 ))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Tomatobaby_zyc    时间: 2016-3-23 20:50
又看小孩眼睛的吗?近视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4-1 21:40
Tomatobaby_zyc 发表于 2016-3-23 20:50
又看小孩眼睛的吗?近视



自我介绍一下:

       本人乃七七届本科大学生(恢复高考第一批)1982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任职于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只四家)。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至2005年。
    现在是魁省自然疗法协会及推拿按摩协会会员。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4-8 12:44

6. 近视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近视是指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的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古代医籍对本病多有论述。
[病因病机]
本病常由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
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
[临床表现]
一般近视力良好,视远处目标则模糊不清。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着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
[诊断依据]
一、视远模糊,视近一般清晰;或有视疲劳症状。
二、高度近视者眼前常有黑影飘动,眼球突出。
三、呈近视眼眼底改变:视乳头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等。
四、验光检影为近视。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心阳不足
[主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
[治法]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二)肝肾两虚
[主证]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二、针刺疗法
三、推拿,按摩,点穴疗法
四、配镜矫正视力
上述疗法无效的患者,应散瞳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
[预防调摄]
近视虽有上述疗法,但是效果不理想,故医治后天形成的近视,还应注意消除造成近视的因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至于先天性近视,治之尤难。对青少年要做好眼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
二、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切勿在卧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
三、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对青少年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者,及早查明原因,尽可能给予治疗。

现代医学——西医

近视(myopia
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调节远点。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原因:
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称为屈率性近视)。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
类别:
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可以配镜矫正,称为单纯性(生理性)近视。另一种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变性(病理性)近视。此外,习惯上常将3D以下近视称为轻度近视,36D者称为中度近视,6D以上者称为高度近视。
临床表现: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高度近视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眼底检查常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色素减少,脉络膜萎缩,其小血管网消失,大血管可以透见,使眼底显现出红褐色相间的粗大条纹状,称豹纹状眼底。在视盘颞侧可见一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Forster-Fuchs spot)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导致盲眼病之一。此种患者还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少数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轻度及中度近视,眼部无特殊改变,但偶亦有近视半月斑及豹纹状眼底改变。近视眼日久可以导致集合功能不全,发生外斜视。
治疗:
轻度和中度近视,可配以适度凹透镜片矫正视力。高度近视戴镜后常感觉物象过小、头昏及看近物困难应酌情减低其度数,或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但后者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发症。
预防
1.要做到二要二不要:
二要是:(1)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一市尺左右。(2)连续看书或看电视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向远处眺望。
二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暗弱及阳光直射下看书写字,桌面上的照明,最好不低于75呎烛光。(2)不要躺在床上及走路或乘车时阅读。
2.眼保健操能解除眼的疲劳,对预防近视眼有一定的作用,应提倡常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分别在睛明、四白、太阳、风池等穴位按揉数分钟。
(2)用食指自内向外轮刮双眼上、下眶缘数分钟。
(3)远眺数分钟。
3.注意平时身体锻炼,多作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4.定期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

附:屈光手术
包括:
(一)角膜屈光手术
   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1)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2)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
        (3)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
        (4)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的主流术式。
     2)非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1)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
     (2)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CRS);
        (3)其他如角膜磨镶术,角膜内镜片术,角膜表面镜片术等。
(二)眼内屈光手术
   1)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后巩膜加固术(PSR)
    又称巩膜后兜带术,后巩膜支撑术或后巩膜加强术。是一种应用异体,自体的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以期阻止或缓解近视发展的手术。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4-16 14:51
7. 假性近视 (pseudomyopia)
现代医学——西医
由于调节紧张,甚至痉挛造成的功能性近视,称假性近视。学龄儿童或青少年,眼的调节力较强,如果用近视力的机会较多,加上不注意眼的卫生,过度使用调节,常常导致调节紧张与痉挛,视远物不清,表现为近视状态。
假性近视可出现在原为正视眼,远视眼,甚至近视眼者,因而常把正视眼、甚至远视眼误认为近视,而使原来近视者表现出度数更高的近视。
假性近视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使睫状肌放松或麻痹,从而得以缓解或消除。如果得不到适当处理,仍长期使用近距离目力,能促使眼球前后轴拉长,形成真的轴性近视。因此,在假性近视阶段,应加强预防措施,严格注意用眼卫生,适当减少阅读和近距离工作使之消除更多的调节,如不缓解,则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或雾视法以解除其调节痉挛,短时间停止看书,并可作眼部按摩、远眺、户外活动等,切勿在未经扩瞳验光的情况下,急于配戴近视眼镜,以致迫使付出更多的调节,形成程度很深的近视。
此外,高度远视及高度散光的人,视远、近物都不清楚,为了得到较大的影象,勉强提高视物能力,常把目标物拿得很近。这种形似高度近视状态者,习惯上也称为假性近视,但与上述功能性近视是完全不同的。
假性近视,又称作调节性近视。通过休息和治疗是可以缓解和治愈的;是不可以佩戴眼镜的。
为了准确获得人眼调节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数,对于首次进行屈光检查的儿童常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4-29 13:01


8. 远视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远视是指视远较视近清楚的眼病。古称能远怯近症,至《目经大成》始名远视。实际上,病重者视远亦不清楚。
[病因病机]
一、阴主敛,肾阴亏损,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
二、禀赋不足或肝肾俱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以致不能视近。
[临床表现]
一般外眼无异常,远视力尚好,近视力减退。远视程度高者,视远近目标皆模糊。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常感眼胀、头痛、视昏,休息片刻可以缓解。小儿患本病者,容易引起通睛。
[诊断依据]
一、视远清楚,视近模糊,或远近均看不清。或有视疲劳症状。
二、眼底视神经乳头较小、色较红、边界模糊。
三、验光检影为远视。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主证] 视远清楚,视近模糊,或视远近皆模糊不清。全身可无明显不适,或见肝肾亏虚之脉症。
[证候分析]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
[治法] 补益肝肾。
二、针刺疗法
同近视。
    三、推拿,按摩,点穴疗法
       四、配镜矫正视力
远视虽可施以药物及针刺治疗,但临床疗效尚难确定。所以发现远视症状,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尚应及早配镜矫正视力。
现代医学——西医
远视(hyperopia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因而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而要看清近目标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即可出现近视力甚至远视力障碍。
原因:常见的原因是眼球前后轴较短(称为轴性远视),其次是眼的屈光力较弱(称为屈率性远视)。远视也可以认为是眼球发育不全,在儿童时一般常为远视,以后随年龄增长而程度减低。
临床表现:远视眼的视力,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症状。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因而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显性远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远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
视力疲劳症状是指阅读、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反复发作。
远视程度较重者,其眼球较小,前房较浅,视网膜反光较强,视网膜血管比较弯曲,有时盘色较红,边缘模糊,称假性视盘(乳)头炎。在儿童有时会发生内斜视。
治疗:远视眼,如果视力正常,又无自觉症状,不需处理。如果有视力疲劳症状或视力已受影响,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片矫正。远视程度较高的,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及早配镜。随着眼球的发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须检查一次,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除配戴凸镜矫正外,还可以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4-29 13:05

9.
散光(astigmatism

现代医学——西医
散光眼是指眼球的不同经线,甚至在同一经线上,具有不同屈光力的一种屈光状态。因此,散光眼不能将外界射入眼内的光线焦合在一个焦点上。
散光眼分规则与不规则两类,一般屈光学上所说的散光眼都是指前者。
(一)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是由于角膜或晶体的两个主要经线的弯曲度(即屈光力)不同所造成。这两个主要经线互相垂直,其中一个弯曲度最大,屈光力最强;另一个弯曲度最小、屈光力最弱,其他经线的屈光力则自最大屈光力经线向最小屈光力经线顺序递减。因此,平行光线通过规则散光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在两个互相垂直的经线上形成前后两条焦线。规则散光又可分为:
1.单纯性散光:一条主经线为正视,另一条主经线为远视(单纯远视散光)或近视(单纯近视散光)。
2.复性散光:两条主经线的屈光力不同,且都是远视性的(复性远视散光)或近视性的(复性近视散光)。
3.混合性散光:一条主经线为远视,另一条主经线为近视。
临床表现:屈光度数低者可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治疗
一般轻度而无症状者可不处理,否则应配柱面透镜片矫正,近视性散光用凹柱镜片,远视性散光用凸柱镜片。
(二)不规则散光
不规则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病变,其弯曲度高度不规则或凸凹不平所造成,不规则散光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再是完整的弧,亦即同一经线上各部分的屈光力也不一致,因此光线通过更无法形成焦点,严重影响视力,可试配角膜接触镜矫正。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5-21 21:07
10. 屈光参差(aniaometropia)
    现代医学——西医
两眼屈光状态不同称屈光参差。通常轻度屈光参差的患者能保持双眼视力,如相差较大,双眼视力即不能维持,或者两眼交替使用,或者将屈光度数较高的一眼放弃不用,逐渐发展成为弱视或斜视。这是因为一般认为两眼间每0.25D的差异就会产生0.5%物象大小的差别,而生理上两眼视网膜上物象大小的差别要求在5%范围以内始能被主觉上接受,过大的物象差异会影响两眼的融合功能,而破坏双眼单视。
治疗:如果两眼差别不大,不超过2D,且有双眼视力时,可配镜矫正;如果差别较大,矫正后患者感觉不适,则对程度较高的一眼部分矫正,或戴接触镜矫正;如一眼已成为弱视,可仅矫正视力较好的一眼。但对儿童的屈光参差则必须两眼充分矫正,且经常戴镜,即或一眼视力不佳,仍需给予适当的矫正镜片,并行弱视治疗,如遮盖视力好的一眼,以强迫使用视力差一眼,促使视力增进。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5-21 21:16
10. 屈光参差(aniaometropia)
    现代医学——西医
两眼屈光状态不同称屈光参差。通常轻度屈光参差的患者能保持双眼视力,如相差较大,双眼视力即不能维持,或者两眼交替使用,或者将屈光度数较高的一眼放弃不用,逐渐发展成为弱视或斜视。这是因为一般认为两眼间每0.25D的差异就会产生0.5%物象大小的差别,而生理上两眼视网膜上物象大小的差别要求在5%范围以内始能被主觉上接受,过大的物象差异会影响两眼的融合功能,而破坏双眼单视。
治疗:如果两眼差别不大,不超过2D,且有双眼视力时,可配镜矫正;如果差别较大,矫正后患者感觉不适,则对程度较高的一眼部分矫正,或戴接触镜矫正;如一眼已成为弱视,可仅矫正视力较好的一眼。但对儿童的屈光参差则必须两眼充分矫正,且经常戴镜,即或一眼视力不佳,仍需给予适当的矫正镜片,并行弱视治疗,如遮盖视力好的一眼,以强迫使用视力差一眼,促使视力增进。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6-6-26 07:10
11. 老花眼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
本病是指40岁以上,视远尚清,视近模糊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老视,是人体衰老变化的一种表现,由于年龄增加而导致晶珠调节力减弱而发生的近视力下降。老视的程度与年龄的大小有一定的规律,但远视眼患者,老花眼出现要比正常眼为早,而近视眼患者出现此症要比正视眼晚些,或终身不用老花镜。
本病多为年老体弱者,肝之精渐衰,或劳瞻竭视,阴血暗耗,阴精不足,不能配阳,故目中光华虽可发越于外,但不能收敛视近。
临床可见视远如常,视近则模糊不清,将目标移远即感清楚,故常不自主将近物远移。
随年龄增长,即使将书报尽量远移,也难得到清晰视力,并可伴有眼胀、干涩、头痛等症状。年龄多在40岁以上。戴凸透镜后,近视力能提高。
老花眼症状出现过早,或发展较快者,应视体质情况辨证论治:肝肾两虚者,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肾虚有热者,可用地芝丸加减;气血两虚者,可用八珍汤加减。
验光配镜是可靠、有效的方法。应在排除近视、远视的因素后,以既能看清近物,又无不适为原则,配用适合眼镜。老花镜度数一般40岁左右正视眼用+1.00D镜片,以后每增加5岁酌情增加+0.50D一+1.00D;如原有屈光不正,配镜度数应为原屈光不正度数加老花度数。若老花镜度数提高较快,而频换眼镜亦难得到满意者,应及时排除圆翳内障、青风内障等眼疾。

现代医学——西医
老视(presbyopia)
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逐渐衰弱,近视力减退,造成阅读与近距离工作困难,称为老视眼。这种现象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加重。
临床表现:老视眼初发生时常需将书报等目标移远或在强光下方能看清。以后,目标物虽放远亦不能看清,如果勉强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就会出现眼困、眼痛、字迹模糊甚至头痛等视力疲劳症状。
治疗:配戴合适的老花镜(凸透镜)以补偿调节力的不足。正视眼一般初次(40岁)配戴1.00D的凸球镜即可(但应再根据个人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地调整度数),以后每增加一岁多加0.10D,60岁以后增加减慢,最高不超过3.50D。对有屈光不正的病人,应在矫正屈光不正所用镜片度数的基础上,再按年龄与每个人实际需要给予应戴的老视镜片。所以,配镜之前一定要了解每个病人的近工作距离、两眼的屈光状态及调节力(调节广度)。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眼科
联系方式:wxzhao@outlook.com
         或:514 225 1106


作者: medesin    时间: 2017-3-18 10:43
12.
肝劳


本病是指久视之后,出现眼胀、头痛、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的眼病。因肝开窍于目,故名肝劳。相当于西医学的视疲劳。
本病多由久视劳心伤神,耗气伤血,目中经络涩滞所致。劳瞻竭视,筋经张而不弛,肝肾精血亏耗,精血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发为本病。
临床可见在长期近距离的学习、工作后,视物模糊或昏花,眼干涩不适,眼珠胀痛,睑重欲闭,头额闷痛,眼眶、眉棱骨痛,查视眼部无明显异常,或有近视、远视、老花眼或隐斜视等,全身可兼见心烦欲呕,休息之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眼压不高,视野正常。
肝劳应与青风内障鉴别。青风内障可有眼胀、头目疼痛等症状,又有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色泽变淡,眼压增高,视野缩小等。而肝劳的眼底、眼压、视野均正常。
内治:气血亏虚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八珍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肝肾不足者,可用杞菊地黄丸或驻景丸加减方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针灸疗法:以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穴位为主,选用攒竹、肝俞、肾俞、膏肓俞、心俞、照海、神门、风池、阳白、行间、太阳穴、丝竹空、瞳子醪,每次用4—6穴,以针刺为主,10天为一疗程,可行2—3个疗程。
按摩疗法:选用眼周围的穴位如攒竹、睛明、承泣、瞳子体、丝竹空、阳白、鱼腰,用手指按压穴位,轻揉、指压。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