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一起推广民乐到西方主流文化里 [打印本页]

作者: philmultic    时间: 2003-7-26 23:12
标题: 一起推广民乐到西方主流文化里
Philmultic 音乐经理和制作有限公司致力於在西方推广民乐, 力图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并尽量把她融入西方主流文化里. 我公司标下琵琶古筝演奏家刘芳做了很大的贡献, 每年有近百场演奏会, 并得到媒体高度赞扬 (请看本站 蒙城人物 的报道 和刘芳的官方网站 )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同我们一道努力. 现我公司急需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乐器演奏员, 欢迎报名参加. 您可以跟贴, 把您的联系信息发表在这里, 或发电子邮件给我们: mail@philmultic.com. 我们也欢迎音乐爱好者推荐您知道的华人音乐家, 帮助我们发现新星. 多谢大家合作. 有关我公司, 请查看 www.philmultic.com

感谢蒙城华人提供的交流空间.
作者: Big_Mont    时间: 2003-7-29 14:21
I play 3 instruments

flutist, piano and  harmonica player

email me ..
作者: Antec    时间: 2003-7-29 14:55
痴人说梦,西人的猎奇罢了,还主流啊,说穿了搞点钱混口饭吃而已。  
作者: philmultic    时间: 2007-5-2 01:34
Post by Antec
痴人说梦,西人的猎奇罢了,还主流啊,说穿了搞点钱混口饭吃而已。

“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音乐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音乐的魅力是不可否认的。今天西方主流文化中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士对刘芳演奏的赞赏,就是一个例证。(见 http://www.myspace.com/liufang


人与动物之区别,就是在于人有理想,有更高的追求,不是像动物一样仅仅是“混口饭吃“。

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只是巴掌大的天。


作者: philmultic    时间: 2007-5-2 01:37
标题: 刘芳琵琶古筝独奏音乐会
          <HR>魁北克音乐博览会推出

刘芳琵琶古筝独奏音乐会

<TABLE width=658 border=0><TBODY><TR><TD width=652>
时间:2007年5月4日晚八点(8PM)

地点: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音乐厅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渥太华

395 Wellington St.
Ottawa, ON


<TABLE width=420 border=0><TBODY><TR><TD>咨询及订票电话:613.755.1111</TD><TD width=74 bgcolor=#999999></TD></TR></TBODY></TABLE>

</TD></TR></TBODY></TABLE>

魁北克音乐博览会从四月二十日开始,五月五日结束,推出一系列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音乐会。并将於今年五月日推出中国民乐专场独奏音乐会 - 刘芳的琵琶古筝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上下半场各45分钟 - 上半场为琵琶独奏,下半场以古筝开始,琵琶结束。中场休息15分钟。演奏的曲目全部都是传统经典琵琶和古筝独奏曲。

刘芳来自昆明,自6岁开始学琴,199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自1996年移居加拿大以来的十年中,刘芳在三十多个国家里举办过近七百场演奏会。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媒体极大的关注,并给以高度赞扬。 法国《东部自由报》
La Liberté de L'Est)称刘芳是“琵琶艺术的真正大使”(Véritable ambassadrice de l'art du pipa);《法文周刊》(L'actualité)誉为“琵琶女皇(L'impératrice du pipa)”。 英国国家广播电台(BBC)将刘芳的演奏誉为是“大师般的、优美的和富有磁性”(Masterful, graceful and riveting). 世界著名的影星及戏剧大师杨·麦凯伦伯爵(Sir Ian McKellen)在2003年11月7日英国国际广播电台(BBC World Service)举办的音乐会上对观众和听众说:"这仅仅是一位音乐家,但是由十只天才手指演奏的"(There was just one musician,but ten talented fingers)。法国《世界》杂志更将刘芳誉为是“连接神人的中介”(médiatrice divine)。
刘芳的演奏受到如此高的赞誉,并不是偶然的。她传承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和古筝的扎实技艺,并把自己对音乐的全部理解和热爱倾注在每一曲演奏中,她以最真实的音乐感情将观众、听众引领到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和气质中,用音乐荡涤着人们的心灵。她的艺术不仅为海内外华人听众喜爱,而且也逐渐进入西方主流文化圈,她的艺术才华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其最主要标志就是俩次大奖 - 2001年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颁发的千喜年青年艺术家成就奖和2006年法国查理·科鲁斯奖(即法国的格莱梅)。近年来刘芳的演出活动主要在欧洲。这次刘芳将在渥太华音乐会为加拿大爱好音乐者演出,展示中国古老传统音乐的神韵和刘芳的独特的个人风格。

音乐会主办:魁北克音乐博览会







作者: yshi_music    时间: 2007-5-2 13:53
标题: 此言过于刻薄了。
此言过于刻薄了。不管怎样,推广中国文化总是件好事,至少让西人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西方文化才叫文化。再说,搞点钱混口饭吃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啊,只要不违法,不给中国人丢脸,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赚西方人的钱有什么不好。
Post by Antec
痴人说梦,西人的猎奇罢了,还主流啊,说穿了搞点钱混口饭吃而已。  

作者: philmultic    时间: 2007-5-3 03:33
人与动物之区别,就是在于人有理想,有更高的追求,不是像动物(像猪)一样仅仅是搞点钱“混口饭吃“。

之所以敢发这样的议论,是因为本人绝对相信,在这里的绝大多数华人,因该说至少99%以上的人, 生活在这里的目的不仅仅是搞点钱
混口饭吃而已。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本人所知的所有华人朋友都是这样自强不息的人)。

而那些极少数以“搞点钱混口饭吃”为目的的人,既不了解这个社会,又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更谈不上融入主流社会。活着就如井底之蛙,永远看到的只是巴掌大的天。这样的人,能不丢人现眼吗?

而恰恰是这样的人,自己活不出个人样来,以为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呢。

可叹!

印度古典音乐能为西方接受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为什么不能?
作者: philmultic    时间: 2007-5-14 17:37
Post by yshi_music
...,赚西方人的钱有什么不好。

演奏音乐的人如果满脑子只想着赚什么人的钱,那种音乐不可能是动人的。
“赚钱“并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重新思考。
这里摘录一段《刘芳答部分乐友问 》仅供参考 (http://www.liufangmusic.net/Chinese/qa/):

[问]民乐在西方的生存环境如何?在国外发展民乐的前景如何?

[答]民乐在海外的生存和发展情况是不能孤立地讨论的。毕竟民乐是个小环境,而海外华人的整体生存与发展才是大环境。作为华人,我们不应忘记,在西方特别是北美,我们的先辈曾经是非常受歧视的,他们是作为劳工(开铁路或农场)输出的。他们在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靠着坚韧的意志,吃苦耐劳,慢慢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而且为争取平等自由的条件,几代人做了不懈的努力。随着西方国家政治的开明,华人在二战以后才在法律上取得平等待遇,这不过就是几十年前的事。作为新一代移民,我们今天享受到的平等待遇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先辈的努力。

作为华人, 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传统道德精神:如自强不息的精神。例如,无论在欧洲和北美,无论大小城市,总能见到不少要钱的“叫花子”,但是从来没有碰到有任何华人做这一行。每个华人都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自立。而且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只要生存条件稍有改善,首先想到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此外。在九十年代以前出国的人当中,多数是留学人员。他们学习和工作都很努力,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一片天地,在各行各业都有卓有成效的人。他们多数能与当地人友好往来,和睦共处。因此,华人在海外一般的来讲是很受尊重的。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条件的改善, 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以不同方式走出国门观光或学习。他们或多或少对中国文化有推广作用。要知道一个民族只有通过她的文化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走出国们的人多了是好事。可以达到了解别人,也被别人了解的目的,相互了解就会相互尊重。然而近年来出国的人中,不像以前一样单纯的学生或学者。我的先生说他出国时身上只带了七十美元。有的人则更少。而现在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了。现在出国的人中(特别在欧洲开放旅游后),有观光旅游者,有旅游采购者,也有自费留学者。然而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当地人对待华人的态度上反而有所下降。原因何在?

最早来西方的主要是华工,他们带来的是“苦力”,但他们同时也带来文化精神。后来又有学子求学和专家访问,他们带来的也是文化精神。近年来出国的人多了起来。而且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带来的是财富。然而,我明显地感觉到,在大街上,商店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华人越来越不受当地人欢迎, 竟管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受人关注。当然人家不会明目张胆地说什么, 但从对待华人的态度上,或从眼神上,明显地感到一种歧视。为此我很担忧,一有任何经济风暴,当地人就有可能会把怨恨发泄在华人身上,促发又一场排华风暴。在巴黎发生的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其实这里的原因很多,包括一些当地失业人和生活不如意的人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嫉妒,也不排除极端落后的少数种族主义者恶意造事。但作为华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形象。无论多富有,应该低调行事,不张扬,不引起他人的嫉妒。经济状况好转没错,而错在有人认为金钱就是一切,有了钱就可以老子天下为大,可以在公共场合大声喊叫,可以对人粗鲁,可以不讲礼貌。结果是在国外观光的地方,饭店和商场(特别在巴黎),当地人赚了中国人的钱,还满脸瞧不起地对待华人。原因何在? 如果所有出国的人都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不摆阔,不张扬,也不吝啬(比如小费问题上),待人和气,走路提起精神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在饭店里),就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样,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给中国人丢脸。但就是少数人,也足够败坏中国人的形象。要知道,一个饭店(或商店)的店员接待了100各很有教养的中国客人,他不会在意的,因为在他来看,这是很自然的。但只要接待了几位差劲的人,他就会与他的同事或上司嚷嚷“中国人怎么怎么地 ...”。就这几个人,就足以让所有的华人难堪。这里需要说明一点, 这些人当中,有的人的确是属于缺乏教养一类。比如说在他们的来看, 别人为他的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应为“我花钱了”。所以非但不说“谢谢”,而且还挺狠。(在西方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会很自然地说声“谢谢”。)而另一些情况则不一定是真的“差劲”。如果有机会了解他们,会发现是很好很热心的人。只是不了解,因而不能做到“入乡随俗”而已。无论如何,别人不知道你是何许人也,只知道你是“中国人”。他们不会说“你看那个张三李四 ...”,而会说“你看那些中国人 ...”。所以出现种种不良状况时, 丢的不是张三李四的脸,而是整个华人的脸。我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人注意。最好对出国的人能有礼仪和做人方面的培训。在国内能行得通的做人方式,在这里不一定适应。在国内有时看到的“粗鲁”有时被理解为是一种“豪迈”的“气派”。在西方粗鲁就是粗鲁,就是缺乏教养,就是没有绅士风度。(当然, 在西方粗鲁之人也到处都有,但他们是没有能力出国的。)总之,如果每一个出国的人都自觉地意识到,只要你离开国门,你身上就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这样,我们所有华人会备受人尊重。作为个人来讲,人活一世,能做到一生受人尊重,就是活得很成功了。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民族尊严连在一起,才有意义。作为华人,不管你身在何处,持什么护照,你代表的就是华人。我们永远不能忘了这个根本。当华人生存的大环境不好时,作为个体,即使你有三头六臂,也难逃同样的命运。 (点击 这里 参看相关评论)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有关民乐在西方的生存环境和前景问题。我之所以在前面谈了那么多, 是因为想说明一个问题:只要大环境好,小环境就会好。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上称作“礼仪之邦”。 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如哲学,医学,一些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只想說,只要每个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自强不息,有礼有节,在各自的领域里各尽所能地做出贡献。不仅仅为了生存努力,同时也是文化使者。大胆地与当地人友好往来,和睦共处。多进行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虚心学习他人优秀的东西。这样就有利于开创出良好的大环境。 有了良好的大环境,小环境也就自然好起来。音乐的交流有非常有利的一面,那就是不需要语言翻译。好的音乐就是能打动人心灵的音乐,能给人带来安慰和喜乐。是直接作用于心灵的,因此无需作任何文字上的解说。


作者: diorlancome    时间: 2007-5-14 21:58
这么好的事情应该支持。你们绝对是中国人的骄傲。

不知在渥太华郁金香节上的表演也是你们公司的作品?

旁边有南美秘鲁还是别的国家的音乐演奏,此南美音乐风靡全欧洲。

印度的街头歌舞也在西欧很流行。

现在就缺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

作者: philmultic    时间: 2007-5-20 02:42
Post by diorlancome

不知在渥太华郁金香节上的表演也是你们公司的作品?


不是的。我们公司是一联系演出为主,一般不组织音乐会。

目前已有不少的音乐团体和个人在海外很活跃,做得很好。只要在网上搜索以下就知道了。欧洲和北美都有。
当然普及程度比印度,非洲和南美要差一些。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乐音乐家走上国际舞台,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多谢鼓励。 希望海外华人共同努力,一起创造良好的文化气氛。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