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转载:愿把孩子送回国--读戈雪文章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redneck    时间: 2005-3-12 00:26
标题: 转载:愿把孩子送回国--读戈雪文章有感
愿把孩子送回国

● 二 马


  看了戈雪的文章《你把孩子送回国吗?》,实在抑制不住平时看报一眼扫过的平静心态,不得不拿起笔来也想说两句,以免这个话题形成一家之言,左右那些看了这篇洋洋洒洒而有点惊心动魄的文字怕得要命再也不敢把孩子送回国去的年轻夫妇的心。

  我就愿把孩子送回国。

  我得说明,我对幼儿早期教育缺乏研究,所言不过是根据社会实际得出的看法,完全没有什么理论权威佐证我的观点,难免贻笑大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教于戈先生及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朋友。

  首先,并不是所有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都要送回国让老人代养。我们楼下就有一家,父母来多伦多两年帮着弄小孙孙也近两年,回国时并不带走孩子,而是放在这里的托儿所;而那些想把孩子送回国代养,也不一定全是出于经济、学业、工作、精力等的考虑。人心不同如其面,怎么就能断言是由“毫无现代教育观念的老人代养”呢?

  小孩由老人代养,或曰照看,在中国太多太多了。中国有句名言:生了小孩儿,家有老人是一宝。这不仅因为他们极富育儿经验,是年经夫妇书本上难以取得并深刻领会的,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智慧也会对婴幼儿心灵上产生莫大的影响。多少人的童年不是从爷爷、奶奶、姥姥、外公等辈那儿学到的唐诗、儿歌、故事、童话吗?这种文化印记,不知有多少中国人有过,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精神财富,这当然是有文化的老人,姑且不论;就是一般工农,那些艰辛的生活环境也会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烙印,生成一种反作用力,长大后,穷则思变。谁人没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艰难玉成,不是这样吗?且不说还有数不尽的,因种种原因在孩提时代失去父母之爱的,由国家或个人代养的孩子,长大后,同样成材。

  我绝不是否认戈雪所说,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但这不是绝对的,唯一的。何况父母的水平也是千差万别,鲁迅先生就说过,木匠的儿子会玩凿斧,书香子弟熟悉笔墨,兵家儿早识刀枪,此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也,问题的关键,窍以为不在父母其人的个体而是其修养和环境,存在决定意识,无论大人小孩概莫能外。

  “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应该理解成一种存在作用。因此,不要把中国大陆的老人看成一个模式,更不能笼统地看得一文不值。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影响了所有的中国人就中自然也有老人,这是加拿大所没有的。现在中国,高知识、高素养、高智慧的老人,不乏其人,那些闰土式的土老帽不能说没有,但随着时代的激流已渐次淘汰。在中国国内,退休老人舞文弄墨、玩电脑、泡酒巴、上舞厅绝不希罕。现代文明早已不是青年人的专利。由这种老人代养小孩,绝不次于只在年龄上占优势的年经夫妇。

  不能否认,婴幼儿在亲生父母身边成长有其优势,但是,假如因经济、工作、学业自身还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再在孩子身上付出一点什么,与其自己活受罪又连累孩子跟着受罪(这在婴幼儿智力开发上倒的确成问题,因噎费食,不生或晚生等待情况好转,怕只是一种想像或理想境界。届时还说不定“和尚没当成,老婆也耽误了”)倒不如让老人领回国内代养,不失为明智之举。何况在国内有不少是加拿大无法比拟的优势。

  据笔者孤陋寡闻,这里婴幼儿的医疗费用没得说的,但其治疗技术也不是尽善尽美,听人说(也只是听说!)小孩子感冒发烧叫顶着,不给药;有的医生遇到不好治的病缩手缩脚,推来推去“叫别人看看”,我们邻居就有个小孩生病,在加拿大没辙,不得不送回国求治,倒有了转机。我想,这和这的医生经验不足肯定有关。加拿大人少,得病的自然少,实践机会积累知识也就少,技术提高不快是情理中事。中国人满为患,人多病号多,病种也多,医生实践机会多,知识积累快得多,技术也就高上一筹。

  小孩儿回国,很自然地学会规范化的中文、汉语(普通话、简体字),这比日后在加拿大长大再回头学标准的中文、汉语不知要容易多少倍。就凭这一点,不知现在有多少小孩的父母愿把孩子送回国去,笔者就抱定这个想法,绝不能叫小孩受到繁体和方言的影响,一定从小叫他跟上时代。《大中报》改简体字排版,可说是菩萨心肠,这个日子简直应该上史。还听说这儿的小孩子上课,连玩带吃饼干(?),不管有什么高论推崇,还得有这两国小孩子的比较才能定论,我不承认中国的小孩儿早期智力开发得比加拿大的晚,(这是个科学课题,不知有没有专家在研究)。中国文字之难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哪一个大学教授也难说会认一半《新华字典》。在这里(加拿大)孩子学一些国内早已淘汰的繁体字(现在就叫错白字!学生要扣分)和社会交际不用的方言土语(如南方话),更给孩子造成将来与中国打交道时“瞎子点灯白费蜡“的困境。

  加拿大风光旖旎,初来真是美不胜收,但时间一长就给我一种印象,似乎有点千篇一律,满目湖水、密树占主(我来不长见闻太少),而国内一个地方一个样儿,黄山的雄奇与西湖的妩媚截然不同。那些富含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多得不计其数。小孩儿稍懂事后,各地转转,这种眼福与心灵上的陶冶,我敢说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中国的孩子多,可有几个还找农村无知的小保姆看管呢?找保姆也是要有文凭的、有文化、有智慧、身体健康的。现在中国大陆,劳动力资源丰富,什么也在竞争,保姆这一行也不例外。只要你有钱,有眼光。

  小孩子大多是放在幼儿园中。怎么能说“孩子在保守封闭没有知识氛围的环境里长大”呢?戈雪的说法真有点不可思议。她大概多年在国外没有回国看看今日中国的城市面貌吧。就是幼儿园也分着三六九等,只要你有钱,就可入高级的。在小小年纪就可学到英语、舞蹈、钢琴。何况在那么众多的小孩群中生活,怎么会让小孩“胆小”“胆怯”“自卑”“空洞”呢?我看,在加拿大,因人口少,孩子自然也少,小孩在这长大,一下子回中国,看到那么多人,还真说不定会有戈雪说的那些心理障碍呢。

  “昔孟母,择邻处”,小孩子生长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绝不会像戈先生说的那么骇人听闻,小孩智力受到破坏。相反,现在中国人“猴”得很,心眼比哪国人都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生长其间,受到薰陶,只能聪明,智力得到锻炼、开发。让老人带回国代养,免交这类学费,何乐而不为。人的智力或者智商,也就是人的思维能力,也绝不是单纯从父母那里遗传所得,后天的学习尤为重要。一个爱好学习特别是爱好社会科学的孩子,与那些只爱好吃喝玩乐、拼命追星,说起明星来如数家珍的一代,有本质的不同,后者貌似聪明,实则愚昧。

  现在有那么一些人把老人贬得很低,总是把“老”与“腐朽”连在一起,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不公的,也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严格说,老与幼,是相对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年龄上的划分。老年人是从青年发展而来,是“过来人”,因而了解青年;相反,青年人还没有发展到老年,对老年不了解。这种矛盾形成所谓“代沟”,这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只是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上的差异。最有力的证明是,只要思想一致,有共同语言,就没有代沟。思想不同,认识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年龄相同,也会有“沟”。28岁的女子爱嫁82岁的老翁,没有代沟,是有共同语言,思想一致之故。根据联合国的最新界定,五六十岁正当年,不是老年。随着科学的进展,衰老基因得到破译,人活一百五十岁或更长寿命不是梦,届时七八十岁还是好小伙儿呢。所以,我们不要对老年人抱有偏见,思想上的衰老才是真老,年龄上的不算数。


作者: simon92    时间: 2005-3-12 10:07
标题: 戈雪原文
首页>>华侨华人








你把孩子送回国吗?


2005年2月8日



   
    很早,我就想写这篇文章,2002年夏天,我漫游欧洲,在意大利米兰到罗马的飞机上,我遇到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他们推着一个婴儿车,怀里抱着一个婴儿,一问孩子才刚满月。他们是将孩子送回国。这是他们第三个孩子,另外两个孩子也是在满月后就送回中国温州老家代养,现在一个4岁,另一个两岁,也就是说,这对夫妇平均两年生一个孩子。他们说,在国外挣钱时间紧,没空带孩子。我问他们想到过孩子童年不在父母身边对孩子一生会有多大的影响吗?他们一脸茫然地说,不就是孩子吗?吃饱了,身体好不就可以了,读书再出国来读不就可以了。
   
    我无法判断这对年轻夫妻受教育的程度,但是,我内心却是非常悲哀。尤其是当我看到他们怀中婴儿柔嫩的小脸,我的心禁不住一阵痉挛,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新生命,他正处在人生最宝贵的智力开发和健康心性形成的黄金时光,但是,他却被父母送回老家,由毫无现代教育观念的老人代养。在这对年轻父母的眼里,他只是一个需要吃和睡眠的小生命,而不是一个具有高等智力开发潜力和创造力的新生命。而且,他们更不知道,如果把17岁时的人能达到的智力水平平均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他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到8岁时已经获得80%,从8到17岁只获得剩下的20%。因此,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达成共识: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人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很难达到高的智力水准了。
   
    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父母了解现代早期教育的理论和知识,但是,当我去年登陆加拿大后,我发现不少移民家庭由于工作、上学、经济、精力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将刚生或是半岁后的孩子送回国,孩子要读书的时候或是父母度过了艰难时期再接孩子出来。我不否认,移民新到一个国家遇到很多问题,如果带一个年幼的孩子,将牵扯太多的精力,无暇开拓新的事业天地或完成繁重的学业。但是,将孩子送回国给老人代养,是对孩子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要一个孩子,就要担负起爱他,教育他的责任。爱,尤其是来自生身父母的爱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他生命里的阳光和空气,婴儿时期或是幼儿时期父母爱的缺失,会给孩子的一生形成巨大的负面的影响。他会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作为孩子他可能永远也不知道是什么形成了他的个性上的缺陷。因为老人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和方法完全不同,毕竟有一个隔代的问题。因此,我觉得,由老人代养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父母既然给予孩子生命,就不能将呵护和发扬这个生命潜能的职责推卸给别人!如果真的暂时没有条件要孩子,可以推迟一些时候等环境转好以后再要孩子。不管怎样,我们生下了孩子就应该对孩子负责。任何关于读书、挣钱、时间的托词都不成其为理由。
   
    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来说,父母的作用更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除了血缘上的亲近外,父母亲年轻,思维活跃,即使他不太了解现代早教的理论和培养训练孩子智力的具体方法,他的言行也会影响孩子,在幼小的孩子那里,父母是他人生启蒙最早的教师。在完整的小家庭的环境里,他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与外界交往的能力都会得到正常的发展。
   
    但是,如果孩子给了老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暂且不说老人的文化素质,就从人自然发展的心态来说,到了晚年老人的心态大多都是保守和静止的,国内人工便宜,为减轻老人的劳累,一般会请个保姆带孩子。保姆大多来自乡下,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试想,除了让孩子吃饱睡足外,她还能给予孩子什么?孩子在保守封闭没有知识氛围的环境里长大,你还能指望孩子在智力上有超群的表现?
   
    1995年,在武汉,我一个邻居,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和一个乡下的保姆就一直带着老人女儿从加拿大送回来的外孙女,小女孩非常漂亮,明亮的大眼睛,却没有智慧之光闪烁。她很少开口说话,也不与别的孩子交往游戏,见人就害羞地躲在保姆身后,而她的外公外婆唯一爱和别人说的就是:她是加拿大人呢!在加拿大出生后才带回来的呢!
   
    每当这时,我就为这个孩子扼腕痛惜,除了有一个加拿大身份外,她还拥有什么呢?与一般的孩子们相比,她没有来自父母贴肤的疼爱,没有谁来开发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满足她的好奇心,没有谁来帮助她打开那扇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大门。每个周末父母来自大洋彼岸的遥远的问候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在我看来,如果以牺牲孩子的黄金童年为代价求得在国外的发展,真的不值得!
   
    女孩7岁那年,在多伦多的父母才将她接走。我不知道,女孩的父母怎样来弥补8年来和自己亲身女儿分离留下的缝隙,我也不知道,他们怎样面对孩子漂亮大眼睛背后的迷茫、胆怯和空洞?孩子多么无辜,她逆来顺受,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和未来,她将一切的一切都交托给了父母,作为父母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思索一下你肩负着孩子的未来和明天?
   
    我一直认为,从先天的智商上来说,正常的孩子差别并不大,后天的教育才是决定孩子成才的关键,而0到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方法更是至关重要的。早期教育家蒙特梭利研究和发明了一系列非常有效的开发婴幼儿早期智力的训练方法。而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也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他的儿子小威特先天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的情况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能自己运用德、法等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我希望能给那些已经或是要将孩子送回国内的年轻父母们提一个醒,或者说给他们一个忠告,如果你将初生的孩子或是刚满周岁的孩子送回国,也许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将你孩子一生人最宝贵的智力开发和健康心性培养的黄金时光漠视了,无论是你未来做出多大的努力,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也无法达到本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这是无法弥补的。
   
    千万别忽视了孩子人生最宝贵的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段!这是你能给予孩子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戈雪)
     





作者: SQmedia    时间: 2005-3-12 10:10
标题: 戈雪原文
戈雪原文: 你把孩子送回国吗?  (原载:第134期《蒙城华人报》—蒙特利尔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
作者: tr2003    时间: 2005-3-12 12:56
看了戈先生的几篇文章,有种感觉:思想简单,武断,还权威味儿十足。
作者: sino00000001    时间: 2005-3-12 14:05
simon92这个名字跟以前的那个教棍的名字很像。

看了您老人家的原文才明白,孩子不应该送回国的,你老没有讲送到哪里,那父母工作忙,谁来带呢?

想半天,答案在这里:送孩子去simon92中文班!个个眼里闪着智慧的光芒,一眨一眨的。
作者: Smileforever    时间: 2005-3-12 23:50
当然要送回国去,才能培养出小贵族,特别是某市委大院的幼儿园最合适.

不然,留在这也行,让老贵族来培养.有个"快乐班"不错,贵族开的.

作者: mayawenhua    时间: 2005-3-14 01:21
报纸实在应该发表楼主转贴的这篇文章













作者: lanyi    时间: 2005-3-14 11: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圆明园    时间: 2005-3-16 23:04
标题: 孩子谁带都行, 但 。。。
孩子谁带都行, 雷锋还是孤儿呢。
送出去倒是省事,将来孩子跟你不亲别怪我没告诉你。
我尊重自己带孩子的父母。
孩子跟父母是个缘分,求都求不来的缘分,可是不珍惜的话就可能失之交臂。
作者: 夜夜笙歌    时间: 2005-3-18 01:24
孩子是万万不能送回国的,否则快乐中文班谁去上,教育基金谁来买?????
作者: nancy    时间: 2005-3-18 01:58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怎么做都无可厚非。对我来说,我就没有把孩子送回国。虽说在这里过的比较艰苦,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看着他每天都有进步,那种感觉真好。孩子成长得很快,十年的时间是弹指一挥间,谁人不知,十几岁的孩子已经不太愿意表现的和大人太亲近了。我觉得如果我丧失了看着孩子长大的机会,一定会后悔的。
作者: breeze    时间: 2005-3-18 09:05
确实是个难题,国内、国外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如果一方有稳定工作,另一方完全可以花些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现在过来的移民文化程度普遍都很高,如果多看一点幼儿培养方面的书籍并结合自己本身成长的经验,我相信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一代。

国内不是出了好几个进哈佛的男孩、女孩,不都是主要靠自己父母的培养。

就我个人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周围同龄的朋友圈子也很重要!看你希望以后孩子在那里发展了。
作者: 老贵    时间: 2005-3-18 11:41
嘿嘿,楼下都是“只有读书高的”朋友,叹。。。。
作者: maggie    时间: 2005-3-18 13:23
标题: 忍不住说两句
戈雪错就错在把两件本应该分开的事情---写移民文章和卖移民教育基金---给混为一体了。你要谋利益,怎么能写代表被你谋了利益的那部分人的文章呢?很多人批评的已经不是戈雪的文章, 而是戈雪的行为了。
       当然理解戈雪, 也是要养家的。


      话分两头, 孩子送不送, 大人们好像都是自以为对孩子好, 其实太简单, 把你打小从父母身边分开, 送到清华,北大学习, 你会开心幸福一生吗?


     人怎么能做违背自然,天性的事情?连动物都知道抱着,含着,拖着自己的孩子到处游走,那生存环境比我们在加拿大可是恶劣多了, 也没听说那个狮子把小狮子交给爷爷们, 自己抢更多的食去, 那二马先生的孩子真可怜,戈雪的女儿至少比他幸福,(不知道戈雪是不是有女儿)。

    我建议把这句话改成:不要让孩子的童年没有你
作者: oldwolf    时间: 2005-3-18 13:25
I don't agree with many agruments in many Ge Xue's atricles, but I
generally agree with the points in this Ge Xue's atricle.

I saw a lot children who didn't spend their early childhood with their parents 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

Thanks Ge Xue for her kind reminder to some parents.


Oldwolf
作者: snowing    时间: 2005-3-18 19:02
I agree.



Post by nancy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怎么做都无可厚非。对我来说,我就没有把孩子送回国。虽说在这里过的比较艰苦,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看着他每天都有进步,那种感觉真好。孩子成长得很快,十年的时间是弹指一挥间,谁人不知,十几岁的孩子已经不太愿意表现的和大人太亲近了。我觉得如果我丧失了看着孩子长大的机会,一定会后悔的。

作者: Goldocean    时间: 2005-3-18 20:28
这个戈雪的文章读多了,感觉他就是个汉奸啊,^_^ 净扯淡
作者: 夜夜笙歌    时间: 2005-3-18 21:17
刚刚读罢戈雪在这期“蒙城华人报”上的大作,深感她要是再这么写下去,实在有愧于她自己简历上的那顶“作家”头衔。。。
作者: 圆明园    时间: 2005-3-18 22:26
标题: 评论不要联系别的东西
评论应该就文章本身说事,不应联系别的东西。
办学校,卖教育基金跟文章有没有关系?只有作者知道,别人不知道。不知道的事宁肯相信没,不要相信有。(事实上,我连戈雪卖不卖教育基金都不知道。)
联系作者出身,阶级立场去批判作者的文章是历史的悲剧,不应在我们新一代发生。
大家都是成年人,买不买基金是个自愿的事,她一不是保长甲长,二不是局长处长,即便她生在市委大院,对别人应该没有指挥权。
作者: 鬼鬼见愁愁    时间: 2005-3-25 02:34
好好的一个戈雪美女,让你们骂得夜夜咯血,再骂下去,我看就快“婉转娥眉网前死”了……

首先,汉奸这顶帽子太大,不适合戈雪妹妹,哪位老兄拿出来的麻烦您原封不动带回去--带回去逗逗您娇妻,她要是喜欢您就留着,闺房多件宝,其乐无穷。如果她不喜欢,您就更应该留着不要再拿出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次,不要唯成分论,也不要因其人而废其言,此点圆明园兄已有节有理地阐述清楚,鬼爷不再重复。

鬼爷只是私下问大家一句,现在买基金的戈雪说什么都是反动的,你们要避之则吉--那么如果戈雪是在农场拔葱的,你们就会趋之若鹜啰!


再其次,关于言语的攻击性。鬼爷明白,上得网来,都是寻求一种解脱,最解恨莫过于直抒胸臆、见谁灭谁,所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孙子你望风而倒、大爷我所向披靡”的感觉--真是百分之三百畅快!!

不过,如果对方不是一个抽象的网名,而是相对具体的人,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否应该有所不同?

拿鬼爷来说,确确实实只是一个网名,鬼爷的真实身份也许贵为魁省财政司司长,也许贱到只是性街上一个皮条客……。所以,鬼爷是虚的,鬼爷的嘴说什么都行--鬼爷随时可以说“今晚我就去鸡奸马丁”,马丁气不过也可以从渥太华打的来鸡奸我的GANITOR……就算事情搞大了,大不了让鬼爷的网名人道毁灭,到时重新注册--又是一条好汉……


但是,戈雪这个名字似乎不算是个虚拟的网名,她有名有姓有地址,她做什么买卖、早上几点出门、晚上几点关灯,几乎都有据可查--总之,是个在明处的人,真实的人。

希望不要用真人来取乐,就算要,也须有底线,真的。还有,每个人的脆弱程度不同,有些俏皮话,A听了一笑置之,但B听了就会去烧炭。……虽然大家所说的也许并不过份,但对方是否受伤你无法精细把握准确尺度,所以最终还是会或多或少伤害他人,留下遗憾。

这世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斗是分不出输赢的,本身谈观点就不要抱着一定要压服对方的心理。如果因说不服对方就恶言相向,就更不可取。

帮助别人转换思维的角度就行了,无需代替对方思考,否则过犹不及。

我不知道大家留在魁省将会有多久,无论如何,今天的一切以后都会变成回忆。如果大家都想给自己、给对方留下一些美好、温暖的回忆,就不妨尝试一下鬼爷的笨办法--

一、全力虐待虚拟的人、越堕落越快乐、黑你没商量!

二、真心善待真实的人,送她一程、帮她一把,什么都帮不上就给她一个微笑一个鼓励,权当是珍惜眼前人吧……让你我他都为自己是(或曾经是)蒙城人而感到无比安慰、感到刻骨温暖……

唉,妈的,那个开宝马的鬼妹就没有那样对我,酸溜溜ING,以后要再看见她--我还是要刮烂她的大灯!

我靠,都几点啦,天都快亮了,赶紧睡去……
作者: 青龙燕铁衣    时间: 2005-3-25 02:52
楼上左一个美女作家,右一个戈雪美女的,令我等从未见过真正的美女作家的小辈不禁顿生想一睹戈雪阿姨芳容的冲动!
作者: titan    时间: 2005-3-25 04:03
我不想贬低谁,但是每次看戈雪的文章就不舒服,文采谈不上,可是说了不少国内的坏话。我的文学才能还不至于写太多讨的文章,但是还是希望蒙城华人报纸少登些她的文章吧,不过她要是交了广告费就另说了。


我还记得上次我在网上免费送小孩衣服的那次,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就是这位美女姐姐,上来就问我买不买教育基金,倒,还自我介绍了一番。
作者: Huihui515    时间: 2005-3-25 14:45
To: 那个鬼什么的愁什么的。

你累不累啊。你呀明显一个戈大婶子的托。凡是有对戈大婶子不利的帖子,你必长篇大论的替她狂呼大喊。我们看了都烦。由于你对她的支持,我们对她的反感与日剧增。

你张开眼睛看看,有多少读者都已经看不下去她的文章了,你还大篇幅的捧她,顺便再说一些很贬低其他网友的话。你对她的维护多么苍白啊,因为90%的人都不喜欢她,甚至看不起她,你挺不了多久了,骂戈大婶子的唾沫,都能把你淹死了。


顺便跟大家说一句,我被戈大婶子劝过卖她的基金,她对有小孩的家庭一个都不放过。她的口才,我只能称她为大婶子。
作者: ce    时间: 2005-3-25 17:34
标题: 我也不喜欢戈雪的文章
我也不喜欢戈雪的文章,她好像有些片面,不中肯,感觉是老说国内的坏的方面,并且还是用着相当渲染夸张的语言文字来给大家错误导向。挺讨人厌的。

以前还看一些,现在基本上连蒙城华人报都不看了。
作者: 花椒    时间: 2005-3-25 17:49
标题: 大家不要激动,也许是收费广告文章
孩子送不送不回国是一码事,买不买教育基金是一码事。:rolleyes:

这件事如果给了很多人,可能会这么处理:要么只在报纸上做专栏作家,要么只卖教育基金。如果都要做,那就尽量回避关系太近的文章,省得拿自己“作家“的清白名声冒险。:rolleyes: 如果两件事联系太紧密,你本身就已经站在了避嫌原则的边缘,那么别人怀疑文章的纯洁性和动机就是必然的。:eek: 就好像你又要做建设厅计财处处长,又要自己开个建筑设计公司; 又要做移民部部长,又要把给自己摇旗呐喊的舞娘办过来。:rolleyes:

这是从好的角度看。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内有些处长开公司本来就是为了捞钱。 如果这事同理,那么不管文章本身有没有道理,只能当作透明。呵呵,就是国内时尚刊物上常见的“软文“,看上去像跟你普及知识、沟通感情,实际上是为了宣传什么产品或者与之相应的概念,价格一般是硬性广告费用的1/4或者1/5。能起多大作用,有多少人相信,要看文笔和说服力。
作者: MOVINGPET    时间: 2005-3-25 17:53
她今天又出连载了,郁闷!!!!
作者: 鬼鬼见愁愁    时间: 2005-3-27 08:11
Huihui515  老弟

奇怪!

????鬼爷说你了么????鬼爷上面指责的“首先、其次、再其次”三条,请问你犯了哪一条????没有犯的话,鬼爷就不是说你,那就不用激动,来,喝杯参茶,养养气。

鬼爷是说,批评敌人不妨刺刀见红,批评同胞还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为好――母语谩骂伤害最深,句句都会揭你伤疤,亲如夫妻也要反目,真能损人于无形。至于什么才是合适的尺度,自行理解就行――鬼爷不是网管,有人反鬼爷道而行之鬼爷也不会拿他怎样,(你还以为我真会拿它去剁了呀?)…这世界本来就是“清风遇了明月”――谁管谁呀。(看清楚了,没有说老弟你吧……)

鬼爷从未介入过“戈雪的观点的对与错”这一伟大论题,我是否支持美女的观点,请不要代我下结论,好吗?(看清楚了,说小小的鬼爷――我呢)

也许智慧高的人容易生气吧?你和鬼爷的观点没有任何冲突都生气成这个样子,如果日后有人真的用上面“首先、其次、再其次“的三条来攻击你,你能挺得住?不要到时才想起鬼爷和气政策的好……(看清楚了,说戈雪妹妹以外别的事儿呢……)

最真心的一句话,鬼爷每次都是心情愉快地写,也希望大家嘻嘻哈哈地看。别看完鬼爷的帖子后还哭丧着脸,搞到每天都过清明似的,那样就不好玩了……(说大家呢……)

还有一点,鬼爷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如果哪天谁觉得鬼爷说的不象人话,句句针对自己,那人就最好赶快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有问题……(嘘,说别人呢)



作者: high sky    时间: 2005-3-27 12:10
我觉得鬼鬼见愁愁说的很有理。

如果说大家对网上某些帖子表示不同看法,可以直抒胸臆,言辞激烈点没太大关系,因为谁也不知道你针对的是谁,是不是只是个空壳马甲,里面根本没有灵魂。可能这个贴帖子的人只是觉得有趣,写的并非自己真实意愿呢。

可戈雪就不同了,那是个真实的人呀! 象鬼见愁说的,有门牌有地址的呀。为什么大家不能宽容些,厚道些呢? 为什么要这么人身攻击呢?

戈雪发表文章,是表达她自己的见解,也没有要求大家都必须接受。大家是成年人,自己的路都该自己来走,也不会因为戈雪的一篇文章来左右。大家愿意借鉴就借鉴,不同意的话就别理呗。她卖牛奶金,也可以理解,那是为生活需要。我们也不能说她因为卖牛奶金,就不能写文章了呀。

我认为大家还是厚道点,尊重体谅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尊严。
作者: high sky    时间: 2005-3-28 10:30
carson 大哥,我那番话实际上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呀。既然你说人身攻击确实不对,那就成了。我觉得大家可以针对其文章来评论,措辞凌厉些都没有问题。但不要人身攻击,那就有失厚道,毕竟那是个人呀。

我也没有否认有的人只用一个ID,后面有灵魂呀,就如CARSON一样,也许到哪个网站都是一个CARSON,也能知道CARSON是个男同胞。可是这不能保证所有的ID都是这样的。网络毕竟虚幻的成分大呀,你可以保证你自己的CARSON,但无法保证别的ID呀。有的ID有灵魂,有的真的没有。有的一会扮男一会扮女。既然是虚幻的世界,我们都不必太较真,也不能说换个ID就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了,很大程度上大家是体验网络的乐趣而已。
Post by carson
戈雪的一大毛病就是文风专断,立论草率。作为一个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被视为新移民的代言人的华文作者,这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我觉得大多数批判戈雪文章的人都不是在拿她取乐,大家的措辞虽然可能有点过于凌厉偏激,但大致上还算中肯。批判本来就是具有攻击性和对抗性的(人身攻击确实不对,除外。但某些质疑可以接受),是以为“敌”的形式为友,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阿谀奉承或喜气洋洋的拜年话不必在这里说,可以直接找戈雪讲,至少不会当面引起任何尴尬和不快。
共识往往是通过激烈的辩论得以达成的;就算大家暂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也能给所有点击此帖的人提供各方意见,让大家自己去判别对错。对戈雪本人也是有帮助的,兼听则明,迫使她审视自己的不足,避免在以后的文章中重复相同的错误。如果有网友见了戈雪的文章就骂就来气,有人认为这是在恶作剧,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为戈雪的水平确实不行呢?
网上对戈雪进行批判,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真实姓名不是免死金牌,既然戈雪弃笔名而署真名,表现出她的坦白率直,及对自己言辞百分百负责的决心;那就应该拿出同样的决心面对网上的批评和质疑,我相信戈雪能做到这一点。只是没成想皇帝不急急太监,倒属意料之外了。


[QUOTE=carson]戈雪的一大毛病就是文风专断,立论草率。作为一个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被视为新移民的代言人的华文作者,这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我觉得大多数批判戈雪文章的人都不是在拿她取乐,大家的措辞虽然可能有点过于凌厉偏激,但大致上还算中肯。批判本来就是具有攻击性和对抗性的(人身攻击确实不对,除外。但某些质疑可以接受),是以为“敌”的形式为友,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阿谀奉承或喜气洋洋的拜年话不必在这里说,可以直接找戈雪讲,至少不会当面引起任何尴尬和不快。
共识往往是通过激烈的辩论得以达成的;就算大家暂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也能给所有点击此帖的人提供各方意见,让大家自己去判别对错。对戈雪本人也是有帮助的,兼听则明,迫使她审视自己的不足,避免在以后的文章中重复相同的错误。如果有网友见了戈雪的文章就骂就来气,有人认为这是在恶作剧,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为戈雪的水平确实不行呢?
网上对戈雪进行批判,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真实姓名不是免死金牌,既然戈雪弃笔名而署真名,表现出她的坦白率直,及对自己言辞百分百负责的决心;那就应该拿出同样的决心面对网上的批评和质疑,我相信戈雪能做到这一点。只是没成想皇帝不急急太监,倒属意料之外了。
另:楼上说ID没有“灵魂”,我实在不敢苟同。在这里混了这么久,也认识了不少ID,有的睿智有的风趣有的憨厚有的泼辣。。。没有灵魂,哪来这么鲜活的个性?大家的ID虽然不过一个符号而已,但也总是有道德底线的,也应该对自己的言辞负责。光明磊落的人不屑于换ID来胡说八道,耻于穿着马甲去暗箭伤人。当然,确实有人会那样想那样去做,并认为理所当然地乐此不疲。反正搞臭了,换个ID又是条好汉,那我们也没办法,因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就算他用真名,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德性。
讲了这么多,也许得罪了不少人,希望能见谅,最起码我是在以事论事嘛!

作者: sl222    时间: 2005-3-28 11:01
Post by bzwbd
  
个人观点:
2。他写出的这些东西意愿是好的但其思想(我不知道是不是她故意的)太简单。哪个中国人没有(类似事情)这个愿望呢:“什么时候,中国城市平民,8亿农民都能拥有免费教育和医疗".中国政府(国家)现在有这个能力吗?如果中国比美国还富你来指责些什么没人会说啥。至于美国加拿大比中国富有,你怎么不找出同样的例子来说说美国老,和加拿大鬼子。
其实全世界国家的政府中,中国政府是最富有的,因为13亿人口的税款(中国称为国家财政的钱)都在政府手里,他可以为所欲为,而不用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他可以花7亿元买一块雅典奥运会的金牌,他可以花全球最昂贵的入场费取得F1的举办权。这些谁能不说中国政府最有钱。有没有钱跟怎么花钱是两回事。
Post by bzwbd
  
3。再说说加拿大。戈雪把加拿大说的和天堂一样。有多少人能享受到你所说的好呢?本人根本不用举(举也举不完)你所说的那些加拿大的所谓好处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种幻想的例子。加拿大(西方)一切事都是有条件的,对于穷人都是在及特殊情况下才有所谓福利的例子。加拿大政府没有权拿纳税人的钱资助,可怜捐献给任何一个特殊的人。不要就得加拿大医院不会把病人赶出医院就是比中国好,加拿大任何一个医院都不会给你掏钱,政府也不会。只是加拿大医院不怕收不来钱,给你看病你的帐单一分钱都不会少。

就你说的那些什么生孩子,加拿大医疗的好处。中国绝对不比加拿大差。

本人几年来的亲身经历的感受:同样的职位(地位),在中国的医疗福利要远远好于在加拿大的福利。
这些话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是:睁眼说瞎话。

从这位朋友的言谈可以看出,你出国可能有十好几年了吧。近几年国内的事情,你了解的可能很少。

为了帮助你Update一下中国的国情,我花了近半小时的时间,找到发表在咱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官方网站的一篇文章,希望你看完以后,再来驳斥戈雪。

点击请看:反击医疗产业化——医院黑幕
作者: 鬼鬼见愁愁    时间: 2005-3-28 23:26
s妹妹,真是女大十八变,见你一回喜欢你一回……

怎麽啦,掐真人掐不赢,只好掐虚拟的人来啦?!来,掐我,来,来,使劲点……


你呀你,爷让你说话,你还不当爷一回事了,嘻嘻,看看,吃白果了不是?唉……


不过看你的这回反应实在激烈,想必内心充满挣扎,加上你的诉求还算崇高,鬼爷怎么舍得让你难过,答应你,这回就留下你这贴。……怎么样,感谢鬼爷一下,笑笑啦,你那两小酒窝真是迷死人……


是呀,你说得对,做爷不容易呀,吃香的喝辣的老被人捧着,很多人不习惯的呀。知道啦,你不肯做爷,还是做孙子踏实。这年代的美少女居然能有这种思想,中国有希望啦--小S妹妹,我能不喜欢你吗?!

还有,自信是你的优点,但建议你学学CARSON哥哥,说话有理由据,有观点更有余地,主题就是个“帮”字。不管你有没有比C哥更高明的观点,起码你会先服他--哎,提醒你,你不服他也断不可谩骂,谩骂换不来尊重。


妹妹呀,你该骂的也骂过了,心里舒坦了吧?今晚就别折腾了,早点睡--明天就捡好书包准时上学,记得问清楚老师什么叫尊重别人、尊重长辈……
作者: sl222    时间: 2005-3-29 08:54
To bzwbd:

从你一系列的帖子中可以看出,你对加拿大怀有敌视情绪,对中国无比热爱且非常留恋。既然如你认为,“在加拿大得到的在国内都可以得到”,“中国的医疗福利比加拿大还好”等等。令人不解的是,你为什么在这里滞留不归?在一个被你敌视的环境中生活,你是在跟谁较劲呢?还是有自虐癖?
作者: Smileforever    时间: 2005-3-29 12:36
戈雪是笔名不是真名
作者: sino00000001    时间: 2005-3-29 14:32
Post by sl222
To bzwbd:

从你一系列的帖子中可以看出,你对加拿大怀有敌视情绪,对中国无比热爱且非常留恋。既然如你认为,“在加拿大得到的在国内都可以得到”,“中国的医疗福利比加拿大还好”等等。令人不解的是,你为什么在这里滞留不归?在一个被你敌视的环境中生活,你是在跟谁较劲呢?还是有自虐癖?

加拿大是你家的?你能住别人就不能住?
作者: MOVINGPET    时间: 2005-3-29 23:48
中国的医疗保险已经有好几年了,怎么还有人不知道吗?出国前已用过一次,做了个小手术,花了3000元,报了85%,自己掏了几百.还行,起码不用排队等手术,也不用预约.
我知道这里的老移民,回国做手术的不少,是不他们脑子不正常呀?

作者: 54sidu    时间: 2005-3-30 11:24
各位不必把自己一条命看的好像是天下第一重要,有什么病马上政府就要免费帮你治,往往有人比你更严重。如果你得了生死攸关的疾病,就没有什么轮候时间,马上往急诊室拉进去治疗。医疗资源再多都是有限的,总要平衡一下轻重缓急。如果你有钱,或有私人或团体保险,去美国,中国或这里的一些私营诊所,看病,诊断也是没有或很少等候的。但全民公费医疗已经是一项很不错的福利了。中国的单位医保不代表全国的普遍状况,以此为准讨论中加系统的优劣不妥。美国为世界首富,还有约4500万人买不起医疗保险, 看不起病呢。



★ 医药专栏: 透视医院急诊室的运作 (ZT)
在人一生中,常有一些事让人措手不及,尤其是碰上受伤或生病 。所以医院急诊室建立的最初目的就在此。 除非不得已,没有人会想去急诊室。然而当真有紧急需要时, 我们实在庆辜有这样一个去处可以得到急救。

急诊室的病人通常由三种途经送达:
1. 由救护人员或消防人员护送去;
2. 由警员护送去;
3. 由家人或朋友开车送往

我们将在这里针对上述三种送住急诊室的病人进行评说。

第一, 哪些病人急诊室有责任急救呢?

根据规定, 凡送往急诊室的病人必须经受医疗检查,既使所陈述的病情很轻微。 那么如何决定需要急救呢?谨请注意, 急救室的治疗花费是医疗系统中最为昂贵的, 因为急诊系统是为了挽救生命而设, 所需的医疗设备及技术是最为先进的, 并且每日24小时配备各科医生, 护士及技术员, 所有这些大大增加了运作费用。并且这些费用最终转嫁到使用急诊服务者身上, 也就是纳税人身上。

显而易见,若非必要,最好不使用急诊服务。如果病况相对较轻, 比如轻微咳嗽或受伤, 可以看家庭生,相对于急诊费用会低得多。 当然若是问题严重,如心脏病发作,剧烈疼痛或严重受伤,或中毒失去知觉等, 就该选择去医院急疹室。 不幸的是目前大多数去急疹室的病人都只有轻微的病症, 应可以在家庭医生处得到很好的医疗 。资料统计, 百分之六十的急诊病人都是些喉咙痛, 流鼻水, 划伤, 肠胃不适或轻微红疹。

第二, 急诊室通常候诊时间有多长

如果去急疹室,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等待轮候,往往等待时间过长,无论是病人或陪同的家人都会变得急躁。礼貌地询问护士要等待多久才可以得到诊治, 千万不可以喊叫漫骂甚至威胁, 以免引起法律诉讼。必须明白,在急诊室没有先到先看的条例,诊治次序是由病人病况的严重性决定的。而事实上病人候诊时间的长短也可看出病情的严重程度 , 病情越轻, 轮候时间可能就越长。通常来说病轻的病人需等候2-21/2小时。繁忙时恐怕得3-4小时。当然每天不同肚段也会有所变化, 各医院间也会有所差异。

第三, 病人需提供什么医疗资料?

当到达急诊室后,护士会询问病情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询问也会涉及具体的病症,(比如疼痛的部位、程度 、有多久及相关的别的症状), 是否服任何药物等。在你的叙述基础上, 如果护士认为情况严重, 比如有心脏病发前兆, 你会立即被送入检查房, 有时也会在医生看病前先做一些常规检查如抽血, 心电图等, 这也是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时间, 因为对一些常见的疾病, 有经验的护士知道医生会要求做什么样的测验。如果病人能携带有关病情的资料, 将有效地帮助病情诊断。 资料应包括当前所服用的药物, 最好是带上药瓶, 这有助于医生核对药物的种类, 配药的日期及己服的药量。另外应带上安省卫生保险卡。妇女若怀孕或认为可能有孕, 请告知护士及医生, 以谨慎X光检验或一些药物的使用。过敏症也应特别提请注意。

第四, 急诊体检过程

当病人最终见到当值医生时, 医生会与病人核实一遍护士根据病人提供的信息所写的病况, 从而根据需要再加问些新问题。然后酌情进行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有时也会寻求专家会诊。若病情被认为很轻, 就不需要收入住院病房, 也不须化验、心电图及X光检查。当然有时一些重症並不容易确症, 尤其是针对小童或老人, 那么在送病人回家前, 医生会做一些专门的检查以防隐患。

当得到化验检查结果后, 急诊当值医生会向病人解释诊断结果, 通常也知会病人的家庭医生。同时当值医生决定是否病况之严重应列为”急诊”。如果确属急诊, 什么治疗方案最为合适? 一般的刀伤骨折急诊室都会进行包扎上石膏。如果属需要住院的急诊病人, 病人会被送入相关病症专科的病房。危重病人将被直接送入外科手术室或加护病房。至于不需住院的病人, 医生开一些药就可回家, 有时病人会被告知去家庭医生处复症。

急诊室经历常让人印象深刻, 环境似乎很混乱。急诊室之混乱是因为急诊之所以然。总而言之, 急诊室的普遍信念就是让重危病人得到第一时间抢救。一个有效合作而成功的医疗体制有赖于病人与医者之间双向的体谅与理解。

Mandarin Clinic 医 药 专 栏

Stanley Zheng, B.Sc., M.D., Ph.D., C.C.F.P.
作者: sofunny    时间: 2005-3-30 13:48
是。bzwbd的说法比较实在!
Post by bzwbd


不要太理论化。别再弄那些没有多少人实践过“好的加拿大的福利”来报道。。。及不切实际的理论转贴。

作者: ok77    时间: 2005-3-30 19:48
我在看过几篇革雪写的文章后, 就对她腻歪透了, 现在看到她的文章我干脆就IGNORE.
但是我很不理解下面几位说中国医疗体制好于加拿大的人, 我在国内也有医疗保险, 我甚至在医院有熟人, 从来去看病都是待遇优先, 可是我就不认中国的医疗体制好于加拿大, 这样说的人基本和革雪犯一个毛病: 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缺少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请看下面来自文学城的链接, 想想中国有百分之多少这样的人, 想想中国农村有多少农民生了病都不敢上医院而是选择听天由命??? 中国又有多少人享受医疗保险?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25899
作者: abc458    时间: 2005-4-11 10:49
人家搞中文的, 在这里手痒痒, 写点小东西, 顺带挣点小钱, 搞点小生意,提高知名度,今后办事也容易.
有何不可. 每个人到这里都有点新的规划, 作家也不例外. 唯一的缺点是有点误导新来的人或正在犹豫是否移民的人. 不过好在报纸也发表了许多精彩的反驳文章.
所以办报纸一定要发表不同的观点很必要.
作者: julieth    时间: 2005-4-11 11:29
她的文章中有些说的有理,有些说的无理。只是那些有理的东西,通过不够严谨的表达手法,也会让人产生无理的感觉,引起众人责难后,又需要在后一篇解释,难免牵强附会,不如一早就应该注意逻辑推敲。既然是作家,又是发表在受众较多的报刊上,就不能如作者本人所称率性作文,毕竟不是诗歌散文,也不是在BBS灌水,严谨的写作习惯才是对读者和社会负责,否则难免陷于疏浅,甚至被怀疑世界观的偏向。

作为读者,也应尽量客观评论,错误要指出,正确的也要给予肯定,否则倒是显得自己不够成熟了。

两个国家的优缺点的讨论暂告一段落吧,顺应时势,不如写点抗日檄文吧。在这个问题上,所谓作家,也应该拿出一点态度和勇气来。
作者: 云雾    时间: 2007-5-18 23:31
标题: UPUP
UPUPUP
作者: 米店里的米    时间: 2007-5-19 02:20
我说大家累不累啊,戈雪女士不过是爬点格子挣点外快而已,也供大家饭后、厕中打发无聊之时,何苦这么认真呢,呵呵。
再说了在加拿大挣点钱也不容易,别好端端的砸了人家的饭碗。

最后申明,我绝对不是拖,也不认识什么戈雪,戈雨的,因为这种无聊文章本人实在没兴趣。
作者: 米店里的米    时间: 2007-5-19 02:25
还有这里的文章为什么说说就联系到中国政府,实在难以理解,呵呵。

再次申明我没有任何政治背景,请勿拍砖,只想最后说一句:狗不嫌家贫。
作者: 金圣叹    时间: 2007-5-19 09:01
原来老鬼当年还舌战群儒!厉害。。。。。
作者: tonamie    时间: 2007-5-24 13:00
标题: 批判、批判再批判
fficeffice" /><O:p></O:p>

在国内时戈雪就是那种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发表自由言论,总是挨批判的人,到了加拿大,这个待遇依然保留。其实,《你把孩子送回国吗?》不算反动,最反动让她和蒙城几位爱国主义者结下冤仇的是另一篇文章《你能不爱加拿大吗?》。要是放到文革,仅这篇文章就绝对够格被扣上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帽子,蹲个十年八年的监狱,算她运气好,在加拿大只是挨点骂,伤不了筋骨。现在,将这篇文章转载于此,供大家批判,批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优良的传统,淹死过不少敢于自由发表言论的自不量力者,如今,我们到了国外,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个光荣传统!
作者: WendyQC    时间: 2007-5-24 22:12
前几天还有人在这里投诉它欺骗新移民,骗人家买RESP,看来文章不好卖,要卖人格了

做人不厚道,生意难持久
作者: 2005    时间: 2007-5-24 22:27
关于在哪里买RESP的事情,我曾经请教过一位加拿大金融界的金领(二十年北美金融经验)。得到的回答是两个字:银行。
作者: tonamie    时间: 2007-5-25 08:19
标题: 没有了解一个人之前,不要随意诋毁别人

蒙城人而感到无比安慰、感到刻骨温暖……
作者: 蒙城老炮    时间: 2023-11-2 22:45
戈雪经常在温哥华论坛高谈阔论她的地产经。估计蒙城呆不下去了,跑去温哥华继续骗。好多人都烦她。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