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一把辛酸泪,我的高考屈辱史 [打印本页]

作者: loading    时间: 2003-7-9 03:07
标题: 一把辛酸泪,我的高考屈辱史
我想如果自己的高考是平平淡淡过去的,那么我会很心满意足地走向华中科技大学,但一想起我经历的是怎样一场黑暗、荒唐的高考,国内的教育制度是如此令人心寒,我毅然擦去脸上的泪水,带着不屈的抗争,踏上加国留学之路。
小时侯生在山东,长在深圳。我从小成绩就在学校中名列前茅,我学奥数,学钢琴,学武术,总认为自己是标榜“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子里刻出的最好模型。当然,我心中更种下了这样一个信条:分数就是一切。从小学到高三,我也记不清自己到底为分数,为排名哭过多少回了。泡在题海中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一样的。一晃,我到了高三,而成绩从没有掉下去过。老师们很看好我,学校里去年出了状元,他们希望今年我是第二个,尤其是语文,我几乎没出过全级前十名。高考前,我是信心百倍,终于游出了题海,真是高兴。报志愿时(广东省考前报志愿),妈妈说还是保险点儿好,于是我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志愿依次是七年临床学,五年临床医学和中医学(家里是个医学世家),我最差的模拟考试成绩也比中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高。抱完志愿,我与父母盘算着,不出意外,金秋时节就可以去那座长江边的美丽校园了。谁会想到,在那个南中国海滨城市五彩缤纷的回忆,竟以一笔惨烈的黑色结束。
“阐述感情的亲疏与认识事物的深浅好坏有没有联系”,这是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我自认为写得不错,所以当知道自己的语文只有494时(标准分,900为最高分,494远低于平均分),顿时愣住了。失望而又震惊的母亲用颤抖的手拨通了班主任的电话,嘴里不断地念叨:怎么会呢,这可怎么办?看着他们我的心都要碎了,眼泪流啊流。我的语文老师,连续几年的高考语文优秀评卷员,对我说:只有一个可能,你的作文离题了。这可是我教你到现在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是呀!“这不可能!!”别的不说,语文这科我绝对相信自己的实力。我要来一张语文卷,把答案重新回忆再写一遍,请老师为我判分。对照标准答案,第一位老师判总分为113分,其中作文他看后觉得并不跑题,保守一点,给了40分(60满分),对应标准分七百二十多分,而另一位参加今年高考语文判卷的老师更是给了我56分的作文,这样对应的标准分已上了八百!判卷肯定有误!!我的作文题目是《胃知乡愁》,大意是海外游子眷恋故乡,也许家里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但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令朦胧中的故乡变得完美。尤其是家乡饭,妈妈包的白菜猪肉馅饺子是任何西式大餐也比不上的----这是我作为交换生去了美国后才明白的。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嘛!对故乡的感情是溶在骨子里的。月是故乡明,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可今年广东省高考是网上阅卷,不允许任何人查分。但号称“万无一失”的计算机阅卷却闹出了天大的笑话。我的以为同学报考了音乐术科,但并没有去应考,竟然有51分的音乐成绩。而一间高考试室30名考生的综合考试成绩又与相应的考号错了一位,导致有人得了零分。计算机真的出错了!我的父母与其他质疑分数的家长们找高招办、省政府,吃了无数次闭门羹,忍受着政府官僚们的白眼和讽刺,几次争取都没有用,被他们以“技术故障,已经改正”挡了回去,愤怒的家长们找来媒体,让这些暗箱操作的东西暴光,自知理亏的高招办态度突然180度大转变。高招办主任亲自出面,说错误是难免的,有错我们就改,一定组织华南师大的中文系教授重新判有疑问的语文卷。家长们千恩万谢后走了,一点儿也想不到这是一个缓兵之计。两天后,高招办对外宣布:教授们说评卷准确无误。有家长托熟人打听到,根本就没有重新判卷这会事!
我的语文老师一听,揣着一摞优秀评卷员的证书就去了高招办。老师和语文评卷组组长、作文组组长都曾经打过交道,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和另外几名分数有争议同学的卷子从电脑中被调出来,这是高考阅卷史上第一次。我所回忆的答案与电脑中的记录一样,选择题甚至填空、阅读等题目的得分和考后估分完全一致,但作文只有21分,属于四类以下、严重离题的卷子。老师当场和那两个组长激烈争论,那样的卷子怎么能算“严重离题”。结果呢?高招办的底线是----1分也不改。老师泄气了。因为是老相识,那两个组长私底下来“安慰”老师,也透露了一些内幕:今年广东省批改语文卷的人,不仅有中学老师、大学教授,更多的是些什么大学生!每改一张卷子,可以得到五块钱,这些学生的改卷速度是其他老师们的两倍多,而且作文分压得奇低无比,有一天改的作文除了一个四十分其余都只有二十多。后来有别的改卷老师向上反映,他们才开始认真对待。至于我的作文,他们私下承认是个误判,起码能得45分,但是改分,那是不可能了。
老师听了当然不服,难道他的得意门生就要葬送在不服责任下吗!?于是他们举出一个例子:绿茵场上,足球裁判误判。哪怕时候枪毙了他,结果依然不能改。高考也一样,分数是靠运气得的。
老师无奈地对我说:孩子,我算过你真正的语文分数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加至少二百四十分。你碰到“杀手”了。我只能苦涩地笑笑,心中在流泪。
换算成总分,相当于少了一百分,第一志愿当然上不了了,现在的重点大学几乎不要第二志愿,我只能落到第二批录取,上广东医学院。可是在一个竞争激烈到连北大生都要靠关系来找工作的城市,广东医学院的毕业生能有什么分量?况且我又怎么甘心上普通大学呢?
我真的看透了,记得去美国时我寄宿家庭的男主人,一位微软工程师说大陆没有人权。我当时很激动地跟他辩驳。现在,为什么我却被自己维护、热爱的事物所伤害?
这就是我为什么等不到大学毕业就要出国的原因。不管怎样,我会勇敢面对,一切都会过去的。
此地的梦想破灭了,那么我就扬帆出海,去寻找新的希望。明天,向着朝阳我依旧会唱起歌,哪怕风中的咸涩在身边飘过。  
作者: happycanada    时间: 2003-7-9 08:46
loading:

你在另外一個帖子了說: "我刚刚参加了高考,分数过重点线".  

現在,有農出這麼一篇文章,不知道你到你要想表達點甚麼.

沒考好就沒考好. 學問是鑽研出來的,不是牢騷,罵政府,喊冤喊出來的.

再說了,發揮不好的學生,那個不向你這樣,找客觀,見的多了.

生活是殘酷的,面對吧! 就像電視劇 Dinatopia 裡面的那句話: you can run, you can hide, but you can not escape!

保重!
作者: Joe_xj    时间: 2003-7-9 14:03
我也不是很明白你想表达什麽,成长的道路上还能没有挫折?这在哪里都一样.来吧,welcome Canada!千万别再辛酸泪,让人看低了.  :p
作者: mike1001    时间: 2003-7-9 15:40
没什么的,真要是考上了你要的那个大学,又怎么样?本事是靠自己练出来的,未来的事情只有走着瞧,欢迎你来到加拿大,以后还不照样好汉一条。
另外,在年轻的时候,碰到挫折是幸事,到了年纪大了,一跟头下去,很难爬起来的,对不对?
作者: fattiger    时间: 2003-7-9 17:02
家里有钱送你出来读已经很幸福了.想想那些没有钱又被误判的同学,不都要去上吊去.
作者: rihan2002    时间: 2003-7-10 02:40
你要是一个女孩子的话,咱们能交个朋友吗?
germany2006_29@hotmail.com
作者: U 2    时间: 2003-7-10 04:55
我深圳实验学校的, 你是哪的?

高考失常是正常的, 要不然我现在不会在MCGILL了,早上清华了。

你想开点拉!
作者: China1618    时间: 2003-7-10 09:48
谁高考都是一脸的辛酸泪,越是好的学生越是,因为好学生考完了知道自己那不满意,不好的学生一塌糊涂,搞不清自己那对那错了。不过,世界没有绝对公平的,即使不公平,也差不了太多。所以,高考主要还取决于你自己的水平,抱怨不会得到同情。
作者: 青云    时间: 2003-7-10 11:25
loading的遭遇很能反映现行高考弊端,每年都推出什么“状元”之类,近年来状元也学会作绣赚钱。其实分数和能力之间没等号。好些人还存在其他能力缺陷。出国后才发现一些所谓名牌高才生专攻高分可创造力很差。
作者: loading    时间: 2003-7-10 22:58
记得爷爷曾对我说:人大了,总要出去。出去了,“没事儿别找事,有事儿别怕事”。有些事情我改变不了,那么就改变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
写完上个帖子的第二天,我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总是想圆学医这个梦,我选择香港,去CANADA的事要搁下来了。
谢谢大家的评论,赞同或者质疑都是对LOADING的关注。
祝大家在加拿大的学习和生活顺利!!!
作者: 阳光2000    时间: 2003-7-11 08:49
转贴:


文学金奖得主高考作文只得25分引争议(附作文) http://www.sina.com.cn 2003/07/11 09:59  中国青年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郁进东
  连日来,一位“文学天才”——南京金陵中学高三女生费滢滢高考作文只得了25分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高考作文满分是60分,25分无疑不及格。
  去年,费滢滢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时,以一篇讲述扶助友爱的美文《平台》打动了所有的评委,最终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与另一名选手分享10万元奖金,轰动一时。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并曾出版过多本散文集。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
  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费滢滢交出的作文是《人情与季节》,用四个中国传统节日表现现代人因感情淡薄而忽视古代传统节日,因人情疏远而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她说,当时语文一考完,语文老师都说,这样的作文题最适合你做。她自己也满以为作文能出彩,得高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25分。

  作文是否“跑题”成争论焦点
  高考结束后,费滢滢根据记忆将原文默写出来,不少读过的人都认为这篇文章语句通顺,行文流畅,文字优美。但也有人根据高考作文题的要求认为该文有“跑题”之嫌,并推测这是阅卷老师给它判低分的主要原因。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撰文说,费滢滢作文的基本立意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疏远”上。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如果真要写“节日”,应当这样来理顺思路:我对某些节日,情感上有亲有疏,结果总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节日的真实内涵。
  而费滢滢则说,我对感情和认知的理解,可能和某些人不太一样。我试图从现代人对古代传统节日的感情变迁,看人情冷暖,世事变迁,看人们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我是从更宽泛的人性、人情的角度看亲疏和认知的关系。我认为自己的作文没有跑题。费滢滢说,我惟恐阅卷老师看不出我要表达的意思,才特意加上最后两句话。没想到,还是被判跑题。
  江苏省的一些知名作家也参与到对费滢滢作文的讨论中。著名作家叶兆言说,这是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更富个性化和文学性,也切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并没有跑题。另一位名作家苏童说,费的作文是试图从一个更高层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感情。他说,从时代变迁看人情冷暖,这同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是一致的。

  费滢滢作文评判是不是“事故”
  据了解,高考作文在30分以下的,往往是那些没有写完、表达不清、文不通句不顺、病句错别字多或是语意不明的。而费滢滢的文章除了在是否“跑题”上有争议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比较完美,却只得了25分。费滢滢说,“即使跑题的文章,也能得30-36分,为什么我才得25分?”
  一些参加或熟悉高考语文阅卷的人给费滢滢的作文进行了模拟打分。他们说,高考作文满分60分,分解为内容分25分、表达分25分、发展分10分。内容、表达和发展分,又各自细分为四个等级。内容分:一等,25-21分;二等,20-16分;三等,15-11分;四等,10-0分。表达分的分级情况与内容分相同。发展分:一等,10-9分;二等,8-7分;三等,6-4分;四等,3-0分。拿费滢滢的作文来对照评分标准,大概各项只能得三等分,即:15(内容三等最高分)+15(表达三等最高分)+6(发展三等最高分)=36分。所以25分确实太低了。
  偏爱费滢滢这篇作文的人士分析认为,费文“内容”跑题,应得低分,但“表达”和“发展”部分很棒,又可得高分,最后得分也可以是“内容三等+表达一等+发展一等”,即15+25+10=50。他们甚至很尖锐地说,高考作文出现误判司空见惯,但像这样给一篇优秀作文如此之低的分数,只能用一个词来定义———事故。出现了事故,就应该调查,找出原因,并想办法改正。然而,至今没有任何部门,重视这个事故并着手调查、改正。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撰文回应说,费文的不足,跑题是显然的。他说,“有一点必须强调,我们现在读到的,是费滢滢高考之后‘根据记忆整理’的文章,不是‘试卷’的‘复印件’。从‘法理’上讲,只能作为参考,不足为凭。‘回忆’,不可能是原貌,而且会不自觉地加入后期的思考。我并不怀疑费滢滢的记忆力,但总归看原件为妥。须知,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像不到的。”这段文字告诉人们,费文的“表达”和“发展”部分,是否一定能得高分,还要看原件。
  费滢滢告诉记者,她事后申请了语文复查,结果无误。知情人告诉她,所谓复查就是看分数统计有没有计算错误,而不会涉及批改错误。

  评价高考作文是依据文学创作的标准还是竞赛规则
  为费滢滢鸣不平的人认为,费的作文堪称是一篇难得的美文。它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令人瞩目。一位网友说,“这是一篇有着自己的独立意识,在感受和技术上都尊重自己、尊重世界的好文章。‘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惊讶了,如果我是阅卷的人,会毫不犹豫地给出满分。25分,这个数字太荒唐了”。
  著名作家叶兆言说这篇文章更富有个性化和文学性,对高考作文应该从文学性的角度进行评价。苏童则将学生的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作文型作文,按一定的要求去立意作文,这类占90%;另一类是创作型作文,试图从更高层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情感,更富有文学性和人文气息。费的作文就属于创作型作文。他认为,高考作文阅卷应该考虑考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才华,不拘一格,给这类考生深造的机会。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高考作文是选拔人才的一种“竞争”,就必须遵守一条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竞赛规则”,那便是: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譬如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否则,对广大踢足球的考生来说,就很不公平了。
  不少网友也说,追求作文教育的多元、丰富和个性是对的,但这不意味着取消考试的形式性要求。片面强调考试作文的多元、丰富和个性,就等于削弱考试及其评价系统的程序公正性。
  有人甚至由此引申到我国作文考试、语文教学得失成败这个老问题。两三年前,《南方周末》找了一些著名作家重写往年的高考作文。结果,即使最优秀的作家也未能获得最理想的分数。如果让他们参加一次高考,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作文分太低而与自己的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不少人认为,像高考这样的命题作文其实是很难产生杰作的。中国古代科举就是命题作文,有多少传世之作?那些不朽的作品又有几个是在考场上写出来的?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要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真正好的作文又不是命题作文能产生的,这势必要委屈一些有才华的人。今天,费滢滢不幸就成了这种考试制度的牺牲品。
  也许比较公允的观点是,作文考试模式也好,语文教学方法也罢,如果它们本身存在缺陷,应通过各种程序性的方式去推动和完善。但在完善之前,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2003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费滢滢的作文(根据记忆事后默写)

  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时,听他们的脚步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
作者: loonie    时间: 2003-7-13 20:28
U 2: 你是实验哪一届的?
作者: U 2    时间: 2003-7-13 21:58
99界实验的高中毕业。

您是实验的老师?
作者: loading    时间: 2003-7-14 03:50
实验2003届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落后深中一大截,又被高级中学紧咬,真是艰难。
作者: owenok    时间: 2003-7-14 18:09
U2:你好,我想上MCGILL,你能和我说一下当时你申请的时候学校要你提供哪些资料了啊,你托福几分啊,谢了!!
作者: U 2    时间: 2003-7-15 02:04
每年MCGILL的要求都不一样, 你最好直接发EMAIL到MCGILL的ADMISSION,他们一定会告诉你的。
作者: loading    时间: 2003-7-16 04:23
MCGILL为什么在中国名气不大?不是白求恩的母校吗?
作者: U 2    时间: 2003-7-16 05:50
中国还有好几亿人不知道什么是MIT呢, 呵呵

不是什么人都应该知道的拉。:D
作者: loading    时间: 2003-7-16 22:15
U2:你在实验的时候,X科选的是什么?那时候已经3+X了吧?你印象中有没有一个叫朱奇的数学老师?乐癫了全校的奇人啊!
作者: hussar    时间: 2003-7-17 19:03
本次高考的0分作文
智子疑邻

各位阅卷老师,如果你们没有读过《韩非子》的话,我很乐意在这里先讲一讲《
智子疑邻》的故事:有个富人家,一天晚上下雨把墙冲垮了。儿子说,不把墙修好,
就会引来有盗贼。邻居老人也这么说。这个晚上,富人家果真来了盗贼。富人就说,
我的儿子真聪明,却又怀疑邻居老人是盗贼。

这是一个很烂的故事,因为其中没有追车、凶杀、血迹及激烈的接吻。但是,如
果你们一定要我评价一下的话,我要说这故事除了很烂以外,里面的人也很蠢。

一、爸爸不像爸爸

下雨把墙冲坏了,儿子提出了警告,但是作为一家之长的爸爸却没有任何表示。
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家人是妈妈说了算,而妈妈刚好去出差了,所以问题就解
决不了。由于爸爸采取不做为,造成了失窃。而盗窃发生了以后,这位爸爸居然承认
儿子是对的,这就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了。比如:蒋永彦医生属于卫生系统,张文康先
生是他这一行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们的关系就很类似这个故事。

蒋医生说北京有很多SARS,事实上的确也有那么多。但是,张文康部长根本没有
说:“我们家老蒋真聪明啊1。他对记者说,情况已经得到了控制,欢迎大家到北
京来,这里是安全的。 所以,故事的结尾应该是:家里失窃了,爸爸对邻居说:“
没事没事,不要相信什么关于贼的传说。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啦!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我们家绝对是安全的,没有丢掉任何东西。小孩子瞎说,你们别
理他。”

二、妈妈去了哪里?

由于妈妈不在家,所以墙倒了都没有人修。那么,妈妈去了哪里呢?故事里没有
说。其实,妈妈出差去了外地,出了点事。当时,妈妈从访问的业务单位大厦里下来
,就被一群捕快扭住,带进了衙门。

为什么要抓妈妈呢?因为他们指控妈妈卖淫,说是吊了她好多天的线了。他们还
劝妈妈,还是承认了算了,要想摆脱这个罪名,除非:
1.她和麻旦旦一样,是个处女;
2.她是个军嫂,有部队介入;
3.交5000块罚款,或者每招供一个嫖客减1000块罚款。

妈妈大怒,打了手机,叫被访的业务单位出来保人。这叫捕快们很丢面子,于是
他们又想出一招:查***暂住证。由于妈妈没有暂住证,他们就把她送到了收容站。

事后,捕快们总结:我们真是智子疑邻啊!如果那个娘们穿得不跟个民工似的,
我们就不会怀疑她是只鸡,而觉得是和我们一样的体面人;如果我们抓她的时候,她
会流利地说本地话,我们也不会抓她,而是认为我们高贵的本地人不会干这种事。其
实,出来卖的,穿点好衣服,是本地人,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三、儿子的困惑

爸爸是富商,而学校的同学都说商人是奸的。而爸爸不骂自己是乌鸦嘴说倒了墙
,失了窃,反而表扬自己聪明,老爸很好啊!儿子就去问同学和菜头。和菜头也很困
惑,和爸爸是个科长,别人说官是贪的,而爸爸自己说“我真的很辛苦,才能赚这么
一点钱,上面那些WBD什么都不干,还那么贪婪,真是贪官啊1

两人分析了一下,这说明爸爸是好人,为什么别人说他们的坏话呢?他们一起去
问张富贵同学,张富贵的同学的爸爸是处长,居然也说了相同的话。三个人开始论证
:科长说处长贪,处长说局长贪,按照这个逻辑,最后只有一个人最贪,那就是上帝
。而上帝要钱没用,所以只能有一个结论:大家都在撒谎。

得出了这个结论,三个人都非常痛苦,非常难受,一绺一绺地抓头发。和菜头说
,不成我们劝他们退出不义之财?张富贵大声说:“你疯了?!你是想让我没赛车,
穿回力球鞋,每天只有1块钱的零花钱?!我还怎么泡妞?”话说到泡妞,大家眼睛
都亮了起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他们一致决定:自己的爸爸都是好人,干坏事的都是别人的爸爸。他们一起
庄严宣誓:我们就是要智子疑邻!
作者: loonie    时间: 2003-7-18 00:52
U2: 我不是老师,我是你的校友。
LOADING:朱奇我认识,是数学老师,多才多艺,风靡女生。

深圳实验学校万岁!金式如老板万寿无疆!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