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JAZZ上演出的中国同志 [打印本页]

作者: 彩色条形码    时间: 2006-7-6 21:46
标题: JAZZ上演出的中国同志
今天在JAZZ看到了来自中国的演出,就拍了几张.....

70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71)

700.jpg

作者: 彩色条形码    时间: 2006-7-6 21:47
.....

70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87)

702.jpg

作者: 彩色条形码    时间: 2006-7-6 21:48
.......

70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63)

701.jpg

作者: 彩色条形码    时间: 2006-7-6 21:49
....

70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66)

703.jpg

作者: 彩色条形码    时间: 2006-7-6 21:49
.................

70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60)

704.jpg

作者: markelei00    时间: 2006-7-6 22:35
果然是同志
作者: after111    时间: 2006-7-6 23:19
超级狂呃,还好我没去看 ` @ % *~ < #,  等会,先让我吐完再说杀人不用刀啊
作者: huntingway    时间: 2006-7-7 01:01
你厉害,连这都能拍到,佩服*ns!!!!!!!:eek::eek::eek::cool:
作者: fisher    时间: 2006-7-7 01:19
恶心,败坏中国人在海外的光辉形象化!!!可悲啊  :frown:
作者: 挽弓射雕    时间: 2006-7-7 09:26
怎么就知道是中国的啊? 说不定是日本的也有可能
作者: august73    时间: 2006-7-7 09:33
Post by 挽弓射雕
怎么就知道是中国的啊? 说不定是日本的也有可能

用中文唱中国歌诶。

唉,这歌手真是丢人
作者: big-bear    时间: 2006-7-7 1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unarose    时间: 2006-7-7 11:28
我去看了, 没你们想的那样恶心,  歌手的声音的确不错, 很多当地人都在拍手叫好,我们为什么对自己的同胞都不能多一点宽容心呢.
且不说他唱的怎么样, 就说他是个中国人, 而且是第一个在爵世节的舞台上用中文唱中国歌曲的中国人, 大家是不是也不应该用这种态度呢
作者: sinoquebec2003    时间: 2006-7-7 13:40
Post by lunarose
我去看了, 没你们想的那样恶心, 歌手的声音的确不错, 很多当地人都在拍手叫好,我们为什么对自己的同胞都不能多一点宽容心呢.
且不说他唱的怎么样, 就说他是个中国人, 而且是第一个在爵世节的舞台上用中文唱中国歌曲的中国人, 大家是不是也不应该用这种态度呢

同意
作者: helenzhang    时间: 2006-7-7 14:51
昨天无意看到一篇报道,蒙特利尔国际爵士乐节第一次邀请了中国国内一位出色的歌手参加表演,名字叫Coco Zhao. 于是极其兴奋地改变了下班后的活动计划,准时赶到演出现场看他们的表演。演出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很多是来鼓励加油的中国人,甚至有摇小国旗和扯横幅的,还有很多好奇的老外,满满地挤了一整场,毕竟这可是头一遭啊。很兴奋也很期待,希望咱们中国的歌手能把中国的音乐带来这里。

这位歌手的曲风只能说比较有个人特色,但音乐和表演本身都让人觉得有些怪的。中西夹杂的音乐元素,加上一些莫名的气音,几乎把中国文字里的”pi, pa, ha, ca, ka, la, qi, yi….” 都用来做了一遍发音练习。对于他的音乐,我听得很不那么明白,但我尊重歌手的创作。至于这是不是爵士乐,还有待探讨。

在演绎“胡闹”这首歌时,在一段密集的音乐和发音练习后,本以为整首歌已经结束,其实此时结束还是收得恰当的,因为给人感觉已经完整,但后面忽然又再重复演绎了一小段副歌,反而显得拖沓和画蛇添足。很多歌曲,歌手都强调灵感是来自三十年代的旧上海风情和小调,例如“三年”和“我有一段情”,但除了小提琴的部分有那么一些感觉外,创作并没有三十年代的“洋”味,反而感觉十分苦涩。想起陈逸飞导演的“人约黄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虽然是描写年代的香港,但总给我旧上海的感觉),个人觉得歌手可能太年轻而并没有真正抓住“淡淡的过去,带着几丝伤感和怀念的优雅”的感觉。

看介绍,说歌手融合了欧洲,美洲和中国传统唱腔,我还以为会融入戏剧的唱腔,就好像时下一些Hip-Hop歌手在创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戏剧的唱腔或者一些音乐元素,但歌手显然只是想借鉴旧上海的意境,是很好的尝试,但音乐本身并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至少中国人听了没有共鸣,老外听了也没有听懂。

场上唱得热闹,场外评得也热闹。我想这里的很多讨论,还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因为爱自己的国家,所以希望站出来代表国家的都是完美的。但我个人觉得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好,你可能不欣赏他的音乐,不喜欢他的服饰,甚至不认同他的个人性取向,但是站在台上的他,更多的是应该被当作一名歌手来评价,就像我们听其他歌手的表演时,也是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的听全场,有的听几分钟,但我们并没有去这个歌手和他的国家完全划上等号,是不是呢?

我也鼓掌了,虽然我也没有听懂他的音乐。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