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仇恨以色列不需要理性和良心 [打印本页]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9 14:24
标题: 仇恨以色列不需要理性和良心
仇恨以色列不需要理性和良心

作者:九喻

--------------------------------------------------------------------------------



Stephanie Gutmann写的The Other War: Israelis, Palestinians and the Struggle for Media Supremacy一书的封面是这样一幅照片:一个巴勒斯坦少年,在众多摄影摄像记者的镜头下,作出投掷石块的动作,而在他的前方,没有敌人,只有一堵墙。(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1893554945/
ref=pd_bxgy_img_b/104-5538341-4942301?%5Fencoding=UTF8)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表演,巴勒斯坦少年,石块作武器,孤身战斗,这是摆给我们的画面。画面外的东西很多,可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却非常有限:我们会想到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士兵,占领,镇压,坦克,射击,屠杀。

镜头捕捉下来的一切,原来都是作出来的。镜头以外,是人头攒动的记者,一片黑虚虚的镜头,和一堵作为假想敌的墙。那里没有镇压,没有战斗,没有敌人,没有危险。但是我们看不到这些。媒体呈现给我们的,是投掷石块的巴勒斯坦少年的英勇形象。

是不是开始怀疑“国际舆论”了呢?

在巴勒斯坦人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走廊,“正式”公布的荣誉处决(honor killing)每年大约就有二十多起。也就是说,仅在这两个地区,每年至少有二十多个巴勒斯坦女性被公开或秘密的处死,有时参与谋杀的就是她们的家人。原因是她们有“不道德”的性行为,比如通奸或被强奸,而这些行为伤害了家庭成员的荣誉。除此之外,巴勒斯坦地区每年还有几百名妇女死于值得怀疑的意外事故或自杀,没人确切知道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是“非正式”的荣誉处决的受害者。边界的另一边,以色列禁止这种残忍的行为。

但是不要以为“信奉保护妇女权益”的“国际舆论”会同情以色列。

在伊拉克人民获得自由之前,中东地区只有一个地方允许阿拉伯妇女参加自由选举,这个地方不是任何一个穆斯林国家,而是以色列。阿拉伯妇女的选举权没有被他们自己的同胞接受,却被所谓的“穆斯林的敌人”以色列接受和保护,非常具有讽刺意味。还是在伊拉克人民获得自由以前,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自由民主国家。以色列国会里有民选巴勒斯坦人议员,他们代表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的利益。

但是不要以为“支持民主自由”的“国际舆论”会同情以色列。

在沙特阿拉伯,穆斯林以外的信仰被禁止,圣经是禁书。而以色列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人民可以自由实践他们选择的任何信仰,包括伊斯兰信仰。

但是不要以为“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国际舆论”会同情以色列。

130万阿拉伯人生活在以色列,占以色列的居民总数的20%。想象一下相反的情况:今天可能有一个阿拉伯国家允许20%的人口是犹太人吗?

但是不要以为“反对种族主义”的“国际舆论”会同情以色列。

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中,以色列军队没有以平民作为攻击目标。但是巴勒斯坦自杀袭击却发生在公共汽车、饭店、市场和咖啡馆,目标是和平生活的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婴儿。你不会见到以色列人为穆斯林平民的伤亡欢呼,而你会看到巴勒斯坦人为以色列或美国平民的伤亡在街头载歌载舞。

但是不要以为“坚持人道立场”的“国际舆论”会同情以色列。

为了躲避迫害甚至生命威胁,巴勒斯坦的同性恋者会以各种渠道躲避到以色列,在那里,他们可以继续他们那未必被以色列大众普遍认可的生活方式。没有骚扰,没有监禁,没有虐待,没有处决。

但是不要以为“反对歧视同性恋者”的“国际舆论”会同情以色列。

黑的被说成白的,白的被说成黑的。在一个是非颠倒的时代,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这个欠下血债的恐怖分子被当成了英雄。感谢勇敢善战的以色列士兵,当真相被掩盖、事实被扭曲、良知在沉睡的时候,他们还可以用手中的武器保卫以色列人民的天赋自由。

以色列建造的Security Fence被媒体称为“隔离墙”,而实际上,这道隔离带只有3%的部分是混凝土结构的墙(wall),其他部分基本都是铁丝网性质,结合高科技监视系统。铁丝网无法避免巴勒斯坦枪手从另一边射击过往的车辆,所以在靠近公路的地段,混凝土围墙是唯一的选择,这就是这3%的墙存在的原因。只有疯子才会把97%木头材质的桌子叫做铁桌子,但是媒体告诉你,以色列建了一道墙。你还会听到很多“神圣公义”的左派人物把这条隔离带比作冷战时期共产主义德国修建的柏林墙(The Berlin Wall),然而柏林墙是为了阻止里面的人出去享受自由,隔离带是为了组织外面的人进来制造死亡。这区别难道还不够明显吗?可有一个巴勒斯坦人因为这道铁丝网的拦阻而无法逃离以色列,被迫在那里受苦?

我们面对的可怕现实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已经被有意无意的涂改的面目全非了。冷战被包装成美苏争霸的结果,似乎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可为什么从波兰到尼加拉瓜到中国,每一次受欺压的人民有机会选择的时候,他们都选择了自由世界一方?为什么没有一个自由国家选择加入铁幕的另一边?如果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为什么人民的声音每一次都是那么的清晰而一致?我们听到的历史,我们被告知的现实,还有多少也是包裹在糖衣里的谎言?

联合国这个腐败机构里的老爷们通过了一个又一个决议谴责以色列。在它的人权委员会通过的全部有关具体国家的决议中,一半是谴责以色列的。而那些真正在每天侵犯人权的政权却消遥自在,甚至道貌岸然的指责以色列的人权记录。2004年59届联合国大会谴责的是以色列,而不是正在执行种族清洗的苏丹。联合国大会一般一年会通过十几个决议反对以色列。对其他国家?0。这就是所谓代表人类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干的“善事”。各国捐献的联合国会费不够他们挥霍(美国负担全部联合国会费的22%),于是还要从各种项目比如伊拉克石油换粮食项目中揩油自肥。好不知羞耻。

Mohammed al-Dura的故事是另外一个经典的媒体案例。2000年10月,这个12岁巴勒斯坦孩子被流弹击中的画面被摄入了电视画面,于是迅速传遍世界,成了指责以色列“杀戮”巴勒斯坦平民甚至无辜儿童的证据。根据电视画面,当时al-Dura和他的父亲似乎被夹在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枪手的冲突中。电视画面里没有记录到底是谁的子弹导致了这个事故。然而很多媒体不需要证据就定了以色列的罪,他们断定是以色列军人射杀了这个巴勒斯坦儿童。尽管以色列军方一再指出,画面里al-Dura身后墙上的弹坑,几乎肯定不是以色列军人使用的武器制造的。而根据战斗双方当时所处的位置,以色列军人不大可能从那个角度击中al-Dura。但是没有用,这个画面今天还在被用来抹黑以色列。(Who caused the televised death of 12-year-old Mohammed al-Dura? http://www.palestinefacts.org/pf_1991to_now_alaqsa_dura.php

以色列成了世界的替罪羔羊。

仇恨以色列,满足了人们廉价的“正义感”。在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咒骂以色列让人感觉自己依然是正义的,良善的,有道德原则的人。真的吗?我们真的有正义感吗?

反美也是同样的道理,骂布什是没有危险的,无论是在共和党布什治下的美国、共产党治下的中国、还是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治下的巴勒斯坦,而骂嗜血的暴君却可能招来各种麻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抗议以色列的左派不用担心什么,批评伊斯兰的拉什迪却接到了伊朗政府发出的追杀令。坚持真理必然要付出代价。真正的正义感,是要拿勇气换的。

耶稣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把一切责任推给政客和媒体未必很负责任,试想,他们派发的谎言,难道不正是我们自己迫切需要的遮羞布吗?

the_other_war_cover.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516)

the_other_war_cover.jpg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9 14:42
标题: 以国道德洁癖换血腥回报
以国道德洁癖换血腥回报

作者:Charles Krauthammer  


    还有哪个国家,在合法国土无缘无故遭受侵犯时,全世界无视其重振自身安全与否,还替它倒数计时,限制其反击?

    还有哪个国家,自身城市受一千五百枚飞弹不分青红皂白袭击,枚枚意图致其国民於死、於残、於恐惧之中,然而在其以精准导向军火,企图摧毁敌方基础设施和巢穴时,造成非蓄意但难以避免的平民死伤,却得面对全世界的污蔑?

    以色列与真主党战争开打,国际的批判评断,听来让人恍若置身乔治.奥威尔式(Orwellian)的道德世界。除少数重要例外(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和少数其他国家领袖),全世界──各国政府、媒体和联合国官僚的道德感已荡然无存。

             受袭者有权反攻

     蒙蔽所有思考能力,还把受害国变为侵略国的神奇词汇是「不成比例」;即千夫所指的「以色列不成比例地还击」。当年美国珍珠港受偷袭,美国也并非「成比例」地回击日本海军基地,而是展开一场四年战役,杀死数百万名日本人,把东京、广岛和长崎当炮灰,让岛国日本变成断瓦残砾。这是不成比例吗?不。当一个国家受到他国肆无忌惮攻击时,无论法律或道德上,该国完全有权利诉诸武力,直至侵略国解除武装,且虚弱到无法再威胁他国安危为止。这正是日本付出的代价。二次大战期间,英国从未曾受德国侵略,然而面对空袭「闪电战」和V-1、V-2飞弹,英国是以「成比例」空袭回炸德国吗?当然不是。邱吉尔协调指挥史上最大规模的陆地入侵行动,彻底击败摧毁德国,过程中有数不清的德国妇女儿童无辜丧命。当今国际给予谴责的诡谲处,在於战争确实不成比例,真主党与以色列在道德上完全失衡:真主党刻意制造双方平民死伤,以色列却刻意避免双方平民死伤。

              发射站设於民间

     在这场恐怖空袭战役中,真主党的飞弹有如雨点般落在以色列的城镇。这些飞弹所携带的弹头可穿透汽车,撕裂人们的血肉。这些飞弹是设计来杀人、使人残废的。不过这是场双重战役。以色列无辜百姓必须死亡,才能让以国感到恐惧,但黎巴嫩无辜百姓也必须死亡,才能将以国妖魔化,而这正是真主党为何把战士、飞弹、飞弹发射器和整个基础设施隐藏於民间的道理。利用人肉盾牌属於战争罪行,却正是真主党擅长的伎俩。上周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出黎巴嫩泰尔市受战火摧残情况。以国跟泰尔市或当地居民有甚麽深仇大恨吗?没有,但不断落向以国海法市的真主党长程飞弹,就是来自於泰尔市。以国还能怎麽办?难道要刻意让设立於人口稠密区的发射器站台屹立不倒吗?

              通知平民先撤离

    若以国有意摧毁黎国民用基础设施,早於开战第一小时就可以让贝鲁特陷入黑暗,毁坏数十亿美元的供电线路,让黎国时光倒退二十年。以国没有这麽做,以国攻击的是具有双重用途的基础设施,例如桥梁、道路和机场跑道,此外也封锁黎国海港,预防真主党获得补给。以国尽可能使用最精确的军火和目标设定回击真主党,以国既无兴趣、也无意屠杀黎国平民。有人会认为以国无法把黎南夷为平地吗?比如说让贝鲁特空无一物?相反,以国在黎南与真主党苦战时,不厌其烦空投传单、发布警讯、透过广播传递讯息,甚至以电话简讯通知黎国村民撤离,避免他们受到伤害。以国知道,这些传单和警告将使真主党战士有时间脱逃、重新编组。事前通知对方即将发动攻击,让真主党更能精心企划埋伏突袭。结果?以国步兵伤亡的比例竟是出乎意料之高。道德洁癖换得血腥回报。以国为保全黎国平民性命而让士兵牺牲,但谁被国际社会谴责忽视平民性命?
作者: 风 雨    时间: 2006-8-9 16:07
标题: 有道理
虽然不完全赞同以色列的做法,
但如果与真主党这样的无赖相比, 以色列也算得上是绅士了.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10 20:33
此次英国挫败炸机阴谋事件, 再次证明穆斯林极端势力实为现在文明社会的最大敌人.
作者: youareme    时间: 2006-8-10 22:43
标题: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作者: 圆明园    时间: 2006-8-10 23:23
Post by allfollowme
娜拉还是有水平,总是一套一套的。
就是那一套一套的老子都不同意,唉,我都不想。

不说别的啦,大道理俺都懂,但老子就想狭隘一下,老子是挺以色列的,那些穆哥穆弟,人类之敌。mmd.
我不得不佩服allfollowme,
我也一样.娜拉一套一套的, 老弄得我一头雾水, 我以前还真认真看过两回, 发现高深莫测,就算了.

以色列是有个地方就行, 下手下挺狠, 但没办法,不给你打服了, 没过两天你又来了.
穆哥是非把你弄走我不痛快.
以色列有时也伤平民,我觉得是没办法.穆哥的飞弹成心瞎扔.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11 09:35
Post by 圆明园
我不得不佩服allfollowme,
我也一样.娜拉一套一套的, 老弄得我一头雾水, 我以前还真认真看过两回, 发现高深莫测,就算了.

没有明确而固定的原则,自然说出来的话毫无逻辑关联,还特别喜欢用些高深莫测摸凌两可的词语,最后的结果当然如此。或可称其为“时髦词语搅拌机”。
作者: Driftaway    时间: 2006-8-11 11:15
标题: Lunala 小朋友
Post by lunala_
亲爱的,注意下lz的标题,嘿嘿,我针对的是那个意思,跟他老人家唱唱反调而已,马路上,见了穆斯林我也得躲远远的。和文明人想处当然容易,多少人喜欢和愚昧和野蛮民族的混?

但还是个利益取向问题。lz想表示一下他的或者他们的理性,来打倒一些所谓的愚昧,但只是当这种舆论是针对感性用事的愚昧之人,当然还有些用,能召唤起些激情。只可惜,对着你我这种人,只怕认可或许有,激情却已不再。


向圆明园学习一下吧, 承认自己的不足,会赢回尊重的. 时间可以证明很多东西 ,你在这坛子里埋头乱写,堆砌华丽的辞藻, 已经有日子了, 连我这没什么脑子而且自认很愚钝的人都看出来,你写的文字除了证明你看东西, 满足于浮光掠影, 不求甚解, 习惯于嚼人牙秽, 假大空以外, 其实没什么料. 哈哈

很怕不懂装懂的人, 更怕这种人到处乱说乱写, 污染环境. 想起大学有个同学说的一句话, 叫"牛X呵呵唱山歌" 很象你啊.

做人可幽默, 人生且严肃.

不反对偶而为凑个气氛装痞子, 但如果明明是个痞子, 还要装严肃,假正经,毫无逻辑地试图说教,偶尔来点人身攻击那种下三滥的东西, 就贻笑大方了. 哈哈.
作者: whoknowsxyz    时间: 2006-8-11 16:11
由来已久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仇恨,究竟谁是谁非,很难给予一个准确公正的裁决。从原则上讲,真主党不该越境绑架两名以色列士兵, 作为要求释放被以色列绑架逮扑巴人员的筹码。但以色列也不该以此为由,无止境地大举侵犯黎国土,屠杀上千无辜平民百姓。目前最紧迫的,是双方无条件立既停火。 美国不应该纵容以色列继续侵犯轰炸黎国土, 或以消灭真主党为由,拖延停火。这个世界,犹太人不会灭绝,穆斯林人也不会灭绝。过去希特勒想灭绝犹太人, 是法西斯,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现在想杀绝穆斯林人, 同样是法西斯。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11 17:28
Post by whoknowsxyz
由来已久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仇恨,究竟谁是谁非,很难给予一个准确公正的裁决。从原则上讲,真主党不该越境绑架两名以色列士兵, 作为要求释放被以色列绑架逮扑巴人员的筹码。但以色列也不该以此为由,无止境地大举侵犯黎国土,屠杀上千无辜平民百姓。目前最紧迫的,是双方无条件立既停火。 美国不应该纵容以色列继续侵犯轰炸黎国土, 或以消灭真主党为由,拖延停火。这个世界,犹太人不会灭绝,穆斯林人也不会灭绝。过去希特勒想灭绝犹太人, 是法西斯,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现在想杀绝穆斯林人, 同样是法西斯。

你可以认为“以色列也不该以此为由,无止境地大举侵犯黎国土”,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如何推导出“屠杀上千无辜平民百姓”的,还请你拿出切实的依据或推断以纠正我们“错误”的认识,并请注意你所使用的词语是“屠杀”,则应是有意识进行的。

至于这个“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现在想杀绝穆斯林人, 同样是法西斯”,同样的句式,是否我们也可说“如果穆斯林人现在想杀绝美国和以色列, 同样是法西斯”,等等,这样的话有任何实质意义么?虽然你很小心翼翼地加上了如果。

你说了这一大段话,无非就是想摆出个道德中立的姿态,什么“由来已久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仇恨,究竟谁是谁非,很难给予一个准确公正的裁决”以及“这个世界,犹太人不会灭绝,穆斯林人也不会灭绝。过去希特勒想灭绝犹太人, 是法西斯,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现在想杀绝穆斯林人, 同样是法西斯。”,实际上则是拒绝作出自己的道德评判。

什么事物都有2面性,没有谁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才是你的思想的全部内涵。但你不要忘了,注意到事物多样性/2面性,恰恰需要我们拿出最精确的道德判断,以便确定和评价各种不同的方面,把黑的和白的混合成分区分开来,而不是反过来混淆视听,逃避责任。而实际情况往往多是,正义在一方,而错误在另一方。正如爱因·兰德所言:“从哲学角度来看,那种崇拜(注:道德中立/灰色)是对道德的否定,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所寻求的不是非道德,而是某种更深的非理性主义:一种非绝对的、流动的、变化的河中间道路的伦理。”,“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哲学产物,是智慧崩溃的产物。这种崩溃在认识论上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在伦理学中导致了道德真空,在政治中导致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集团的非道德战争,缺乏原则、价值以及对正义的依赖。”。

最糟糕的是,你这个中立的姿态也端得偏差很大。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11 19:45
Post by lunala_
livefree, 你的这个论点很有意思,以色列和黎巴嫩的问题,我们如果不去用比较中立的眼光看待

再次鄙视一下你的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者: jack.bauer    时间: 2006-8-11 21: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riftaway    时间: 2006-8-11 22:33
标题: 哈哈
Post by lunala_
driftaway,谈论政事呢,旁边闪闪别碍事行不?

还是那句话,如果文明是用来作为武器灭绝野蛮和原始,目前的文明社会达不到,能达到的也只能是无休止的战争。


叫你严肃吧 你就开始装严肃了  可惜你的大尾巴 早露出来了

“文明作为武器”? “目前的文明社会达不到” “能达到的也只能是无休止的战争” ?

说的什么呀, 是中国话吗 , 哈哈, 可乐

再送你一句话 “孔雀开屏”   知道下一句吗 ? 哈哈  下次告诉你

你就继续装吧  哈哈
作者: Driftaway    时间: 2006-8-11 22:34
标题: LIVEFREE
Post by Livefree
你可以认为“以色列也不该以此为由,无止境地大举侵犯黎国土”,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如何推导出“屠杀上千无辜平民百姓”的,还请你拿出切实的依据或推断以纠正我们“错误”的认识,并请注意你所使用的词语是“屠杀”,则应是有意识进行的。

至于这个“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现在想杀绝穆斯林人, 同样是法西斯”,同样的句式,是否我们也可说“如果穆斯林人现在想杀绝美国和以色列, 同样是法西斯”,等等,这样的话有任何实质意义么?虽然你很小心翼翼地加上了如果。

你说了这一大段话,无非就是想摆出个道德中立的姿态,什么“由来已久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仇恨,究竟谁是谁非,很难给予一个准确公正的裁决”以及“这个世界,犹太人不会灭绝,穆斯林人也不会灭绝。过去希特勒想灭绝犹太人, 是法西斯,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现在想杀绝穆斯林人, 同样是法西斯。”,实际上则是拒绝作出自己的道德评判。

什么事物都有2面性,没有谁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才是你的思想的全部内涵。但你不要忘了,注意到事物多样性/2面性,恰恰需要我们拿出最精确的道德判断,以便确定和评价各种不同的方面,把黑的和白的混合成分区分开来,而不是反过来混淆视听,逃避责任。而实际情况往往多是,正义在一方,而错误在另一方。正如爱因·兰德所言:“从哲学角度来看,那种崇拜(注:道德中立/灰色)是对道德的否定,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所寻求的不是非道德,而是某种更深的非理性主义:一种非绝对的、流动的、变化的河中间道路的伦理。”,“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哲学产物,是智慧崩溃的产物。这种崩溃在认识论上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在伦理学中导致了道德真空,在政治中导致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集团的非道德战争,缺乏原则、价值以及对正义的依赖。”。

最糟糕的是,你这个中立的姿态也端得偏差很大。


这个什么 WHO 什么的 其实是LUNALA的又一马甲  哈哈
作者: 圆明园    时间: 2006-8-11 22:51
强烈支持Livefree.
(我很少强烈支持谁)
作者: 圆明园    时间: 2006-8-11 22:59
文学城, 我看过几片别人转的文章,实在不敢恭维.
我想试试我的眼力, 我说LiveFree不是文学城的忠实读者.
LiveFree能不能出来验证一下?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11 23:26
Post by jack.bauer
livefree 应该是个小伙子. 你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性格让人欣赏.
但是中东问题如果不站在历史的高度,则很难作出真实的判断.
建议你看一看文学城中一篇关于 中东问题由来的文章.读完之后可能你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越深入了解中东问题,越觉得无法轻易同情和谴责某一方.....

首先谢谢你的夸奖。

如果你能给出文章的名字或链接,我会去拜读一下。不过坦率说,1)一篇你看过后觉得意义重大的文章,你竟然连名字都没有记住;或者2)有某一个人能够以其他众人所没有的智慧和历史高度,能看出所有中东问题的由来,总是于我有些可疑;或者3)如果一个人在仅仅阅读了一篇文学城中一篇文章,就能改变其道德准则,我想只能说明这个人道德准则原本就极不可靠。

而你这句“越深入了解中东问题,越觉得无法轻易同情和谴责某一方”,实在含混不清,看不出你是的某一方都包括哪些,希望你能明确一下你的说法。

不过,我倒是很乐意再次重申一遍我的观点:我同情所有在此次以色利和黎巴嫩真主党冲突事件中死伤和经受恐惧的人民,我谴责有意识屠杀无辜平民百姓,视他人生命(包括以色列和黎巴嫩人民)如粪土的黎巴嫩真主党极端势力。事实上,总有人就是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现实,不原意真诚地面对自己,回避"人"这样一个核心问题。
作者: 圆明园    时间: 2006-8-11 23:42
Post by Livefree
首先谢谢你的夸奖。

如果你能给出文章的名字或链接,我会去拜读一下。不过坦率说,1)一篇你看过后觉得意义重大的文章,你竟然连名字都没有记住;或者2)有某一个人能够以其 他众人所没有的智慧和历史高度,能看出所有中东问题的由来,总是于我有些可疑;或者3)如果一个人在仅仅阅读了一篇文学城中一篇文章,就能改变其道德准 则,我想只能说明这个人道德准则原本就极不可靠。

而你这句“越深入了解中东问题,越觉得无法轻易同情和谴责某一方”,实在含混不清,看不出你是的某一方都包括哪些,希望你能明确一下你的说法。

不过,我倒是很乐意再次重申一遍我的观点:我同情所有在此次以色利和黎巴嫩真主党冲突事件中死伤和经受恐惧的人民,我谴责有意识屠杀无辜平民百姓,视他人 生命(包括以色列和黎巴嫩人民)如粪土的黎巴嫩真主党极端势力。事实上,总有人就是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现实,不原意真诚地面对自己。
高.  实在高.  我很佩服.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12 00:12
Post by 圆明园
文学城, 我看过几片别人转的文章,实在不敢恭维.
我想试试我的眼力, 我说LiveFree不是文学城的忠实读者.
LiveFree能不能出来验证一下?

文学城我确实很少去,我对纯文学/感性成分较多的东西兴致不大,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读书太少。
作者: 圆明园    时间: 2006-8-12 00:16
Post by Livefree
文学城我确实很少去,我对纯文学/感性成分较多的东西兴致不大,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读书太少。
哈哈哈哈
作者: ikeaqq    时间: 2006-8-12 00:28
标题: support isreal
support isreal
作者: whoknowsxyz    时间: 2006-8-14 09:52
Hopefully, the current cease-fire will continue so that the innocent people will live in peace on both sides of the boarder...
作者: lulin    时间: 2006-8-14 22:36
标题: 一个犹太音乐家和一个巴勒斯坦学者的“西东合集”
       一个犹太音乐家和一个巴勒斯坦学者的“西东合集”

               ·降E大调·

   巴伦波依姆似乎喜欢以音乐中的元素来比拟和象征现实生活。在最近的一场音乐会中,他将犹太人马勒的作品与瓦格纳的作品放在同一个半场先后上演。对于他所 关注的阿以和平进程,他认为其步伐(tempo)与内容(content)并不相称。他以音乐作品中达到高潮的两种不同方式对此进行比拟:加速和渐强。他 说,如果两者比例适中,就可以在高潮处达到爆炸性的效果。而在91年开始的阿以和平进程中,这两个元素就不默契。

  丹尼尔·巴伦波依姆 是一个生在阿根廷,在以色列长大的犹太人。他是当今世界乐坛的大指挥家和钢琴家,刚刚辞去已任职15年的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指导的职位。在六月初告别芝加 哥的音乐会上,他选择演奏了四部与“死亡”这个主题相关的作品:莫扎特《共济会葬礼音乐》,马勒《亡儿之歌》,瓦格纳乐剧《众神的黄昏》中森菲尔德的“葬 礼进行曲”,和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其中第二乐章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我想,这不只是表达他的一种告别心情。也许更多地表达了他对自己所长期关注的阿 以冲突的一种心境,甚至还有对与他一起从事促进阿以相互了解事业的挚友爱德华·塞德(Edward Wadie Said,1935-2003)的怀念?

   塞德是生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美国著名学者。2003年去世前,他曾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英文和比较文学教授,美国的两院(科学院,艺术和文学院) 院士。1993年,巴伦波依姆和塞德在伦敦一家旅馆偶然相识。据巴伦波依姆所说,他们在伦敦一见如故,几天中“难以分离”。塞德就此成为他最亲近的朋友, 并共同开始了他们以音乐促进政见冲突的不同民族之间,特别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相互了解的事业。塞德还是个业余钢琴家,在欧洲音乐史方面的学识渊博,经 常为报刊撰写音乐评论。两人有关于音乐的谈话录出版:《相似与相对: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Parallels and Paradoxes: Explorations in Music and Society )。

  1999年,他们在当年度的“欧洲文化首都”、德国的魏 玛城开创了一个音乐进修班,由来自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以及德国的青年音乐家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西东合集”管弦乐团(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乐团成员由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青年演奏家组成。乐团的这个名字,则是源于歌德献给波斯诗人海菲兹(Hafez)的同 名诗集。巴伦波依姆还请来了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为进修班讲课。青年音乐家们来自三个目前和曾经敌对的民族,而三位导师也有完全不同的种族背景。但目标 则是共同的:演奏同样的音乐作品,在同样的音符中表达自己,同时倾听别人,以增进相互了解。这个进修班后来每年举行。

  以色列人能与巴勒斯坦人同台演出,而且已经于05年8月在巴勒斯坦的拉马拉(Ramallah)演出,这件事情难以为很多巴勒斯坦人接受。在他们看来,这是在形式上对以色列占领的承认。更有巴勒斯坦知识分子,将在巴勒斯坦演奏欧洲音乐看成是一种“文化入侵”。

  可以想见,没有塞德这样学者,这样的事情是难以成就的。

   塞德是公开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家,与阿拉法特都曾有过恩怨。他承认犹太人在中东安家的现实,同情他们曾经遭受过的种族灭绝的苦难,支持阿以共存。他的书 曾因为得罪阿拉法特而在巴勒斯坦遭禁。在德国魏玛的青年音乐家进修班上,他以巴勒斯坦学者的身份,为学员讲歌德,轻易就让来自阿拉伯的学生们懂得,参观魏 玛附近的Buchenwald犹太人集中营,了解犹太人曾受过的苦难,并非与己无关。听了他的讲解之后的第二天,全部学员除两人之外都自愿参与了这一活 动。在许多与以色列人不共戴天的阿拉伯人看来,塞德这样的人,可能就是个“阿奸”。

  巴伦波依姆作为一个有以色列国籍的犹太人,一个位居柏林德国歌剧院音乐指导的指挥家,则处于双重的冲突困境之中:身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面对犹太人对瓦格纳音乐的反感和抵制。

   在巴以冲突方面,他公开表示一个民族的生存不能以另一个民族的苦难为代价,激烈批评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并因此而开罪很多以色列政客。为了显示与巴勒 斯坦人的团结,他曾在巴勒斯坦领地上开演奏会。他的很多思想和所为,在一些犹太人看来,从轻可以是一种“自责”,从重则可以看成是“背叛”。在那些犹太人 的心目中,他大概多少被看成是个“犹奸”。

  作为音乐家,可以说巴伦波依姆是目前在世的为数不多、对德奥音乐、特别是瓦格纳歌剧造诣很 深的的指挥家之一。二战后,由于犹太人将瓦格纳与希特勒相联系,瓦格纳音乐在以色列是禁忌。2001年7月,在耶路撒冷举行的以色列音乐节上,巴伦波依姆 原定指挥瓦格纳的乐剧《女武神》第一幕。由于大屠杀幸存者家属的抗议和以色列政府的反对,节目被迫换成其他人的作品。音乐会结束返场时,他提出为听众演奏 一段瓦格纳音乐,并用西伯莱语为听众解释半小时,最后请不愿接受的听众先离开。结果只有几人离去。这样,他成功地为以色列听众演奏了瓦格纳的乐剧《特里斯 坦和依索尔德》中的选段。但音乐会之后,他仍然被一些以色列人看成是法西斯主义者,受到抗议。

  看看今天的中东,在形形色色的名义下,以平民百姓生灵涂炭为代价的残杀,更感到塞德和巴伦波依姆这些“奸们”的可敬可贵。


from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 ... p%3Farticleid=14561
作者: Livefree    时间: 2006-8-16 13:37
Post by whoknowsxyz
Hopefully, the current cease-fire will continue so that the innocent people will live in peace on both sides of the boarder...

虽然有我们这样的良好愿望,只可惜现实总是让人无法乐观,这不,黎巴嫩政府又表态不会主动解除真主党的武装。
作者: whoknowsxyz    时间: 2006-8-16 14:30
The forthcoming edition of The New Yorker has an article: "Watching Lebanon - Washington's real interests in Israel's war" by Seymour M. Hersh (issue of 2006-08-21; posted 2006-08-14). It looks interesting. To read the article, go to www.newyorker.com.

Noam Chomsky, a very famous leading linguistic scientist and a longtime professor at MIT, also wrote an article "Israel, Lebanon, and the "eace Process", which is also very interesting. You may read the article at http://www.chomsky.info/articles/19960423.htm.


On July 19, 2006 the Harper's magazine also posted Ken Silverstein's interview with Augustus Richard Norton, a Bos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who has studie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 for 34 years, with six questions on the Mideast Crisis. See http://www.harpers.org/sb-six-questions-on-lebanon-20060719iboxeklhesoh.html

On August 7, 2006, the renouned Harper's magzine published another interesting article by Ken Silverstein, titled "Israel's March of Folly". Go and see http:www.harpers.org/sb-israels-march-of-folly-1154984970.html.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