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枫叶在飞-----两年一觉移民梦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9-18 19:19
标题: 枫叶在飞-----两年一觉移民梦
引言

是偶然,也许是一种必然。在二OOO年五月份以前,“移民”对于我来讲,还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当时我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受网络经济的影响,正热衷于创建信息网站,还花了200多元去工商局进行了注册。在营业执照到手之前,有一家移民中介开始在我们公司拓展业务,挨家挨户散发传单,还在公司报纸上大作广告,开办宣讲会。

有一天下班回家,老婆兴冲冲地拿着一份传单说:“看看,咱们也办移民吧。”

“移民?出国?”我拿过传单扫了一眼,“有那么容易吗?”

“算算分数。只要是大专以上,英语符合要求就行。看,我是本科,还可以给你加分。”

“要是那样,符合条件的可就多了。”

“既然和咱们条件一样的人能办,咱们为什么不能办?”老婆又罗列了一大堆移民的好处,说得我开始心动了。
适逢那家移民中介开办宣讲会,去了解了很多情况。中介还强调说,新法即将实施了,那时的评分方法就不利于你们这些人了。美丽国家的大门即将关闭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了等等。

于是回家赶紧上网,开动搜索马达,寻找与“移民”有关的内容。从那时起,“移民”成为我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
作者: 沧海一声笑    时间: 2003-9-28 21:50
up
作者: wangminjiang    时间: 2003-9-30 15:31
r u still drunken? where is the next?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3 12:05
真抱歉,第二坛酒刚刚酿好。

----------------------------

背景

事情的由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移民的梦想就从这里开始了,但长征的序幕还不是这个时候拉开的。因为举家迁移,背井离乡,飘洋过海,落地异国他乡,这毕竟是人生之大事,非轻率就可以做决定的。

当时要孩子已经列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国内要孩子有家里人帮忙照看,省很多心,单位上还给产假。但是那时要的话,等办好签证,孩子还很小,到了国外怎么办?如果一个大人专门来看孩子,另一个人挣钱够不够花?(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如果出国以后再要的话,即使一年就可以办好签证,可是我和老婆年龄都不小了,那时我年方三十,她二十八。岁月如梭,时不我待,耽误不起呀。再说又不是出国马上就可以要孩子,总要安顿一段时间的。如果签证之路漫漫,那就更消受不起了。再说在国外要孩子是不是很麻烦?(别人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再者这么一件大事,总要探听双方家里人的意见。虽然如今不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可使老人们的心思还是别猜,总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才好。

还有就是去了之后工作好不好找?听说在那里找专业工作挺难,因为非本土文凭,无北美工作经验,这两条足以使你想找的工作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吃不到的葡萄。

有一样例外,当时正是眼球经济泡沫高涨的时候(我也差点卷进来,见引言。),人们热衷于看着计数器的数字直线上升。所以计算机专业的人士办签证比较容易(有好多双免的),找工作也容易。甚至不是计算机背景的,只要到了加国,培训一下,学个“找我”(JAVA)什么的,就能轻轻松松找个舒适的工作。这使爱学习的中国人受益非浅。(可是好景不长。)

但其它专业的,可就不好说了。所以当时移民热方兴未艾,回流潮却暗流涌动。正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的时候。

再有就是目前的工作怎么办?当时我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上班。前几年效益尚可,工资不高,但年年涨;奖金不少,且月月发。相对于地方而言,那时一个黄金地带。(因为地方的企业已经开始夕阳西下了。)

可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出几年,效益直线下滑,职工几年没有尝到涨工资的滋味,奖金也是此时有,彼时无的。许多潜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机构庞大,冗员过多,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效益流失严重等等。“挖潜增效、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下岗、再就业、改制分流”等等,成为热门的词汇。

当时“减员”是增效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分配机制,仍然是一种排队思想和“大锅饭”。造成了简单体力劳动和复杂脑力劳动之间的分配差距无法拉开。国有企业的用人方式又不能保证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任人唯贤、唯才是用”。结果在减员过程当中,改减的减不走,该留的留不住。许多具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纷纷打起包裹,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作者: lxumin    时间: 2003-10-7 14:16
快写啊!!快写啊!!快写啊!!快写啊!!快写啊!!看得人都急死了!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10 20:03
真是抱歉。忙了一周的考试。
-------------------------
心动与行动

那时的我就处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我工作向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为国家作贡献。我与领导和同事相处融洽,因为我相信这么一句话,“人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所以我总是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尽量地帮助别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宽让别人的误解等等。象不象年度工作总结?可事实确实如此。所以我思想上并没有做好离职的准备。

情况就是这个样子的。我身边好多同事和朋友都壮怀激烈地离开了企业,有的走进高校深造,有的去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江浙等地,有的劳务输出到了新加坡,有的移民到了加拿大。许多人一见了我就问:“你名牌大学毕业,还呆在这里干吗?”“要我是你的话,我早就走人了。”我一脸的无奈:“我该何去何从?我出去干什么呢?”

其实我并不是甘心寂寞的人。刚毕业的时候,我给大学同学写信,还称 “这穷乡僻野,终非久留之地” 。(那时生活区的建设还没有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那一年,我和好友听说本市有一家办理劳务输出的中介,主要目的地是新加坡,好友的同事已经有人去了。可以前是首期交5000元中介费,工作以后再按月交清余额。等我们去咨询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次性交清35000元。天哪,那时我们正一穷二白,这可是个天文数字。而且我这专业,还暂时没有需求的。好友也因为费用太高,打消了念头。从此我偃旗息鼓,按部就班地工作,不想一干就是十年。

现在我又心动了。我和老婆向双方家里的老人汇报了我们的思想动态,并通报了各自的兄弟姐妹们。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居然全票通过,没有弃权的,更没有反对的。要是选举总统就好了。因为列祖列宗都没有出过国的,是不是他们的潜意识当中,也想让我们摸着石子过河,做开路的先锋、勇者的典范呢?

于是我们和他们探讨要孩子的事情。虽然我父母已经抱了一个孙子了,可是早就盼着从我们这里再抱一个。岳父母也赞成我们在国内要孩子。(事实证明这么做是对的,因为我们拿到签证的时候,儿子已经一岁三个月了。)

如今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方向定下了,该从何下手?

也是凑巧,因工作需要,领导安排我去上一级部门工作。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业务繁忙的部门,在那里时间就是工作。要说不去吧,似乎说不过去。总不能跟领导说,我不求上进,你另请高明吧。因为移民这事成与否还是未知数,所以不想让它浮出水面。要说去吧,还要准备移民的各种资料和英语考试等等,到时老是请假也说不过去。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还是去吧。时间象弹簧,想办法去挤吧。于是我踏上了新的岗位。

因为工作原因,我和中介直到二OO一年元月份才正式签约。这样从二OOO0年五月份接触“移民”这个词到签约,历时半年之多。

签约的时候,中介介绍了三种付款方式。时价以2800美元为标准,分三次付清要全额支付;分两次付清优惠100美元;一次付清优惠200美元。同时中介承诺,报销雅思考试费(1150元人民币);如果免面试,中介另付1000元人民币做奖励。白纸黑字,双方签字画押,摁手印,成交。

为了表示我们的信任,也为了节约200美元,我们决定一次付清。因为没有美金,我们付给中介人民币,中介按美元对人民币1:8.5的汇率收取(其实银行是1:8.28,即使在美国VS伊拉克,美元汇率跳水之后,这个比率也没有变化。)(事实证明,一次付款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
准备与雅思

签约之后,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申请表、推荐信和简历三大项就让我们忙了很长时间。还有学历、学位和成绩单公证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那时我们刚搬到新家。电话线还没有铺到那里。别说上网,就是和别人联系也是很麻烦的事。电脑在家里成了一个摆设。中介公司发来的电子邮件根本无法接收。去网吧上网,要么邮件打不开,要么电脑上没有安装WORD软件。从朋友家接收了也打不开。后来还是中介驻我市办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帮忙下载的。

然后我又买了电话卡,从街道上、超市里公用电话向大学的老师发送紧急求助信号,让老师帮忙把成绩单中英文件寄了过来。(幸亏有大学老师在校,同学中好像没有留校的。)

户口公证、结婚公证、出生公证和无犯罪公证等等,每准备一份资料,都有一些小小的学问和技巧,都要费一番脑筋。不知道其他的同仁是怎么准备的,当时真希望有一本宝典在手,告诉我该怎么去做。

伴随着春风春雨,电信局的电话线终于在三月份铺到了我们楼上。可是上网费很高,有帐号的话每小时三元,没有则每小时四元两角,没有商量的余地。为了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为移民服务中去,我们下载了一个网络伴侣,时刻提醒我们“叮呤呤,叮呤呤,请注意,您上网已经超过三十分钟。”

那时的我们,就象还不懂事的孩子,对移民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追根究底,同样的问题要问好几遍,直到得到详细满意的答复。即使这样,心里还是没有底,怕一个小小的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影响大局。直到我们一步一步走了这些过场,蓦然回首,才感觉到了过多的担心和忧虑。

下面就是投身到漫长的等待和紧张的英语学习中。也是从那时起,“雅思”成为仅次于“移民”的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二个词汇了。

那时我的英语尚有一定的功夫,可是对于据说考试方式与众不同的雅思考试,我仍然是无所适从。

签约以后,中介公司办了一个英语学习班,找了外教带课。在班上碰到几个熟悉的面孔,大家相视一笑,感觉到了心与心的交流。

平时大家就象搞地下工作的。本着“你不讲,我也不讲”的原则,上下班相逢点头笑,握手问个好。别人不在场时,就表现出同志般的热情和友好,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相勉励。

三月份从香港总领馆递交材料,因为当时听说香港案件处理得比北京快。六月份收到档案号,七月份接到雅思考试通知,我计划参加十一月份的考试。

老婆动员我去北京某语言学校接收再教育,10天,学费1500元,还给我计划了一个黄金季节,“十一”长假。我总觉得这种再教育对于我的作用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而且据说老外一看你的写作带有某种风格,最多五分。(我原寄希望于作文至少六分以上,结果老外还是给了我五分,刚刚PASS。)可是为了不辜负老婆和肚子里的孩子的厚望,我还是背上行囊,北上京城,第一次踏进了伟大祖国的首都。为了工作和生活联系方便,还临时买了手机。

到了学校一看,竟有这么多的学员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有的为移民而来,有为的留学而来。可见神话故事的创造,本来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

学成回乡,闭门修炼一个月。十一月份,秋意渐浓,秋风飒爽。我奔赴省城,参加本月的雅思考试。不知是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还是因为紧张,或者不习惯这种连环式的考法。听力部分感觉还行,到了阅读部分,就开始头昏昏、脑沉沉了。采用老师教过的方法,一会看问题,一会看课文,就不辨东西南北了。不禁两眼发直,手脚发抖,浑身发颤,一发而不可收拾。迷迷糊糊挣开双眼,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本以为强项的阅读就这么过去了。

接下来是作文,一看题目,熟悉。第一篇是有人在生活区养狗,你给当地警察局写封信表达你的意见。第二篇是你认为毕业生就业会受哪些因素影响?我洋洋洒洒,一口气写下来。一看,还有十五分钟。就检查了一遍,自以为得意。心想要是阅读题还在手上就好了,可以好好地检查一下。

走出考场,我并没有一种如释重担的感觉。相反,一是阅读搞得我心烦意乱,二是即将到来的口语考试更让我心里没底。抬起头来,看看天是灰色的。秋风在耳边吹过,带来阵阵凉意。不知怎么回事,我的考号本来比较靠前,口语考试却排在了最后一名。

第二天下午,我早早地赶到了考场,在里面静坐。其实哪静得下来,工作人员每喊一个号,我的心就通通通狂跳一番。眼看着候考厅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等我来到考官的门前,有的考官已经结束任务,在走廊里轻松地闲谈了。我突然想,考官也紧张了两天,最后马上要结束了,说不定气氛能轻松一点。于是我稍稍镇静了一些。

考官到门口喊我,我一看就是昨天考试时见到的那位态度和蔼的人,于是放心了。走进去,把身份证放在了他的桌子上。他非常客气地拿起来,双手递给我。我想怎么回事,难道不用身份证吗?

一会,他宣布考试开始,先自我介绍了一番,也没注意他叫什么名字。只是听到他说:“你的身份证……”连忙把身份证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看,问了我一些常规问题,这些都是在印在大脑里的。然后他给了我一张卡片,我一看是谈音乐对人的影响。我在纸上写了几个单词,还没打好底稿,他就让我开始叙述。还好,这个问题不是太偏,总算能应付过去。他又和我谈论了一些关于音乐的问题。之后,说考试结束,卡嗒一声关了录音机,把身份证还给了我。

我和他道别之后,转身要走。突然想起再教育时老师说过的话。他说告别考官之后,不要逃也似地溜之大吉。一般考官忙了一天,也很累,如果说句关切的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又转身对他说:“Have a nice day!”然后向门口走去。到了门口,我听见他说:“Good luck to you。”我谢了他,心想,希望如此。

一个月后,知道了成绩。听力5.5分,口语6分,阅读和写作各5分。总分5.5分,蒙混过关。(后来知道,由于新法实施,移民部为加快旧案处理速度,适当放松了对英语的要求。有的单项分数或总分不到5分的,也获得了免面试的机会。而且,晚一些申请的个案处理速度也大大提高。有的人从接到档案号到收到签证,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真是Good luck to them。)
作者: 我只强调两点    时间: 2003-10-12 19:47
:p    eek!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13 08:31
等签证

这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的儿子出生了。那几天我是家和医院一条线,风火轮一样转动着我的脚步,给老婆、家人和自己准备一日三餐。

就在那时,我碰到另一个办移民的同事。她问我这些天有没有上网?我说这些天忙的几乎都忘了移民的事了,更别说上网了。她说新法正在讨论中,新法具有回溯的效力,适用于旧法的案例。如果采用新法标准,夫妻双方就算都是硕士毕业,也难以满足分数的要求。除非主申请人会讲法语或有亲属分,则可以勉强过关。

我还没有从生了宝宝的欢喜和劳累中清醒过来,加国的大门就从此关闭了么?这太不公平。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太多,不但是金钱,还有精力和前程都压在了这上面了。

她又说,不过现在是讨论时期,也许会有变动。我想,但愿如此。全世界旧案者,联合起来。果然,不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律师也引经据典,陈说利弊。最后新法的回溯力给CANCEL掉了。虽然加国的大门对于后来者基本上是关闭了,但对那些望穿秋水,顾盼张望的旧案人总算还敞开着怀抱。

不过后来者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魁北克省还在秋波暗送,实行旧法。前提是你在国内就要会法语,有法语就有希望。所以那些已经来到魁北克的有福了。不但不用交昂贵的学费,魁北克人民政府为了鼓励新移民学法语,提高生存能力,还每月付给一笔补助。这笔补助虽然没有往年那么多,但已经可以保证你在魁省的生活了。当然魁省还有其它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和已经落地他省的移民投入她的怀抱。这些都是后话了。

儿子出生了,也得给他补交申请。当时我和老婆的申请还不知怎样,等给儿子递交申请时,他已经三个多月了。老婆一直嫌我给他办晚了,怕影响进程。不过儿子的申请处理得很快。

三月份,我们接到通知让补材料。信上说不要因为这封信就认为是批准了我们的申请。另外一个朋友的信上则说,你们已经免面试了。这就是说,准备一下材料,就等体检通知吧。不一样的信,当然心情也不一样。虽然中介公司说这样应该没问题了,可还是高兴不起来。

我们又匆匆忙忙地准备护照、枫叶卡照片、工作经历公证和劳动合同公证(光这一项就花费500元人民币),把儿子的申请同时递交了上去。我都记不清从递申请开始,这是第几次照像了,要么自己不满意,要么中介不满意,要么移民官不满意。枫叶卡照片的要求有些奇怪,而且移民部让我们照了两次。(可是在温哥华入境时,移民官还是让疲惫的我们在他们的镜头前重新亮相了一次,儿子的倒是合格了。)

六月份,我和老婆接到体检通知。于是带着六个月大的儿子奔赴京城体检,又将我们的落地费汇了过去。
后来移民部来信说,不行啊,收到你们落地费的前一天,新法刚刚实施,小孩子的落地费看涨,变成150加元了,再寄50加元来吧。

九月份,接到了儿子的体检通知,于是带着儿子再次赴京。

剩下的就是等待签证的漫长的时间。虽然是例行公事,可是我们还是焦急地企盼着,总是担心哪一个环节出点问题。尤其当身边有的同仁已经拿到签证,我就想,他们该多么兴奋呀。拿到签证,落地异国他乡就不再是美丽的梦想,而是激动人心的现实了。(事实证明拿到签证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二OO三年元月十七日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当时我已经下班,快走到家门口了。中介公司北京办事处的人打电话说:“你的签证信已经到了。”

我的心跳起了激动的旋律,飞快地跑回家,对老婆说:“到了、到了。”老婆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到就到了呗,你每天不都是这时候到吗?”我说:“不是。是签证信到了。”老婆脸上乐开了花:“真的?在哪?快给我看看。”“等着吧。在北京。”“什么时候寄来?”“特快专递,两天吧。”我又抱起儿子,亲了亲他:“咱们的签证来了。”儿子冲着我咧嘴,估计也听不懂。

我上面提到应分期付款的原因是这样的。由于签证已经拿到(实际上拿到体检表时就可以),合同约定的事实已经成立。我打电话到北京办事处要雅思考试费和免面试费,主办人员就推托起来,一会说等落地后再给,一会说现在公司业务收缩、处境艰难、没钱了等等。结果到现在也没有下文,而这家公司还是一家算有名气的咨询公司了(总部在渥太华)。而分期付款的同志们就可以从容不迫地从最后一笔佣金中扣除了雅思考试费和免面试费,多么潇洒。所以我建议以后再有类似的服务,一定要分期付款才是。
作者: 烽火巨人    时间: 2003-10-16 10:17
呸,彻头彻尾一对崇洋媚外的东西,自己崇洋媚外还要拉上刚出生的孩子,让他一懂事就看不到自己的国家,我真替你的孩子感到悲哀,出去了也好,省得下次和哪个国家发生战争你们再去做汉奸动摇军心
作者: luckywoman    时间: 2003-10-16 10:54
烽火巨人,受什么刺激了!?

小醉虾,不要理他,写得很好,继续写,我还想看!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16 13:48
汉奸和移民是两码事。你看抗日战争期间有几个汉奸跟在日本鬼子屁股后面在国外转悠的?

多谢LUCKYWOMAN的鼓励。我将“一讲”到底,不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左右。
------------------------------------------------
拿签证

接下来是办理港澳通行证。为保险起见,总领馆要求主申请人必须本人去香港领取签证。(原想要寄到北京就省事了)。因为签证即将到手,我想也该给领导有个交待,以便于他在我离职之前更好地安排工作。所以我在办通行证时,就跟领导谈了我的想法。领导非常理解,也很赞成我能够走出去。他说,从感情上,我们不舍得让你走;从工作上,我们不愿意让你走;从现实上,我们不能不让你走。我听了很感动。

我为香港之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出发前几乎把所有的能想到的问题都向已经去过的朋友问过了。甚至从哪个门的哪个电梯上去,都一清二楚。程序如下:至广州东站直接坐准高速列车至深圳(下午4:30。70元人民币),接着联系中旅(下午5:30下班。游客入境必须通过旅行社,100元人民币,这不是强制给旅行社送钱吗?),将两张护照照片(实际只要了一张)、身份证、港澳通行证交上,住边境招待所,入境后换港币120元。参照以下路线:罗湖口岸—(33元港币)—九龙堂转地铁—(6元港币)—旺角—(5元港币)—中环(A出口)。单单一个A出口我就确认了三遍。

就在我准备资料之前,突然从网上看到一些新闻,说广东流行起非典来,大街上许多人都带起了口罩。我想怎么又冒出这样一种病?这些天忙得没有看新闻,出了这么大的事还不知道。不过当时媒体对此报道的并不多,大家也没重视,以为只不过象流行性感冒一样,到时就过去了。过了一阵子,报道的就更少了,电视新闻上也没见几个人带口罩,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不过我还是准备了口罩、白醋和一些板兰根。

虽然我制定的计划非常详细,但到了广州东站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坐准高速列车。好容易到了深圳之后,中旅说交100元可以,但是要等第三天入境。我问如果明天就想入境呢,她说要300元,可以优惠50元。我想多住一天也要多花一天的钱,干脆就交上250元吧。她让我第二早上八点联系某小姐,八点半开始入境。

第二天早上不到七点,我就赶到罗湖口岸二楼入境处等候(旅行社告诉的)。可是等到花儿也谢了,快八点了,还不见伊人踪影。赶紧给她打电话,说在某某门口的楼梯前。我匆匆忙忙地赶过去,见到一堆人马,就问导游是否某小姐。她说非也,问我是哪个旅行社的。我说中旅。她说中旅多了,深圳有好多家中旅。我一下子头大了,这么多队伍,我如果找不到,今天就入不了境了。赶紧再打电话。某小姐说某某出口在某某地方。我跟着感觉猛跑,终于找到了他们,又交了30元人民币给导游(他们挣钱可真容易)。

签证拿回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也就开始了。
作者: oneone    时间: 2003-10-16 18:09
真情实感,加油!
作者: smilemother    时间: 2003-10-16 18:41
峰火巨人
首先向你敬个军礼 虽然我不是军人 但我敬重你的精神 就用军礼表示敬意吧

我曾和你一样 记得读书时 还对同宿舍的一位一心想出国的女友说 你一点爱国心都没有 国家白培养你了
发誓不出国 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国家

但是 当我满怀热情的投入工作时 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时 却被打击压抑的天天只有回家哭泣 我其实是坚强的人 但那个单位让我把一生的泪都流尽了 彻底绝望了 才不得已出来

也许你的环境比较好 但我看到太多极优秀的人会来报效祖国 却含恨又离去
留下的都不能称他/她们是真正的精英
唯一的几个精英也活的及不好

如何看待爱国 已有网友同你说了 所以请你千万不要那么激进

小醉虾  你写的非常好 真没想到你们这么细致 我真是稀里糊涂就来了 属于你说的那非常非常幸运的人  wink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1 14:52
³ö¹úÇ°µÄ×¼±¸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1 14:55
对不起,粘贴上来的怎么成了乱码?我会尽快地解决的.
作者: jasminkql03    时间: 2003-10-21 17:43
小醉虾要继续写下去呀,让我也回顾一下自己。
我们应该理解烽火巨人,根据他在神五游行的帖子里说,他的妻子独自来了蒙城......
但他的阶级敌人也太多了,连加拿大这个出白求恩这种中国忠实的朋友,爱好和平,只负责派出重建和维和部队的国度,也被描述成把炸弹投到中国人头上的霸权。看来他的眼里所有其他的国家都是中国的敌人了,希望这不是所有中国军人的想法,否则中国就没有友邦了。
作者: Travelsky    时间: 2003-10-21 19:31
静夜之星:
I have the same feeling when I was in University.

Drunk shrimp: excellent writting, please go on, expecting your articles!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2 11:52
Thanks a lot.I`ll insist on it.
---------------------------------------
出国前的准备

罗列物品清单是一个非常细致和繁琐的事。我们把所需要的物品用电子表格分门别类登记:床上用品、衣服、厨具、餐具、洗刷用品、书籍、文具、药品等等。看一看现在有哪些,有多少,还需要采购多少;缺哪些,缺多少。

当时听网上说入关时要报物品清单,越详细越好,要标明总价值,有的移民官还要给你计算一下。(事实证明入关时移民官并不管你带了价值多少的东西来,只是关切地问带了多少钱,看够不够花的,郑重地写在移民纸上。但是如果带了几公斤的金银制品,那肯定是例外的。)为了给移民官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就罗列地详细一些吧,还用电子表格进行了统计和累加。

其中衣物最为繁琐,光是儿子的鞋子、袜子、毛衣等等春夏秋冬的衣服就数不过来,价格也没法估计了。我至今还不知道究竟给儿子带来些什么衣服。(老婆后来还直埋怨给儿子衣服带少了,好多中国式的开裆裤穿不出门去,儿子上托儿所没有衣服穿。)

考虑到加拿大冬天如此寒冷,夏天应该也热不到那里去,热也就热几天吧,说不定短袖的衣服穿不着。当时网上就说真丝的衣服穿不着的。所以夏天的衣服我们就随便带了两件。(事实证明是个大大的错误,从七月中旬开始的炎热直到八月底还没有结束。期间虽然阴雨绵绵的时候就感觉冬天似乎不远了,但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就热得坐立不安。)

另外从网上听说光盘随便带就行,但去香港拿签证的时候又有听人说查得很严。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很坚决地拒绝了老婆的建议,所有与软件有关的光盘通通不带,全部拷贝到了移动硬盘上。由于传输速度慢,每拷一张光盘就耗三、五个小时。(事实证明只要在北京国际机场检查通过,加拿大海关并不关心你的行李里有什么东西。)

订票之前详细咨询加航北京办事处,得知好多东西都不能带,象吃的、喝的等等。我当初计划带上一箱康师傅方便面、一箱青岛钙奶饼干,都是我们和儿子所爱吃的。为了避免麻烦,通通不带了。

因为儿子不到两岁,所买的机票不含座位,所带的托运行李(CHECKED BAGGAGE,ONLY ONE)的尺寸和重量,比成人的要小得多。加航说他们“LOVE KIDS”,可看来他们并不LOVE KIDS的行李。就是这个尺寸和重量问题,打了好几次电话确认。结果每次打电话得到的回答都不一样。随身的行李(CARRY-ON BAGGAGE)要求是一大一小,我们严格按规定办事。 后来到了机场,发现有人随身带了不止两件行李,而且吃的、喝的,也照带不误。可见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规定的那么严格。

那时我并想到国际局势的影响会波及到我这里。到了该兑换外币的时候了。时值美国和伊拉克打得火热的时候,战争进行得怎样还是个未知数。我期待着战争赶快结束,一则坐飞机有安全感,二则美元能坚挺一些。

战争之前,美元对加元的汇率就已经下跌了一些。后来因为战争对于美国出乎意料地顺利,美元的信心似乎上升了一些。但不知怎么回事,随着美军的节节推进,美元对加元的汇率却步步下跌,而加元异常坚挺。

由于人民币采用的是紧盯美元的战术,这就意味着美元升值则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则人民币贬值。年初美元对加元汇率约1.55,加元对人民币汇率约5.35。战争之初,美元对加元汇率仍有1.50左右,加元对人民币汇率5.55左右。等我们兑换的时候(美军已经在巴格达唱起了拉网小调),美元对加元汇率约1.45,加元对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约5.65。

这样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时候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因为一个错误的结论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我们坚定地认为,美元不会一直这么跌下去的,不久的将来美元一定会雄风再起。我们先换少许加元,剩余的换成美元。到了加拿大之后,等美元硬朗了,再换成加元。这导致了我们抵加之后,在找到工作挣加元之前,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因为即使1.45,也是从那时至今的最高点。后来美元疲软到对加元1.32左右,加元对人民币汇率则又创新高,6.25左右。至今我和美元的感情还处于僵持的状态。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3 11:30
选择

离我们计划动身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月,该订机票了。可是订机票首先就要订目的地。起初我们的目的地是卡尔加里,那是个新兴的城市。申请表、移民纸上写的也是卡尔加里,温哥华和多伦多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那时上网就浏览与卡尔加里有关的网站,发现住在卡尔加里的人评论卡尔加里是最适合新移民居住的地方。

可是就在准备订票的时候,听一位朋友说我们公司有人去了蒙特利尔。去了之后可以先学法语,政府给补助,能够缓解初到时的生活压力。那时感觉蒙特利尔比卡尔加里遥远得多,古老得多。那时的我也没有想到现在的我会那样喜欢魁北克和蒙特利尔。

我又想英语学了十几年了,还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要从零开始学法语,谈何容易?不要到时成了邯郸学步,法语也不行,英语也不行。再说儿子从托儿所开始接受法语教育,在家要接受中文教育,上学以后还要接受英语教育,不要到时说话中英法结合,连我们也听不懂,回国怎么和家里人交流?(其实这要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想还是上网看一看吧。与蒙特利尔相关的网站很多,网上说法不一。有人把蒙特利尔评论为最适合新移民居住的地方。有人说蒙特利尔国际机场比较乱,好些人丢了东西甚至是重要的文字材料。这可了得?就那么几个箱子,丢哪一个都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赶紧给已经到了蒙市的朋友发伊妹儿询问情况和学习法语的事情。朋友来信说,其实国际机场并不象传说中的那样乱,只要自己看好行李就好了。至于法语,别人能学好,我们应该也能学好。

这时,老婆的同事也动员她去蒙城,说在国内想学法语还得交钱,花很多钱也不见得就能学好法语。而去了以后拿着补助,学着法语,一开始不用为生活发愁。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还有时间熟悉一下环境,调整一下心态,适应一下生活。

蒙特利尔的其他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蒙特利尔被誉为北美浪漫之都,文化之都,留学之都。这是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的地方。也是法语、英语和各种少数语种交汇的地方。教育体系完善,四所大学名气不凡,大大小小的专科学院和培训机构遍布全市。不仅学费低廉,而且新移民上学还可以领到政府的LOAN和BURSARY。房租较低,虽然近两年租价涨了将近百分之五十,相比其他几个大城市而言仍然是低的。交通便利,四条地铁线构成蒙城的交通网络,公交车路线遍布全市,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四面河流环绕的岛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九座大桥联通天南地北。各项福利待遇比较好。医疗保险费用低,孩子入托费用低,这两点魁省明显优于其它省份。

这时见网上说如果没有CSQ,魁省的优惠政策是享受不到的。这不禁又让我们犹豫起来。后来又听说并非如此,只要在魁省住满六个月以上,就可以成为魁省居民。看来魁省的胸怀是宽广的,并不在意你一开始是否为魁省移民。

于是我们不再犹豫,决定订票,目的地蒙特利尔。路线:北京—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4 11:14
路漫漫之风云

出国之前,同事和朋友都说,孩子太小,操心的事不少。当时还没感觉到,可是从动身的那天开始,我们就真正体会到了。

因为我们离北京挺远,七个大箱子,两个包,怎么去北京就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单位上领导很关心,帮助联系了车和在北京的住处,还让一位同事跟车送行。因为当天赶飞机时间会很紧张,而且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所以决定提前一天去北京。

所有的箱子都是在动身的头一天晚上才封好的。就是这一天,风云突变,天气异常。按说四月份正是和风送暖、春意融融的季节,可是上午天气非常燥热,仿佛夏天已经来到。收拾行李,称量箱包,忙得我们汗流浃背。

为了不让儿子影响我们的工作,岳父领他出去玩了。中间我出去的时候,见他摘了帽子,穿着背心满地乱跑。下午天气突变,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气温骤然下降,大雨倾盆而下。岳父把儿子领回了家。因为忙,我们也没顾得上儿子的冷暖。

虽然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我们还是忙到了晚上十一点才睡觉。为了不让行李被雨淋湿了,我们用塑料纸将箱子包了一层,外面用胶带纸和绳子捆绑结实,希望不要开箱检查。

因为怕儿子到了异国他乡水土不服,所以还没给他断奶,也幸亏这样。

第二天早上五点,老婆听见儿子咳嗽了几声,吐出一大口奶来。儿子很久不吐奶了,怎么现在突然吐起奶来?我不禁心里沉甸甸的。

早上起来,儿子的精神状态也不好。本来胃口很好的,给他吃什么却都不吃。外面下着小到中雨,朋友和同事来送行。趁着雨势小的时候,我们赶紧把行李装上车子。我又跑到药店,买了一些孩子吃的药,板兰根、牛黄酸颗粒等等。岳母和一位同事随我们去北京送行。然后我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一一握手道别,感觉心里有些莫名的酸楚。

车在高速路上飞快地行驶。因为雨天,路上车不多,这倒使人感觉一种旷野的安宁。车行过省城,雨就停了。路上儿子一直在沉沉地睡觉,不喝水,也不吃东西。中间停车吃饭,他也不吃。

当时非典猖獗,成了电视上的专栏新闻。很多城市和地区发现了病例,而且据说病毒出现了许多变种。出入境检查也变得严格,许多国家驻中国使领馆纷纷停止了办理签证。尤其北京受感染人数直线上升,超过了广州,名列第一。一时间人人自危,百业萧条,商店物品被抢购一空,口罩、药品供不应求。

一进北京城,就感觉气氛大不一样。大街上路人行色匆匆,大都带着厚厚的口罩,表情严肃,如临大敌。虽然我们也带着口罩,但是并没有急着戴上。

到了住处,正在联系房间的时候,老婆喊我,说儿子拉肚子了。我急忙跑过去,一摸他的额头,烫得吓人。那时我们对感冒发烧非常敏感,而且也很注意,可是在这个时候,还是碰上了。

这时退烧药和拉肚子药全装在箱子里,又封在了车上,而且也忘了登记每个箱子所存放的物品。没办法,我火速跑到附近的一家药店,只见里面人潮涌动,一个个神情黯然,似乎都在努力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到了晚上,儿子上吐下泻,以前从来没这么厉害过,虽然那时医院已经不能去,也只好冒险了。于是打的直奔一家医院而去。本来想戴上口罩,可是儿子不让口罩碰到他的脸。既然儿子不戴,我们还戴什么呢?

出租车上,带着口罩的司机保证说:车上已经消毒了。我们问北京有多少感染的?他回答:说出来吓你们一跳。然后就沉默是金了。到了医院一问,儿科门诊前些天就关门谢客了,只好又打的回去。

晚上就在煎熬中度过。现在人在旅途,到目的地还有两天的飞机呢。到了之后又是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怎么办?在儿子的哭闹声中,我感到身心疲惫。我想有人因愁而一夜白头,到明天我会不会也全白了头呢?(事实证明我是添了一些白发,但没有全白,后来让老婆都给拔掉了。)

第二天,儿子的病情仍不见好转。我们决定去儿童医院看看。当时离登机还有7个小时。而所有的手续都没有办理,也不知怎么办理。

在医院呆了将近两个多小时,最后大夫定下结论: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开了很多的药,也不知道让不让带着登机。(我们当时的担心真是够多的。)为了降烧,又给他买了一个冰带戴在头上。

到了国际机场,面对着一片繁忙,我心里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行李怎么托运,手续怎么办理等等。每个行李车只能放两个箱子,七个箱子用了三个行李车,别人不能进来帮着推。老婆抱着孩子,我就随着长长的人流,把一辆车推几步,回来再推另一辆。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颇有愚公移山的劲头。每个箱子都重近三十公斤,穿的是毛衣,天又热,真是从未有过的艰难。

在检查箱子时,我发现有一个箱子停在检查机的出口,没到传送带上,以为是卡住了,就把它推在传送带上送走了。一会一位检查人员气呼呼地过来说,你怎么把箱子给弄走了。我说,不是卡住了么?她说,那是要开箱检查。我说,我哪知道,再说又没有有毒有害物品。她说:下去找上来。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她说:你箱子里有两个玻璃瓶装的什么?我一是想不起来,就看老婆。老婆连忙说:是枇杷川贝膏,治咳嗽的,挺管用。我说,对对对,不是别的,很抱歉,下不为例。她拿起电话,我想在给接行李的人打吧?可别让我扛上来再开箱检查。别说扛上来,就是拆绳子、扯胶带、去塑料纸、翻东西、再放好、再包装,我就头大了。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了。还好,打完电话,她很不情愿地在我的行李票上写了些字,说以后要注意。我连忙送了一串谢谢给她。

走进候机厅,看着窗外,似乎并没感觉到波音飞机有想象中的那样巨大。登上飞机,感觉座位特别狭窄,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坑大一点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坐商务舱,前提是很有钱。

飞机在跑道上飞驰,突然腾空而起,地面离我们而去。也许是因为儿子的原因,我和老婆都没有第一次坐飞机的新鲜感。看着城市在视野中越来越小,飞机越爬越高,带着我们的梦想和憧憬飞向了大洋彼岸。
作者: 神州五号    时间: 2003-10-24 12:13
ieee2003,分析缜密,有道理。
作者: a joker    时间: 2003-10-24 16:42
His 'two yesrs' calcula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dream, not the landing date, I think.
作者: jjllbmu    时间: 2003-10-24 18:05
Good beginning. Wish you and your family have a good result.
作者: luckywoman    时间: 2003-10-24 21:02
写的太好了,思路很清楚,很有条理!!我比你晚来3,4个月,动身前的准备工作真的是很累心,生怕什么东西给漏了,或者什么出了差错.!
作者: china apple    时间: 2003-10-25 20:03
虽然和你差不多同时出国,但我早就放下了.真的不愿也不敢回想那段过去.虽然我并不后悔出国,可是让我重走一遍老路的话,打死也不干了.难得你如此细心\耐心的总结.这应该是大部分移民共同经历的历史.谢谢.
作者: Joe_xj    时间: 2003-10-27 13:51
写得不错, 不容易啊. 我是单身移过来的, 所以没你这麽多麻烦 . 祝大家都顺心!
作者: hhhlll    时间: 2003-10-27 19:05
To IEEE2003,
你真太顺了。
可你在另外的贴子上说你是留学生转的移民,不知你哪句话是真的?
作者: hhhlll    时间: 2003-10-27 23:35
没说你编故事。你要真是留学生转移民,那当然简单了。可你要象楼主那样,连飞机都是第一次坐(对不起,楼主,没别的意思),你还简单的了么?
看你的帖子,有点象说风凉话,挤兑人,总之有点别扭。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8 15:36
Sorry for being so late. Sorry for non-Chinese system.

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 of my family.
Now my son is in the nursery,and he like it very much. My wife and I are learning French.

The 2 years refers the time began when we submit our materials,until the date when we landed.

Immigration is a sophisticated process,I think,and it gives me too deep impression. That`s why I can`t help writing it down.
--------------------------------------------------------------------------
路漫漫之彼岸

飞机上吃饭真是艰难。放饭盒的板子放下之后,人就必须象块木头似地坐在那里,只有手、嘴和眼睛可以动。由于儿子小,没有座位,就由老婆抱着。老婆喂儿子奶,我喂老婆饭,再喂自己。儿子不吃也不喝,只靠他妈妈的奶水维持着。幸亏在国内从不喝牛奶的他,居然在飞机上爱喝牛奶了(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有牛奶就有希望。热心的空姐用微波炉把奶给热了。

由于在国内没有给孩子穿纸尿裤的习惯,又听说纸尿裤对孩子不好,所以也没有带。在飞机上可就麻烦了。儿子拉肚子的势头没有减弱,所带的餐巾纸、卫生纸和尿布供不应求。

当彼岸在眼前出现的时候,温哥华也就向我们微笑了。

到了入境大厅一看,竟有那么多的人。想赶快办好手续出去给儿子买牛奶,可是眼前的长龙让我们无可奈何。

检查照片的移民官量了量我们移民纸上的照片,只有儿子的合格。我和老婆的因为背景光线有点模糊,被否定了,于是又排队重新拍照。真不知那疲惫的面孔照出来印在枫叶卡会是什么样的。幸亏儿子不用照,否则不知又折腾多长时间。

照完照片,等着办手续的时候,儿子因为不舒服,闭着眼睛旁若无人地大哭。有一位移民官看了看我们,向我们招手,问我们排到多少号。然后他和另外一个人商量了一会,我们就看见他上方号码牌的数字不停地往上跳,一会跳到了我们的号码。我和老婆非常感激,连连对他说“谢谢”。他微笑着,例行公事地问了我们一些问题,就把手续办好了,没有网上所说的那么复杂。我们再次对他表示了感谢。

把行李转入国内航班。忙着给儿子找吃的,可是儿子除了对奶感兴趣之外,其他一概不予理睬。

时间象弹簧,心情好时就感觉短暂,处境难时就感觉漫长。在温哥华转机的时候,在多伦多转机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比拟相对论。我盼望着赶快抵达蒙城,找个落脚点,等儿子吃药、休息有规律之后,会好得快一些的。

飞机终于在蒙特利尔多尔瓦乐国际机场徐徐降落了。取行李的时候,发现机场没有不怀好意闲逛的人。警察带着有沿的圆顶帽子,感觉象是到了十九世纪的法国。

取下行李之后,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要联系接机的,总要先联系好住的地方吧。在网上倒是查到不少地方,但当时不能确定下来。现在打电话问,结果都已经租出去了。又正值新移民抵蒙的黄金时节,移民接待站都已经人满为患。接机的人说先到接待站,再上网找房子吧。

当时为了联系,我买了一张市话卡,十元一张,某公司的最低面值。结果不会用,问了几个人,最终还是没有学会。在多伦多的时候就买过一张长途卡,也是因为不会用,一直带到了蒙城。(事实证明市话卡其实没有必要买,因为通话费用和投币电话一样,又不如投币方便,而且还有使用期限。后来打了一次长途五分钟就把五元的余额花光了。)

在等候接机的时候,我象在北京国际机场一样轮番推着行李车往外走。出去要去一楼等车,却不知怎么上去。一位警察过来,推起一个行李车就进了电梯,关上门走了。我们好一阵紧张,这警察不会是假冒的吧?把行李推走可就麻烦了。

这时又一位警察示意我们从另一个电梯上去。赶紧上去之后,发现那位可爱的警察正笔直地站在行李车旁等候着。我满怀着感激的心情向他表示了真诚的谢意。

车拉着我们去新移民接待站。一路上看窗外的树木还没有发芽,北国风光,还带着几分冬天的气息。到了接待站,临时上网找了几家出租房子的,要么太贵,要么不合适。我想还是给这里的朋友联系一下吧。因为他们曾告诉我们,如果联系不到住处的话,先去他们那里住,再找房子。(多亏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到了蒙城之后,不但儿子很快地康复了,而且在办理各种手续、租房等事情给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很快熟悉了蒙城的生活。)

一开始打电话朋友不在,快到中午的时候,终于打通了。朋友很爽快地答应了,接机的人又把我们送到了朋友家。

朋友的房子是三个半的,挺宽敞。他们在厅里临时铺了一张床,儿子终于可以躺在床上好好地睡一觉了。那天太阳挺好,还有点热。我们洗刷完毕,吃了一顿地道的中国饭菜,才感觉到心里踏实了。下午,儿子睡醒了,给他喝了一些大米稀饭,吃得还可以,精神状态也明显好些了。

后来几天,儿子吃药、吃饭有规律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只是时差还没倒过来,白天睡觉,下午六、七点吃饭(他可能以为是早上六、七点吧),越到半夜,越有精神。到晚上十二点,还要正儿八经地吃饭,吃过饭要人陪着他玩。而我,白天由朋友领着去办理各种手续,晚上则上网联系房子。由于朋友的帮助,事情都办得很顺利。还给儿子买了一份医疗保险,因为公费医疗要三个月之后才有效。

在朋友家住了八天,房子才联系好,四月底搬了进去。我们的房子是两个半的,不大,但总算有一个家了。

于是新的生活开始了。
作者: Emerald    时间: 2003-10-28 15:59
很喜欢读你的故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等待续篇!
作者: atoz    时间: 2003-10-28 21:52
真费劲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9 15:17
新生活体验之捡来主义

新家除了我们带的几个箱子,一无所有。面对家徒四壁,我们开始了拣的生活。我不知道是否好多新移民有过这种拣的经历?(我发现新移民到了这里,大多变得会过日子了。)

加人和国人的消费理念颇有不同。国人从来不会舍得把家里不用的东西扔掉,总要把一些物品抱成古董、传家宝。即使要扔,也要扔给收破烂的,增加几元钱的收入。

加人扔东西似乎不用考虑,只要是不用了或看不上眼了或以新换旧了,就通通扔掉。有些可以继续使用的,他们往往摆放在显眼的地方,等着这些物品的新主人。总结起来是国人“喜新不厌旧”,加人“喜新厌旧”。

我们很快就拣了两个床垫,后来又看到了许多,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吧。再后来又陆陆续续拣了一些桌子,凳子和橱子。

有一天我们闲逛,看见有一家在门前摆了两辆自行车卖,自行车有七八成新。一问价格,两辆二十元。我怕听错了,问他们是一辆十元吗?他们说是的,一辆十元,两辆二十元。因加拿大自行车很贵,二手的也不便宜。网上有卖四、五十元的,听说车也不算新。

买了一辆新一点的车子回去,老婆念叨着说不如把另一辆也买下来,反正便宜,买一张月票还要五十多元呢。买单程票要两元多,少坐几次车,自行车钱也就出来了。想想也是,遂去把另一辆也买了下来。这两辆自行车确实带来很多方便。

听一位朋友说,他刚来时拣了一张桌子,受到他朋友的称赞。从此,他备感激励,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将头向两边摆来摆去,期望有所收获。看到垃圾堆,就两眼放光,脚下生风,直奔过去,将垃圾堆好好地扫描一遍,确认是否有价值的东西。

原计划过来再买电脑的,可是由于手头加币吃紧,迟迟没买,也没法上网。说起电脑来,老婆带着一脸的梦想说:咱们拣一台吧。我觉得不可思议,就说:祝你好运。当时我觉得扔的家具或许可以用,扔的电器,还指望它好用吗?

那时老婆拣了几台小电视回家,要么通不上电,要么没有信号。结果她在前面拣,我在后面扔,把耐心和信心都扔没了。

过了几天,我回到家,老婆对我说:拣了一个显示器,十五寸的。我说:好用吗?她说:没有主机,没法试。

有一天我们外出,快要下雨了,就往家返。看见前面像是一个显示器,赶紧过去一看,是个十七寸的。我看生产日期是二OOO年的,心想:别指望它好用了。二OOO年的就往外扔,除非机器坏了。

正犹豫要不要搬回去,旧主人站在阳台上说:那不是个电视。我说:哦,那应该是个显示器吧。他似乎有点奇怪我还知道显示器,说:是的。我说:好用吗。他说:好的。我才买了两年,现在刚买了一个大的,就把它扔出来了。

于是没再多问。显示器从此换了主人,那就是我。

万事俱备,只欠主机了。老婆不负厚望,过不多久,就不辞劳苦地扛回两个主机。一看,分别是386和486。只是没有光驱。兴冲冲接通一试,两个主机硬盘全被格式化了。没有DOS安装盘,想装WINDOWS,那是不可能的,一是没有光驱,二是配置太低了。无奈,全扔掉吧。老婆一脸的遗憾。我说:以后再捡主机,没有光驱的通通不要,有光驱才有希望。

老婆谨记我的教导,不久又立新功,果然扛回一个带光驱的。开机一试,居然还有WINDOWS98操作系统,只不过是法语的,如看天书。不过这不难,再安装一个中文的就行了。至今用着还挺好的。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29 15:34
新生活体验之奉献

这时的蒙城已经是春光无限。在国内看惯了春天的大风肆虐,尘沙满天。如今又见到了和风送暖,鸟语花香,碧草青青,绿树荫荫。海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松鼠在草坪上欢快地跳跃。圣劳伦斯河水荡漾着清波,普雷河唱着不变的歌。一切都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孩子入托应该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最关心的事情了。给好多托儿所打电话问,他们都会很热心地给登记下来,然后告诉你从LIST上看,你的孩子大概两年之后就可以排上了。

我们五月份的时候去附近的一家托儿所询问情况,老板让我们六月份再去看看,可能会有一个位置。到了五月底,老婆就去问了,结果喜出望外。老板说:你们很幸运,孩子六月一号可以入托了。于是老婆根据老板罗列的物品清单,忙着采购。并且预交了六月份的托儿费。

这样加上交房租、买月票等等,口袋里的加币日渐减少,美元对加元的汇率也居低不上。工作没着落,就连LABOUR工也还没有找到。这时多亏一位朋友告诉说在西部工业区有一家职业介绍所,在那里登记找工作比较容易,可以去看一看。我如拨云见日,第二天就去了。

在职介所登记完毕,工作人员告诉说,回家等电话吧。我正准备离开,他又问我现在有时间吗?我连忙说,有。我正在家闲得着急呢,只要有工作,一切都好说。他说,准备一下,马上就走。

工作人员从窗口塞出一双很破很旧的靴子和运动上衣来,不知道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了。而且鞋带断了几节,又系起来的,只穿过两个鞋眼。我套上鞋子,足足大出二、三个号来,一走路脚后跟就跑出来放风。我费了半天劲,还是不能将鞋带成功地穿越每个鞋眼,忙得满头大汗。要是干搬运,这鞋子怎么能跟脚呢。

工作人员问,准备好了吗?我不假思索地说:准备完毕,请指示。他说,到前面的房间照一张像。我连忙将脏兮兮的运动服望头上一套,亦步亦趋地跑了过去。照完像,车带着我们直奔目的地而去。这是我第一次在加拿大,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参加工作时间是二零零三年六月四日。

到了一看,原来是加工金属筐的。老板让我作焊接,就是一种对接焊。我以前最怕这一类的手工活,因为手笨。在学校做实验都是手忙脚乱的,不是碰倒瓶瓶,就是踢倒罐罐。感谢上帝,我居然变得心灵手巧了。他们教上两遍就学会了,而且干起来得心应手,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老板似乎挺满意。

不过第一份工作比较短暂,累计工作时间不到一周。后来在一家照明灯装配厂做工,这一次在岗位上闪光的时间比较长。

这种“特合我意”(法语travail,工作。抱歉:发音可能不准确)很不容易做。工厂一般都是七点开工。因为离家很远,早上五点就要爬起来,迷迷糊糊穿好衣服,用凉水抹一把脸,随手往嘴里塞一点填肚子的东西,就匆匆忙忙地去赶第一班地铁。行程一个多小时,到了工厂也就该绷紧弦进入状态了。然后一站就是八个多小时,中间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含休息)。一天下来,象我这种自认为从小就能吃苦耐劳的人,也感觉非常“乏体力”(法语fatiguer,疲劳。抱歉:同上),更不用说那些自小没有尝过多少苦味的淑女和书生了。

原想五月份COFI班面试,能排上八月份的课。可是六月底老婆的学前面试通知来了,我的还渺无踪影。老婆面试时顺便问了一下,我居然要到十月份,看来革命工作还得继续干下去。(不过后来好多排上COFI班的同志于各种原因取消了,我也从厚厚的LIST下浮出水面,赶上了老婆的步伐,同时读上了COFI班。)
作者: wuwu    时间: 2003-10-30 11:35
好样的, 小醉虾, 新移民什么都要从头开始, 关键要心态好, 有你这样的乐观精神, 今后什么都不怕.

我也曾见了Garbage就两眼放光, 不过本人运气不好, 没检到什么好东东, 加上人单力薄又没车, 最多有搬张椅子的力气, 有时候看到很好的家具也没办法抬  

现在我的本地男友虽然有车有力气, 却坚决不会帮我检东西. 可能新移民无所谓, 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作者: WildHorse    时间: 2003-10-30 12:13
It seems a novel, not a real story.

SARS happened this summer, but you were here in the summer, why you experienced it in Beijing?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30 12:55
To长得像暴龙:Who changes 4 mobile phones? I didn't mention 4 mobile phones. You refer to yourself?

To呜呜:I think picking up some useful things is good for many immigrants if they don't have a lot of money. Yeah, it's not a long-time strategy.I'm preparing my knowledge for future job.

To WildHorse:This is a real story.I landed here this year.SARS began before Chinese New Year of 2003.You can read the relative news on internet or other medias.

------------------------------------------------------------
新生活体验之在特价的日子里

为了节约开支,我们在采购生活用品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每个周六的早上,都有人挨家挨户送特价报纸。我们对特价报纸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发现许多老外对特价报纸也情有独钟。

每个周六的早上,拿到特价报纸以后,老婆就一张一张进行对比、筛选,把符合条件的需要采购的物品列表记录下来:A超市:商品一,价格一,计划采购数量一;商品二,价格二,计划采购数量二……;B超市:……,以此类推。一般周末的安排就是不厌其烦地往来于各大超市之间,于众多的商品中找出我们的所爱。

这里的特价和国内的很不相同。国内的特价我见过,特价商品一般一次只推出一种。定于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在某商场某柜台,数量有限,欲购从速,过期不候。于是那天的那个时刻之前,人们就排起了长龙,非常壮观。冬天的早上,坐车上班,有时看见许多老年人在寒风中搓着手,跺着脚,不畏严寒,提前两个多小时等候。特价商品一般是每次只一种,而且限量供应,卖完为止。

据报道,某市某商场某天食品油特价,结果当天商场里上演了一出新狮王争霸赛。因为争抢,一些人摔倒在地,每只手里还各紧紧地抓住一桶宝贵的特价油。商场的玻璃门也遭遇破碎的痛苦。营业员小姐们在一边乐得合不拢嘴,笑看众生。

这里不但特价的商品种类繁多,而且一般一周一期,周周有特价。还要保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特价商品的价格比正常价格低很多。比如两升的饮料,能到四十九加分一瓶,折合人民币约三元;牛肉、火腿九十九加分一磅,折合人民币约六元一斤;鸡腿五十九加分一磅,折合人民币约四元一斤。从面粉、大米和食用油等这些基本食品到衣服、家具和电器等等生活用品,可以说应有尽有。即使只采购特价商品,也能应付基本的生活需要了。

这里有个小插曲。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儿子在地上走着玩。一会,一位营业员小姐跑过来,蹲在他屁股后面看,我和老婆不知怎么回事。只见她满脸灿烂的笑,扯儿子的开裆裤的两边往一起捏着,对老婆说:“Oh. It’s open.”

老婆恍然大悟,连忙说:“哦,这是中国式童裤。”老外的孩子都是穿纸尿裤的(他们并不认为纸尿裤对孩子身体不好,在国内听到的结论不知道是根据什么原理推断出来的),好几岁还穿着,裤子从来不开档,看来对开裆裤没有什么概念,只是以为裤子裂开了,漏出屁股蛋了。从此,我们带儿子出去玩,就不再给他穿开裆裤了。
作者: hichory    时间: 2003-10-30 13:30
写得真详尽,已经推荐给国内要到蒙城的朋友作为参考文献阅读啦.  想当初我们到多伦多之前, 在网上仔细阅读了多遍王又辛先生的新移民家书还有其他朋友的经验谈, 学到和了解了很多东西.  谢谢这些把经历详细记录下来的朋友.

关于SARS, 我本人3月底,4月初,正好在北京出差,当时气氛
还不是很紧张,不过在民间已经有诸多传闻. 离开的那天在候机厅看到有不少的旅客带口罩, 还有就是一对夫妇抱一个小孩, 小孩有咳嗽发烧的症状, 加航的工作人员是好歹不让登机, 把他们留下啦. 不知道后来怎样, 你们算幸运的.
结果回到这边, 多市形势严峻, 北京正是高发期, 除了自我在家隔离3周以上, 别无他法.
作者: kindernessly    时间: 2003-10-30 13:30
nice writing,continue.. please
作者: Iverson    时间: 2003-10-30 15:21
我让斑竹删的帖子,主要是不想小醉虾跑题,方便的话,什么时候完成了,发一个Word文件给我们,或者是全文再贴一次,多谢。

To暴龙,我们这个爱好相同,不过恶讨厌N牌遥控器,有必要我们另开帖子交流。

ToSmokers,每个人有喜欢的东西,我不觉得抽那么多钱的烟好象很爽的样子,不过我1个手机也就定你3个月的烟钱,不多不多。
作者: Iverson    时间: 2003-10-30 19:12
I stay away, go ahead, guys, sorry for any interruption. I support people like XZX, and wish someday he will share us with how the days can be different after a few years later's hardwork!
作者: freshland    时间: 2003-10-31 00:17
斗转星移,生活也还在继续...
小醉虾, 你的帖子都较长,我没耐心读过. 但很佩服你坚持不懈的精神.继续奋斗,继续前进,继续享受生活吧! 不管前面,明天将会是什么,但生活本身对我们人类已经是个很大的恩赐了.
枫叶在飞,仍在飞...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31 15:24
To Smoker:Thank you. Different people has different life.

To all:I just show a real life. No any intention to laugh at myselft and others. I believe it's not long before many new immigrants lead a brilliant life. The fact will demonstrate this.

I'd like to say it's not easy for many immigrants succeeded in immigration. To cherish.To struggle continuely.
-----------------------------------------------------------------------
新生活体验之来日的路

大陆来的新移民,大多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许多人在国内已经功成名就。可是一踏上北美这块土地上,一切似乎都要从零开始了,不管在国内有多么大的工作业绩,多么好的工作环境,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加拿大,这就是北美。(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人,受到机遇的垂青,来加后很快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我们有着不平,也有着无奈。面对这种情况,新移民开始了艰苦的探索。事实是这样的,中国移民的第二代往往是活得潇潇洒洒,挥洒青春年华的一代。他们学业有成,受教育程度高;事业有成,很多人步入白领阶层或取得卓越的成功。但第一代,往往要抛弃原来舒适的工作和业已取得的成就,在异国他乡,埋下头来,从我做起,从劳工做起,在社会的底层默默地奉献自己。许多新移民为了争一口气,重新走进校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

可是在学历上,加国的观念再一次体现了与中国的不同。在国内,往往学历越高,就业越容易,报酬也相对高。所以几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几乎直线上升。可是在这里,即使拿到了本土的研究生文凭,仍然难以找到专业工作。我碰到过几个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有的毕业几年了,仍然靠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为生。他们的知识和才华就随着机器单调的声音和似水的流年慢慢地消逝着,让人感觉真是一种知识的浪费。

不知道这是否有代表性?也不知道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到底如何?研究生入学申请的复杂程度和毕业后的就业难度,让我对报读研究生课程望而却步。毕竟,时间和精力消耗不起呀。

另外,语言始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就业障碍。好多人因为语言问题,就要到手的专业工作转眼化作了云烟,煮熟的鸭子又变成天空飞翔的小鸟。这一点上,土生土长的加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必拿出太多的宝贵时光去学英语和法语,他们当然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他必要的知识。所以新移民来到这里,如果不是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拿出专门的时间来学习语言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试想一下,上司交待一项工作,如果听得似是而非,一知半解,怎么去开展?如果语言不流畅,怎么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同事的建议呢?怎么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呢?

面对这些情况,有人做好了回流的打算,国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面对围城总是这个样子的,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如果是进来了又出去,出去了难道不会又想进来吗?那些回流一族,他们的情况又怎么样呢?想一想当初为什么出来,就应该知道回去以后会不会还想出来了。人生一世,如白马过隙,倏忽而已,经不住这样的周而复始。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如果你从一个起点跳到另一个起点,或者从另一个起点又回到原来的起点,那么在每一个起点上,你都是落伍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新移民,面对这种事实,做出另一种选择,读TRAINING去。根据黑猫白猫理论,能找到工作的学习才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不再顾虑国内的亲朋好友会有什么看法。这些亲朋好友中的大多数人认为移民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去,混个洋国籍,拿个洋文凭,找个洋工作,抱个金娃娃(备注:不是洋娃娃),到时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这真是事先背在身上的一个大大的包袱。

其实在加拿大挣钱并不容易,挣大钱更不容易。做体力劳动,一站就是一天,当然不如在国内坐在办公室,在空调和电脑旁工作舒服。但是为什么我们抛弃了呢?因为我们带着各自的梦想,带着各自的期望。也许是为了自己,也许是为了后人,也许是为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我们毕竟来了。我们历经反复的思索,我们历经艰苦的努力,我们历经漫长的征程。我们飞越万水千山,来到大洋彼岸。我们来了,就好好地生活吧。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0-31 15:30
结语

枫叶在飞,舞动我多彩的梦想;枫叶在飞,牵引我执着的脚步。愿这片片枫叶,送祝福与真情,给那些一样追梦的人;愿这片片枫叶,带快乐与健康,给那些热爱生活的人。

(Fini ici.Merci pour lire.)
作者: kittymm    时间: 2003-10-31 15:36
小醉虾:为你的艰辛而感叹,为你的乐观而感动,为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对加拿大有这么深的认识而敬佩。
祝你和你的家人好运!
作者: liquid-sun    时间: 2003-10-31 18:24
小醉虾写的好。我一直耐心的等着看完你的文章。
其实不必为捡东西为难。我从美国来,在美国时碰到许多留学生和移民,有的现在已经很富裕,但谈到当初刚到美国时也是靠捡东西安家的。大家知道这只是一个过渡。
有一定我想说:其实加拿大最需要的是技术工人,高学历移民不是很需要。这是事实,与政府的移民政策不符。现在想办移民来的同胞应该明白这一事实。有思想准备。有人来了就找到专业工作,但这个比例是移民总算的百分之几?
其实可以网上统计一下:一年内找到专业工作的移民有多少?Montreal 去年大约有3万中国移民。
有时我想,如果中国的民工移民来此会过的比我们好。
他们能吃苦,不在呼工作好坏,而在此,体力劳动的工作是容易找到的。不是吗?
作者: Travelsky    时间: 2003-10-31 20:01
First of all , Great thankful to Drunk Shrimp. very good artical,you write what I intend to do in my mind, but I have no time to finish it. Wish god bless you family and good luck to you everyday. Moreover, your decision to land in Montreal is a wise choice.

Then,to Mr.liquid-sun:
please stop complaining the immigration policy of Canada,it's useless,really,to be frankly. I also always complained the immigration policy a couple of times ago,just like you. But I can feel now that it is no use to complain other than do something basic work. For example, learn english.
If you need any help, I can discuss this with you,feel free to email me. Hope you lucky!
作者: 老黄牛    时间: 2003-10-31 20:03
写得好,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认为它是精彩还是乏味.什么时候再来一篇.
作者: oneone    时间: 2003-10-31 20:34
蒙城出了一个小醉虾。!!

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一代。谢谢你,小醉虾。
作者: cod    时间: 2003-10-31 21:37
写得很详细,和我们那时的生活一样一样的。
其实我们大家都是这样折腾过来的,我比其他人更甚的是,干脆在国内的最后一年就在中介工作了一年,经历了太多的移民路上的风风雨雨。
不过有一点要向小醉虾说明的是,小孩从来就没有落地费,不知你为什么还交了小孩的落地费?真是很奇怪。对了,我想起来了,应该是小孩的申请费。原来是100加元,后来涨了50,是150加元。
作者: baisheng    时间: 2003-10-31 23:15
如果连申请移民这种事情自己都处理不了,还要靠中介,还想出国,哎     :confused:    :confused:
作者: WildHorse    时间: 2003-11-2 21:13
小醉虾,

我对国内SARS的真实情况不太了解,误会你了,抱歉。

如果愿意的话,想与你交换email地址,我的email地址是cczuo@yahoo.com
作者: WildHorse    时间: 2003-11-2 21:15
小醉虾,

我对国内SARS的真实情况不太了解,误会你了,抱歉。

如果愿意的话,想与你交换email地址,我的email地址是cczuo@yahoo.com
作者: szlh    时间: 2003-11-2 21:47
长得像暴龙
Member
Member # 31249
posted 11-01-2003 01:51                  
-------------------------------------------------
为什么每次偶一回帖,前面的帖子就容易不见啊,弄得偶像个自言自语的傻瓜似的。

问IEEE2003是怎么回事
作者: Travelsky    时间: 2003-11-2 22:49
这还用说,被砍了呗,前两天一个西北学生游行的帖子,有100多跟贴,整个都被砍了,咳,越来越没劲了,偶不玩了,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2-13 13:43
不知怎么回事,从校园网再也登录不上SINOQUEBEC了。想要说声感谢和抱歉的话,也没有办法表达。

如今总算可以重出江湖,向各位大虾鞠个躬,问个好,抱个拳,道个谦。

COD说的真实不虚,小孩的落地费有误,应该是小孩的申请费。原来是100加元,后来涨了50,是150加元。

WildHorse小小的误会,没关系的。我的信箱是CHINAHEART@HOTMAIL.COM.欢迎联系。

baisheng不知道你身边移民过来的人有没有通过中介的。我身边的人大多是通过中介办的。因为具体不知怎么办,时间和精力也不够用的。

liquid-sun你说得很有道理,关键在于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从现实中寻找希望,为了理想而努力,这才是主要的。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2-13 15:07
小小醉虾,笑傲江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作者: spiderrman    时间: 2003-12-20 14:59
文章非常精彩,我是一口气全读完了.
要找工作,你可以去"蒙城华人报"试试,我想.
作者: canadacontact    时间: 2003-12-20 18:26
写的好,看得我热泪盈眶,不仅回到刚到加国的那段岁月。多伦多有许多综合的网站。你可以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闲适的时候给他们写的东西。
当年出国的时候是把王又辛家书作为圣经来读的。
作者: 小醉虾    时间: 2003-12-21 20:01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提供的信息,我会去努力的。

在此也祝大家过一个平安、快乐、祥和、幸福的圣诞!

Merry Christmas.

Happy New Year.
作者: linruifu    时间: 2003-12-22 21:20
写得很真很实,我们也深有体会,同是过来人。
作者: answer    时间: 2003-12-30 03:40
很喜欢您的叙述.
我一女流,同样经历你所讲的过程.先生由于忙于自己的事业.只能负责考雅思且送我和孩子登陆.
回想当年一样的找中介,准备材料和物品及照顾旅途中生病的宝宝..... 历历在目.但比起登路后的艰辛,那时应当是快乐的,毕竟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渴望.
而如今有的却是"路漫漫兮,上下而求索" 的惆怅.
HAVE A NICE DAY! 是我对自己对所有辛勤努力的朋友衷心祝愿.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