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打印本页]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8-28 14:25
标题: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全文链接:http://猪鼻插葱.googlepages.com/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来加拿大8年了,四前从Concordia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12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5k USD。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8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
  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

  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

  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

  Job hunting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

  如果能进入co-op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internship.

  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

  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part time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

  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

  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

  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

  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

  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

  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

  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
  1.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

  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
  ----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
  ----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
  ----北美的job hunting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
  2. 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

  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18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
  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labour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labour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
  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training、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
  这边读training大多数program 90%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training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14/hr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16/hr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3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
  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2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
  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
  3. 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

  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
  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4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
  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8年前去Corcordia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
  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no, no, no, 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let me tell you why, 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regularions, 别错过了deadline。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
  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 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GPA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GPA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
  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GPA别太低了),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
  4. Job hunting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

  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4年甚至5年,会计专业2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4.9(在美国),平均7.6万,top 10%可以挣11.5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3.4(美国),平均5.5万,top 10%可以挣到9.4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2.1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15.6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28.2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
  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google一下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
  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90%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McGill的研究生专业的。
  5. 如果能进入co-op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internship.

  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co-op专业就应运而生。Co-op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Condordia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co-op的,也有非co-op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co-op的专业(有co-op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
  当然,进了co-op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co-op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10点。
  6. 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

  前文已说,北美的job hunting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ConcordiaMcGill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job hunting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personal statement. 我当时就让一个Concordia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personal statement,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unding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7. 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8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
  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12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
  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I am graduating 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google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Career Placement Center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
  8. 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part time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

  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
  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
  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1%,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15%。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4%上升到7%,基本上可以预测4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8”(保证8%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
  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4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
  9. 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

  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Concordia大学的Office of Disabilities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
  10. 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

  幸好当时我在Concordia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
  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Concordia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50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
  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A+,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50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email联系。
  后来申请McGill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McGill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programmer,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special student, 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17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10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7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McGill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9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
  11. 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

  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
  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学的毕业总GPA3.68,大约是top 5%吧。虽然申请McGill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programmer和做special student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3.68GPA作底,我想McGill连做special student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
  第二个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6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5A+,一个A-,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McGill推荐我的实力。
  第三,在McGill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
  此外,我做programmer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McGill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600余次,并获得McGill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
  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
  12. 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

  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offer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offer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6000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500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500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email,简短的email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20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500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
  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email500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offer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
  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Offer.
  13.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

  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Monster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Monster的专家帮我修改了Resume。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11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Monster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Monster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Monster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3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
  14. 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

  我是一直相信:人的IQ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11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IQ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
  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cus我自己。
  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4年前我从Concordia大学以3.68GPA毕业,可是正好碰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12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Labour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
  FYI,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60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Quebec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
  
  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14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200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Q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
  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8-28 14:42
标题: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来加拿大8年了,四前从Concordia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12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5k USD。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8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


  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

全文请点链接:
  http://猪鼻插葱.googlepages.com/
或者蒙城华人站内的链接以及大家的讨论: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p=2346577#post2346577
谢谢!
作者: legend_03    时间: 2009-8-28 14:56
赞一个 :eek!:
作者: sym1988    时间: 2009-8-28 15:15
标题: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作者: Andrea    时间: 2009-8-28 15:30
写得很好,看了很受启发. 谢谢!
作者: hbyzy    时间: 2009-8-28 16:17
我正在找工作,此文好文,此人好人
作者: sandyliu    时间: 2009-8-28 18:59
一口气读完,总感觉不吐不快,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好!!!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09-8-28 20:15
标题: 好帖子
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很正确
祝坚持走好自己的路!
顶一顶!
作者: pipilee15    时间: 2009-8-28 21:03
确实好文。
作者: 潇潇晚雨    时间: 2009-8-28 21:29
佩服!赞一个!!!
作者: chrisfeng    时间: 2009-8-28 22:17
受益匪浅,楼主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啊!佩服!
作者: Grandhomme    时间: 2009-8-28 22:28
此文是好文,搂主是好人,这里先表达对楼主的感谢!但我也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说,楼主只是从正统的渠道论述了找工作的技巧。但我觉得对于我们第一代新移民,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也拥有雇主要求的各种技能,甚至语言能力达标,但还存在一个能否被主流民族接受的问题,通俗点说,就是种族歧视的问题。例如,同样能力,甚至能力比其他申请人优秀,如果有其他本地人申请的情况下,面试机会和工作一般会优先给予当地人,甚至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当地人找到的工作的工资也要比我们高出50%左右。这种情况我看到,接触到的也不少了。特别是对于一些要求使用语言多一点的工作尤其如此,这是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不可避免的。楼主的经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面对一些工科的职业,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相关要求不高。我再举个例子,假如某人在国内是学或从事管理,或贸易,或教育或市场规划,来到这里以后再做回本行,我个人觉得并非好的选择。还有,一部分雇主对某些民族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一看到名字是某个民族的,他们往往就会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而不是能力为先。这种情况我也碰到很多。希望大家拍砖,谢谢!


作者: 54431    时间: 2009-8-28 22:35
经验之谈,获益匪浅
作者: xiaohuichang    时间: 2009-8-28 22:38
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
最欣赏这句话
作者: leotao    时间: 2009-8-28 22:55
佩服,值得学习!
作者: DOTNET    时间: 2009-8-28 23:10
授人以渔,作者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8-29 12:29
标题: 月亮其实一直是圆的,但人们总是喜欢去看亮的那一边!
好像没有拍砖的人,所以上来冒个泡感谢大家!多谢大家的回帖!

to: Grandhomme,
例如,同样能力,甚至能力比其他申请人优秀,如果有其他本地人申请的情况下,面试机会和工作一般会优先给予当地人,......
----
我觉得你说的对,但同时我觉得这太正常了。不妨换个场景也换个角色想一想,如果是在广州我想招聘一个人,AB是一个大学一个班级毕业的,A的能力比B强一些,成绩也好一些,但是只会说普通话,B会说普通话、也说一口流利的白话。如果我是老板,我会倾向于要B. 就算我会要A, 我也会给他少15%的工资。至于为什么你自己去想。如果想不明白,我只能说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的能力不够。顺便说一句: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是每一个雇主和主管都极其看重的能力之一!
  楼主的经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面对一些工科的职业,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相关要求不高。我再举个例子,假如某人在国内是学或从事管理,或贸易,或教育或市场规划,来到这里以后再做回本行,我个人觉得并非好的选择。
  ----绝对没错,谁都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只要是与人文有关的东西、关系越大、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这是你在出国之前就应该知道的。也就是说,以前你是习惯在空中飞翔的鸟,来到加拿大却要你游泳,这个过程绝对是痛苦的。学科学和工程的基本上有点像是两栖动物,易于适应一些。我太太就是学中文的,我深知其中的痛苦。我自己其实以前在国内干空调暖气的本行业只干了10个月,反而是干管理5年、做销售5年,我更擅长的绝对是管理和销售,但是我反复思量,最后还是选择了读工程,也算是白白浪费了以前10年的经验吧。但这是我在出国之前就已经考量了几个月所下的决定,我当时也犹豫了好几个月到底要不要出国。就好像我一个好友在我临出国前饯行的时候说的:我也羡慕国外的物质生活,但是我在中国奋斗了十年,终于混到了个小康,让我出国等于让我回到十年前从头起步,我受不了。我得说,我的朋友很智慧,因为他对自己有很清楚也很清醒的一个认识。既然出来了,就得拿得起、放得下。这种心态远比你最后到底决定干什么重要,只要有这种不服输的心态,你到处去问、到处去看、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祝你好运吧!顺便说一句,我弃文从工主要是因为我深知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记忆力差,学英语特费劲,要不然我肯定还是会选择从事管理或销售,然后拼命攻克英语的。谁都有本难念的经,对吧?共勉,共勉。
  还有,一部分雇主对某些民族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一看到名字是某个民族的,他们往往就会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而不是能力为先。这种情况我也碰到很多。
  ----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正如你所说,那是“一部分雇主”。你有没有看见也有另外那么一部分雇主,他们对中国人也有偏见:固执的认为中国人就是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好!你见过吗?告诉你,我见过的太多了. 远的不说,我前文所说的那个“冒汗教授”,她的手下有3/4的研究生都是中国人!康大来自全世界的学生都在抱怨她对中国人有偏见. 你要是没见过这样的雇主我只能说你见的人太少了。在北美有大把这样的雇主. 你要善于去主动发现他们,利用他们. 中国人在国内的时候喊得很响,“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民族”, 到了国外反而把自己的优点给忘了,非常可惜!打个比方说吧,我常常告诉别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做人要勤奋,可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说,“那早起的虫儿岂不是被鸟吃?”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事实,而在于你去看哪一面。月亮其实永远都是圆的,但是我相信你更喜欢看它亮的一面,对吧?彻底忘掉不亮的那一面,你会更快找到你想要的.
  
  To: Openburn
  ------ 感觉有些夸张。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都是很难的,这边的一个学期只有短短3个月,大学里任何课程一般只是学个最最基本肤浅皮毛的东西。我感觉这三个月哪怕只学一门课想精通都不大容易,更何况是6门!要么作者是超人,要么CONCORDIA老师打分放水。
  第一点我想说的,A+在北美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是指最好的5%, 而不是95分. 也就是说,我71分的成绩拿过A+, 91分的成绩却拿过A-. 这就是北美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老师放水都没用!你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因为你从中国来,在中国现今的人才市场,精明的雇主从来不看学生的成绩!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越是二流的大学,老师打分越放水.
  第二点我想说的,把咱们中国人的聪明劲儿多用到北美来好不好?一个学期只有3个月,但是我用3个半月来学习可不可以?我只不过是那个学期之前的圣诞节没过而已!你误以为我3个月修6门课是超人,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呀!你干吗不去利用别人的这个误解呢?告诉你一个秘密吧:科学家证实鲜鸭蛋其实远比鲜鸡蛋好吃,但人们喜欢吃鸡蛋,是因为母鸡一下完蛋就马上大叫:“我下蛋了,我下蛋了!”而鸭子下完蛋从不做声,等人们发现鸭蛋时早过了好多天了, 不新鲜了, 鸭子因为人们不喜欢吃鸭蛋,斗志渐衰,产蛋量剧减,还到处跟其它的鸭子抱怨说,所有人类都在歧视我们鸭种族!所以,不要光会干活,还得知道怎么“表功”。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能力,要多想多练.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8-29 13:41
标题: 月亮其实一直是圆的,但人们总是喜欢去看亮的那一边!
好像没有拍砖的人,所以上来冒个泡感谢大家!多谢大家的回帖!

to: Grandhomme,
例如,同样能力,甚至能力比其他申请人优秀,如果有其他本地人申请的情况下,面试机会和工作一般会优先给予当地人,......
----
我觉得你说的对,但同时我觉得这太正常了。不妨换个场景也换个角色想一想,如果是在广州我想招聘一个人,AB是一个大学一个班级毕业的,A的能力比B强一些,成绩也好一些,但是只会说普通话,B会说普通话、也说一口流利的白话。如果我是老板,我会倾向于要B. 就算我会要A, 我也会给他少15%的工资。至于为什么你自己去想。如果想不明白,我只能说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的能力不够。顺便说一句: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是每一个雇主和主管都极其看重的能力之一!
楼主的经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面对一些工科的职业,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相关要求不高。我再举个例子,假如某人在国内是学或从事管理,或贸易,或教育或市场规划,来到这里以后再做回本行,我个人觉得并非好的选择。
----对没错,谁都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只要是与人文有关的东西、关系越大、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这是你在出国之前就应该知道的。也就是说,以前你是习惯在空中飞翔的鸟,来到加拿大却要你游泳,这个过程绝对是痛苦的。学科学和工程的基本上有点像是两栖动物,易于适应一些。我太太就是学中文的,我深知其中的痛苦。我自己其实以前在国内干空调暖气的本行业只干了10个月,反而是干管理5年、做销售5年,我更擅长的是管理和销售,但是我反复思量,最后还是选择了读工程,也算是白白浪费了以前10年的经验吧。但这是我在出国之前就已经考量了几个月所下的决定,我当时也犹豫了好几个月到底要不要出国。就好像我一个好友在我临出国前饯行的时候说的:我也羡慕国外的物质生活,但是我在中国奋斗了十年,终于混到了个小康,让我出国等于让我回到十年前从头起步,我受不了。得说,我的朋友很智慧,因为他对自己有很清楚也很清醒的一个认识。既然出来了,就得拿得起、放得下。这种心态远比你最后到底决定干什么重要,只要有这种不服输的心态,你到处去问、到处去看、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祝你好运吧!顺便说一句,我弃文从工主要是因为我深知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记忆力差,学英语特费劲,要不然我肯定还是会选择从事管理或销售,然后拼命攻克英语的。
         
你看,我彻底丢掉了10年的经验,来加拿大读了4年的本科还找不到工作,白读了4年不说,McGill还说我专业不对口,3.68GPA都不要我,搞得我给一个教授做了一年的廉价劳工(programmer,$8/h),见机行事,最终才得以跨入McGill的校门,其实我在读研的时候还被我的 supervisor因为一场误会差点开除我呢,逼得我不得不上演了一场巧除奸臣的戏,那可是惊险无比!我现在做梦最常见的主题就是被我的系主任开除了、然后我吓得从梦中惊醒,想起来都好笑,但当时我真的是惶惶不可终日、日夜思量对策如何化解误会、建立信任的。你看,谁都有本难念的经,对吧?共勉,共勉。
还有,一部分雇主对某些民族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一看到名字是某个民族的,他们往往就会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而不是能力为先。这种情况我也碰到很多。
----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正如你所说,那是一部分雇主。你有没有看见也有另外那么一部分雇主,他们对中国人也有偏见:固执的认为中国人就是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好!你见过吗?我见过的太多了. 远的不说,我前文所说的那个冒汗教授,她的手下有3/4的研究生都是中国人. 康大来自全世界的学生都在抱怨她对中国人有偏见”. 你要是没见过这样的雇主我只能说你见的人还不够多。在北美有大把这样的雇主. 你要善于去主动发现他们,利用他们. 中国人在国内的时候喊得很响,“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民族”, 了国外反而把自己的优点给忘了,非常可惜!打个比方说吧,我常常告诉别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做人要勤奋,可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说,那早起的虫儿岂不是被鸟吃?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事实,而在于你去看哪一面。月亮其实永远都是圆的,但是我相信你更喜欢看它亮的一面,对吧?彻底忘掉不亮的那一面,你会更快找到你想要的.

To: Openburn
------ 感觉有些夸张。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都是很难的,这边的一个学期只有短短3个月,大学里任何课程一般只是学个最最基本肤浅皮毛的东西。我感觉这三个月哪怕只学一门课想精通都不大容易,更何况是6门!要么作者是超人,要么CONCORDIA老师打分放水。
     第一点我想说的,A+在北美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是指最好的5%, 而不是95. 也就是说,我71分的成绩拿过A+, 91分的成绩却拿过A-. 这就是北美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老师放水都没用!当然了,你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因为你从中国来。在中国现今的人才市场,精明的雇主从来不看学生的成绩。因为越是二流的大学,老师打分越放水.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最好把咱们中国人的聪明劲儿多用到北美来吧。一个学期只有3个月,但是我用3个半月来学习可以吧?我只不过是那个学期之前的圣诞节没过而已。3个月修6门课是超人,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呀!你不正好可以去利用别人的这个误解呀?告诉你一个秘密:科学家证实鲜鸭蛋其实远比鲜鸡蛋好吃,但人们喜欢吃鸡蛋,是因为母鸡一下完蛋就马上大叫:我下蛋了,我下蛋了!而鸭子下完蛋从不做声,等人们发现鸭蛋时早过了好多天了, 不新鲜了, 鸭子因为人们不喜欢吃鸭蛋,斗志渐衰,产蛋量剧减,还到处跟其它的鸭子抱怨说,所有人类都在歧视我们鸭种族!所以,不光会干活,还得知道怎么表功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能力,得多想多练.   与中国的情形不同的是,在北美要想表功,一定要以事实为载体,而不是以嘴巴为载体。所以表功的背后多了一份实力作支撑。多动动脑筋,怎么样在你的学习工作中去制造事实。
作者: 一尘一土    时间: 2009-8-29 14:30
我是来看楼主拍砖的。恭喜楼主找到专业工,辛苦耕耘终于大丰收了^_^。

另外,楼主关于读书的那几段很深刻,顶一个。
作者: 小笼馒头    时间: 2009-8-29 21:06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受益匪浅!
很想知道楼主在McGill读的是不是Dr. P的medical physics? 现在是不是在Rad Oncology做physist? 如果M. Sc毕业,是否有可能留在Montreal的有Rad Onc的四家医院啊?

多谢多谢
作者: aniu    时间: 2009-8-31 00:01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我的专业是日语法文,国内工作经验是5年的航空地面业务。
来加一年,一直在努力申请护士专业,回首过去的15年,自己差不多是5年就换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
到这里来又要从0开始。(日语航空根本没办法在本地活用)。
年过而立还在这绕弯路,很是郁闷。
作者: caq    时间: 2009-8-31 00:13
八年了,别提它!------选自“智取威虎山”
作者: 友人    时间: 2009-8-31 01:02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欣赏楼主的努力和锲而不舍!

加油!前进向着自己的目标!

楼主好运好心情哦!
作者: nidie    时间: 2009-8-31 08:47
很感动: 我哥哥和嫂子养了14个福建的孤儿。
作者: river1999    时间: 2009-8-31 10:27
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获益匪浅。明年即将毕业,多谢楼主分享宝贵经验!
作者: logyliang200    时间: 2009-8-31 11:55
标题: 佩服!!!!!!
Post by nidie;2349438
很感动: 我哥哥和嫂子养了14个福建的孤儿。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圣人啊!!!!!!!!!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8-31 15:18
标题: 我心目中的偶像
Post by logyliang200;2349637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圣人啊!!!!!!!!!


兄弟,太夸张了点吧?别搞得别人不明白的还以为你是托儿呢。:)  开玩笑了。

其实,有句俗话不是说了吗:“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你要是挣的钱开始多到你衣食无忧的时候,你的想法也会跟着变的,真的。有钱的捐助一下有 需要的人,没钱的帮助宣扬一下互助的精神,或者哪怕只是在路上帮盲人带一下路,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好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

最近这一两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个让我非常高兴的一个变化,那就是中国的政府在有意识的推广一些慈善富豪的形象,这些慈善富豪的行为确实感人,值得在中国大力推广。 我闲暇看新闻的时间不多,这里列一两个我心目中的偶像:身价高过比尔.盖茨但是只拿几千元月收入的袁隆平;四川地震亲自带着几十人和一些车辆去救灾、一辈子都在做好事的陈光标;为人谦和、待人友善的富豪余彭年。当然还有沃伦.巴菲特
作者: optics    时间: 2009-8-31 15:57
Post by BaiYouBai;2349832


我闲暇看新闻的时间不多,这里列一两个我心目中的偶像吧。如果想知道他们的事迹,google一下就知道了。他们是:身价高过比尔.盖茨但是只拿几千元月收入的袁隆平;四川地震亲自带着几十人和一些车辆去救灾、一辈子都在做好事的陈光标;为人谦和、待人友善的富豪余彭年。当然还有沃伦.巴菲特

共勉。
偶不太认同楼主的一些经验之谈。
学业事关一世,工作关乎一时;
早毕业早完事、学业最怕拖;
失业后再回炉,仅限于专业培训;
简历再好也比不过语言好;
加拿大专业人才奇缺,语言好了不怕找不到工作;
改行乘年轻;
。。。。。。

从你的偶像都是些富人可以看出,你内心也认为你浪费了自己整整八年的青春。人生能有几个青春八年?
你的年薪不过区区9万来刀(假设公司已帮你扣除纳税额、QPP、保险等)。那些跟你同时来的杂货店主、炒房房主要比你的收入多得多。
假以时日砖头定不少。届时你成了孙猴子压在五指山砖头底下五百年动弹不得。
先谈这些。
作者: mao_king    时间: 2009-9-1 00:02
xiedetaihaole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9-1 09:45
谢谢那位拍砖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对不同意见者我一向敞开大门。如果能把你的经验说的详细一点,相信会让更多的中国同胞受益。不知能否有这个荣幸邀请您?
   
  “跟我同时来的杂货店主、炒房房主要比我的收入多得多,这话没错,这也正是我觉得自己渺小的原因之一。我也看到过他们在网上无私分享经验的帖子,受益匪浅,佩服不已,同时也深感自己没此能力。不过看到中国人过来读书的还是主力军,加上似乎无人分享经验,是故作此掘文。
   
  从你的偶像都是些富人可以看出。。。”,谢谢你提醒,我差点忘了解释,第一个偶像是地地道道的穷人加“乡巴佬”,只是有人把他应得的收入认真算了一下、觉得他“应有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而已,但他不要,这才正是我真正佩服他的原因。巴菲特住旧房、开破车,挣的钱几乎都捐了,所以也只是个概念上的富翁而已。所以你的推断似乎有失偏颇。
   
  我眼中的富人分三类,一类是富了但从不捐钱,二类是富了也捐钱、但是他的取财之道有争议(如比尔.盖茨、黄光裕等),三类是富了而且取财有道、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辈子都在坚持做善事。只有最后一类才会上我的学习榜样的名单。
   
  此外,我记忆力特差,五笔怎么学都不会,打字都是拼音加上“二指禅”,打这么长的文章,好像与我追求财富的目标背道而驰,假如你的推断正确的话。
   
  以到目前为止20分之一的拍砖率来计算,我还真算不过来、要想把我压在五指山下得要多少日子?也罢,被砖头压虽然指望不大,不过我还是敞开大门真诚地欢迎不同意见的人!如果能详细一点的话,真的愿意洗耳恭听。
作者: logyliang200    时间: 2009-9-1 12:44
标题: 支持楼主!!
楼主本意只是想帮助大家,对此我深信不疑!能够拖家带口坚持8年最终取得相当的成就,
这其中的艰辛和坚定我能够感受的到。
大家觉得有帮助适合自己的就多听点,多学点;
觉得没帮助、不适用自己的就绕道走开好了,实在没有挑刺的必要。因为有些道理和理论,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争论出结果的。。。
作者: nidie    时间: 2009-9-1 15:36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楼主成功不容易。

Post by logyliang200;2350816
楼主本意只是想帮助大家,对此我深信不疑!能够拖家带口坚持8年最终取得相当的成就,
这其中的艰辛和坚定我能够感受的到。
大家觉得有帮助适合自己的就多听点,多学点;
觉得没帮助、不适用自己的就绕道走开好了,实在没有挑刺的必要。因为有些道理和理论,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争论出结果的。。。

作者: xch    时间: 2009-9-1 20:34
佩服楼主的意志!
作者: optics    时间: 2009-9-2 11:05
Post by logyliang200;2350816
楼主本意只是想帮助大家,对此我深信不疑!能够拖家带口坚持8年最终取得相当的成就,
这其中的艰辛和坚定我能够感受的到。
大家觉得有帮助适合自己的就多听点,多学点;
觉得没帮助、不适用自己的就绕道走开好了,实在没有挑刺的必要。因为有些道理和理论,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争论出结果的。。。

楼主真认为自己取得成就(年工作酬劳9万)了吗?(谁知道是美国还是加拿大的年薪9万,另外你纳税给加拿大了吗?考虑到你拿了这么多年纳税人的钱)
刚找到工作,想让别人分享,顺便来教导教导,取得一种心理安慰和平衡,偶可以理解;
八年的无所作为,只是拿了个2nd学位(国内已有学位),偶只能尊敬但不佩服你;拖家带小的,稀里糊涂地就能过八年,并不难。
讲个普通的例子,朋友甲同样花了八年在康大,他拿了硕士、博士,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他太太也拿了个硕士,另外又生3个小子,共六口之家住在波士顿,男的年薪十几万,妻子少些6万多。比LZ有成就吧?

经验之谈,谈谈而已;个人经验并不适合外人;如果照搬照套只会误人一生;偶就深受其害。所以,路要自己走。
LZ试试在rolia或者卡加里发你这个贴子,看看会有多少砖头。蒙城的过来人都在忙着挣钱,没功夫在这泡。偶也不应该在这冒头,只是看着如鲠在喉不吐不畅。请LZ包涵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9-2 15:50
标题: 全世界欠中国的
谢谢optics的再次出现,原因有三:
  1)  这次比上次讲的具体,如你的朋友甲和你自己的受害,事实更有说服力。希望我不是当年害你的那个人的替身。
  2)  你“不吐不畅”定有原因,经与我太太讨论,觉得我的某些用词有吹嘘炫耀之疑,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有不适感,无赖想更改时、网管不给我这个权利。请网友去形存实、去芜存菁,谢谢!也感谢optics的逆耳忠言。
  3)  Optics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是几年前我曾经认真思考过的。以我自己为例,我生长在中原一个小城市,却在广州工作了11年,跑到加拿大读书,又去美国工作。理论上来说,美国欠我的,我欠加拿大的,广州欠我的,我欠我故乡的(从纳税的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也可以说,美国欠全世界的,全世界欠中国的,对吧?这也是我将来的‘行善’对象主要定位在中国的原因,我是在还债,不是在行善。我其次的…….,哦,对了,点到为止,说多了又会有人哽喉,中国人都很聪明,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
   
  此外,大家以后挣钱了可以多寄点给中国的父母、让他们别太节俭了,好歹也算是帮忙刺激中国的消费吧,然后我们所有海外华人可以建议中国的商品也加13%的消费税,让中国人能实打实的看见我们给父母每寄100刀、有13刀可是交给国家的。也正好让国内的某些人最近别再对所有的海外华人喊“你既然爱国,干嘛还加入外国籍!!”。不过还好,听说国内最近又上不了蒙城华人网了,所以他们没法把砖拍到蒙特利尔的所有华人头上来……,有点复杂是吧?我也有点头晕,哪位学经济学的,能否帮忙找个让国内人别拍海外华人砖的办法?先谢过了!
作者: logyliang200    时间: 2009-9-2 16:53
标题: 呵呵
Post by optics;2351891
楼主真认为自己取得成就(年工作酬劳9万)了吗?(谁知道是美国还是加拿大的年薪9万,另外你纳税给加拿大了吗?考虑到你拿了这么多年纳税人的钱)
刚找到工作,想让别人分享,顺便来教导教导,取得一种心理安慰和平衡,偶可以理解;
八年的无所作为,只是拿了个2nd学位(国内已有学位),偶只能尊敬但不佩服你;拖家带小的,稀里糊涂地就能过八年,并不难。
讲个普通的例子,朋友甲同样花了八年在康大,他拿了硕士、博士,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他太太也拿了个硕士,另外又生3个小子,共六口之家住在波士顿,男的年薪十几万,妻子少些6万多。比LZ有成就吧?

经验之谈,谈谈而已;个人经验并不适合外人;如果照搬照套只会误人一生;偶就深受其害。所以,路要自己走。
LZ试试在rolia或者卡加里发你这个贴子,看看会有多少砖头。蒙城的过来人都在忙着挣钱,没功夫在这泡。偶也不应该在这冒头,只是看着如鲠在喉不吐不畅。请LZ包涵
仔细看了您的留言十几遍,发现您说的话也不是一丁点道理都没有。。。
硕士、博士、论文;太太硕士、生孩子,还三个,还三儿子,然后挣很多钱。真是天外有天呀!!
不过,对楼主您都尊敬了怎么还不佩服呢,一般说来尊敬是用于领袖、师长、超级人物的;佩服只是用于很普通广泛的地方。“尊敬但不佩服”,这句话我读了这么多遍还是觉得稍微有一点点特别的不对劲。奇怪了???!!!
作者: nidie    时间: 2009-9-2 21:24
去美国,只能说加拿大留不住人。
作者: transword    时间: 2009-9-2 21:44
偶佩服LZ 的毅力和辛劳,最终有个好的归宿也是水到渠成的,加上有义举意念,值得尊敬。

不过让偶下那么大的苦工,那么的钻营,那么长时间的低薪工作仅仅为了读研(不过目标明确),那么的学习优秀,那么强烈的出人头地愿望,偶是做不来的。

偶稀里糊涂移民,松松散散的挣钱养家糊口,悠闲自在的过日子,生意不愿做了累了就不做了,想读点书就过过上学的瘾,实在不敢望LZ颈背。

人怎么就这样的不同呢?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9-3 14:26
标题: 挑选专业的一些信息
我刚发布了另一篇掘文:
关于如何挑选专业、护士、及
医疗专业之浅见
也在“学在蒙城”这个专栏内。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我是一气呵成的,但“挑选专业”一文却是我想了好几天,下笔时却还是有些零乱。不过想着主要是提供一些信息而已,主要不是分享经验,所以心里的担心少了一点。如果文中有误,还望大家多多指正,我只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倾囊而出,奢望着或许能帮一些人罢了。依然欢迎拍砖,不过更欢迎不吝指正,谢谢!
   

作者: logyliang200    时间: 2009-9-4 16:57
标题: 好!
仔细看了楼主的帖子新帖子,啥也不说了,用一个字形容--好;两个字--真好。
作者: Isabella    时间: 2009-9-4 17:23
全世界都欠中国的?这就是你在魁省拿了救济读书然后毕业跑去美国工作又回来这里指点天下的原因???欠中国的,就是欠你的么?
Post by BaiYouBai;2352195
谢谢optics的再次出现,原因有三:
  1)这次比上次讲的具体,如你的朋友甲和你自己的受害,事实更有说服力。希望我不是当年害你的那个人的替身。
  2)你“不吐不畅”定有原因,经与我太太讨论,觉得我的某些用词有吹嘘炫耀之疑,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有不适感,无赖想更改时、网管不给我这个权利。请网友去形存实、去芜存菁,谢谢!也感谢optics的逆耳忠言。
  3)Optics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是几年前我曾经认真思考过的。以我自己为例,我生长在中原一个小城市,却在广州工作了11年,跑到加拿大读书,又去美国工作。理论上来说,美国欠我的,我欠加拿大的,广州欠我的,我欠我故乡的(从纳税的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也可以说,美国欠全世界的,全世界欠中国的,对吧?这也是我将来的‘行善’对象主要定位在中国的原因,我是在还债,不是在行善。我其次的…….,哦,对了,点到为止,说多了又会有人哽喉,中国人都很聪明,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
   
  此外,大家以后挣钱了可以多寄点给中国的父母、让他们别太节俭了,好歹也算是帮忙刺激中国的消费吧,然后我们所有海外华人可以建议中国的商品也加13%的消费税,让中国人能实打实的看见我们给父母每寄100刀、有13刀可是交给国家的。也正好让国内的某些人最近别再对所有的海外华人喊“你既然爱国,干嘛还加入外国籍!!”。不过还好,听说国内最近又上不了蒙城华人网了,所以他们没法把砖拍到蒙特利尔的所有华人头上来……,有点复杂是吧?我也有点头晕,哪位学经济学的,能否帮忙找个让国内人别拍海外华人砖的办法?先谢过了!

作者: nidie    时间: 2009-9-5 15:12
真厉害。
作者: Mengge    时间: 2009-9-5 15:28
向楼主致敬,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大家参考有什么可指责的。
Post by BaiYouBai;2353355
我刚发布了另一篇掘文:
关于如何挑选专业、护士、及医疗专业之浅见
也在“学在蒙城”这个专栏内。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我是一气呵成的,但“挑选专业”一文却是我想了好几天,下笔时却还是有些零乱。不过想着主要是提供一些信息而已,主要不是分享经验,所以心里的担心少了一点。如果文中有误,还望大家多多指正,我只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倾囊而出,奢望着或许能帮一些人罢了。依然欢迎拍砖,不过更欢迎不吝指正,谢谢!

作者: VVMM    时间: 2009-9-5 22:45
康大也不是所有老师都那么"公平"; 有的老师就没给一个A+, 他说他认为全班都没有到那个水平; 有的老师可能多给几个A, 看老师个人啦. 不过康大有个给老师打分的网站, 选课如果挑口碑好的老师, 应该能得到至少比较公平的待遇.
Post by nesundorma;2355463
[quote=BaiYouBai;2347620]好像没有拍砖的人,所以上来冒个泡感谢大家!多谢大家的回帖!

To: Openburn
------ 感觉有些夸张。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都是很难的,这边的一个学期只有短短3个月,大学里任何课程一般只是学个最最基本肤浅皮毛的东西。我感觉这三个月哪怕只学一门课想精通都不大容易,更何况是6门!要么作者是超人,要么CONCORDIA老师打分放水。
第一点我想说的,A+在北美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是指最好的5%, 而不是95. 也就是说,我71分的成绩拿过A+, 91分的成绩却拿过A-. 这就是北美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老师放水都没用!当然了,你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因为你从中国来。在中国现今的人才市场,精明的雇主从来不看学生的成绩。因为越是二流的大学,老师打分越放水.


这样看来康大打分体系很有利于学生啊,呵呵,早知道应该上康大的
在蒙大老师可不是这样,上过有一门课全班平均成绩只给到D, 是按绝对的分数来给你ABCD的。其他课也很多这样,比较痛苦

作者: VVMM    时间: 2009-9-5 22:53
个人觉得成不成功不能用绝对数字来衡量; 不能说挣了十几万的就比挣九万的成功; 生了三个小孩的就比生了一个的成功吧. 毕竟生了一个小孩的可能还会生一到两个, 拿了九万的也可能表现出色很快给升职加薪. 再说在美国各地的薪水和消费情况也相差很多. LZ虽然可能目前还比上不足, 比下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我觉得他能花时间跟大家分享他的宝贵经验是很赞的事, 并不是要炫耀什么. 另外祝LZ坚持努力, 相信更美好的前景也不是梦.
Post by optics;2351891
楼主真认为自己取得成就(年工作酬劳9万)了吗?(谁知道是美国还是加拿大的年薪9万,另外你纳税给加拿大了吗?考虑到你拿了这么多年纳税人的钱)
刚找到工作,想让别人分享,顺便来教导教导,取得一种心理安慰和平衡,偶可以理解;
八年的无所作为,只是拿了个2nd学位(国内已有学位),偶只能尊敬但不佩服你;拖家带小的,稀里糊涂地就能过八年,并不难。
讲个普通的例子,朋友甲同样花了八年在康大,他拿了硕士、博士,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他太太也拿了个硕士,另外又生3个小子,共六口之家住在波士顿,男的年薪十几万,妻子少些6万多。比LZ有成就吧?

经验之谈,谈谈而已;个人经验并不适合外人;如果照搬照套只会误人一生;偶就深受其害。所以,路要自己走。
LZ试试在rolia或者卡加里发你这个贴子,看看会有多少砖头。蒙城的过来人都在忙着挣钱,没功夫在这泡。偶也不应该在这冒头,只是看着如鲠在喉不吐不畅。请LZ包涵

作者: joeyzy    时间: 2009-9-5 23:31
[quote=VVMM;2355966]康大也不是所有老师都那么"公平"; 有的老师就没给一个A+, 他说他认为全班都没有到那个水平; 有的老师可能多给几个A, 看老师个人啦. 不过康大有个给老师打分的网站, 选课如果挑口碑好的老师, 应该能得到至少比较公平的待遇.


问一下,这个网站在哪儿啊?
作者: okbuy    时间: 2009-9-7 22:43
非常感谢分享,向楼主致敬!
作者: VVMM    时间: 2009-9-7 23:04
www.ratemyprofessors.com

说错了, 不光是康大的.
Post by joeyzy;2356007
[quote=VVMM;2355966]康大也不是所有老师都那么"公平"; 有的老师就没给一个A+, 他说他认为全班都没有到那个水平; 有的老师可能多给几个A, 看老师个人啦. 不过康大有个给老师打分的网站, 选课如果挑口碑好的老师, 应该能得到至少比较公平的待遇.


问一下,这个网站在哪儿啊?

作者: nicole1115    时间: 2009-9-8 22:46
绝对收益非浅!
感谢lz的经验之谈!
我觉得lz是在真心帮助同胞,34楼的你可以不认同lz的经历,但通过别人的成就来作对比与蛋中挑刺有何区别,一山总有一山高,这样对比有意义吗?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9-9 02:19
标题: 和平崛起
to Nicole1115:
please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

I sincerely wish everybody don't turn this place into a battle field,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We love peace, don't we?

BTW, thanks VVMM for your sharing and contribution.
作者: meditator    时间: 2009-9-9 09:42
标题: 难得好文
实在精彩,读完能感受到楼主的良苦用心,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总结教训分享给大家,我要是早看到类似帖子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尤其喜欢楼主对人生的思考,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一个学期选了6门3个学分的课程,居然还拿了5个A+,一个A-,超人那!)。希望楼主不要在意那些吹毛求疵的跟贴,否则你的心情都会被搞糟的。(管他那么多敲砖比例,就是100%又怎么样?!) 我们还等着看你更精彩的下篇呢。 再次感谢楼主的辛勤劳动!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9-10 23:47
标题: 关于求职的一篇好文章
很高兴地发现在"招聘求职"栏目里,有一篇叫做“来加拿大8年的求职经历”的新帖子,是作者MetLife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其实在自己的这个帖子里有意避免谈到如何找工作的问题,就是因为讲起来太复杂,就像我说的,在北美如何求职相当于修4门课,我绝对没这个水平谈这个话题。不过,看了MetLife的帖子,我总算找到了一些可以分享给大家的东西,我跟贴发在MetLife的帖子下。这里是链接: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 ... 2361575#post2361575

此外,非常感谢在这里回帖的人、给我鼓励的人、还有VVMM的contribution. 祝你们好运。

最后,如果您觉得这些帖子对你或者对别人有帮助、而且正好这些帖子又沉下去了的话,烦请回复一下其中任何一个帖子都行(因为互相有链接可以链接过去),哪怕是敲几个字母或数字(例如:!@#¥%&×)之类的都可以使帖子升到最高的位置,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多谢多谢!
作者: provigovan    时间: 2009-9-11 23:43
标题: 好文,值得占个位子
感谢作者的无私奉献,真是难得一见的好文。

1)首先当然应该学习作者契而不舍的精神,为了能进MCGILL 竟然能从帮教授PROGRAMMING做起,一点点想办法进入学校,真是不容易。当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象作者一样做到

2)很多经验过去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在帖子里得到的验证,真是很受启发
比如 最后一学期以找工作为主、请专业人员改简历等。。。

3)以作者的能力,应该在本科毕业时候就能找到工作(如果没有经济危机的话)
不过作者似乎对电子工程专业不再看好了,要是楼主当初不转到医学专业,而是继续电子工程专业,并且取得成功的话,那一定更令人佩服。这似乎与作者一开始讲的坚持不换专业有些矛盾,最后帮助找到工作的,和这个专业的选择是分不开的。

再次感谢作者:p
作者: logyliang200    时间: 2009-9-12 00:56
标题: 感谢楼主亲自来电指导!
感谢楼主在百忙中打国际长途(谁说美国不是国际长途我和谁急)来给我指点。
感觉受益飞浅(忘记真正的fei怎么写了,知道的朋友帮我改一下)。
希望更多的人来分享楼主的宝贵经验;
也希望更多的人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拿出来让大家分享,这个层次好像高一些,也难一些。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9-12 23:45
Post by provigovan;2362532
要是楼主当初不转到医学专业,而是继续电子工程专业,...........这似乎与作者一开始讲的坚持不换专业有些矛盾,最后帮助找到工作的,和这个专业的选择是分不开的。

provigovan是个挺有逻辑的人,好问题!其实,我省略了一个细节,当时在找到我现在的这个专业之前,我有三四个别的选择(全都是与电子机械相关的)。但当我无意之中突然发现了我现在的XX专业时,如获至宝,这个专业的需求量因为一些原因在急剧扩张开设这个专业的历史也不过十来年。此外,也正好吻合了我害怕经济危机的心理,医学类的专业是基本上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权衡再三,我觉得转行的风险不仅不大,而且更可行!所以我觉得我的这个情况应该算是特例。因为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我之所以故意避而不谈我学的是什么专业,是因为后来北美设立这个专业的大学数量也在更加急剧的扩张!让我深感意外,我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已经比较艰难了,今年毕业的人更是惨的一塌糊涂,我们这一行的行业协会甚至一年前就已经出台了一个政策,让北美所有大约排名20名之后的此专业“强行”在两年之内关闭!有大约40所大学的此专业都得关闭,教师不是失业就是分流,惨不忍睹。
作者: be891293    时间: 2009-9-13 12:45
标题: 好文章呀
值得学习和借鉴.大家得感谢楼主的好意.具体运用到自己身上也要考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 所谓抛转引玉也.
作者: benbenben    时间: 2009-9-14 18:17
我赞同楼主说的大部分观点,除了说没找到工作就别毕业这一点,该面对还是要面对嘛,我认为全职不懈地找专业工作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当然如果家里揭不开锅了也要另想办法(我在拿EI中,离揭不开锅也不远了)近来的工作机会真的很少,看来我的简历要多花些银子去改一改才行
作者: 小笼馒头    时间: 2009-9-14 21:54
楼主读的到底是不是medical physics啊?后装,内照射什么的貌似只有放疗科才做的。瞎猜猜,猜错了勿见怪。
北美的物理师一直是很缺的。楼主能看准一条路坚持走到底,非常佩服。当初我也曾报过M大的这个专业,惨被拒,说本科专业不对口,不是物理相关。我就没楼主的毅力,坚持下去,早早的打了退堂鼓。看来还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作者: kelekele    时间: 2009-9-15 04:33
好文章顶起来!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09-9-16 09:55
标题: 好地方
由于最近一个朋友帮忙把我的前两个帖子转贴到了一个多伦多的非常popular的网站,我突然发现那个网站有很多关于如何找工作的帖子,看起来不错,大多数都是关于如何找专业工作的讨论,值得一看,虽然有点乱,但还是能淘出一些有用信息的。大家自己去这个链接看吧:

http://www.canadameet.com/bbs/forumdisplay.php?f=98


关于如何job hunting这方面,我发在求职创业栏目的帖子不仅成不了气候,反而成了网友辩论的场所,我想也许我们还是别固守在这儿 reinvent wheels 了,去直接看看那个网站的讨论吧。



BTW, to 小笼馒头: I have sent you private message two weeks ago, seems you don't know how to check it.
作者: kelekele    时间: 2009-9-18 10:11
真诚感激楼主的热心指导,帮助,无私的分享宝贵经验,受益匪浅。
愿好心人一生平安,幸福!
另外楼主刚推荐的好地方确实不错,大家快去看看吧!
作者: susan    时间: 2009-9-18 20:33
非常感谢分享经验,推荐的我也去看了,非常不错
多谢
作者: hellena    时间: 2009-9-19 15:29
标题: 感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心骨,饿其体肤。。。有志者事竟成。
真诚感激楼主无私的分享。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10-2-12 05:49
标题: 重要提示:如何找到本行业正在工作的人、或者快毕业的人?
重要提示如何找到本行业正在工作的人、或者快毕业的人?
   
  在回答一些网友私底下的问题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帖子里面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如何找到本行业正在工作的人、或者快毕业的人?正如我曾经提到过的,这是了解你本行业或者是你感兴趣的一个行业的最有效、最可靠、也是唯一的办法。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些人呢,一般人可能就是想着在网上拼命的找贴看贴,看能否找到一个本行业的人发帖就最好了。还有的人就是拼命问周围所有认识的朋友,看看朋友有没有认识这样的人,然后再介绍自己给别人认识。这两个办法都是可行的,但这两个办法都有可能失败,我这里有两个更可靠的办法,以我的经验,几乎不可能失败。
   
  第一个办法:打个比方说你想找一个ZZ专业快毕业的人,你先去一个大学的网站找一下最新的calender,看看这个大学的ZZ专业都学一些什么课程,然后记下这些课程的代号,一般来说2xx的课程都是低年级的课程、3xx的是中级课程、4xx的就是高年级课程、6xx的就是研究生课程、5xx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修。所以,你可以找一些4xx的课程然后查一查这些课程每一周的哪一天在那个教室上课,如果是临近中午吃饭下课或者是临近下午放学时间下课的更好。剩下的事就简单了,你如果中午去,就带好一个饭盒,在快下课的时候直接去到那个教室外面等,注意如果你是男的最好穿干净一点、女的最好穿靓一点,看到有中国人面孔的学生走出来,你立马迎上去,把你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画在你脸上,然后客气的说明你的来意。然后你们他乡遇故知的、高兴的一起去cafeteria吃自己的盒饭,边吃边聊就行了。吃毕如能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则更好,方便以后再次请教。下午快放学的时候去也一样,也许你还可以请别人喝个咖啡、吃个饭什么的,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的话。当然了,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你逮5个人有一个人愿意帮你就算你成功了,不要指望每个人看见你都热情似火、把他知道的东西一吐为快才肯罢休。再说了,这是你看一个人的品德的最佳时机,你也想交一个品德好的人兼前辈做朋友吧?最后强调一点的是,人家如果帮了你,一定要非常真诚的感谢别人。就算人家没帮上你,你也一定要诚恳的说谢谢别人的时间。我一向觉得,没有感恩的心的人,朋友圈子一定会越变越小,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窄的。
   
  第二个办法:其实你知道了第一个办法,你大致上就能猜出我的第二个办法了。就是去招聘广告上去找一下,旧的、过时的招聘广告也行,或者直接查黄页就更简单了,看看本行业或者你感兴趣的行业在本地都有哪些公司,查出地址,能查出下班时间更好。然后直接在快下班的时候去到那儿就行了,同样的原则,如果你是男的最好穿干净一点、女的最好穿靓一点,其实中午去也行,因为有些地方管得不太严的,你可以直接进去他们的cafeteria吃午饭,或者他们的职员会走出来外面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什么的。如法炮制,看见中国人面孔的,你就迎上去,切记把你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画在你脸上,然后礼貌而自信的说明你的来意。剩下的事你就自己去发挥吧,我不罗嗦了。
   
  此外,不要局限你自己的思维,比如说,你找到一个在学校生的时候,很有可能通过她/他还能找到一个正在工作的同行,或者在你找到一个正在工作的同行的时候,你也可能顺便找到一个正好在校读书的人。当然了,如果别人给你这个顺藤摸瓜的机会,那是真把你当朋友了,还是那句话,真诚的感谢别人,别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是因为你自己长得靓或者长得帅或者魅力四射别人才帮你的,那样的帅和靓基本上可以和愚蠢划等号了。越是智者越是会透过表面看实质,智者对“不懂事”的你他要是还肯帮的话,那基本上是属于圣人级别了。
   
  最后提醒一句:已经工作了好多年的人,他们可能对目前的工作市场并不太熟悉,纵使他毫无保留;一个刚进学校的学生也很可能对本行业也是一知半解的,纵使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在接受别人的信息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个信息的施者是谁,别人不保留她/他的信息那是别人的品德,你如何鉴别吸收信息那是你自己的责任和你自己的能力。
   
  顺便提一句,我的同样的原帖帖子在家园网上贴出5个月了一直都没有沉下去,感觉比这里的人气旺多了:
  http://www.canadameet.com/bbs/showthread.php?t=280215
  如果你不介意,我觉得在那个网站可以搜到更多关于读书和找工作的有用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 shearlag    时间: 2010-2-12 08:58
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比较上进,但是遭遇到太多挫折后,就不一定了。
尽管本人没有停止努力,但是从来不嘲笑已经放弃的同胞:毕竟不知道人家遭遇到何种困难,更不知道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有什么表现。
人是要有感恩之心的,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但是在很多人身上却看不到,估计也是雷锋越来越少的原因吧。
作者: wxmontreal    时间: 2010-2-12 16:37
Post by Grandhomme;2347052
此文是好文,搂主是好人,这里先表达对楼主的感谢!但我也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说,楼主只是从正统的渠道论述了找工作的技巧。但我觉得对于我们第一代新移民,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也拥有雇主要求的各种技能,甚至语言能力达标,但还存在一个能否被主流民族接受的问题,通俗点说,就是种族歧视的问题。例如,同样能力,甚至能力比其他申请人优秀,如果有其他本地人申请的情况下,面试机会和工作一般会优先给予当地人,甚至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当地人找到的工作的工资也要比我们高出50%左右。这种情况我看到,接触到的也不少了。特别是对于一些要求使用语言多一点的工作尤其如此,这是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不可避免的。楼主的经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面对一些工科的职业,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相关要求不高。我再举个例子,假如某人在国内是学或从事管理,或贸易,或教育或市场规划,来到这里以后再做回本行,我个人觉得并非好的选择。还有,一部分雇主对某些民族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一看到名字是某个民族的,他们往往就会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而不是能力为先。这种情况我也碰到很多。希望大家拍砖,谢谢!



这确实是实际工作过的感受和心得!
作者: Aquebec    时间: 2010-6-1 21:08
标题: 感谢
非常感谢
作者: franklin    时间: 2010-7-23 16:29
标题: 多谢!
我转眼也来了6年多了。感谢楼主花宝贵的时间写出自己的感受!多谢!
作者: montrealpost    时间: 2011-3-12 15:55
Guess some of u will be graduating soon . . . .
作者: qdrico    时间: 2011-6-15 19:50
好帖!这贴绝对应该是精华,置顶。
谢谢楼主的分享,虽然我不读书,也谢谢你
作者: xumoon    时间: 2011-6-15 23:36
认真读了楼主转载的文章,感觉里面的很多东西很有用。
谢谢楼主!:cool:
作者: torontobees    时间: 2011-6-18 15:23
标题: 这是个值得同胞一看的帖子,竞争不是在我们同胞间,而是我们中国人共同面临的竞争
所以中国人,就应该慢慢学会互相抬举,支持,抱团上进,好的民族性也能从一点一滴慢慢养成,从每个人自己个开始!
作者: yshi_music    时间: 2011-6-19 22:28
刚看到此文。楼主说得很诚恳很实在,是真心帮助其他中国同胞。大家在这边奋斗都不容易,像楼主这样的人越多越好!谢谢楼主!
作者: tomcgill    时间: 2011-6-19 23:06
好贴!向楼主致敬!
作者: deliangabc    时间: 2011-6-22 19:32
标题: 楼主,我来Montreal2年了,我也是McGill的,能不能和您交个朋友,我的QQ是591251840,谢谢。
看了您的文章我真是受益匪浅!
Post by BaiYouBai;2346577
全文链接:http://猪鼻插葱.googlepages.com/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来加拿大8年了,四前从Concordia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12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5k USD。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8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
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

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

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

Job hunting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

如果能进入co-op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internship.

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

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part time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

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

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

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

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

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

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

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
1.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

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
----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
----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
----北美的job hunting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
2. 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

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18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
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labour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labour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
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training、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
这边读training大多数program 90%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training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14/hr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16/hr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3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
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2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
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
3. 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

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
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4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
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8年前去Corcordia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
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no, no, no, 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let me tell you why, 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regularions, 别错过了deadline。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
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 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GPA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GPA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
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GPA别太低了),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
4. Job hunting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

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4年甚至5年,会计专业2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4.9(在美国),平均7.6万,top 10%可以挣11.5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3.4(美国),平均5.5万,top 10%可以挣到9.4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2.1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15.6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28.2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
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google一下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
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90%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McGill的研究生专业的。
5. 如果能进入co-op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internship.

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co-op专业就应运而生。Co-op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Condordia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co-op的,也有非co-op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co-op的专业(有co-op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
当然,进了co-op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co-op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10点。
6. 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

前文已说,北美的job hunting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ConcordiaMcGill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job hunting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personal statement. 我当时就让一个Concordia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personal statement,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unding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7. 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8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
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12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
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I am graduating 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google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Career Placement Center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
8. 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part time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

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
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
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1%,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15%。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4%上升到7%,基本上可以预测4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8”(保证8%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
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4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
9. 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

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Concordia大学的Office of Disabilities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
10. 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

幸好当时我在Concordia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
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Concordia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50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
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A+,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50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email联系。
后来申请McGill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McGill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programmer,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special student, 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17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10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7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McGill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9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
11. 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

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
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学的毕业总GPA3.68,大约是top 5%吧。虽然申请McGill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programmer和做special student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3.68GPA作底,我想McGill连做special student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
第二个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6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5A+,一个A-,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McGill推荐我的实力。
第三,在McGill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
此外,我做programmer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McGill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600余次,并获得McGill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
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
12. 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

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offer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offer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6000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500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500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email,简短的email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20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500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
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email500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offer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
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Offer.
13.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

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Monster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Monster的专家帮我修改了Resume。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11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Monster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Monster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Monster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3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
14. 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

我是一直相信:人的IQ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11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IQ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
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cus我自己。
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4年前我从Concordia大学以3.68GPA毕业,可是正好碰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12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Labour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
FYI,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60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Quebec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

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14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200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Q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
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

作者: BaiYouBai    时间: 2012-1-20 11:44
标题: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
我在家园网的工作求职栏目发了一份新帖子,“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欢迎前往。
作者: 东方    时间: 2012-1-20 15:06
好贴啊,好贴!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