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打印本页]

作者: tact    时间: 2009-11-9 23:45
标题: 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推荐怡然的今天的日志:

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2009-11-09 16:12:25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象一个大熔炉。作为少数族裔的中国人生活在其中,咱时常会冒出这样的想法,人家别的族裔怎么评价咱们中国人呢?直觉上,这十几年之间,美国人对咱中国人的看法有了相当大的改观。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移民来美国的国民素质提高了。我这里说的素质主要指文化教育程度。

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工作时,曾问过一位美国同事这样的问题,当时他非常坦率地告诉我:以前,我对中国人的印象多半来自中国城的中餐馆。我以为在美国的大部分中国人就是那样,开间小餐馆,做点小生意,混个生计而已。这种看法直到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律师才彻底改变。那位律师去我原来工作的公司做广告,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着极好的教养,思维敏锐,也很风趣。后来我又结识了一些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他的一席话,给我震动很大。我意识到,在国外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仅代表我们自己,还同时直接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形象。

这位美国同事原来把中国人同中餐馆勾在了一起,这让我想起了初来美国时认识的一位叫阿朋的中国小伙子,他那时在中餐馆打工,为的是攒学费去读他梦想的法学院。在苦干了一年多之后,他终于有了一小笔钱,也如愿以偿地进了一间法学院,拿了个硕士。可是找工作却连连碰壁。有一次他心灰意冷地对我说:“唉,你知道我在中餐馆打工时是怎么想的?我有时就想啊,我们读书干什么呢?其实如果能开上一间这样的餐馆,做点小生意,不是也很好吗?只要能赚钱,干什么不行呢?”听着他的内心独白,我当时就觉得心在往下沉。虽然他在餐馆只做了一年,可那一年留在他记忆中和刻在他心灵上的东西,有着太多的灰暗,而这片灰暗一直伴随着他在以后的生活中。试想如果阿朋没有出国而是一直在北京的那间律师楼工作,他怎么会生出这般让人听起来没有出息的想法。

阿朋的故事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我想起了那部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还有张贤亮的《绿化树》。我便问自己,是不是苦力活做久了,不但磨练了人的肉体,也改变了人的心灵。我并无意贬低正常地从事餐饮业的人员。但是对于一届书生而言,如若长期从事自己并不情愿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无疑会使心灵扭曲,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对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是要讲一点精神的。这正是我在这里想说的精神气质。那种以为“只要能赚钱,干什么都行”的精神,实在是不值得提倡。想想看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国内才会出现女大学生被包成“二奶”或“小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要怀着怎样的奴婢心理去享受她们追求的快乐生活。她们的精神境界又岂止是低下呢!在海外生活的国人同样面临着许多选择。大部分人都有着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不会为一时的利益所驱使,而做出错误的抉择。难道酒吧女艺伎赚钱,就值得你艳羡去奋不顾身吗?

回头看看阿朋的经历在海外华人中也真算不上独特。有许多人有着和他类似的打工经历。笔者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众多的移民大军中,咱中国人是最不忌讳打低级工的一族。记得读书那会儿,周围的许多中国人都在课余时间打工,干什么呢?无非是男生送外卖,女生在餐馆当服务生。系里有位台湾籍教授非常看不惯,他时常提醒他的学生:“学校已经给你们足够的生活费用,为什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打工?靠卖苦力挣几个辛苦钱,却因此无法潜心于学业,值不值呢?”我觉得这位教授说得很有道理。看看校园里其他族裔的留学生,无论是前苏联的,东欧的,还是南美的,印度的,没有哪个象咱们中国人活得这般辛苦。是人家太懒,没咱们勤快,还是人家不在乎那点小钱,故作高姿态。总之,那种不为区区利益诱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吗?

我认为,人的精神气质是有高贵与卑贱之分的。高贵是一种美德,它和高傲是截然不同的。高贵不是盛气凌人,更不是轻视和鄙视别人。高贵精神气质的内涵及其丰富,它是指纯粹,真诚,强大,负责的高贵人格,而高贵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就是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

没有谁天生高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那种高贵的精神气质。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说追求也并不是抽象和空谈,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甚至每一件细微的琐事。比如我们上班的着装,比如公司文化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包括参与孩子学校的活动,与左邻右舍的家长礼短,处处可以体现出我们的大度得体,文化教养与民族特色。

莎士比亚说过:“三年可以造就一个富翁,三代造就不了一个贵族。”我们并不需要去刻意追求作贵族,但是贵族精神确实是应该大力提倡。修炼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增进责任感,在服务社会服务人群上有所担当。这一切都需要提升我们自己的气质修养,从而具有与自己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精神气质。其实,修炼精神气质的更深远的意义是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重塑我们民族的形象。当我们处处表现出高贵的人格精神,我们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呢?

写于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九日

作者: beyond8848    时间: 2009-11-10 01:38
1, 作为整体,好像没觉得其他民族的精神气质比中国人高贵啊?
2, 作为个体,每个人都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中国人也不例外,这和民族没什么关系,和阶级、阶层倒或许有些瓜葛。不必过分强调族裔背景。
作者: jammy    时间: 2009-11-10 20:35
我宁愿在这做labour.如果有一百条不屑一顾的意见,我也有一百条喜欢在加拿大做labour的选择。如果贵族看不起平民,也许酒鬼也看不惯贵族。一个社会就应该有各种的人。容纳各种的人才正常。像某些国家,农民,穷人,外地人等,被划成很多等级,在这样的社会,即使做什么职业,多有钱,也比较难高贵。
人如果选择做律师,或做餐馆,他不是代表哪个国家,民族,他只代表自己,也不是他父母。
中国人做餐馆依然很好,很专业,这个印象没什么不好。有人做律师,医生,那是因为,人多了,或者第二代,第三代等原因。
在加拿大,这些中国人律师,医生,也不会看不起餐馆推车的大婶吧。
操心别人的职业,还不如让大家在民主社会积极投票选举。
作者: MtlCode    时间: 2009-11-11 13:28
标题: 不认同
有贬低某些职业之嫌。空谈高贵。
作者: tact    时间: 2009-11-12 10:45
山哥的文化广场, 网络日志正文, 2009-11-11 08:13:18

万维网友最近开始关注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问题(怡然: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这实在是一件于个人于民族都十分有益的事情。毕竟旅居和定居海外的华人中间,聚集了一大批民族精英。如果连这个群体都对自己的素质漠不关心,民族的复兴就更加遥远了。

怡然认为,人的精神气质是有高贵与卑贱之分的。高贵是一种美德,它和高傲是截然不同的。高贵不是盛气凌人,更不是轻视和鄙视别人。高贵精神气质的内涵及其丰富,它是指纯粹,真诚,强大,负责的高贵人格,而高贵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就是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对此本人基本赞同。不少网友也就民族性等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中国人为何缺乏高贵气质?

山哥愿意在此将自己的思索和盘托出,意在抛砖引玉,请网友们指正。

首先高贵的精神气质与信仰不可分割。我们在谈论气质低劣时常常说“粗俗”, “俗不可耐”。俗就是世俗,它与天国的信仰是格格不入的。很多朋友们回国时发现,不少所谓有钱有势的新贵满嘴跑火车,没有几句令人相信的真话。除了酒色财气,谈不上任何精神追求。这种人根本就无所谓“抬头三尺有神明”,与一辈子生活在贫民窟的特丽莎修女相比,简直就是地地道道的精神贫儿。

中国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就开始进入了“远鬼神”的早熟的后现代世俗社会。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高明之处。其实一个过于关注现世享乐,重势力诡诈的社会,精神气质必然低俗腐败。

其次高贵的气质与出身和传承紧密相关。那种“没有谁天生高贵”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英国女王和戴安娜王妃为何气质迷人?她们没有贵族的出身能有贵族的气质?为何三代才能出贵族,暴发户成不了真正的精神贵族?

中国人恰恰是缺乏保守的贵族传统。秦汉之际,自低层冒出的枭雄们就能够狂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自隋唐以后,中国的世家门阀制度被科举制度彻底取代。自那以后,中国不再有真正的贵族。中国人赞美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暴发户境界。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敌入侵和暴力革命更是层出不穷。富贵如朝露,性命似草芥。当生存成了全民族的头等大事,人的尊严和气质能有什么价值?即使我们这些流落海外的所谓精英,何曾远离过卑贱的难民心理?

作为世界最伟大民族之一的中国人,在屈辱和困苦中挣扎了近两个世纪,如今已经临近“出三峡”的境界了(历史学家黄仁宇和唐德刚语)。

让我们真正地从精神上挺立起来,努力学习作一个气质高贵的人。
作者: capitalist    时间: 2009-11-12 12:15
非常不认同。
1. 自己想高贵就自己去高贵, 一下就把大家都扯进来了。
2. 人就是人, 整个人都是高贵的, 人的高贵不在于出身, 品行, 成就,性格, 修养。 人本身就是高贵的, 因为他有理性思维。
3. 人的高贵气质, 在于独立, 自由, 尊严。
作者: Z!Z    时间: 2009-11-12 12:28
一个汉奸高谈做高贵的中国人,喷饭

和婊子说要做贵妇一样


不知道作者法律上还是不是中国人
作者: capitalist    时间: 2009-11-12 13:06
Post by Z!Z;2417428

和婊子说要做贵妇一样
贵妇可以是婊子,
婊子可以是贵妇,
贵不贵的不在于跟谁睡, 收不收费, 收费方法。
作者: Z!Z    时间: 2009-11-13 14:56
Post by capitalist;2417468
贵妇可以是婊子,
婊子可以是贵妇,
贵不贵的不在于跟谁睡, 收不收费, 收费方法。

C sir高见
看来在中国是三个婊子过和谐性生活

在美国是汉奸要扮高贵中国人
作者: 前尘往事    时间: 2009-11-17 00:49
高贵与否,在于一个人综合的学识,谈吐,能力及精神境界。

由先天的气质个性和后天的经历铸就。

很难想象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会高贵起来。
作者: tact    时间: 2009-11-18 13:12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谈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

昭君的博客    2009-11-17 08:36:18

网友怡然的一篇“中国人为何缺少高贵的精神气质”,在万维引起了不少热议。怡然文中对“高贵的精神气质”是这样定义的:“高贵是一种美德,它和高傲是截然不同的。高贵不是盛气凌人,更不是轻视和鄙视别人。高贵精神气质的内涵及其丰富,它是指纯粹,真诚,强大,负责的高贵人格,而高贵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就是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对此我深有同感。受此文启发,先后又有好几位博主引伸开来,进行了很有意思的讨论,包括山哥的博文,和论坛的一些相关文章。其中,山哥的博文因为提到了“高贵的精神气质”要有教养和出身为背景(他用了戴安娜王妃和其他一些例子),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异议。争议最多的一点,大概就是“高贵的精神气质是否和出身有关”, 以及“谈论高贵精神气质是否是歧视劳动人民”,“中国到底有没有贵族”这些敏感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烟”中关于康有为女儿康同璧的章节, “最后的贵族”。这里就从这位中国“最后的贵族”谈起,探讨一下“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到底是什么。


康同壁是康有为的次女,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曾任万国妇女协会副会长,中国妇女协会会长,并在北平解放前夕被推为代表,参与和平解放北京谈判。她的先生罗文仲,是梁启超的名弟子,先后留学日本,英国,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驻新加坡,伦敦,加拿大总领事,并曾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担任法学教授和系主任等职务。两人育有一子罗容邦,留学后定居美国,是加州大学的教授。老人留在社会主义中国,用她的话说,是为了完成父亲一些未能完成的事情。解放后她任职中国文史馆,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康有为的资料和遗迹。她身边还有一个女儿罗仪凤一直陪着她。罗也是章这篇文章中的女主角之一,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末代贵族” 女子。


作为真正的前朝贵族,康同璧母女自然享有普通大众没有的一些特殊待遇和权利。但真正让她们的高贵精神气质彰显的,是在她们和许多以前的“特权阶层”一样,在建国以后一次又一次政治风暴中受到冲击之后的一些行为。她们在那些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可谓侠骨柔肠,高风亮节,而且施恩不图报,完全是听从自己的良心。对此,章怡和归因于康同璧身上中华文化和西方“贵族文化”的双重熏陶。前者我们当然很熟悉,这里就不再赘言;后者,章特意引用了当时的大右派,也是康老的私交朋友储安平的话来作为注释。她说,储安平在他那本着名的“英国采风录”里,拿出整整一章的篇幅,分析西方贵族和贵族社会。他这样写道:“英国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使每个人都成为君子,绅士。一个英国父亲,当他的儿子还没有成为一个man时,就已希望他成为一个 gentleman 英人以为真正的君子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 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是一个有荣誉的人,并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是虚伪的表面文章,但泰坦尼克号沉船前那些绅士们所做的,可不是什么表面文章吧。


在文革的腥风血雨中,康同壁尽管因为身份特殊而没有受到什么冲击,但也直接间接地见识到运动的残酷。但是,即便处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里,康同璧也从来没有对权贵低头。对于她尊重欣赏的知识分子,比如章伯均,章乃器,罗隆基等人,不管他们头上的帽子有多大,仍然毫不掩饰地表达好感,甚至冒着风险接纳他们的亲人(章怡和就在她家里寄居了很长时间),安排他们在自己家里见面。这些举动,在那个时代,即便对于康同璧这样的特殊身份的人物,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老太太费尽心机,花费不菲,安排了“二章”在她家会面之后说:“右派都是好人;大右派就是大好人。再说,我不管你爸爸和章乃器是什么左派,右派,只要来到我家,就是我的客人,我都要招待。而且,你爸爸和章先生都不是一般的客人,是贵客”。 还说:“中国自古是礼仪之帮,现在却联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康同璧的这种乐于助人,不仅是针对章伯均这样曾经有权有势的人,也包括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比如她就曾经接济一位章怡和不知来历的普通女子林女士。后者在康家住了很长时间,在康老和罗仪凤逝世,老宅子被一位当权领导强行霸占之后,一直默默地在上边分配的一所小公寓里守着康老的遗物。她说:“哪天康老的后代来领取,我守到哪天!”。


康同璧生前将父亲所有的遗物,包括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珍藏,全数捐献给了国家。可是这样一位乐善好施,无欲无求的老人,最后却因为“级别不够”而得不到更好的病房待遇,死于肺炎。无独有偶,这样的事,还发生在同一本书里的另外一位主角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身上(我在以前一篇文章“朋友是人生的一面镜子”里面写到过张伯驹和章伯均之间的“君子之交”)。曾经和张学良等并称“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抗战期间和夫人一起拯救了无数珍贵文物,并在解放后全数捐献给国家(包括李白的真迹,八大山人的遗作等等绝宝)。作为一个知名票友,他对中国的京剧文化保护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这样一个人物,却因为“级别不够”,不能转入条件好一些的病房而感染肺炎,死于后库医院。对此,章怡和感叹道:“其实,就算把官本位取消了,如果一个民族对文化的认识尚未成熟,像张伯驹这样的文人,其社会地位总是会排在要人,贵人,阔人和各色成功人士之后,甚至是末尾”。这,也许正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扯远了。还是回到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上来吧。我想,康同璧,张伯驹这些旧时代的老人身上的那种气质,正是中国人曾经拥有的高贵精神气质。当然这种正直,不畏强权,富有良心和同情心的精神气质,并不只是在文人或者旧时代的后代身上才能找到,许多生活在其他阶层的中国人,也拥有这样的传统美德。但这种独立人格的精神气质,似乎在中国文人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古代的 苏轼,陶渊明,近代的钱钟书,沈从文,老舍,都是这种精神人格的代表。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感叹“中国人为何缺乏高贵的精神气质”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首先,我们民族的这些优秀美德,经过这么多年的政治运动和斗争,早已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了。而最近三十多年的超速发展,又在这个文化断层里输入了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今天的中国人,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信念真空”里面, 因此人们才会有“人心不古, 世风日下”的感慨。作为一个群体,中国人的确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和精神理念。甚至连本来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守护者的知识分子,也成了“堕落的天使”(详见枫苑梦客的文章).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会发生大学生救人落水之后遭遇所谓的捞尸队勒索这样的令人发指的事情。同一事件中,那几位奋不顾身跳入江中救出两位溺水少年的大学生,正体现了这里所提倡的高贵精神气质; 但那几位持尸讹诈的所谓“捞尸队”成员的行为,只能用“丧尽天良”来描述了。这里的高贵与否,和学历无关,与出身背景无关,而与人格的高贵和低贱有关。
如果中国人真的能够重新拾起这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高贵精神气质,那中国离真正成为世界领袖的日子,恐怕就不远了。可是,这样的“回归传统”,或者重塑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关链接:


怡然: 中国人应该有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怡然: 谈“高贵的精神气质",何错之有?



山哥:中国人为何缺乏高贵的精神气质?

枫苑梦客: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和拯救


作者: 前尘往事    时间: 2009-11-18 14:01
好贴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Post by tact;2422900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谈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



昭君的博客 2009-11-17 08:36:18


网友怡然的一篇“中国人为何缺少高贵的精神气质”,在万维引起了不少热议。怡然文中对“高贵的精神气质”是这样定义的:“高贵是一种美德,它和高傲是截然不同的。高贵不是盛气凌人,更不是轻视和鄙视别人。高贵精神气质的内涵及其丰富,它是指纯粹,真诚,强大,负责的高贵人格,而高贵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就是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对此我深有同感。受此文启发,先后又有好几位博主引伸开来,进行了很有意思的讨论,包括山哥的博文,和论坛的一些相关文章。其中,山哥的博文因为提到了“高贵的精神气质”要有教养和出身为背景(他用了戴安娜王妃和其他一些例子),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异议。争议最多的一点,大概就是“高贵的精神气质是否和出身有关”,以及“谈论高贵精神气质是否是歧视劳动人民”,“中国到底有没有贵族”这些敏感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烟”中关于康有为女儿康同璧的章节,“最后的贵族”。这里就从这位中国“最后的贵族”谈起,探讨一下“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到底是什么。



康同壁是康有为的次女,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曾任万国妇女协会副会长,中国妇女协会会长,并在北平解放前夕被推为代表,参与和平解放北京谈判。她的先生罗文仲,是梁启超的名弟子,先后留学日本,英国,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驻新加坡,伦敦,加拿大总领事,并曾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担任法学教授和系主任等职务。两人育有一子罗容邦,留学后定居美国,是加州大学的教授。老人留在社会主义中国,用她的话说,是为了完成父亲一些未能完成的事情。解放后她任职中国文史馆,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康有为的资料和遗迹。她身边还有一个女儿罗仪凤一直陪着她。罗也是章这篇文章中的女主角之一,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末代贵族”
女子。

作为真正的前朝贵族,康同璧母女自然享有普通大众没有的一些特殊待遇和权利。但真正让她们的高贵精神气质彰显的,是在她们和许多以前的“特权阶层”一样,在建国以后一次又一次政治风暴中受到冲击之后的一些行为。她们在那些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可谓侠骨柔肠,高风亮节,而且施恩不图报,完全是听从自己的良心。对此,章怡和归因于康同璧身上中华文化和西方“贵族文化”的双重熏陶。前者我们当然很熟悉,这里就不再赘言;后者,章特意引用了当时的大右派,也是康老的私交朋友储安平的话来作为注释。她说,储安平在他那本着名的“英国采风录”里,拿出整整一章的篇幅,分析西方贵族和贵族社会。他这样写道:“英国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使每个人都成为君子,绅士。一个英国父亲,当他的儿子还没有成为一个


man时,就已希望他成为一个 gentleman 英人以为真正的君子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 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是一个有荣誉的人,并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是虚伪的表面文章,但泰坦尼克号沉船前那些绅士们所做的,可不是什么表面文章吧。

在文革的腥风血雨中,康同壁尽管因为身份特殊而没有受到什么冲击,但也直接间接地见识到运动的残酷。但是,即便处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里,康同璧也从来没有对权贵低头。对于她尊重欣赏的知识分子,比如章伯均,章乃器,罗隆基等人,不管他们头上的帽子有多大,仍然毫不掩饰地表达好感,甚至冒着风险接纳他们的亲人


(章怡和就在她家里寄居了很长时间),安排他们在自己家里见面。这些举动,在那个时代,即便对于康同璧这样的特殊身份的人物,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老太太费尽心机,花费不菲,安排了“二章”在她家会面之后说:“右派都是好人;大右派就是大好人。再说,我不管你爸爸和章乃器是什么左派,右派,只要来到我家,就是我的客人,我都要招待。而且,你爸爸和章先生都不是一般的客人,是贵客”。 还说:“中国自古是礼仪之帮,现在却联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康同璧的这种乐于助人,不仅是针对章伯均这样曾经有权有势的人,也包括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比如她就曾经接济一位章怡和不知来历的普通女子林女士。后者在康家住了很长时间,在康老和罗仪凤逝世,老宅子被一位当权领导强行霸占之后,一直默默地在上边分配的一所小公寓里守着康老的遗物。她说:“哪天康老的后代来领取,我守到哪天!”。

康同璧生前将父亲所有的遗物,包括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珍藏,全数捐献给了国家。可是这样一位乐善好施,无欲无求的老人,最后却因为“级别不够”而得不到更好的病房待遇,死于肺炎。无独有偶,这样的事,还发生在同一本书里的另外一位主角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身上(我在以前一篇文章“朋友是人生的一面镜子”里面写到过张伯驹和章伯均之间的“君子之交”)。曾经和张学良等并称“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抗战期间和夫人一起拯救了无数珍贵文物,并在解放后全数捐献给国家(包括李白的真迹,八大山人的遗作等等绝宝)。作为一个知名票友,他对中国的京剧文化保护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这样一个人物,却因为“级别不够”,不能转入条件好一些的病房而感染肺炎,死于后库医院。对此,章怡和感叹道:“其实,就算把官本位取消了,如果一个民族对文化的认识尚未成熟,像张伯驹这样的文人,其社会地位总是会排在要人,贵人,阔人和各色成功人士之后,甚至是末尾”。这,也许正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扯远了。还是回到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上来吧。我想,康同璧,张伯驹这些旧时代的老人身上的那种气质,正是中国人曾经拥有的高贵精神气质。当然这种正直,不畏强权,富有良心和同情心的精神气质,并不只是在文人或者旧时代的后代身上才能找到,许多生活在其他阶层的中国人,也拥有这样的传统美德。但这种独立人格的精神气质,似乎在中国文人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古代的


苏轼,陶渊明,近代的钱钟书,沈从文,老舍,都是这种精神人格的代表。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感叹“中国人为何缺乏高贵的精神气质”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首先,我们民族的这些优秀美德,经过这么多年的政治运动和斗争,早已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了。而最近三十多年的超速发展,又在这个文化断层里输入了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今天的中国人,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信念真空”里面, 因此人们才会有“人心不古, 世风日下”的感慨。作为一个群体,中国人的确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和精神理念。甚至连本来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守护者的知识分子,也成了“堕落的天使”(详见枫苑梦客的文章).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会发生大学生救人落水之后遭遇所谓的捞尸队勒索这样的令人发指的事情。同一事件中,那几位奋不顾身跳入江中救出两位溺水少年的大学生,正体现了这里所提倡的高贵精神气质; 但那几位持尸讹诈的所谓“捞尸队”成员的行为,只能用“丧尽天良”来描述了。这里的高贵与否,和学历无关,与出身背景无关,而与人格的高贵和低贱有关。
如果中国人真的能够重新拾起这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高贵精神气质,那中国离真正成为世界领袖的日子,恐怕就不远了。可是,这样的“回归传统”,或者重塑中国人的高贵精神气质,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关链接:


怡然:


中国人应该有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怡然:


谈“高贵的精神气质",何错之有?


山哥:中国人为何缺乏高贵的精神气质?


枫苑梦客: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和拯救



作者: tact    时间: 2009-11-23 17:08
怡然博客

谈“高贵的精神气质”,何错之有?2009-11-16 11:36:21
想不到一篇博文“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引来这么多网友的评论甚至争议,实在有些始料未及。一篇文章十个人读会生出十种想法,十个人读会品出十种味道。因为人与人的个人经历,教育背景,生活现状及理解能力千差万别,所以自然会产生极为不同的“读后感”。
有歧见本来不值得大惊小怪,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有些人把自己望文生义的理解毫无商量地强加于人,而且还操着咄咄逼人不容置疑的口气,以为只有自己才是社会学的权威,才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来评判“可怜”的海外华人。我还真得庆幸自己没有赶上五七年反右,亦或是文化大革命那种年代,不然,还不得被带上高帽游街,弄不好还不得像我当年的中学校长那样给做了“飞机”,也尚未可知。
本人一向喜欢心平气和,有必要为了观点不同,就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帽子横飞吗?为什么不能做一下换位思考,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别人说得有无道理。即使一时无法达成共识,那就求同存异好了。何苦为个区区博文而大伤脑筋呢?更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无中生有地说什么某某是怡然的马甲。本人虽然开博时间并不长,但历来堂堂正正,从不为了攻击别人而去煞费苦心地再取番号。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以恶意去揣度别人。
我写那篇博文的初衷,无非是想在华人圈子内引起一种思考,正如有的网友留下的评论所言“中华文化很少强调高贵气质的培养”。其实,这个话题在国内已经有过很多的讨论。说实话,就是这样一篇小小的博文,使我从众多网友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有人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人为何缺乏高贵气质”,还有人撰文(“笑谈高贵和优雅”,见万维论坛)谈到中国历次政治运动使优雅文明产生断层的问题。我认为,大家的思考都是认真积极的,没有谁意在打棍子和扣帽子。
在我那篇博文中,特别强调高贵是一种美德,它和高傲是截然不同的。高贵不是盛气凌人,更不是轻视和鄙视别人。高贵精神气质的内涵及其丰富,它是指纯粹,真诚,强大,负责的高贵人格,而高贵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就是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
所谓纯粹不仅是一种存在状态,更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高尚的境界。真诚则是一切美德的起源,去伪存真是人生的长期历练,“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强大是指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强大。而负责是最为重要的,对自己负责,同时对他人负责。
在一个社会中,提倡这样的高贵人格有什么错吗?其实,不仅是在中国人中,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这样的高贵人格都是值得赞美的。我依然认为,没有谁天生就高贵,但是,通过后天的教育与文化熏陶,是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而逐步达到这种高贵的精神气质(或曰人格)。
有的人一味地试图把海外华人区分为三六九等,什么“两高一低”,我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很长见识。而且还居然把我在文中所说的高贵定义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不错白领工作的,高素质的,英语很好的,受美国人尊敬的海外华人的所谓高贵”。我可从未给高贵下如此的定义。不过,我倒是想问此先生几句,难道人活一世,不应该追求接受良好的教育吗?不应该尽力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以回报社会吗?不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吗?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你自然能够赢得世人(包括美国人)的尊敬,这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想想看,你自己的父母难道不是这样对你寄予厚望的吗?而你自己不是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和本领,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吗?如果不是这样,还会是相反吗?难道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学无术,素质低劣,进而成为一块废料不成?
我认为,一个人有无高贵的人格和精神,不在于他做什么工作,更不在于他是否富有。一个百万富翁可能会极端自私,毫无责任感;而一位的士司机可能特别敬业,对乘客极端负责。哪个更有高贵的人格精神,便显而易见。这一点我在那篇博文给某位网友的留言中,已经一再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从实质意义上讲,一个人是否具有高贵的精神气质,与所从事的职业并无必然的联系。一切全在于个人的修行。
在我看来,高贵的精神气质就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你可以选择孜孜追求,也可以采取不屑一顾。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是你做人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这正像音乐殿堂里的交响乐,懂得欣赏的人,觉得她美妙绝伦;不喜欢的人,认为她晦涩难懂。但是,无论你是否喜欢,交响乐永远会响彻音乐圣殿,经久不衰。
我在这里,只是想提醒有的人,放松那根敏感的神经,不要凡事都往种族歧视上扯,好象只要把所有海外华人都拉到奥巴马或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旗下,然后再送上一句“别做白人梦了,无论你们怎么漂白自己,人家白人种族主义也不会接纳你们”,再然后自己内心便得到丝丝缕缕的慰藉。我不是心理医生,不晓得这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是嫉妒憎恨?还是自贬自毁?难道你不是海外华人中的一员吗?呵呵。也许“高贵”不“高贵”也没那么紧要,倒是劝君心安理得地过好每一个日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写于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