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太极拳是能实战的 [打印本页]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5-29 00:50
标题: 太极拳是能实战的
转载一篇文章给太极拳爱好者们研究.本人认同这观点.

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十分简单,杨无敌当年打的可不是一般的人,那可都是武林高手,而且都是他出了名以后还不服的。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杨澄甫是杨露禅的孙子,肯定是学会了这套拳,不敢说是无敌,功夫铁定是不弱,这在武学界也是公认的事情。民国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得黄金时期,著书立说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在国家危亡的时期,各大武学家都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写了出来,所以可以推断杨式大架的那三十八招是杨澄甫的毕生心血,保留的东西除了打法(每一招的用法)以外应该不多。而简化二十四式除了少了十四招以外,应该说继承了杨式大架的精华。由此可以推断出熟练二十四式的人即使不能成为武林高手,打个街头流氓什么的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应该说是最好的防身术。可是现在练二十四式的人有几成比例的人能做到呢?

  问题出在哪了呢?其实问题就出在了好东西传走样了,一群歪嘴和尚念歪了一本好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人都在宣扬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使很多习拳者深信不疑。这其实本来是宗师在讲拳理,他讲了很多很多,但是有人偏偏断章取义,拎出了这么几个字,还大肆宣扬,把太极拳搞成了神话。接着就是一群人跟着练,没练明白就出去跟人家打,用柔去克人家的刚,结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大骂太极拳不能实战,纯属骗人。

  那么太极拳怎么才能实战呢?这就要深刻理解“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几个字了。既然这几个字是我们传统理论的核心内容,那也一定是太极拳的核心内容。太极拳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刚柔”这两个字,套用到理论里面去就是刚是阳,柔是阴。阳在阴中求就是刚要在柔中求,也就是说太极拳那缓慢的套路是在练刚猛的力量。用术语来说就是“催僵化柔,育柔成刚”,太极拳是一门极其刚猛爆裂的拳法。试想让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练一套太极,能不能打赢一个男青年?没有力量与速度,什么招数都是扯蛋!大家明白了吧,太极拳的套路只是练法,要打人不是那么用地!

待续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5-29 23:44
  那打人是怎么用的呢?其实拳术都是由古时候战场上的拼杀术演变而来的,据说陈式太极拳就与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有很大关系,其中很多招式名称都是一样的。徒手格斗其实与持器械格斗是相通的,而且是在模仿器械。太极拳中的掌法很多,其实掌法就是刀法,掌模仿的就是刀。掌法中大部分都是在劈砍,像电视中的降龙十八掌那样往外推的动作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刀法的劈砍并不是乱劈乱砍,是要劈砍对手的颈部、软肋。拳法在套路中有时候是枪法,用的是戳。戳法也很有讲究,戳的位置是对手的心口与后背;有时候是锤法,用的是砸。砸的是人的头和下阴,而且砸头的时候最好砸侧面,因为头顶不用铁锤或者石锤是砸不坏的。鞭捶(单鞭里面的勾手)其实是鞭法,专门抽人的脑袋。肘法与拳法类似,有时候是枪法,有时候是锤法,打法也类似。
  这些招法具体怎么用呢?还是有很多的讲究,绝对不是乱轮一气。诀窍在哪呢?诀窍就在于荆轲刺秦那一招!其实荆轲确实是个高手,只是无奈秦王的武功更高(大家不要不相信,其实历代开国君王都是武林高手,)。荆轲那一手功夫就是用左手抓住秦王的右手,右手拿着宝刀,扑哧一下就把秦王扎死!但是秦王的功夫太好,这才了断了荆轲。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荆轲刺秦其实是两大高手在比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太极拳打法的诀窍。各式太极拳除陈式外,其他各式前面的两招都是懒扎衣、单鞭(杨式是拦雀尾,懒扎衣的别名),而陈式在金刚捣碓之后马上也是懒扎衣、单鞭(六封四闭是后来加的名,忽略),金刚捣碓另有妙用,以后解释。其实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开头也是懒扎衣、单鞭,由此可见懒扎衣、单鞭的重要性。
  下面就说说懒扎衣和单鞭,这两招每一招的用法都不小于十种,我只介绍最主要的用法,也是一般的老师不教的方法,其余的方法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搜,多得是。这两招其实是致命的连招,只要对手中招就会失去战斗力。它们的用法是这样的,假设对手一拳打来(左右均可,先以右拳为例)。这时我以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从对手胳膊的内侧拍击(术语叫掤)。只要拍中了两只手迅速展开,左手拿住对手的右手,使一个类似拉弓的动作来拉对手,右手用掌猛砍对手的颈部。如果砍中了,对手必受重创,这就是懒扎衣。如果对手用左手来防(在挣不脱的情况下只此一招),我不必理会,右手马上变肘,左手迅速移到对方的脑后,与右肘合击对方的头。这是单鞭的合法,这已经很难防了。接下来就是单鞭的开法,合击之后,两手再次展开,左手还去拿住对手的右手做拉弓的动作,右手用鞭捶,猛烈地抽击对手的脑袋。对手如果出左拳,还是用这一招,只不过变成了拍对手胳膊的外侧,左手拿对手的左手。最好不要反过来使用,用右手拿对方用左手砍,这样的威力会大减。也就是说对手哪只拳打过来,我的套路都是不变的。如果对手用脚来踹我,还用这两招,只不过重心再低一点,用左手抄抱对方的腿,用右手去砍肋而不是颈,然后左手抱对手的腰,右肘与左手合击对手心窝,再展开右手鞭捶砸肋。如果对方用手护肋砍不到,那么只要抄住他的腿把他掀翻就完了。招法实在是太多了,到网上搜一下什么抱腿摔、手别子、脚别子、涮摔啊,都可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武术高手在格斗时很少起腿,就是起也绝不起高腿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功夫看不起跆拳道的原因。中国功夫这么博大精深,都不敢称一个道字,踢几下腿还有小日本的打几下拳就敢叫什么什么道,肤浅啊!我会慢慢告诉大家什么才是“道”。好了,打法就先说这么多,因为继续说下去我的文章就成武学著作了。因为太极拳的打法说多久都说不完,比如撇身捶接背折靠再接青龙出水最主要的用法就是使肘用枪法戳对手的前心,然后上下翻打。上面用锤砸头,下面用锤砸阴。反正是一通百通,大家可以举一反三。
  下面说太极拳的摔法。摔法无非就是把对手摔倒。如果你真是那么想的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摔法也是战场上的搏杀技能,请大家想一下,就算是一个人从两米的高处摔下来,也不见得能摔怎么样,何况很少有人能将一个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人抛到两米以上的高空将人摔下。那为什么非要用摔法呢,打法不是更好?问题马上来了。如何解释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能用我上面说的打法一下就把对手打倒了,还用得着摔法吗?泰森一拳打不倒对手,人家都有得是机会搂抱,何况正常人?有人统计过绝大多数的格斗都以缠抱在一起结束的,所以巴西的特雷西柔术才敢叫嚣自己是最厉害的格斗术,其实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至少发明太极拳的人肯定是知道的。而且摔倒了还不是目的,一定要补上一拳或者是一脚那才行,这才是战场上的拼杀术.

本人不完全认同以上的打法.明天再续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5-30 23:18
怎么用摔法。摔法我只讲一个,那就是陈式太极里面的金刚捣碓。所有的太极拳里面,只有陈式有这一招。要知道陈家沟可是有真功夫的,杨无敌的拳就是在那学的。要不是因为地方小是农村没人知道,那个年代的信息闭塞,可能无敌的名声早就传出来了!而且陈家沟的人也很骄傲,民谚有云喝口陈沟水,都能抻抻腿。而且陈沟人极其推崇金刚捣碓这一式,叫做太极会不会,就看金刚大捣碓。金刚捣碓中的一个拿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十字手,我虽然认为没必要争,却也还是认为金刚捣碓更合理一些)更是陈式太极这一派的人非常喜欢用的,与其他各式太极有明显的区别。下面说金刚捣碓的摔法怎么用。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的母式,用法那是相当地多!有人说有十几种,有人说有二十几种,还有说三十几种的,我只讲摔法。假设对手右拳打来(这次最好是右拳,用这种方法摔左拳不太方便,虽然说也可以摔),我用右手拿住对手的右拳(懒扎衣是左手拿对方的右手,这也再次证明了太极拳的厉害之处,与人对敌最主要的就是把他抓住别让他跑了,怎么抓倒是一个次要问题),顺势左手托住对手的右肘,以对手的右前臂为杠杆,大臂为轴向其后背的方向一转,然后上右腿到对手的右脚跟后,做一个像马向后抬蹄的动作,敌人必仰面朝天地倒地。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着对手的心口猛跺一脚。其实对于金刚捣碓这一式人们的误解也很多,有很多甚至是大师的言论。比如说这一下跺脚吧:有的人说这一跺是为了借助大地的反弹力,我有些不理解,练拳又不是发射火箭,要反弹力干嘛?有人说是为了跺对手的脚面,似乎有点道理,但关键是与人生死格斗,0.1秒都有可能被人打死,你跺人家脚面你总得低头看一下再跺吧。就算跺到了人家的脚面伤害也不大,这时你的脑袋早被人一鞭捶打晕了,所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还有的人的说法就更靠谱一些,说跺脚其实是为了膝顶,像泰拳那样,而且起脚的时候还可以踢对手的脚趾。这种说法不能说错,只是踢对方脚趾的说法还是有跺脚面的毛病,为什么非往对手的脚那块儿使劲呢?上打眼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中心,我们老祖宗从来都没告诉我们要对人家的脚下手啊?有好经念歪了的嫌疑。其实这些说法也误导了我好几年,直到老师讲解的金刚捣碓,才豁然开朗。
  金刚捣碓是用两只手抓住对方一只手的摔法,很容易做到。但是一旦与对手扭打在一起,就要用自己的腰劲、化劲,也就是太极术语里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了,只能有机会再说了,一下两下也说不清楚。不过有一个道理还是要说清楚,那就是把人摔倒之后,补上去的那一拳或一脚对对手的伤害相当大,如果不想把人打残千万不要这么做,冲动是魔鬼啊!因为正常情况下无论你的一拳或一脚有多大力量,实际作用在对手身上都是打折扣的。因为人本能的要去躲闪来化解这个力,就好像把一个气球吊在一根绳上,你用脚去踢它,很难把它踢爆。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地上,一踩就爆了,根本就不用跺脚。这个道理一定要讲清楚!懒扎衣一定要把对手抓住再砍颈,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避免出空拳空脚。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5-31 23:50
    擒拿法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道理也简单,没有什么神秘的。因为人的关节活动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不能突破极限。运用各种手法使关节突破极限,就会使人感到剧烈的疼痛。擒拿的手法多种多样,太极拳的任何一式中都包含了擒拿的动作,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一下,讲太极的老师在讲太极技击的时候,绝大多数讲的都是擒拿法,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当初我学太极的时候,也以为太极拳是以擒拿和摔法为主,研究了好长时间,并自以为了解了太极,经常在给别人讲的时候示范给人看,忽悠得外行一愣一愣的。等到后来明白了太极是以刚猛爆裂的打法为先,纠缠到一起的时候采用拿法和摔法,终于对太极拳的理解更近了一步。讲太极拳一定要先讲打法,这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之所以练太极的与练外家拳或散打的人一对打就输,很大的原因就是上去就想把人家擒拿住或者摔倒,想来一个以柔克刚,结果被人家一拳就打到了。这就是某些人所说的即使是太极名家,也挡不住打得猛的乱三拳。如果乱三拳对上了懒扎衣接单鞭的打法会怎么样?其实咱这也是三拳,只是一点都不乱.擒拿术有很多时候也很实用,只是擒拿术也被人误会得很深。有的人说好拿不如烂打,什么擒拿术被我一顿乱王八拳都打没了。说这种话的人通常都是那种经常打沙袋,把拳头都打平的那种人!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被人揪住轮不开拳头的时候,要知道两个人一打起来,只要实力差不太多,没有被一拳打晕,揪在一起是最常见的,泰森都避免不了。只要揪在一起,擒拿和摔法就是最好的克敌制胜的方法,而且往往是先拿后摔。还有人说擒拿住别人很难,因为两个人力量差不多,很难拧动对方的胳膊。这种人显然把擒拿就认为成了拧对方的胳膊,而且是硬拧,霸王硬上弓!这虽然也可以叫擒拿术,但只能算是最笨拙的擒拿术!因为太极拳里面的擒拿术都是顺着别人的力去擒拿的,从来不会去硬掰硬拧。而且不止是拧胳膊,人身体的各个关节都可以拿。因为不管对手往哪个方向用力,他的关节都有一个极限,只要突破了这个极限都会剧痛无比!也就是说只要你揪住了对手,他往哪个方向使劲你就顺着他使,他使不动了你在给他加一把力,他就会剧痛无比,这就是把他拿住了,脚下再一配合就是摔法了。讲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清楚了,所有的擒拿法都是可以破解的,不存在能够把人绝对控制住的擒拿法。因为所有的擒拿都可以反擒拿,反擒拿与擒拿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就像蛋与鸡的关系。反擒拿的要点就是他擒拿你的时候是顺着你的劲走,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你也顺着他的劲走,不要有一丝犹豫。结果就是你的功夫高你就能拿住他,他功夫高他就能拿住你。也就是说擒拿与摔法是一个技术活,一旦较量上了擒拿与摔法,打法就很难用上了,必须在这上面比出一个高低来。当初我的老师,给我讲反擒拿的时候就说:手被拿住用肘化,肘被拿住用肩化,肩被拿住用腰化,腰被拿住用腿化,没有能够绝对拿住人的拿法,而且还和我试手,演练各种擒拿和反擒拿,并告诉我要领就是顺着劲走。
明日再续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2 00:45
绝对不是在宣扬暴力,而且读过上面关于打法的朋友千万不要拿人乱试。因为你如果拿朋友试招可能伤人,如果你跟街头流氓或混混试,很有可能挨打。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招法不灵。因为街头流氓或混混是久经战场的,打法可能没有我说的凶狠,但也很实用,如果你不经常打架,我说的懒扎衣接单鞭你根本就使不出来,必挨打无疑。摔法和擒拿倒是可以和朋友切磋一下,只要注意别用力过猛拉伤韧带或脱臼就行了,而且把人摔倒了千万别再补一拳或者一脚:如果有朋友看了我写的这些对太极拳感兴趣的话,想好好地练一练太极拳,那我可是太高兴啦:
说一下太极拳的练法,先练站桩运行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脉,持续站桩两个小时以上的境界,可以练拳了,套路练好了,打法、拿法、摔法就都在里面了,自己去悟吧!

讲太极拳不去讲那些门派,因为门派实在太多!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赵堡式、武当山古式,现在还有洪式、乔式、王西安第二代式等等,就连太极拳究竟是谁创的还是争论不休,搞不清楚是张三丰、陈王庭、王宗岳、蒋把式还是蒋发,反正现在我们能看得见很多的套路与理论,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其实太极拳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河北永年的杨露禅,中国武术史上的第一个无敌。这个人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那里学来了一套拳法,然后在北京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一生与人交手无数从未失手,所以人称杨无敌。这个是没有什么争论的。也就是说杨式太极晚于陈式太极呢是没有人怀疑的,疑点只在陈长兴的拳是和谁学的,杨露禅在北京比武的时候用的是陈长兴的拳还是自己改良后的拳。不过我不去研究这些问题,因为很多人研究到现在还是争论不休,没搞清楚。
  我接着说比较清楚的事情,那就是杨露禅有个孙子叫杨澄甫。杨澄甫曾经在南京国术馆待过,并且传出来一套杨式太极的大架(拳术术语,其实就是套路),一共八十五式。听起来好像很多,其实只有三十八招,有很多重复的动作,翻来覆去地打:)等到后来国家体委推广太极拳,就又出了一个简化二十四式,这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太极拳,还配上了音乐,就跟广播体操似的。这么神圣的东西就是这样成为了中老年(或者是体弱不能做剧烈运动的人,连做广播体操都嫌累的人)专用的健身的东西.


本人认为练气功要慎重!见过很多练气功把自己练坏了的例子.练太极不要急于出功.能把套路练正确了气感自然就产生.到那时再研究自己用逆式呼吸或是顺式呼吸也不迟.
作者: ZHANGWH    时间: 2010-6-2 05:42
本人是位爱好太极拳的,冒昧插上几句.
太极拳的生命就在于它是技击的,没有技击就不能生存长久.打人是低层次的,更重要的是玩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打人容易,玩人于股掌之间,把对手远远抛在空中,又能跟进接着,恐怕很多人一生都不能有幸看上一眼.

打人(高水平))是不需要很多力量的,四两破千斤中你可以看到用多少力气,练太极之初是需要以力量为支撑,才能更好的知道力是怎么运行的.玩人要玩的漂亮是需要功夫(力量)的(比如把对方抛起,当然 还是需要对方的力气).一些练太极的练(打)的笔青脸肿的,师傅最反感的就是这,当年有几个师兄弟爱这样练,师傅说了两次后,就再也不说了,每次自己练时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半年都不会给你指点一下.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最后是个半残疾的,走路都歪歪歪扭扭,但几个年轻人一起上都不是对手.师傅一般不教18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孩子都没有耐性,练几个月不出成绩,还是少林拳法来的快,练一个星期就可以跟别人打了,一年就可以跟师傅打了.除了那些有一定武术基础的,真正打心底就爱好武术的孩子.这样练的更快,因为孩子的筋易拉伸,好的筋骨是功夫的一半.

打是用不着招式的,一招就够了.半边抨拳打天下,一阴一阳就够了.你什么姿势,我就这么一招.功夫当饭吃,拳路是门面.不是说拳路没用,拳路中每个招式都是有用的,那种用法都是到了极致,一般打是用不上的,当然,你任选一个招式,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一招,因为每一招式中都有一阴一阳.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2 22:50
           下文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虽然太极拳现在分了很多门派,但无论哪一派都对以下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学拳者不得不知此文:接下来我试着为大家解释一下: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无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通过太极图我们可以知道阴阳由太极所生。阴阳就是两个对立面,任何对立的东西都可以叫阴阳:太极拳里面有很多对的阴阳,咱们抓主要的说:太极拳里面最主要的阴阳就是虚实。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练太极就是练虚实!所以首先要分清虚实;分清之后接着就是不分,然后再分……说起来好像比较玄,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没练太极之前,人的身体是比较混沌的,一个没练过太极套路的人在初学时一定会觉得动作很别扭:所以要去掌握动作要领,如脚尖外撇或内扣。其实这些要领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分清虚实的:等把套路打熟以后,就会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再也不用刻意地追求就可以做到动作要领,这时候虚实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接下来再分虚实,就是对自己拳架的校正,达到更高的一种境界!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这其实说得是开合的问题。一动就分开,就像我说的砍颈、砍肋,用拳肘戳人,用捶砸人。一静就要合,合就是擒拿、摔法。也就是说开可以打人,合也可以打人。
        无过无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这就是我上面讲的沾粘连随,发的劲要不丢不顶。这种劲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劲,按部就班地练,自然会体会到: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说得就是朋劲与捋劲。朋劲已经讲过,捋劲是水冲过来,中间立了一个柱子改变水流的方向,柱子对水的力。我说的那个卷起千堆雪的卷也是这个捋劲:大家一定要用心体会!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说得就是太极拳的快慢问题:有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是越快越好呢?因为你如果不考虑对手直接以速度攻击先下手的话,对手应对你的出招打一个迎击就比较难办:所以很多比武的时候双方都不会贸然出手,而是通过对峙、走位来寻找机会。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说得就是无论怎么变都不要偏离本文的思想。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说的是太极拳的三层功夫,与分虚实、不分、再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一定要持之以恒!水到渠成,什么事情都这样:如果没有是无法运行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之后有了自然就有了: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此处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读懂了这句话太极拳就明白了一半,没读懂就是门外汉!其实这两句是省略了四个字,我来给他补齐左脚重则左手虚,右脚重则右手杳。此处就是解释后面的双重的,太极拳没有练好都是没有摆脱双重!双重这个概念也是争论了好久,有很多人都说双重是两条腿分的力量是一样的就是双重,而且还给出了解决方案:两脚力量三七开或四六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双重指的是同(左或右)侧的手、脚都是实的(另一侧一定是虚的)!不信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种状态只要一个很小的外力就可以把你推倒:)为什么站桩时人很稳定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双手都是虚的!这种状态叫做双沉而不是双重!解释清楚了双重就可以解释清楚摔法:摔法就是想尽办法让对手双重,同时避免自己双重:)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自己,无论要高还是要低都要出于对手的意料;二是说擒拿(太极八法中的採法,上下劲),如果向上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上不去的高度,向下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下不去的高度,这样才能拿住他!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说得是进退一定要果断!

待续

作者: john88    时间: 2010-6-2 23:23
不错!记得有位武林高手好像说过:练拳不练诀,等于白忙乎。
现代人练太极拳如练广播体操,广播体操又怎能用来打架。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3 23:40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说的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这才是入了道!太极拳练到最后就是无招: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中玄!这不是胡说,而是有科学道理的!通常我们判断对手的招法用的是眼睛,但这不可靠!再上一个层次是用身体的感觉:第一层是骨感,这一层主要是用来反擒拿的,筋骨被拿到就可以自动反击而不需要考虑;第二层是皮感:对方的拳脚一贴到皮肉就会自然躲闪,不需要用眼睛去判断;第三层是毫感:这是最高境界!通过毫毛来感知对手的招数,对手还没有碰到我,就可以用本能将对手打败!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斯技指的就是武术,虽然招术有区别,但大部分都是有力打无力,手快的打手慢的,这都是自然规律啊!并不是学武术才能做到的。但是一个老头打一群年轻人(历史有据可查,我就不举例了),显然不是靠力量和速度能做到的: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后面的道理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理解起来就不难了:需要强调的只有两点:
  一是双重:除了上面说的双重,还有一个形意双重。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你比如说擒拿,后手拿住对手的腕关节,前手拿住对手的肘关节。如果你用力地去拿肘(或者拿腕),用我讲的反擒拿很容易破解:)这就是形意双重!如果说你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前手用力地拿对手的肘,而实际上是后手用力拿对手的腕,对手就会搞不清那个关节受力更大,就不容易反拿:(如果再高明一些,可以用劲路拿住对手的肩或者干脆捏住对手胳膊上的穴位,那就更难办了:(看见没有:这才是中国功夫的精髓!
    二是舍己从人,这是太极拳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我前面说的顺着劲走:)但是舍己从人是要有一个限度的,后人总结了一下:我守我疆,莫要失界!一失界魂飞魄散!那么界在哪呢?界就是双重,双重了就失界了,没双重就没失界!为什么呢?因为双重了就会被人摔倒,一旦摔倒了补上去的那一拳或一脚是非常重的!因为训练有素的人在摔法后面一定有拳或脚的招术,什么落地金交剪、兔子蹬鹰很有可能都来不及!
        不要想着一开始就琢磨太极拳的招式用法。会误入歧途的。
  应是多练套路,体会身体的松柔,体会力的感觉,敏感度。时间长了,才能对力的体会有深刻认识了,再练推手,体验力与力之间的交汇与应用。再之后,才会自然而然地打人了,就是传说中的无招胜有招。你去看看历史上的厉害的太极人物,早年都是一天练几十趟拳的,而不是一天打几十遍沙袋的。
    太极拳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与对手硬拼正面的,但又轻易不用身法去绕对手。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太极拳的格挡与一般格斗术的不同:一般的格斗术的格挡都比较刚,把对手的拳崩开也就完了。而太极拳的格挡要求做到沾粘连随,这就是太极拳的精髓:怎样做到沾粘连随呢?这就要从太极八法的第一法掤来说起!

    掤为太极拳的根本,如果掤都练不好,其他的都免谈!那么什么是掤呢?掤是一种发力方法,站桩或打拳时要找到这种感觉:发出的力就像水桶里的水对桶壁的压力一样!这种力就是朋,就是靠这样的力来做到沾粘连随的:提到沾粘连随大家想像的往往是把对手揪住,其实不是的!而是给对手一个不丢不顶的力,这样对手反而逃不脱:这就是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想要揪住他反而要推他:而且这种水的力量可大可小,可快可慢。慢用就是摔法和拿法,快用就是打法:
          说清楚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接着说太极拳的打法了。我在讲懒扎衣的时候说一定要用双手去拍对手的胳膊,其实用的就是掤劲。这个掤劲形容起来就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是最贴切的!水是柔的,但是发起海啸来是非常可怕的!这就是我说的太极拳的刚猛爆裂,把那些缓慢的套路忘了吧!这一拍就像是海浪拍岸一样,啪的一个脆响!接着不能算完,还要有海浪的往回的一卷(这是最关键的,做到了这一点才与其他的格挡有了区别),把对手的手带回来,同时砍颈、肘击、鞭捶一气呵成!在平时练懒扎衣接单鞭的打法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啪啪啪三声脆响,毫不犹豫,没有一丝停顿,随时随地都能打出来!练到这样就可以对付乱拳了!如果还是打不赢,那就只有再继续学习其他打法了,懒扎衣接单鞭只是太极拳中最简单实用的一招,其他招法还多的是.

    其实大家在面对乱拳的时候首先要敢于面对!无论拳头有多硬,他对你的杀伤力只是取决于你承受多少,而不是他的给你多少!一拳打在你身上,你死死地站住和你往后退一小步差别就非常大.我们办公室有一个武警部队转业的,入伍前练的是峨眉派的功夫,年轻时往下下腰可以胳膊肘碰到脚尖。有一次他给大家讲寸拳(就是李小龙的那种发力),试拳的时候把我们办公室的一个同事打得很疼。我为了体验什么是寸拳,就让他也打我一拳。我就是正常站在那里,他一拳打在我的心脏与左肩的那个位置(当
然试拳不会用全力)。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咣当的一下凿在了我的身上,这时我下意识地左脚退了一小步,大概有20多厘米,右脚没动。就这么一个本能反应(站桩站出来的敏感而不是有意的退),就使我受到的打击很轻,只是感觉震了一下,没有感觉特别的疼:)而我那个同事由于没有练过,挨打的时候死站在那里,就感觉特别的疼。说这个例子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大家,拳头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不是肌肉紧张的要命,靠本能就能躲过去!就算没有全躲开,一般情况也只是擦着点皮而已:而我们的打法是很致命的,所以只要使用得当,懒扎衣接单鞭对付乱拳已经足够了。这两招练熟了,防身就足够用了:

然试拳不会用全力)。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咣当的一下凿在了我的身上,这时我下意识地左脚退了一小步,大概有20多厘米,右脚没动。就这么一个本能反应(站桩站出来的敏感而不是有意的退),就使我受到的打击很轻,只是感觉震了一下,没有感觉特别的疼:)而我那个同事由于没有练过,挨打的时候死站在那里,就感觉特别的疼。说这个例子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大家,拳头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不是肌肉紧张的要命,靠本能就能躲过去!就算没有全躲开,一般情况也只是擦着点皮而已:)而我们的打法是很致命的,所以只要使用得当,懒扎衣接单鞭对付乱拳已经足够了。这两招练熟了,防身就足够用了:我的老师说过真正的传拳就是口授、试手.

   练太极拳肯定有好处,比如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要真想实战,一个打三五个,部队里的格斗术肯定比这个厉害,尤其特种部队的一招制敌,需要的时间也短,就是需要高强度,高系统化的训练
  是的!你说的这些都是外家功夫!外家功夫的优点就是见效快:)缺点是对身体伤害大:(想要练一拳把人打死的功夫,往往要先把自己先打个半死:(尤其是硬功夫,往往还要借助药水的辅助才能练成!而且这种练功方法往往导致人的寿命偏短:(内家功夫的优点是不伤身体,怎么练太极的套路都不会扭脚:)而且养生!缺点是出功夫慢,太极十年不出门:)几年能出门要看个人的悟性,悟性好的可以早出门,悟性差的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门:(学内家还是外家看大家的喜好:)
         其 实在自己未达到一定水平时,自己是无法修正自己动作的.还是要师傅指点言传身教方可.很多人认为像武侠小说里,找到心法闭门去练就能成为高手了.明日继续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5 02:17
  我们接触的最多的擒拿就是军警擒拿术,所以一提起擒拿,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拧胳膊:但格斗中就会发现,要拧住一个力量与自己相仿的人的胳膊是很难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方一顿乱拳,连抓住对方的胳膊都难,更不用说拧了:
    传统武术中的擒拿不是这样用的!擒拿并不是眼睛盯着对手的手,上去抓住,利用杠杆原理一拧就完事了:(这种用法只用挨打的份儿!实际擒拿的应用是近身打法的一个选择,擒拿的前提是与对手有肢体接触,而不是去抓住他!太极拳谚有云:以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也就是说太极拳的任何一个动作过程中,都是可以停顿下来与对手接触,接触到了接着做动作控制住对手就是擒拿!太极拳的擒拿主要是拿住对手的劲路,也就是我多次说到的顺着对手的劲走,最终的结果才是反关节!太极拳最主要的就是掤,掤住了以后如果顺着对方的劲路走就是擒拿,出手使用掌法、拳法就是打法!
    至于怎么样才是反关节,这个不用我去说,自己拧一下或者掰一下自己的关节就知道了。如果与对手纠缠在一起不方便用打法的时候,擒拿与反擒拿就十分重要。你在与对手纠缠的时候要做的就是发挥水的无孔不入的特性,找到他的弱点一下子挤进去!因为对手一旦发力,你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力的方向:)无论多大的力,其侧面与背面都是很薄弱的!攻其侧面与背面,就是小力胜大力的秘诀!
    其实擒拿说白了就是一种技巧,要在它最适合的时候发挥作用,而不是万能的技能,不能一心想着擒拿,这样的话是拿不到对手的!小日本的剑术新阴流里面有一种功夫叫做无刀取,和我们的空手入白刃差不多。但是无刀取的目的是在没有刀的情况下制服对手,夺不夺刀倒是次要问题!擒拿也一样,擒拿的目的只是制服对手,至于用的是那一招倒是次要问题:)记得当年我在网上学了一招擒拿,问我老师这招怎么样的时候,我的老师只说了一句话:你的手都到这里了,一拳把他砸躺下了不就完了吗?也就是说不能为了实战擒拿而擒拿!因为太极拳的擒拿方法实在太多了,有很多人在用太极拳的时候就想把对手拿住,结果被人打了个鼻青脸肿:(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
            梅先生谈传统武术与散打
  梅先生自幼练习过八卦、形意,后又学习过拳击,年轻时学习过中国式摔交,并成为北京摔交队的主要成员。退役后留在什刹海体校做摔交教练,70年代成为我国第一批柔道教练员。自从国家体委开展散打运动以来,他组成了全市第一个半专业的散打搏击队,并将武术、搏击和摔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中完善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易:现在散打王正诚邀民间高手参赛,您觉得这样的比赛会不会很精彩?
  梅:我看不会,打起来说不定会很难看。
  易:为什么?不是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吗?
  梅:有这种提法,但从以前的经历来看,民间拳手的水平很一般。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试点,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极、大成,通背等拳种,比赛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剩练散手的了。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抓瞎。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比赛打得很沉闷。由个练通背的还不错,同散手能打在一起,但水平还是有差距。最后冠军都是体校的队员拿啦。

    易:散手规则是否限制了民间武术的发挥呢?
  梅:很多民间武术不服气,说不愿戴拳套,后来市体的摔交教练李保茹教练和他们很熟,就安排他们同我们体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的交流,比赛前我们特别嘱咐我们的小队员:不许用重拳,不许用砸头的摔法,结果一两个照面民间的选手脑袋上起了个大紫包,比赛也就没法打了。民间的选手输不起,打不过就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头两年参赛的特别多,后来就没人来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易:是不是北京以外,还有一些高人?
  梅:都一样,我们的队员参加过85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当山擂台赛。当时的场面可热闹了,有拌成武松摸样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长袍的。比赛前表演,那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出来了,可一上台打擂,裁判喊:预备开始,就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头两天民间的特多,过两天就剩散手运动员了。

    易:您也练过八卦,您觉得传统武术有哪些不足。
  梅: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对方怎么打你,你怎么防式的说招说手,平时实战训练水平很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的先做一个云手,这样动作好看,可对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种讲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种都有几十种用法,说什么可以将人转着打飞,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同他们交流时,也就一个照面就分出了输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没有什么神秘的。
 易:民间不是还有什么铁砂掌之类的功夫吗?
  梅:那些东西实际上用处不大,任何一个强壮的男士,训练一个星期,都可以做这样的表演。另外,搏击对抗中人是不断运动着的,哪会让你象打死沙袋那样硬挨着。一般人的拳头都很硬,打在头上都会让人受不了。所以硬功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神秘。
   这上面说的看似有道理!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以前的民间武术家是开武馆的、保镖护院的,都是有真功夫的!应该算是职业的选手:可文中说的民间高手都是些什么人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业余的爱好者,武功再好为了生计也要工作,因为解放后武师们失去了传统的职业,哪有那么多的时间练拳?他们就算是有些功夫,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心理素质可能也有问题,体力的问题就更大:(俗话说上过一次战场超过练十年功!一群整天以练武为生的人打败这些业余选手有什么好说的?再说那个梅先生,难道他从小练的就不是传统武术?散打里面的打法、摔法就没借鉴传统武术?李小龙的截拳道与咏春又有多大区别?起了个散打的名字就忘了传统武术这个根了吗?如果让他们的体校学生与手上有几条人命的镖师过过招,没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们的传统武术现在是没落了,但是传统武术的精髓还在传承,不能因为业余的打不赢职业体校的,就怀疑我们的传统武术!

    谁说传统武术非要用云手了?格挡、反击、迎击是散打专用的吗?拜托,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散打只是格挡、反击、迎击,那传统武术有几十种用法有什么不好?只是挨打的人没用明白罢了!还是那句话,民间人士输在经验、心理素质和体能上!不知道梅先生出于什么目的这么污蔑我们传统武术!民国时期是我们传统武术发展得大好时期,当时的各种传闻神乎其神!现在我也还是喜欢读民国时期国术馆流传出来的著作!由于他们练的水平高,所以讲出来的东西是深不可测的!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出版的武术书籍没有一本能和那时候的书相提并论的!据说我们五十年代体校教授传统武术是很重视技击的,但是后来出现了几次械斗事件,我们的传统武术才被阉割成现在的样子的!因为传统武术的打法阴狠,所以很少有人讲!WMA的单鞭的用法与我讲的差的很远!之所以大力发展散打、摔跤、柔道、跆拳道,是因为这些都是竞技项目,是可以拿金牌的!是可以为国争光的!看事情不能被表面蒙蔽,有几个御用专家一忽悠,就跟着胡说八道!
    梅:不许用重拳,不许用砸头的摔法,这是他们散打发明的吗?
    如果民间的选手能有和他们相同的训练条件,实战机会,脑袋再被砸出包来,那才是真的不行!说到底不就是他们是吃皇粮的,民间的选手是老百姓吗?
 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的先做一个云手,这样动作好看,可对方早就踢到你了。传统武术是在生死格斗中提来出来的,没有一招是为了好看的!!这种说法简直就是放屁!!!云手的动作比起生硬的格挡不知要好多少,而且云手是用来防守拳的,对方起腿要抄抱!!难道对方起腿是要踢头的?练跆拳道出身的??起腿踢头才是为了好看!!正宗的传统武术是起腿不过膝的,怕的就是人家的抄抱!!就他说的这种打法,只适合在比赛中用,因为即使被人家摔倒了,裁判会叫停的:)真实的格斗中被摔倒了生命都有可能危险!!别告诉我你们散打队员会落地金交剪、兔子蹬鹰!因为摔法中的一拳一脚是顺势打上去的:)退一万步来讲,把你摔倒了,我没必要马上冲上去,可以寻找最佳机会。只要你躺在地上,我就有机会用脚跺你的头、跺你的胸,我是完全主动的局面:)无论你用什么什么方法起来(鲤鱼打挺,就第十八滚),要起没起时就是我二次进攻的最佳时机!!真不知道梅先生的传统武术是怎么学的?
    他组成了全市第一个半专业的散打搏击队,并将武术、搏击和摔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中完善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武术、搏击和摔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武术本来就包括踢、打、化、摔、拿,老祖宗早就总结好了的东西,要他总结啥??就他这水平恐怕越总结就越没有东西了!!!

    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抓瞎。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
  真有意思,按照他这说法,民间的武术家在生死格斗中就应该死绝了:(挨上两下就不打了,可人家还得接着打呀!最后不就死绝了?再说一遍,民间武术的招数是在生死格斗中总结出来的!!不是体委、奥委的官员规定出来的!!!

     太极是从搏杀术里面提练出来的,什么是搏杀术?搏杀术很多情况都是一个杀几个或者是几个杀一个:你说的那些都是竞技:真正的搏杀倒地非常危险!你说的倒地擒拿一点都不神秘,太极的任何一个拿法都可以倒地拿:太极的拿法是顺势拿,把对手拿倒了,如果还要伤他就要倒地拿!我再给别人讲反拿,我再反拿的时候用的就是倒地拿:还有对付拿肩肘的大擒拿法,也必须倒地!这东西都是太极拳里面最基本的东西,不要以为只有老外才会:
   如果我说得不错的话,最早详细记载的训练士兵是在万历年间,为了对付倭寇,主要是日本浪人!这是传统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是很多拳种的参考,其中就包括太极拳:

    反骨擒拿是擒拿术的最低阶段,这种擒拿动作大,速度慢,破绽也大!太极的擒拿主要是拉伤筋、韧带!这种擒拿动作很隐蔽,也很难防!每次我和老师试手,他都会拉得我的韧带痛几天:(请大家注意:这只是试手:)只有这种擒拿才是在搏杀时有用的擒拿!因为拿伤一个可以马上再打下一个:而且我前面说过,擒拿永远是顺势拿!有机会才能拿!打法是第一位的,能用打法就不用拿法!但是拿法是必须要好好练习的,因为一但对手用拿法,你最好用反拿:反拿也是拿法!
    因为练太极的太多,能打得太少了!!!待续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7 11:57
杨、武二人之前确实练过外家,但是没练太极之前充其量就是二三流的武师,学过太极拳之后成为一代宗师,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孙禄堂年轻时就精通形意八卦,是一流高手!但是他丝毫没有一点看不起太极的意思,是他主动放下姿态要与杨澄甫换拳,遭到拒绝:后来机缘巧合遇到落破的郝为真才学到太极:世人都说郝的功夫、名声都不及孙,但是孙禄堂的著作里称郝为师,并且把毕生武学总结为孙式太极!这也可以证明太极是好拳:
  练拳与竞技体育一样,也许你苦练篮球,由于天赋所限,只能是一个大学校队的替补,永远进不了国家队:但是能说篮球这项运动不好吗?能说你的技术不行吗?练拳也一样,不要追求什么无敌,喜欢就好:总之太极拳是要动脑子学的拳!学拳套路很重重,因为不学套路光学拳理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练.但是老师与你的试手喂招是很重要的!只有亲身体会到劲道才会懂,只有你把这招用在老师身上,经过他的指点你才能会用:这个东西通了,其他的就可以自己琢磨了:我的擒拿和反擒拿都是和老师试手学会的!肯讲拳理肯与你试手的就是好老师!如果只是站大方队跟着学套路,就算套路能和杨路禅一模一样也没有用!这就是入室弟子与挂名徒弟的差别:一个想真教拳的好老师往往是在你一窍不通的时候把道理说的非常简单:等你入门了根据你的领悟能力给你拔高!让你认识到自己的浮浅!有的人花了很大的价钱不见得能学到真东西,有的人一分钱没花却能学到真东西!这就是传说中的机缘:
最重要的还是要用心去练!练习站桩其实对于摔法的帮助是最大的:前面我已经说过,如果被摔倒了,再挨上一拳或者一脚是很危险的!桩功对于稳定下盘有很大的帮助:站桩能够增加腿部力量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通过站桩来分清虚实,分清虚实才是摔法和反摔的关键!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8 01:54
     所谓的虚实,大家可以看我对双重的解释:现在讲的虚实主要是指两只脚的虚实!大家一定要记住,实脚承担着身体的重心,是不能用的!虚脚是可以用的,起脚可以踢、踹,不起脚可以用绊:绊住对手的实脚以后,上身用一个挤靠法,就可以把对手摔倒了!
  上面说的摔法就是俗称的脚别子,方法有很多,也很实用:脚别子要想用好就必须分清两只脚的虚实!因为两个人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两只脚的虚实是不停变化的,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虚实:同时还要在摔得过程中把握好对手的虚实,这样才能找准他的实腿,然后在施展摔法的时候用一个抖劲,就可以做到打人如薅草或者沾衣十八跌了:
       太极拳中还有一种摔法就是用擒拿把对手摔倒,双手拿住对手的一只手摔就是前面讲过的金刚捣碓:双手对对手的双手时,用到的套路是云手、搂膝拗步的手法,使的是一个绞劲,用的是一只手拿对手的一只手的方法:

孙禄堂这个无敌离我们就更近一些,他的绰号叫活猴!既不文雅也不响亮:但是却道出一个真理来!不管你练擒拿、摔法、柔道、还有特雷西柔术,对猴子有用吗?你去擒拿猴子必挨挠!摔猴子就更不靠谱了:一个像人这么大的猴子必然天下无敌!之所以有些人练花架子技击不行,是因为他的打法不行,只要有高手点拨一二,马上就不一样了
 总是有人在怀疑太极拳的速度:(太极慢的只是练法,打法是不慢的:)只要做到了放松,打出快拳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到底有多快?可以这么说,可以发挥到你的极限!也就是说你练太极快拳达到了一定的速度,你再去练拳击也不会再提高!太极的优势在于出拳后没必要再像拳击那样迅速收拳,这样攻防转换更快!拳打出去如遇格挡马上可以变为肘法、摔法、拿法!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踢打化摔拿,拳击只研究直摆勾组合拳,连打法研究的都不多:太极拳善于擒拿但不是一定用擒拿,我在讲擒拿时就说过擒拿点穴都是机会来了才用的!用太极对付拳击时一定不能上来就用擒拿,而是去找搂抱的机会,只要可以搂抱就可以发挥优势了:所有讲太极的,都是强调一个字,从来都不讲如何字,这才是能打人的关键.
   太极拳的推手是为了提高皮肤敏感性、步法的灵活性,这个是没有错的:推手练习的主要就是拿法和摔法,对于打法帮助是不大的!拿法和摔法其实也可以通过试手来联系,太极拳最重要的还是打法,用腰劲发出刚猛爆裂的力来!如果太极拳拘泥在拿法和摔法中出不来,技击是不行的:(所以我很少讲推手,而且我也不擅长推手:(历来各派太极拳都重视推手,都说要从推手过渡到散手!但是老师就提出不练习推手一样可以练习散手!散手不是没有招法,而是不要拘泥于招法,随机应变!这就是我前面一直强调的要发挥本能的作用!掌法为刀砍颈砍肋,拳法肘法为枪为锤戳胸砸头,都是招法!用这些打不赢的话,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人直接撂倒,这就是你水平不行,说别的都没用!二是纠缠在一起,这时候就是谁的拿法和摔法厉害,谁就会赢!打法是讲究反应,速度的,招法大同小异。但是拿法和摔法得讲究就多了,如果谁大言不惭地说拿法和摔法也是没有招法的话,那就是胡说八道了!即使是我说的擒拿和反擒拿都是顺着劲走,但是也是要讲究招法的!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9 14:48
     道德经可以看成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如果喜欢太极拳就一定要读道德经:而且要翻来复去的读,有时间就读: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会:道德经理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研究易经了:易经一旦入了门,对于拳的理解还要再上一个层次.
  太极拳是有文化内涵的拳法,可以通过学拳明白很多道理,看任何事情都能抓住本质,使人变得智慧:这就是我说的以武入道!学习太极拳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个人感觉现代人练太极拳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养生和养性,能不能打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时刻能防一防身就行。毕竟火器时代再能打也抗不住机枪扫射,而像拳击泰拳一般在台上搏击给别人取乐也不是武者的目标和最终归宿。

    研究太极拳的技击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兴趣!因为如果练拳都不知道怎么用,真不如练习广播操:有了兴趣就会坚持,没兴趣的东西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太极拳有打一辈子的,广播操没有练一辈子的!
  还有练习太极拳可以圆我们儿时一个梦想:我们是看着射雕长大的一代,谁在儿时不想练就一身好武艺?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越来越现实,考虑的问题不是买车就是买房,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雄心壮志:人一旦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变得很乏味:

   真正的技击类太极拳不是那么容易能学到的,现在流行的只能说是太极健身操。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传统武术其实是分三部分的:拳架(套路)、拳法、拳理:你说的太极健身操指的就是拳架,其实现在太极拳最没有问题的就是拳架!只要打得连贯、协调的拳架都没有大的问题,关键是很多人只会做动作却不知道动作是怎么用的:这是拳法出了问题!有些人知道怎么用,却不清楚太极拳最重要的是打法!面对对方凶猛的拳脚施展擒拿摔法,结果根本就不实用!根本的问题是拳法、拳理的问题!

   接着说内外家拳的区别:外家拳可以实战这个争论不大,其实散打就是外家拳中可以对人造成重大伤害的禁用而产生的竞技项目!内家拳的特点是技法不容易掌握,再加上一些练习神仙拳的人胡说八道,导致练的人很多太极拳绝对是中国人练习最多的拳种,会用的人不多,被世人误会很深:
  其实什么东西只要存在,就必然有其合理性!太极拳自从诞生以来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她能存活下来并发扬广大就足以证明其优越性:当年练拳的人可都是为了和人打的,如果练一个出去挨打一个,谁还去练?
  内外两家拳法各有其优点,不能混为一谈!无论你练习什么拳种,都要有一个主导思想!练太极拳就要从内家功法入手,打通任督二脉,去追求一种有灵性的劲!如果把太极拳又练成了千斤力,我觉得这是太极拳的悲哀!

太极拳之所被称为内家拳,是因为和道家养生有极深的联系,而道家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内丹修炼,就是入静后得到阳炁,而冲关达脉,我个人理解,内家拳所讲内劲,就是指这个阳炁,根源于丹田,受意所领,练到高深地步确实可以内气外放,这就是为什么说内家拳要优胜外家拳,阳炁的能量是要高于肌肉力的,而且可以直达内腑,看看古代内家拳名家,所著拳谱基本上都和阴阳五行经脉有关,所以,现在很多人喜欢否定太极拳的气感,认为是错觉,认为太极拳无非一些身法推手技击手段而已,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功,舍本逐末,极为可惜.
   太极拳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创出的拳,一定要记住道法自然这句话:太极拳不是傻练的拳,也不是速成的拳,是要练一辈子的拳:急不得的:
打法中运用缠法,道理与枪炮的膛线是相同的:可以提高打法的穿透性和稳定性!
个人认为从什么拳入手是靠机缘的,没有人指点门外汉是很难自己摸进来的:学武的人一定要喜欢和人试手!试手时一定要谦虚真诚,不能有伤人之心,也不要有争胜之心!如果不是对手被人撂倒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试手的时候不敌主动倒地比硬撑着好得多,丢点面子但不会受伤:如果对方功夫不如自己,点到就完了:练武的人如果执着于输赢,很容易生出事端!没事搞出事来其实没什么意思: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传统武术不能打的原因,因为传统武术爱好者有很多都是普通人,惹出事来没人给擦屁股是很难办的:所以交流的时候都是在试手,很少有真打的情况,反正就是一个爱好,学习技击只是为了提高兴趣:如果是像散打队、拳击队那样每天训练,有个一年半载都可以练出来:传统武术在技法、理念方面比拳击、散打、跆拳道、柔道要高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差的只是训练水平和实战经验。估计传统武术练得好私下实战经验又丰富的,都已经被抓起来了,甚至很多已经被枪毙了:现在是和谐社会,像冯小刚说的:你就是真的巴顿将军,也得老实的在家里待着!其实旧社会传统武术练得好的人,主要也是实战经验丰富!尤其是那些经过生死,久经杀场的人!他们不光武功要好,而且还要幸运!因为武术这东西也讲究成败论英雄,一旦被人多用乱枪、乱箭、乱棍、乱拳打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放松这个过程也很长,一般来所自己都认为今天比昨天放松的要好,但是时间长了回头看放松,又有了很多的感悟,这个放松也是相对于水平和时间来说的,放松到何时为止,也很难说啊。这个貌似也是无止境的追求,所以我想应该是边放松,边练功。这个是两条腿走路。等不来的。
    其实太极拳到后来很多势子也是要单练的,懂劲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一是懂自己,二是懂对手!要做到懂劲,首先就要懂自己:这就是练习套路、练习缠丝劲!首先催僵化柔,然后育柔成刚!如果连刚劲都发不出来,那就是没有做到懂自己:因为缠丝劲是一种可快可慢、可刚可柔的劲,没有做到收放自如,就不能说懂劲!因为懂劲首先就是要练好缠丝劲

作者: ken2010    时间: 2010-6-9 15:06
师傅好.

很有道理.
觉得截拳道和咏春挺实用.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现在很少人能练成四两拨千斤.可能要从小练起.

很想练练太极或咏春有(相同之处-四两拨千斤), 放松自己,强身健体.

讲到搏击, 好像部队是从跌打开始,先练抗摔打.

好像这里没有,而且要有对手才能练.拳要练就要去实战. 是这样吗?
师傅知道哪有啊?
作者: Linda Feng    时间: 2010-6-9 15:08
想学太极健身。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10 10:17
Post by ken2010;2593252
师傅好.

很有道理.
觉得截拳道和咏春挺实用.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现在很少人能练成四两拨千斤.可能要从小练起.

很想练练太极或咏春有(相同之处-四两拨千斤), 放松自己,强身健体.

讲到搏击, 好像部队是从跌打开始,先练抗摔打.

好像这里没有,而且要有对手才能练.拳要练就要去实战. 是这样吗?
师傅知道哪有啊?
你好:
       师傅不敢当.只是接触功夫时间比你早点而已.
       据我所知截拳道是李小龙把传统功夫的招式改变了一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中西结合而创的.咏春拳是内家拳,但有别于其它内家拳,它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招式的非常态思维等.
       所为四两拨千斤,只是力学而己,没什么神秘的.只要练习得法谁都可以做到,至于功夫的深浅那就要看个人的悟性与勤奋了.
      部队的训练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如野战部队.武警部队.侦察兵.等,他们的训练课程都有区别的.
      其实功夫不是全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师傅的喂招和实战. 武术冠军被街头小混混打得鼻肿眼青.原因就是小混常打架,距离感好,动作直接有速度.
     满地可有好几间咏春拳馆.太极拳到 处都是,有 收费与不收费的.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11 09:51
   有人说太极不如拳击散打等等,其实大家在打法上不要太执着于门派。比方说我一个垫步接一个直拳就把对手打倒了,你说我用的是什么拳?太极的掩手拳,形意的半步崩,咏春的日字冲拳,八极的顶,拳击的直拳?随你怎么说,各门各派都有这样的招式:两个人明显不是一个水平的,一个正蹬就可以把对手踹倒,还要用太极八法吗?谁规定的太极就必须要怎么用了:懂了劲以后,很多情况可以一拳一脚就结束战斗了,一个直拳也叫太极!
  生死格斗最厉害的就是关老爷的那招,见面不打招呼,凭的就是马快到快,一刀就解决!喜欢三国的都知道,关老爷如果一刀砍不死人,纠缠下去都没什么太好的结果:拳谚有云:拳打不知,十打九中!学太极一定要把脑袋学清醒了,如果执迷到神仙拳里就是走歪了路:
懂自己的功夫是靠桩功、套路来练习的!懂对手的功夫是靠推手、试手最好是实战中学来的!
  拳王打我们,根本就用不着把拳架起来试探,直接一个重拳就完了:太极拳其实也是讲究脚踏中门的硬进的,但是如果两人实力差不多,一拳一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候懂对手的劲就非常重要了!
  太极八法讲的都是搭手以后的动作的,因为打法的刚猛程度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身体条件。有人天生神力,有人天生就没什么力气,力小的打不赢就是要搭手纠缠的,要不然必输无疑:前面说的打法其实很多都是人的本能,你能直接把对手撂倒,根本就用不着太极八法:所以太极八法是从你一下打不倒对手开始讲起的!不要误以为太极必须要搭手,你能一下把对手打倒就千万不要和他搭手!搭手是打法较弱的一方希望的!因为较弱的一方虽然说纠缠到一起也不一定能赢,但是不纠缠到一起必输!所以你在打法优于对手的情况下,搭手是给对手制造机会

说清楚了为什么要搭手就可以接着讲懂对手的功夫了:两个人只要扭打在
一起,拳脚的爆发力就打折扣了:再厉害的拳王面对搂抱也是没有脾气的!所以拳脚不如对手时一定要敢于主动搂抱,只要搂抱了才有机会!在无法逃跑的情况下宁愿挨上几拳还是要搂抱.我指的是必须分胜负那种,如果不是必须分胜负认个怂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太极八法讲的就是如何在纠缠中取胜!八法中掤是如何最有效搭手的方法,所以想搭手一定要把掤练好!掤劲好了,你想搭手必然能搭上,对手想不搭都不行:沾粘连随,说白了就是块狗皮膏药,想甩都甩不掉,就算是甩掉了也要带一层皮才行!这才是掤劲的要领!捋、采、挒都是拿法,用的是顺劲走后的双顺缠,用哪种取决于对手往哪个方向挣扎:挒劲双顺缠的速度更快,属于伤人的劲!挤、按、靠属于反摔反拿的方法,其中挤是最重要的!挤是靠的前提,没有挤就没有靠!挤劲是在贴身摔法中得机得势的关键,无论反摔反拿,关键就在于这个挤劲!两条蛇缠在一起的劲,就是挤劲,找高手试手会懂得更快!当然推手对于提高身体、皮肤的敏感作用更大:

有一种练功的方法是面壁站立,脚尖与墙壁顶死,然后下蹲再站起来:据说是当年师父偷着练的功法!我试过,是可以的,但是没练过的人做这个动作难度非常大!因为在下蹲的过程中身体会推墙,反过来墙会给你一个推力:一定要把这个力化掉!我的经验是下蹲的时候一定要在上中求,想象头顶有一根绳子在吊着自己:经过练习是可以做到的!这个难度比大腿与腰成90度角要大得多!


作者: ken2010    时间: 2010-6-11 10:44
谢谢,很有收益..

很想去练..
小时候有个朋友练咏春,每次我搭他肩膀他很下意识低下肩,然后顺手就扣住我的手碗.
练成这样也就成自然了.
听你讲完,看来太极也跟咏春有很多相象的地方.
当然, 能练成像古龙讲的,一拳毙命. 也就不需要太多招式.

有空多请教..
想找个晚上可以学的地方..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11 23:09
Post by ken2010;2595015
谢谢,很有收益..

很想去练..
小时候有个朋友练咏春,每次我搭他肩膀他很下意识低下肩,然后顺手就扣住我的手碗.
练成这样也就成自然了.
听你讲完,看来太极也跟咏春有很多相象的地方.
当然, 能练成像古龙讲的,一拳毙命. 也就不需要太多招式.

有空多请教..
想找个晚上可以学的地方..
不用谢
      擒拿很多门派都有的大同小异而已.太极与咏春是有很多不同的.其实内家拳都有同通的地方也有很多差别之处,当练到家了,觉得有好像差不多.太极拳是内家拳的首位是前辈们公认的.白眉拳.龙形拳与咏春拳就很像,这龙形拳与形意拳的龙形不一样.古龙这些太夸张了.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13 17:09
个人认为现在人的功夫不如以前,实战机会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抛弃了传统的思想. 传统理论是可以完整的解释太极拳的,用现代理论解释实际上是两条腿走路,是有利于太极拳的发扬的。要想深入了解太极拳就要学习传统理论

懂劲确实是分懂自己和懂别人,有句谚语:行家一出手就只有没有。
  我们判断对手,靠的是眼力和实力。可以通过观察是相比较得出。
  懂自己,更多的是在找自己的漏洞与缺陷,以此来寻找机会与扬长避短。懂对手,是要在知己知彼后,处处意在人先,对方的变化,我可以观察细微处而知全貌,提前予以判断,这样才能得机得势。
  有好的训练方法,加以训练,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推手一上手,也有感觉双方实力的,只不过有些人隐藏的比较深,蒙蔽了你,自然你就输得很快了,打架也是一样,虚实并用。

无论你是太极还是其他传统技击的爱好者,我的建议是:
  1,你必须要实战检验你的东西;
  2,实战你必须要找散打、拳击、泰拳等现代搏击去切磋检验,不能找一个和你一样的传统武术者检验,尤其是和本门的人检验,毫无意义。道理就不用我说了;
  3,如果你检验过后,在回头看看自己的一些所谓悟道的语言,你会觉得有些汗颜,这是我的一点实践所得。比如我是练形意的,从心意到形意,传统武术理论文章之类可以说能找到的,我都研究过了。常常为自己所谓的心得而自鸣得意。但当有一天我面对一个练习拳击的的对手时候,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才发现 传到现在的一些传统武术,离当初的原生态已经走样太多。才发现没有解决之前,就谈到的哲学层次,是多么的虚无缥缈。
  4,尽管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有别,但也别玩东方神秘主义。人类的进步靠的是科学与逻辑,而不是神秘主义。这是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事情。如果不能用科学的体系去重构传统武术,主要是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体系,传统武术永无新生之日。当然不是现在所谓的中国散打,那是彻底的和中华武术无关的玩意。
     推手这东西的道理就相对深一点,看有的人推着推着忽然被人直接扔出去几米远,怎么做到的?还是根本就是假的?
  扔出去几米远,如果排除师徒之间故意夸大效果的那种,可以分为两种原因:
  一是发力者用一个冷脆的劲打在被打者的关节上使被打者痛得一个激灵,然后把人发出去!这种情况几米远主要是被打的人自己走的:
  二是发力的把被打者脚下被固定住,上盘用肘或靠或按的力将被打者打出,这种情况也是可以打出几米的:这种相对简单,因为如果被打者腿后面有一个不太高障碍物挡住他的脚跟,任何人只要用力一推,他必然摔出去很远:
  不管那种情况,其实摔出去几米受的伤其实都不太大:如果不让你摔出去,受伤会更严重:尤其是第一种情况!把人打飞追求的是观赏效果,真正要伤人是不能让他跑了!比如掩手拳,就是一手揪这一手打:这个道理我在帖子一开始就讲清楚了,荆珂刺秦啊:被甩出去其一是自己的步伐站得不准确,其二下盘与上盘不协调---劲力控制不到位-
  主要原因还是下盘与上盘不协调,其实下盘被别住并不可怕:他别着你其实你也别着他呢,只要上下盘协调,是有机会反摔的.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15 22:12
发前必拿,大家看到过的擒拿往往都是拿得大关节,比如腕手肘,下盘就是腿脚了,太极拳的拿,拿的是劲路,拿的是平衡,怎样拿?太极拳不太推崇用手抓,一般都是用脚、膝、腿,胯、腰、肩、肘、腕来引导控制对方关节,加以诱导,是对方攻击的路线在斜线运动中偏离原来预定的轨迹,直至一个失去平衡的局面。
  发人前,真正意图往往让被发之人冷不丁的去往他不曾料到的地方,这就要诱导,有假动作,诱使对方错误的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击动作,加大对方错误反击动作的活动范围,依照对方出现的失误,进行击发。击发前,有闪战惊等方法。
  这个打法往往是对方感觉自身控制不了平衡,并且心理上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攻击轻易被化解,还变为背式。这个是比较仁慈的打法,向小擒打、背折靠、闪通背、青龙出水、当头炮、都是比较狠的打法。

太极拳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打法变化多端,总能给对手造成心理咯噔一下的感觉,只要让对手咯噔一下,你就赢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绝对的真理!所以太极拳是求快的:太极拳是在慢中求快的,放松之后才能发出弹抖劲来!太极拳追求的是一种一往无前的爆炸力!太极练到后来就是单势的发力!为什么太极总是说以柔克刚呢?这是因为速度和力量对于每个人都有极限,而且无法突破:也就是说一味的练习刚猛,一旦刚不过对手就必输:所以太极的刚柔并济并不是说一会刚一会柔,而是针对对手来的!能刚则刚,刚不过就柔:柔是以弱胜强败中取胜的办法!也就是说面对一个速度力量都比你好的对手,你练别的拳法打不赢,练太极就有可能赢:这才是太极高明的地方!
  遇敌好似火烧身,一定要如疯似魔:人在面对狗咬的时候心是很慌的,其实狗也是很害怕的,但是狗一顿狂叫,正常情况都可以把人的气势压下去:人只要转身一跑狗就必胜了:其实狗是很怕人的,你做一个下蹲的动作它都要向后闪,但是眼睛还是恶狠狠地盯着你,再次寻找机会!其实人狗搏斗,狗也是很危险的,只要人找准机会就可以一脚踢断狗的下巴!但是普通的人都打不赢狗:由此推出格斗要点:气势逼人,谨慎防守,积极寻找机会,揪住对手就不松手:新发明的打架疯狗理论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17 00:10
    说到了推手,我认为大家不要把推手看得太神秘:推手强调的不丢不顶,是朋劲的要领:至于听劲,更是身经百战之后的身体敏感!光靠推手练出来的听劲,真在交手时恐怕用不上:所以各人认为如果想技击,就不要过多地在推手上下功夫,而是要尽快过渡到散手上面去!多练习打法、发力,听劲还是在实战中练习吧:经常练习推手的人,应该说搭手打就有优势,但是在人家不和你搭手的时候问题就暴露了:所以我认为练太极拳还是先练打法!太极拳的拳理有很多地方都是容易引起误解的:比如说不丢不顶,这只是在说朋的要领,说的是搭手的技巧,而不是整个太极拳的要领:比如说掩手拳,就不只是顶,是非常暴力的顶!引进落空就是有意的丢!丢与顶都是打人的技巧,不丢不顶怎么打人?所以大家在学习拳理的时候,不能断章取意!一定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有太极拳的舍己从人,也是指的搭手后的拿法和摔法的:太极的用法可以分两条路走:一是以打法为先,找到机会再去用摔拿;二是苦练摔拿和朋劲身法,提高搭手的能力:所以吸卸柔化是太极拳,猛劈猛砍也是太极拳:太极拳要柔则柔,要刚则刚!只有收放自如了,才可以说入了门道了:太极拳如果不强调打法,就变成了摔跤加擒拿,就也变成了瘸腿的打法了:太极拳之所以出了杨露禅这样的高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极拳的理法全面:踢打化摔拿,任何一个方面太极拳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所以太极是博大精深的!
   
传统武术讲究头肩肘手胯膝足都可以打人。我们的祖先对于格斗研究得很深,认为传统武术不及别国功夫的,其实是不了解啊!太极拳里面的肩靠胯打,在近身时是威风八面的!其它国家的格斗术我没有看到类似的内容。

太极拳不经过老师反复喂劲是体会不了的!看什么秘籍都没有用的!明白太极劲是如何打人,体会到被打时韧带剧烈的撕裂痛后,才能感觉到太极的魅力.太极拳真正要伤人,是不把人打出去的!把人打出去一般都不伤人. 所有的内家拳打人都是很狠的!不是深仇大恨一般不用来打,摔或者拿住就可了,摔又叫”.

太极拳最主要的是练好以腰为轴的这个最大的缠丝劲:手上缠来缠去而不去练腰就走歪了路.

太极拳可以打人,这个事情其实没什么争议:但是用太极拳惹事的人很少,这也证明太极拳对于修身养性很有帮助!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拳种:

现代的格斗高手除了职业杀人以外都是为了商业表演的,属于偶像派:传统武术的发明者是要杀人的,属于实力派:传统武术在格斗理论方面是很完善的!传统武术的没落只是现代人没有练好而已:

传统武术是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文化,而且武术崇尚传统:所以武术是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突破口!通过武术学习传统文化,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促进对武术的理解:武术这东西和乐器、书法、绘画一样,属于艺术的范畴:武术家和技击家还是有区别的:武术家热衷于武术理论的整理继承与创新,并且乐此不疲:我们经常说起的宗师基本都是武术家,他们也许不是一流的技击家,但是他们为武术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要比技击家要大得多:我们在这里说拳的,其实就是喜欢传统武术在这里瞎掰:如果我们抄起杀猪刀与屠夫对扎,不管练什么的,被扎死的几率都差不多:
   传统理论是个很系统化的东西,是古代中国哲学的成果,中国文化基本上立足于传统理论,发展至今。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然是基于传统理论,当然结合传统理论也就更容易理解武术的前世今生。
自从破四旧以后,中国多了一个词语,叫做迷信。这个迷信又是什么呢?当时的定义就是所有的旧东西、旧思想、旧观念。老的东西就归于无知和愚昧。
  然而过了这么多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回头再看,当年许多东西早已变得可笑。究竟什么是该破的,什么是该立的,现在已经很清晰了。
  对武术大叫伪武的人,也许还是在这种精神下受到的影响,至今对于传统的东西还是横竖看不上眼。加上改革开放后,西域舶来品早已让人乱花迷人眼,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理论基础产生了动摇。这个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的全面否定,全面否定后,必然会变得更疯狂,更无畏。这才是可怕的。

 传统武术首先强调的武德,就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传统武术的功法,或多或少的都在体现着佛道两家的思想,只是偏重不同!而且很多时候佛道两家是纠缠在一起的.太极拳是明显的道家拳派,但也有金刚这样的佛家术语!形意拳也是道家拳派,但是却尊达摩为祖师:儒家与道家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思想,因为我们中国人一开口就是仁义道德,这四个很好的字现在好像让人感到反感,因为满嘴仁义道德的往往是伪君子。其实这是四个字:是孔子(圣人)提出的;是孟子(亚圣,也就是第二圣)提出的;道德两个字都是老子(还是老子狠,一下就提出俩)提出的,这都是我们最正宗的传统思想。 接着问题就来了:)我们的祖先是很骄傲的!我们有光辉灿烂的文化,蛮夷、番邦的东西是怎么在我中华大地流行的呢?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区别了:当一种哲学思想演变成了宗教,其传播的力量就要远远地大于哲学思想了!其实佛家的思想与道家(不是道教)、儒家的思想是难分伯仲的。但是佛教(是宗教)与道家、儒家(是哲学思想)相比,传播起来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生死的问题了,用术语说就是终极人文关怀:儒家是不讲生死的,或者说把生死看得很淡。因为孔子说过:不知生焉知死,他老人家的学说只讲活着的这一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也就是说他讲的是从十五岁到七十岁这段时间,其余的都没什么意义:

人要建功立业靠的就是这一段!
  还说什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反正人总是要死的,为了最高理想而死是很光荣的事!

道家就更有意思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庄子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了就搞不清究竟自己是人是真实的,蝴蝶是梦;还是蝴蝶是真实的,自己是梦:
  道家完全就没有生死的概念,不管在谁的梦里,反正就是个梦!无所谓生死:所以在儒家和道家的眼里,生死不是什么大问题:一个认为反正人总是要死的,还不如死得轰轰烈烈!一个认为死活是没什么区别的:
  其实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可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是就是太没有人文关怀了: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19 11:33
俗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一般的人正常来说都是希望活得越久越好!最好是能不死:但是鉴于此事难度颇大,所以退而求其次,那就是死了以后能不能找一个地方或者是转世!
  因为按照儒家说的人生也就百十来年,生前死后都不知道,这问题就比较严重了:生前不知道就不知道了,咱们也不太想知道,可死后要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那可就是长长的寂寞啊(是非常十分以及极其的寂寞):(所以儒家不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一般人是不满意的!因为人都是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就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没的:(至于道家的那个梦来梦去的,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

 就在这个时候(东汉),佛教(由佛家思想演变而来)传来了,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佛教说人一定是要死的,这个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但是死了以后呢,如果你生前是按照我说的去做的,你就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你就可以永生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问题也不大:)我可以让你转世投胎,至于下辈子做什么(是人是动物?贫穷还是富贵?)由我说了算!我这有明文的规定,大家不要担心:)如果你跟我说的对着干,那我就让你死后很难看!我要把你弄到地狱里面去,用尽我的毕生所学折磨你,叫你永世不得超生!!有了这套理论后,马上有人鼓掌表示赞同:

 为什么说这个东西只是对普通人管用呢?就是因为这一套东西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经不起推敲:本人这里不是在毁谤佛教这个问题太严重了,因为真正的得道高僧很少谈论上述的这些东西,而是谈禅、悟:以上的东西都是歪嘴和尚念歪的,没有慧根,脱离了佛主的本意!本人一会还会讨论道教,也会说出一些不敬的话,敬请大家谅解:

对于佛教广泛的传播,道家的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本人瞎猜的,因为道教也是在东汉末年兴起的),于是创立了道教:)有人可能会说道教比这要早,因为秦始皇的时候就在炼丹。但是这只是高层人士的爱好,没有传到民间就不能算作一个宗教。
  道家学说一演变成了道教,生命力马上就显现出来了:)生命力在哪呢?也是人文终极关怀:)只要解决了生死问题(大家就关心这个,没办法啊),就可以与佛教一较高下!这一较量就是一千八百多年!

道教是怎么解决生死这个问题的呢?那就是不死.
  我们的道教充分发挥了没有想不到只要做不到的精神!什么极乐世界、什么轮回转世,都太麻烦了!印度阿三也太没追求了!我们最求的境界是与山川齐寿、与日月同光!你按我说的去做,我保你长生不老,千秋万代!
  虽然这种说法一次次地不攻自破,但是由于太具诱惑力,也还是很有市场的(我们的嘉靖皇帝就很相信这个理论)。

而我们的儒家学说却坚决拒绝将自己宗教化,也拒绝将自己的开山祖师神话(佛教的释迦摩尼成了如来佛祖,道教的老子成了太上老君,孔孟到现在也还只是圣人,是人而不是神)。也正是这一点,使儒家的学说成为了我们的正统思想!
  而佛道两教则只能时而在朝,时而在野(比如清朝的皇帝都是老佛爷,嘉靖皇帝上朝都要戴上道士的帽子,自称道君皇帝)。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我们的文化根源来谈起:)

我们到底是谁的后代?这个问题好像没什么争议:)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当然是炎黄二帝的后人:)但是这是存在问题的,问题在哪呢?

问题就在于商朝和周朝。因为自周朝以后一直到民国前,我们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历朝历代我们遵从的都是周礼、周易:)我们所熟知的朝代(我的意思是故事、人物、史书)是从周朝开始的,我们的姓氏制度也是从周朝开始完善的。以前的朝代(夏、商)是不丰满的,是模糊的,姓氏也与我们有很大的区别!

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其实是起源于周朝的,夏朝与商朝的文化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样说大家很有可能会感觉到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的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我们的朝代是从夏开始的,是禹的儿子启开始的家天下。
  但是我要说的是,商朝与周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22 10:08
夏朝离我们过于久远,而且与我们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不去讨论夏朝。
  就从商朝说起,因为有殷墟的存在,商朝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考证的:)商朝是一个非常能征善战的朝代,他们甚至强悍到可以由一个女人领兵开疆拓土(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由妇好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与姜子牙等周朝的名字是有很大区别的)。商朝也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化,甲骨文、金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都能说明问题!他们的文化体系很完整,但是请注意他们的文字只是与我们的汉字有关系(不能说英文、法文很多单词都一样就认为它们是同一种文字),还不能说就是汉字。因为到现在甲骨文、金文仍然不能完全破译,而篆书我们现在识别是没有一点问题的,所以《说文解字》认为篆书是最早的汉字是有道理的:)而篆书是周朝的文字,这也证明了我们是周人的后代。




商朝最具特点的是近鬼神,他们对鬼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请示鬼神,而且从来不把人当人!考古已经发现,商朝经常把人的头骨做成酒具用来饮酒:(由于妇好英年早逝,商王武丁经常要占卜问妇好在阴间是否又嫁了出去!这就是商朝的文化!


为什么周朝与商朝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答案是周朝灭了商朝这个震撼实在是太大了!强大的商朝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这使周人陷入了极大地沉思!这到底是为什么?
  周人最后终于想明白了:商朝太不把人当人了!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以人为本!要把人当人!所以周朝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朝代,我们所有的思想根源都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以后的朝代都是以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因为以后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以哲学思想来统治国家的朝代,而不是用宗教来统治国家的!
  正因为如此,佛教和道教只能是时而在朝、时而在野(道家学说本来是有可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因为西汉初年皇帝就是用道家思想统治国家的。

可后来演变成了道教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如果你能穿越时空,你想回到哪个朝代?
  当时有人说想回到唐朝去看美女,有人说想回到宋朝去体验三百年的养士之朝,还有人说想回到明朝去看明朝那些事。
  我对大家说我最想回到的就是周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追求天下大同,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我们的传统理论大行其道几千年,怎么就到了我们这一辈,包括我们上一辈,就不行了呢?这就等于把SB这两个字母加到了我们先人的头上:看来我确实要在这里讲传统理论了!
  有很多人就像上述所说这样,自己都没打过几次实战就认为自己很懂某拳,进而敢教人如何打人,真是无知者无畏。




现在可以说到我们最正统的传统思想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儒家思想呢?
  这就要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大圣人孔子:)孔子生活的年代叫做春秋,这个时代是从周平王迁都开始,到韩赵魏三家分晋结束。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这一段叫做战国。春秋和战国合起来叫做东周:)



孔子生活的这个时代有什么特点呢?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礼坏乐崩!
  《春秋》是一部鲁国的史书,开篇讲的事情就是郑伯克段于鄢,这说的是什么事情呢?我来解释一下:郑是一个诸侯国的名字,是周天子分封的一个伯爵国,所以它的国君叫郑伯。段是一个人名,他的身份是郑伯的弟弟。鄢是一个地名。
  这下事情就清楚了:郑国的国君在叫做鄢的地方把他的弟弟给收拾了。《春秋》开篇就说了这么一件事:)
  郑伯为什么要收拾他的弟弟,又是怎么收拾的呢?据说是因为他的母亲非常宠爱他的弟弟段,然后郑伯就也非常宠爱他的弟弟段,直到他的弟弟做出了很多卑劣的事情以后,郑伯义无反顾地大义灭亲,收拾了他的弟弟!
  由这个开篇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对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一个了解:对于亲生手足都要使用欲擒故纵、捧杀这种伎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后的历史确实也是这么一个走向: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那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追求天下大同的境界再也看不到了:

孔子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对于这样一种状况很不满意,他用毕生的心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孔子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周公,他经常在梦里见到他:)由此可见周公不光擅长解梦,而且还擅长托梦:)孔子到晚年梦不到周公了,就认为自己快要死了:(由此可见周公对孔子的影响之深!

为什么孔子对周公如此崇拜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当年周公代成王统治的那个天下是很美好的,靠的就是礼乐制度:现在的问题是礼坏乐崩,咱们再回到那个礼乐制度不就行了吗?问题的根源找到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其实孔子的一生都在宣扬礼乐制度,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以要了解儒家思想,就必须从礼乐制度说起: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6-27 23:13
   前面我说过周朝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朝代,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要确立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好像是一句废话,但这正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决定了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礼乐制度是怎么规定的呢?概括地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具体说来这个制度有强的执行性!
  因为她把人与人的各种关系都划分清楚:比如叔叔、舅舅、姑姑、姨娘对于一个人来说哪个更亲呢?现在我们认为可能都差不多:人家老外根本就不去区分这些,一个uncleant就完了:
  但是我们的礼乐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叔叔>姑姑>舅舅>姨娘,而且爸爸还要比妈妈亲!同样的儿子,嫡长子要比其他的儿子强很多倍!这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的最为细致的划分,也就是说我们的礼乐制度是一个等级非常十分以及极其森严的制度!
   这个制度现在被我们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好像这个制度一无是处,是糟粕,阻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是民主、是自由、是人人平等!怎么骂这个制度都不过瘾!
  可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做一个比较吧:先说佛家思想,佛家有云:众生平等!看见没有,不光是人,众生都是平等的:真的如此吗?
记得我家附近有一座庙,有一年有一个老太太圆寂以后炼出了很多舍利子,开一个规模很大的法会。当时我们去看热闹,发现一个大和尚头戴唐僧帽在上面正襟危坐;下面站着几个大和尚;接着是在庙里面跪着的,每个人有个蒲团当垫子;再接着是外面直接跪在地上的:看到没有?这就是所谓的平等?
    西方的老外就更搞笑了:他们居然研究出来我们在原始社会是平等的:他们说在原始社会,由于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所以大家必须同吃同劳动。由于食物缺乏,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活下来,就必须平均分配食物,共同享有劳动工具等等,所以原始社会是人人平等的。说得好像头头是道的,但是我就纳闷了:原始社会我没见过,猴群、狒狒群我还没见过?它们做什么事不是都得先让着猴王、狒狒王?不用说吃的,其他的雄性连交配权都没有:原始人的智商不会比猴子、狒狒还低吧?再说环境再恶劣也恶劣不过现在吧,咱们的近亲黑猩猩都快灭绝了,它们也没觉悟到了要猩猩平等!说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简直就是污蔑原始人的智商!显然他们那一套也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说我们的那套礼乐制度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统治阶级的作用,但她实质上还是出于对所有人的关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我们中国人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我们是能够把事情做好的:我们之所以有落后挨打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自己搞乱了: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 11:51
     为什么会乱呢?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乱了,社会没有了秩序!
  这套礼乐制度就是规定了这个秩序!请大家注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不是说君臣父子之间要绝对的服从,而是说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子要有子的样子。这是一个双方面的规定,而且首先要求君要有样子!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创造出了礼乐制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如果依着人的本性来,就会不公平。但是有了礼乐制度就不同了,只要大家遵照这来,每个人都会认为很公平!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有100斤草莓(在周朝,不能放进冰箱,商业又不发达,卖这个东西还不够功夫钱,你肯定是要先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又吃不完,剩下的就要烂掉,所以你一定要给人:(如果没有礼乐制度的话,问题就很难办:(因为我们古时候不搞计划生育,亲戚那是相当的多,给谁不给谁呢?每个人给多少呢?这个问题相当难办:

   但是有了礼乐制度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照制度办事:先给叔叔(所有的叔叔平分),如果还有剩下的就给姑姑,再有就给舅舅,如果还有就给姨娘(只是举例说明,不能包括所有的亲戚:(这个制度很复杂,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五服制度,反正是有法可依)。
  看见了吧?问题一下子就简单了,只要大家都遵守礼乐制度,就会认为这种分法很合理!有人可能会说这很不公平,因为姨娘很可能什么都分不到:(但是你要知道那个分不到东西的姨娘肯定不止这一个职称,她有儿女她就是娘,他的儿女没准正在孝敬她蓝莓(这可是进口货哦)呢。她老公如果有侄子,那她就是婶子,这优先级别马上不就高了吗?所以我们的制度,虽然不绝对公平,但是很和谐:

    说清楚了上面的问题,礼乐制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
  整个天下最具有诱惑力的就是天子的那个宝座了!这东西没法分,因为一个人用刚好够用,两个人用刚好不够用:)这个东西怎么分(其实是传承)就是最最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天子更不计划生育,生得越多越好!哪个儿子都想要天子的宝座,怎么给?
  如果凭天子的个人喜好,那就很有可能是听孩儿他妈的:孩儿他妈有很多个,天子听的那个很有可能是最年轻漂亮的那个:如果天子的年纪比较大的话,而孩儿他妈又年轻,这个孩儿很有可能与他爸相差很多岁!一路推下来,天子很有可能把宝座传给一个他死时还在吃奶的孩子!这就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意!也会引起天下的动荡!
  所以礼乐制度规定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看见没有?有了这个制度,如果天子有个天子样的话,他就应该遵照执行!大家都认可这个制度,整个天下不就和谐了吗?所有的人都遵照制度行事,百姓不就不用再受刀兵之苦了吗?
   所以说这个制度本身是很好的,是可以保证社会的和谐的: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如果你生来受苦你也不能去怪政府(其实现在也一样,谁都想当富二代:)可惜自己不是,只能怪自己没投好胎。
  道理也很简单:普通的小老百姓是不敢违法的,破坏法律尊严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制定法律、执行法律的人!之所以礼坏乐崩,根本原因就是天子不遵守礼乐制度!
  说来也好笑,被我们骂成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制度居然是被最大的统治阶级破坏:
  咱们先假设天子是遵守礼乐制度的,那么他的嫡长子就是未来的天子,他就可以逍遥的过日子了,小日子就会很滋润: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名分
都定下来了,没什么好争的!嫡长子等他死了接着做天子,其他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老婆们也都和和气气的,只要有了嫡长子,剩下的就是你生一个,我生一个,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反正都是诸侯:

   可能有的人会说:如果他的嫡二子把他的嫡长子给做了,那嫡二子不就可以得到天子的宝座了吗?还是有的争的:但是请注意这是一种赌徒的心态:嫡二子如果真的这么做,受益的很有可能是嫡三子:因为嫡二子的事情一旦败露(可能性很大),他就是死罪,嫡三子就会成为天子!嫡二子不这么做他会稳稳当当地做一个诸侯(那也是相当地威风),所以理性人是不会去赌的:
  由此可见只要天子遵守礼乐制度,他的世界会很清静,百姓的生活也很清净:
   可天子为什么就非要破坏这么好的制度呢

作者: Smoker    时间: 2010-7-4 12:16
请问现在哪里可以学?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6 00:19
    唉!天子也是人啊:是人就向往自由,就不愿意被束缚:
  抛开孩儿他娘的因素,就说天子自己,他不愿意传位给嫡长子的原因就很多!特别是他有很多儿子的时候:
  因为嫡长子可能并不是令他最满意的,比如长得偏偏不想他而像他老婆,再比如口才不好、字写的难看等等,反正不如某个儿子顺眼!
  特别是嫡长子与某个儿子反差很大的时候,他就会动不立嫡长子的念头!一旦再有人和他观点一致的时候,他就很有可能做出废长立幼的事情来!
   天子一旦不按规矩来,那下边的人就很有可能也不按规矩来!这就是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因为当天子遵守规定的时候大家都很安心:嫡长子很安心,其他的儿子也很安心:但当他一旦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以后,大家就都不安心了:首先嫡长子会动用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捍卫自己的位置,毕竟自己名正言顺,支持自己的人会很多!其他的儿子一看到有机会,也都会蠢蠢欲动:
  嫡长子一旦被废,那个立上来的幼子就会更加担心:因为老爹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能废嫡长子就能废掉自己:最好是老爹早点死!有了杀父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他老爹一旦发现他有这种想法,很有可能就先下手,骨肉开始相残:骨肉都可以相残,手足就更不再话下了:于是一个很和谐的皇室家庭就这么毁了!
  礼就是这么坏的,乐就是这么崩的!郑伯克段也就不稀奇了!关键是郑伯这么一克段,双方得死多少士兵?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得有多少个百姓家庭破裂?那些骂礼乐制度的人想过这些吗?

所以说孔子是伟大的,他正是看穿了这一切才用一生来宣扬这个思想!
  他并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只是不愿意让更多的家庭遭受到战争的摧残!
  他要恢复的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不是要建立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众多的弟子(三千人啊,在当时可以算是一直很有规模的部队了)追随他,无论得意还是失意!
  就凭这一点,孔子他老人家就配得上人们对他的万世敬仰!
    说清楚了这些就很容易说清楚儒家的思想了:
  儒家的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义是孟子提的,先说孔子,通俗地说就是对人有差别的爱。也就是说孔子说的爱就像太阳一样,是向外辐射的:离太阳越近越温暖,越远就越差:但是一定是温暖!
  比如说父母生病,我们要倾其所有甚至借钱为他们看病,这是仁!听说北朝鲜又饿死人了,我们感到惋惜:(虽然没有捐一分钱,这也是仁!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情幸灾乐祸,那就是不仁!这个道理是一定要讲清楚的!
  孔子的理论是非常现实的(区别于墨子的兼爱,无差别的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事情先搞好再说:)自己吃饭都成问题,还要把钱捐给索马里的难民,他老人家是不赞成的!

说清楚了儒家的思想,再讲两个孔子的经典言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给人一个名分有些时候比给他多少物质奖励都要令人开心。
  因为如果名不正话都顺不顺溜:(这是一个真理!记得上学的时候,就算是值日打扫卫生的小组都要有一个组长!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团队如果没有领导就会是一盘散沙,大家各抒己见,谁也不会听谁的:(一旦组长的名分确定下来了(虽然没有物质奖励),他说话就顺溜了,大家跟着他干就完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话是孔子被人误解最深的话!很多人都没有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其实礼乐制度也有他的不合理性:凭什么爸爸就比妈妈亲?凭什么嫡长子就有那么多的特权?所以女人和那些其他的儿子不服气呀!

   孔子他老人家对这个事情也很为难,说出了一句心里话:与这些人的关系真难相处啊:(与他们的关系近了吧,他们就忘了自己的身份,蹬鼻子上脸;与他们的关系远了吧,他们就怨恨!唉!真是难办啊!
...........................................................

   很多人对中国功夫不了解,甚至歪曲。的确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场面都是花拳绣腿,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功夫是假的。。小某不才,学过3年的散打、擒拿、格斗。学到了不少东西。。记得当年学习功夫,首先要解决的是体质问题,那个日子里趴地吃泥就不说了,基础每3天跑一次20km,一天一次5km,跑完步后五指俯卧撑300个。后撑地5分钟,起身冲拳。接着是柔韧训练,然后是休息,各自练习。去踢砂袋,全沙的,每天,每脚边腿300次,冬天的头几脚,脚掌都会麻痹掉。这些只是体质训练。其实大家不要说练习套路没用。其实套路这东西不练个58载的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谓5年小成10年大成,这还是对资质比较高的人说的)。套路的目的只是让你自身熟悉动作后达到条件反射。因为套路中所谓的变化不是去记的。而是让你在特定的事件下身体自动的防守或反击的触发。我有个教练他就是练传统武术的,你知道他是怎么练的么,一颗直径为20cm的松树用掌刀发5年把它砍断。上了他的课程发现他的全身基本上每个部位都可以攻击,如肩膀,髋部,背部,手脚关节....。。后来知道他是练散手的。他年龄也50几了,偶尔还会在我们面前炫他的护心肉。哈哈。记得有一节课,他轻轻一撞了一下我一个同学,撞开3M多远,那同学120KG还多,身高1.8M,那老师1.73左右吧,体重超不过80KG左右。过后他说原理很简单,在他肩击的时候,他已破坏了他的重心。都是记忆,说得有点乱了。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8 00:01
道法自然,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现代科学很大一部分都是仿生学!是这个自然界给了我们太多的灵感:由飞鸟仿出了飞机;由蝙蝠仿出了雷达;由我们人脑仿出了电脑!这个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实在是太多了:牛顿的万有引力不也是苹果落地引发的思考吗:自然就是最大的道!科学的发展就是在探索自然的奥秘:
  各种武术流派都存在一个道法自然的过程:很多拳派模仿的都是动物:太极拳中也有很多:如白鹅亮翅、青龙出水、白蛇吐信等等:
  前一段时间,武林大会比了一个拳种叫杨式教门拳:其中有个式子叫汤瓶式:生活中的器皿都可以融入拳中:起手式叫观经手,做礼拜也可以融入拳中:
  抱拳礼其实也是一个最好的起势!属于先礼后兵。

陈式太极拳的核心是缠丝劲,杨式太极拳的核心是抽丝劲:练的就是这个核心,只要练的就是这个核心,就是在练拳。传统武术的功法才是不传之秘。

我认为出拳逆缠主要是为了加大力度:防抓应该不是主要目的:太极拳是不怕对手抓的,怕的是对手不抓:扭在一起打用太极拳最舒服了:学会了抖大杆就会了枪法:在古战场上,枪法是很主要的杀法!枪一抖起来,对手都搞不清楚你要扎哪:借着马前冲的速度,一下扎对手个透心凉!打拳的最高境界就是感觉像坐在小板凳上一样。肛门、肚脐、眼、耳、口鼻这些窍都是内家拳着重要求和训练的地方:这些应该就是绝窍吧:这些窍都是身体的薄弱部位,通过对薄弱部位的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眼主见性,耳主灵性,鼻主呼吸,口、肚脐、肛门都是任督二脉的大窍主发力:

缠丝劲是螺旋缠绕,打法是类似炮弹的穿透力,摔法拿法是一种类似旋涡的绞劲!抽丝劲是什么意思?抽丝和缠丝都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缠丝就不多说了,陈氏没有抽丝的说法,但是抽丝还是可以理解的。抽丝力大则断,力小不行。应该是棚劲和连 随的意思。

杨氏太极拳是个贵族拳法。宫廷的拳法。这个历史你应该知道,金刚捣碓你可以看看少林寺德建和尚的罗汉拳,基本一样,武术都是相通的,杨氏内部应当有很多套路,网上有传言。

杨氏对于授徒,相对来说是非常的严格。除非有独特的天赋和机缘。杨氏对于太极拳理论有创新、有延伸。 当年和老师探讨杨式的时候,我认为杨式不重视发力,套路也相对简单,所以杨式的战斗力要弱于陈式:当时老师就对我说:杨式是有高手的,而且是很高!

我也有次在武校看到几个会点其它把式的学太极(278岁)和武校的一般学生较劲(167岁):一个学生让三个成人轮流上摔跤半个小时没咋地(8月份,学生没摔的像大人大喘气)。
  朋友的儿子才14岁(160左右的个头、瘦小),摔我像玩似的,能把我(70KG)抗起来走100多米再放下来很轻松。一力降十会,这是真理!如果力量不在一个档次,所有的技巧都使不出来:(对于没有周围经过职业训练的朋友,我与他们摔跤几乎是必胜^_^因为我们的力量差不多,我一用技

巧他们就输了!如果和比我力量体重大很多的人比,我的技巧是用不上的。

我也是从太极盲过来的,以我的经验,学习太极拳应该是由简入难:
  先练习站桩划圈就已经足够了!一点一点学,一点一滴地练,这样才能慢慢地了解太极拳:
  我现在练拳六年,感觉对太极拳还是一知半解,这么复杂的东西必须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

作者: sinovivianna    时间: 2010-7-10 22:20
受益匪浅.谢谢
作者: 我爱茶    时间: 2010-7-11 19:21
赞一个.谢谢楼主.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13 10:16
谈谈内力的问题:

内力不是单纯的肌肉力量,而是在气,或者说精神力集束的爆炸性发作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能够在人体内部传递并且逐步加成的力量运用方式
  普通人的肌肉反应速度在秒这个数量级上下,爆发力训练最有成效的应该算是铅球选手了,这个是典型的通过外家方式训练出来的最接近内家发力方式的运动形式,考察专业铅球运动员的发力过程:
      铅球放在肩膀上
      中等速度半蹲下来,积累一定的反弹力量
      有力腿55度角发力,借助积累的反弹力量将身体加速
      腰部扭动,形成一个旋转加力
      最后才是三角肌和胸肌,三头肌发力,把已经加到很高速度的铅球形成接近最终速度
      前臂肌肉带动手腕快速翻动,形成最后加速,铅球出手
      整个发力过程在1-2秒左右,这个过程中的力量没有在身体当中传递,而是转化成动能,最后把这个动能当中不到30%的能量传递到铅球上面,你看专业铅球运动员铅球出手之后控制身体的费劲就知道了,一般专业铅球运动员的体重都在一百公斤以上,很大的动能最后变成了这个巨大身躯的跃起和旋转
      铅球重量7.26公斤,世界纪录是 巴恩斯 美国 23.12
    铅球飞行的距离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运动员从推开始加在铅球上的力量的大小,一个是这个力量的作用时间,背推法的成绩好的原因是加大了受力距离,变相的加大了力量作用时间,实际上就是增加了腰部在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加力过程。

这个例子在说明问题的时候还是很合适的,我们换个角度想,铅球是7.26公斤,能搞出去23米远,那么,换成70公斤的人体[可以算是一个不瘦弱的壮年男子了],在理想条件下飞出去三四米还是没有问题的,这里的理想条件是指能够传递到铅球上的功可以完整地传递到人身上,一个简单的模拟就是把铅球的重量增加到70公斤,提供一个良好的抓握方式,然后采用类似的方式推
      好了,通过这个非常不严谨的推理,我们可以知道,采用外家发力方式的顶点是能够把人打飞三米远,但是事实上这个是通过一个长达2秒钟的作用过程出去的,完全不合战斗要求,但是,这个推理证明了肌肉力量的累加可以做到发人丈外
      下面讨论一下介于外家和内家之间的李小龙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14 21:12
   李小龙的武术生涯可以大致这样概括,开始的时候是走得传统的南派的路子,后学咏春。咏春是内家拳,他应该没有学咏春内功心法。这个阶段通过站桩等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内力,到美国之后,就开始了内外结合的训练方式,按照我的理解,是外功为主的训练方式,没有看到李的训练体系当中强调站桩静坐等等纯粹的内家训练方式,但是我感觉李应该有练内家的东西,没有在任何著作当中看到或许应该是李的秘密吧。
  首先推断一下李的死因,如果不是暗算的话,应该是李的内气修炼出了问题,突然头疼,然后仿佛是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死亡,这个是典型的修炼内功出偏差的症状,李的内功修为应该不算高,但是有一定修为,死前应该是正要突破某个关卡的时候,但是没有名师指点,加上李自身的性格过于暴虐以及急躁,所以发生偏差是很正常的
  言归正传,讨论李的内外兼修的发力效果和方法,李的绝对力量不算很大,比如卧推:用72公斤重量进行3组,每组10次卧推,再用45公斤重量进行20~30次卧推。在健身房里面到处都是这个水平的,但是李的三角肌力量巨大:伊鲁山度说曾亲眼目睹李把56公斤的杠铃水平前举并停留片刻,这个就很少见了,基本上是专业举重运动员的水准了,另外,李的前臂和手指很有必要提一下:布鲁斯的前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只钢指,真是太可怕了
  好了,可以讨论李的发力效果了,首先讨论著名的寸拳:他曾将一个由钢丝条编制的头盔一拳击个,而这个头盔事实上已经经受住了好几次砸击。
  李小龙的绝招还有他的寸拳One- inch Punch)。他击出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45公斤以上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小本(Hayward Nishioka)曾领教过这种拳的滋味,每当一提起这件事他就不无伤感地说,怎么也没想到李的拳头竟如此厉害。当时他从后面抱住李,以为李动弹不了,没想到李只抽动了一下身体,回头就是一拳,小本只觉得自己飞行一段后撞到墙上再摔倒在地上,就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复.
   这里的描述已经和内家发力效果非常接近了,发力距离极短,但是力量极大,以李的卧推成绩,能够在三厘米[实际上接触敌方身体之后应该还有一个作用长度,而就是这个力量作用长度能够把推力转化成作用在对方身上的功,或者说十厘米的力距之内让一个成年男子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很明显已经突破了前面讨论的推铅球的方式
   腿部发力:
  那时李刚刚把家从卡佛城搬到洛杉矶贝尔空港。在李小龙新家的院内,悬挂有两只很重的沙袋,大约有135公斤重,我几乎都移不动它,然而李对我说,嗨,威利,看着!接着他就飞起一脚把它踢悠得老高,几乎碰到了天花板,然后又重重弹回来,李小龙的力量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从卧推以及三角肌的力量可以推算,李的腿部力量在专业举重运动员当中不算高的,但是这个打击效果,全世界最强的力量项目运动员也做不到,这个打击效果也只能用内力解释
  另外的只能用内力或者气解释的现象是李的手指:他最喜欢和刚认识的女性玩的游戏就是让对方全力咬他的手指,然后上面不留任何痕迹
  一根手指做俯卧撑
  这些讨论证明,确实存在超过采用现代西方科技方式能够解释的发力效果,或者说打击效果,这里的李小龙不过是半个内家,大半个外家,后面讨论纯粹的内家.




作者: 河边儿    时间: 2010-7-17 18:16
kongfuho

先生

您好,如何能跟随您学拳?

很信服您帖子里面透露出来对太极拳的理解。

我跟街头的晨练师傅学过太极拳,但是只几个招式。很想进一步学习运气和使力,强身健体。所以,真诚希望能有机会跟您学!

怎么跟您联系?我的邮箱是

duaneduan@hotmail.com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17 19:25
古代内家高手如张三丰,少林以及禅宗高手等等,很多事迹接近神话,后面讨论最高境界的时候再讨论
  先讨论一下纯粹内家发力的代表人物郭云深
  郭云深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半步崩拳实际上是最简单的一路拳法,是形意拳五行拳里面崩拳.
    半步崩拳的动作以三体式站立,左脚左掌在前,右脚在后,右拳置于胸前,进步时,左脚向前蹚而进,右脚随之跟步;同时右拳内拧向前打出,虎口向上;左拳在两拳相交时收回,虎口向前,置于丹田之处。如此两脚一日蹚一蹬,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拳一出一入,接连不断,势如连珠箭,在打崩拳时,出左拳为顺步崩拳,出右拳为拗步崩拳
  但是,这路最简单的跟步冲拳,在郭云深的手上施展开来,成为一代传奇,最常见的描述是.莫樱其锋,当者必飞丈外


 还有掌力将碗口粗的白蜡杆一格即断鬼八卦焦萝夫,三战皆飞.
   
郭云深还有两个方面的武学能力表现,一个是动作快,电光石火,人动拳到;一个是反应敏捷,不管对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结合上他的爆发力极强的崩拳,很是风光,堪称一代大家.
  郭的半步崩拳,纯粹以爆发力取胜,不管你的体重,防御能力,是否练过铁布衫等等,一律一拳击飞,还有,郭的崩拳已经到了只要接触一点点,就可以击飞壮汉的地步,这个爆发力已经超过李小龙很多了,属于典型的以内家功力取胜.
  郭云深的内力训练方式,基本上是形意拳的最基本训练方式,和现代体育系统的爆发力训练完全两个路数,可以说,所有中国内家功夫训练体系都和现代体育的训练体系截然相反.

现代体育训练系统当中,对爆发力的训练强调大重量,少次数,长恢复周期,铅球和举重运动员都是这个训练方法,并不进行高强度的耐力训练,上海源深运动中心见过一次国家田径队的一个铅球牛人训练,作半蹲,杠铃已经被压得非常的弯了,重量在四百公斤左右,只作三四次,然后就休息三五分钟,那厮整个力量训练过程中,每组间歇都很长,用的重量都极大
  现代训练体系认为,高强度耐力训练对爆发力有损害,这个是典型的外家训练方式
  而郭云深的训练体系,完全没有重量训练,按照现代训练标准看来,郭云深的训练体系是一个完全耐力性的训练体系:
  郭云深自幼嗜武如命,起初虽遍投武师,行走坐卧无不用功。能然先生待客会友时,众徒均可得闲稍歇,唯郭云深恭谨侍奉不离师之左右,能然先生与友长谈时,郭云深则站定三体式,立于师之身后聆听,任攀谈良久而终无倦色。能然先生外出访友,坐骑是一匹脚力极健的大青驴,郭云深每逢师出即在后以崩拳紧紧跟随。能然师甚为感动,乃定郭云深为衣钵弟子,悉数相授平生拳法之所得,郭云深更寒暑不易,朝夕苦练,仅崩拳每日必操万遍
       每日万遍,这个运动量基本上超过跑个一万米了,那么,是什么因素让郭云深练出来如此之强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呢?按照现代科学训练体系的方法分析,郭云深应该被训练成一个纯粹的长跑运动员才对呀?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18 22:40
Post by 河边儿;2628393
kongfuho

先生

您好,如何能跟随您学拳?

很信服您帖子里面透露出来对太极拳的理解。

我跟街头的晨练师傅学过太极拳,但是只几个招式。很想进一步学习运气和使力,强身健体。所以,真诚希望能有机会跟您学!

怎么跟您联系?我的邮箱是

duaneduan@hotmail.com
先生你好已回信息你邮箱了请查阅.谢谢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18 23:34
郭云深的内力训练方式,基本上是形意拳的最基本训练方式,和现代体育系统的爆发力训练完全两个路数,可以说,所有中国内家功夫训练体系都和现代体育的训练体系截然相反.

前面讨论了内力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表现,下面逐步进入内家功夫的全面探讨,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问题上面讨论,引用的内家功夫练习方式主要采用形意和太极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是纯粹的次数的积累的话,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内家高手最终形成了恐怖的战力,而绝大多数练习内家的选手甚至于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壮汉比较的战力?

内力的训练方式有什么根本性要点或者说共性?
    内力的发力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
    内力和绝对力量的关系
    内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怎样形成的?
    内力训练是否存在极限?
    内力的生物穿透性

好了,可以说大概开了个头,这些问题讨论完再接着讨论料敌先机的终极境界,最后讨论内家功夫和佛道追求的关系,基本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对武学境界的总体描述了。

首先讨论战力问题
  综合种种论述,与周围实际看到的练习内家功夫的人比较,加上一些练武者的推论,很容易产生如下问题: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是纯粹的次数的积累的话,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内家高手最终形成了恐怖的战力,而绝大多数练习内家的选手甚至于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壮汉比较的战力?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和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成正比的话,内家高手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外家高手的梯队,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内家天赋以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按照金字塔形正态分布的一个战力排列,但是,和外家以及现代体育训练体系产生的结果迥然不同,内家高手的分布是一个极其不规则的形态。
  比如说举重的训练成果排列吧,基本上按照体重以及训练时间排列,如果你的体重在70公斤,每天训练一个小时,那么,一年之后,两年之后,三年之后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基本上是在某个水平之内上下百分之三十之间波动,最高的那几个是天才份好的,最低的是实在天份的,中间的就是普通人,是一个标准的正态分布,基本上所有的现代体育项目都有这个特征
  但是,内家高手的训练结果完全不同,我们看看太极和形意两门的大概训练结果
  太极的训练结果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大概就是一万个左右太极门的人里面,会有一个真正形成战力的,当然,这个战力就很恐怖了,基本上是那种打几百个壮汉不成问题的,现代社会仿佛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杨露禅,孙禄堂等等都形成了这种层次的战力,但是,绝大多数的太极子弟,穷其一生也形不成可以明显高过哪怕一两个普通壮汉的战力,基本上不存在中间状态的.

形意的训练结果好一些,大概可以分成三个梯队,一个是郭云深那个地步的,万千人吾往矣,打你们个落花流水;一个是稍差一些的一个档次,可以独自对付三五十个壮汉,多了不行,或者说碰到外家高手也有可能失败;最差的档次也能打赢两三个壮汉,形意的三个层次的分布大概是[按照能够实际拜师的人算]1101000,也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体育训练体系训练结果的数据[超不严谨估算,但是大概不错]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呢?


作者: nightcatmtl    时间: 2010-7-19 11:28
顶帖!!!!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19 23:53
内家功夫的根本就是内力,关于内力的说法,各家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玄而又玄,很难理解,以至于大多数的师傅都会说:
  只有自己练到位了才能知道,否则说了你也不明白之类的词句。
  上面已经展开了一部分讨论,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讨论一下内力的表现以及训练方式,以及各门各派关于内力的文字描述,尝试一下是不是能够从中推理出来内力的一部分真实面貌。

从浩如烟海的格斗类别文章当中,从我们的日常体会当中,从相对可靠性较高的一些门派的掌故当中,我们可以大致定义一下内力的击打效果和纯粹肌肉力量的极大效果之间的差别。
  首先是被击打对象的物理运动方式不同[以后的各类讨论一般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格斗]
  纯粹肌肉力量造成的被击打对象物理运动方式一般是踉跄后退,倒地,倒地后向后滑行等等,凌空飞出的情况也有,不过一般是表演或者说被击打对象正要跳起来的时候被击打,这个不算击打效果。
  内力的击打效果,可以分成阳劲和阴劲两种,阳劲造成的击打效果一般是离地飞起,凌空飞行1-6米不等之后落地;阴劲的击打效果一般是被击打对象原地不动,力量全部作用到内脏器官上面,给内脏造成巨大物理伤害(类似于武侠小说当中的摧心掌之类的武功)
  大家都应该有过打架,被车撞,从高处掉到地上等等类别的经历,那么,对纯粹肌肉力量打击的自身感受应该都比较清楚,引用几句和全盛时期的泰森干过仗的拳击手的描述。像火车头撞过来一样’‘象大木桩撞过来一样’‘仿佛被汽锤砸了一下。这个就是纯粹肌肉力量的顶尖高手能够造成的被击打对象主体感受了
  从各种掌故,个人体会诉说当中可以推测,被内力当中的阳劲击打的感受一般是有如电击’‘还没有感觉就飞起来了等等,被阴劲击打的人一般没有任何主诉感受,因为内脏当中没有感觉器官。
  最后是可以造成的伤害不同。
  纯粹肌肉力量可以造成各种各样的皮肤裂伤,肌肉挫伤,骨折等等类型的伤害,顶尖高手如果打击防护力和普通人一样的对手,可能造成内脏伤害,比如泰森全力以赴打一个中学生的胸部,可能造成肺部组织伤害,但是一般来讲极其困难,因为人类内脏在骨骼和肌肉的严密保护之下,纯粹外力击打要造成损伤需要极大的力量,比如汽车撞。
  内力不论阳劲阴劲,在高手用来,都可以控制伤害程度,从只造成物理运动,不形成任何疼痛感觉以及人身伤害,到不造成任何物理运动,但是造成内脏严重损害都可以做到。
之后谈一下内力的训练方式,内力的训练方式有三个不同的体系。
  第一个是由外而内,少林的体系大体如此,不过现代社会的少林,能够走到内家地步的高手我估计已经没有了,具体原因随着讨论的深入会揭示出来,当然,少林也存在后面两个类别的训练体系。
  第二个是内外兼修,李小龙属于这一类,不过李急躁的性格导致后期的时候偏向于外家,并且导致了内功出偏差暴毙,形意,武当大体属于此类,这个类别的弟子一般能够形成较强战力,但是能够形成纯粹内家战力的极少,不知道武当怎样,形意门仿佛已经没有这个层次的人出现了。
  第三个就是纯粹内家,太极是代表,这个路数的训练体系就有上面提到的缺陷,99.99%的人终生找不到门路,只能当作养生术来练习,最终基本形不成任何战力,万分之一的人形成战力了,但是这个时候一般来讲追求也已经变了,刻意追求战力的人很难入门。

内力的物理属性,阴阳两种内力有不同的物理属性,阴劲等到后面讨论完了内气的生物效果之后再谈,以下不专门说明的话,专指阳劲。
  从内力的物理击打效果来看,能够在极短的接触距离内(电击感觉,寸拳都证明接触距离极短)造成一个非常大的物理运动效果,按照做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作用在被击打对象身上的力量是极其大的,用爆炸性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做一个多重近似计算,因为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多种因素均无法精确获得,所以只能近似,比如被打击人的原本运行状态(一般应该是向打击者冲过去的),被击打之后飞出的角度,精确飞行距离,被击打人体重等等均无法获得精确数据,所以按照大概值做一个估算。
  假设打击之后和对手接触距离在10-30厘米之间,对手体重60-90公斤,飞行距离2-6米,出手角度为理想角度,对手初始速度为零等等条件下,大概打击力量应该在[我没有仔细算,这里主要问题是角度和飞行距离的问题,那位有空算一下]
1-3吨。
  步枪的最大膛压可达到12003000kg/cm2,作用距离在40-60厘米(1.2-3/cm2,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如果有子弹的面积达到1cm2,则子弹口径在60毫米上下,那么,取上限3吨,如果使用穿甲弹的话,可以穿透相当厚度(哪位算一下,我的估算是3厘米以上)的钢板了。
    泰森的重拳采用打击力量测试仪器获得的结果在1吨以下,500-800公斤之间,但是这个数据并不是泰森的真实爆发力,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挥拳过程中积累的动能在一个短距离内转化成机械能加上自己的力量所得的结果,内家高手相对来讲少了挥拳距离的动能,对于泰森这类的外家人物,可以认为在接触后发力的条件下,其力量等同于自己做卧推这样的动作是能够负担的重量,泰森的这个数据大概在150-200公斤之内。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家高手在短距离,短时间内的爆发力量相当于泰森这样的外家顶级高手5-30倍,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数据,已经违背了从肌肉拉力角度推算的人类最大力量素质。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1 00:46
   关于人类肌肉力量的研究,所有肌纤维向一个方向收缩,可以产生25-30吨的拉力的说法,是在描述一种极限状态,转化成人体的实际物理运动,要损耗很多很多,比如说,半步崩拳,基本上相当于类似卧推的动作,这个动作当中,能够接近于理想发力角度的只有快伸直胳膊阶段的三头肌的运动,其他的胸肌,三角肌都只能发挥极小的力量,比如说胸肌吧,在向前挥臂过程中,胸肌是以一种杠杆作用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就是以上臂和肩膀骨骼连接处为支点,以胸肌三角肌和上臂连接点为动力矩,以支点到肘关节为阻力矩的一个杠杆(实际上这个估算还忽略了胸肌和上臂连接的角度问题),这个杠杆的工作效率绝对在5/1以下,按照我的大略估计应该在6-8分之一,所以那种按照胸肌重量在整个肌肉重量当中的比例计算,乘以25吨的算法绝对是不科学的(比胸肌大的主要有臀部,腿部和后背,那么,半片胸肌算成25分之一的总肌肉重量不过分),按照这个算法的结果应该胸肌可以发出的最大力量在1吨左右,但是通过这个杠杆传递,最大值应该在200公斤上下[这里忽略了一片胸肌和两片胸肌的误差,原则上说,在极限条件下,比如,在最容易用力的角度,0.1秒的爆发时间,能够爆发出来两倍的力量是正常现象],这个也和我们在健身房看到的现象符合。
    这个说法完全无法解释内家高手能够在瞬间爆发出来的1-3吨的打击力量。
  计算的结果和我们看到的推杠铃的结果一致,都在200公斤上下,但是,内家
高手在击打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平均在2吨上下,这里有十倍的差距,都在什么因素上面呢,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我们一一分析可能凑够这2吨的力量的因素。
  1、通过某种形式的协调,把腿部力量,腰部力量累加上来,类似于你肩膀上扛着巨大的重量,向斜前方60度角用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把腰部,肩膀,大腿,小腿,胸部的力量完全协调起来用力,可以产生相对很大的力量(实在想象不出来的想象一下拔河)
  2、改变刺激肌肉的方式,扩大刺激信号,导致在短时间内发出更大的力量,尽管通过实验证明,电刺激可以导致肌肉收缩,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断言,人类实际的肌肉收缩不是电刺激引起的,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纯粹的生物刺激,我们这里称之为精神刺激(具体渊源不深入了,后面做简单讨论),(要论证电刺激不是肌肉收缩的根源很容易,通过各种形式的肌肉力量对比就可以知道了,比如在二头肌上面通电,你会发现一个相当强劲的电流才能够刺激二头肌产生最大程度的收缩),正常状况下,指挥肌肉收缩的精神刺激强度始终在某个范畴以内,在内家高手发力的瞬间,这个刺激强度可以极大的扩大,类似于采用220-380伏特的电压刺激肌肉,对一般人来讲,这个电压的刺激结果是肌肉痉挛(用人做过的几次触点经验都不是痉挛,而是急剧的肌肉收缩,爆发出来的力量远大于平常,曾经有一次,用铁丝插到动力线插座里面,被电击,刺激后的动作是挥手,把那根铁丝————仿制佐罗的细剑,一下子甩到了30米开外,回想起来,仅仅利用了二头肌的力量而以),但是,对于内家高手来讲,这个强度的瞬间刺激能够正常发力并且进行控制。
   可能产生的问题:
   骨骼和韧带的强度问题,原则上来说,如果在2吨的力量下,还要做一个翻腕的动作(腕部旋转是非常常见的增加内力穿透性的手段,类似于子弹的旋转),那么,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一般结果应该是韧带断裂或者骨折。
  强度问题的更加极端的例子是采用指尖发力的时候,即使只有1吨的力量,如果用1-4根手指的指尖发出,必然结果还是折断,不信的话你试试,用500公斤的杠铃树起来,把四根手指向上支撑,一下子保证全断。

   关于内家拳法的发力方式问题,武侠小说当中的用手指,隔空等等发力方式都存在,但是都属于相当少见的,甚至于大家日常斗殴的时候最常使用的挥拳出击都不是内家拳法发力的最常见手段(形意五行拳是这个发力方式,但是形意应该属于内外兼修,练不出来内力也可以练出来超过普通人很多的爆发力,但是这个战力就和内家高手差距太远)
  比较正规的内家发力方式实际上是接触之后发力,李小龙的寸拳属于内外兼修。那就是练咏春拳得到的好处了。
        记得大概是在少林拳术秘诀里面吧,关于内家发力有一句描述
  三字沾按吐,全用小天星
  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家发力之时(这句口诀说的是掌法,内家功夫掌法占最主体,其次是拳法,对于阳劲的击打,拳法掌法的要领基本一致),首先要沾上对方身体,其次要按实,最后才是内力一吐,发人丈外,小天星说的是小拇指那个方向的两根前臂骨头之一露在掌根的地方。
  武当太极八卦的发力原则基本上都和这个类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因素,第一个是与外家完全不同的发力原则,就是彻底忽略了挥拳运动这个过程中的动能积累,仅仅利用了从手掌按实对方到对方离开手掌这一小段距离
  第二个是并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什么掌心吐力,而是使用掌根,并且是下方的那根骨头。
  这两点很好的呼应了我们上面的讨论,按实发力,第一证明了内家高手对力量的大小有绝对把握,不需要利用动能积累,第二应该是为了防止受伤,第三这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格斗方式,一掌一个,掌不虚发。
  小天星则证明了上面的那个分析,如果发力瞬间,力量达到2吨上下,则使用其他部位发力很容易受伤,你自己做一个手指向上的掌前推的动作,马上就可以发现,在这个动作当中,前臂的两根骨头里面,下面的一根是完全顺着的,并且和肘关节呈最顺位置,而大拇指方面的那根骨头,则有一个旋转角度,所以,理论上说,这个位置是能够承受最大力量的部位,应该是防止受伤并且能够最大化传递力量的目的。

作者: 太极初学者    时间: 2010-7-21 15:44
一直在学习楼主的文章,多谢!
作者: 太极初学者    时间: 2010-7-21 19:52
标题: 太极拳论
也读过太极拳论,许多地方不太明白。尤其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看过多家注解,还是茫茫然。

最近看沈寿的注解,他讲到:与人对手时,我左侧的肢体如微感重意,就立即将左侧的这一部分肢体变虚;我右侧的肢体如微感重意,也立即把右边的劲隐去,使对方无法“得实”而攻。杳,无影无踪,深远貌。我们知道,发放必须得着对方的实处,如得不着对方的实处,那就难以得力、得效。因此,凡对方企图得实,我自当相应地把对方与我相接部位变虚变柔,使人感到像把劲力落到棉花上一样而无法得力。这里主要依靠肢体触觉等感知的灵敏度,来作出迅速和精确的反应,使对方感到难以捉摸。例如:对方好像能按到我的实处了,但真正按来时,实处不早不迟地已经变虚,这“实劲”仿佛已杳如黄鹤了。而李亦畬(1832~1892)《五字诀》说:“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此既本于《太极拳论》,又增添了以腰为轴、借力反攻的含义。这就在大体上相当于外功拳术所常说的“左避右趋”与“右避左趋”了。

不知此解是不是有些道理?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1 23:52
在实战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要看对手的招是否用老,自己处在何种状态之下.来决定运用舍己从人或是引进落空等等等等.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是否可以理解成左脚重,左手虚.右腿虚,右手重.个人意见紧供参考,让各位见笑了.
     内外家之分不在招式和运用战术方法上.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2 01:28
    李小龙的寸拳发力,已经明显的具备了内家特征,那么,为什么他的卧推成绩并不高,只有90公斤上下的实力(72公斤10次,一般代表90公斤可以做一两次),同时,李还经常作8厘米深度的短卧推(就是只把杠铃放下来8厘米左右就发力上推),具体成绩如何不知道,但是估计也不会是几百公斤这个数量级,这个现象和我们分析出来的发力瞬间2吨上下的推力很矛盾,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牵涉到了内家发力的另外一个原则,从极松处爆发,0.几秒的时间结束,推杠铃的时候,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实际上起作用的不是内力,依然是纯粹的肌肉力量。
   
在被电击之前,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突然被电击,在极短的时间内,肌肉产生巨大的收缩(这是说一下子离开的情况,如果肌肉质量不好,对受到的电击产生无规则痉挛,那么后果就是被电死了),这个瞬间收缩产生的力量远非平日可比。
  内家功夫的发力,应该和这个过程非常类似,只有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下,才有
可能接受一个爆炸性的刺激信号,发出巨大的力量,这个发力方式也决定了这种形式的力量必然不是持久的
  我们前面的推论,内家高手发力的刺激信号远大于正常肌肉收缩的时候这一点,可以从李小龙身上有一个比较形象地说明,按照正常情况发力,很多人的卧推成绩可能比李小龙还好一些,但是,你要让他们把一个壮汉击飞,呵呵,这是做不到的,但是李小龙多次做到,所以,我们可以断定,李小龙在推杠铃时候的发力方式和打人的时候的发力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好了,下面的讨论重点就从内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开始,讨论清楚这三个因素分别和什么相关,通过什么训练方式能够强化这三个因素,内力的基本面貌也就差不多清楚了。

下面的讨论会逐步牵涉到内气,还是采用慢慢讨论的方式,一个一个方面的尝试一下解释内气的本质:
  从三个因素的第一个讨论,协调肌肉的问题
  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力量型运动项目的共同点,铅球,铁饼,拳击,举重都是这样,对于这些外家(纯粹肌肉力量)发力方式,协调肌肉一般分成两个类型的协调。
  第一个是改变用力角度,增加能够参与发力的肌群数量,比如说铅球的出手瞬间,举重的从肩膀把杠铃推上去的时候等等,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角度变化,保证腿部腹部腰部力量能够和负责动作的上肢或者下肢(踢足球的时候发力抽射的时候要极大的利用腹肌力量)协调,参与发力。
  第二个就是借助动能的积累,这是主要手段,比如前面的铅球例子,背推式的蹲下和旋转等等,都是把腿部力量,腰部力量,腹部力量分别转化成某个运动段落的主要力量来源,转化成铅球的动能。
  但是,内家发力的协调肌肉与外家完全不同,并且存在大量的问题。内家发力的肌肉协调,改变发力角度的协调方式一样存在,但是积累动能的方式完全不存在,因为前面讨论过,一般情况下内家发力场景甚至可以认为初始速度为零
  按照内家发力的描述,我们在这里提出来一个内家发力肌肉协调方面的基本假设。
  内家发力的时候,通过某种方式的协调,可以让人体内的所有可能帮得上忙的肌肉都参与这个发力过程,并且能够保证所有可能起到阻碍作用的肌肉完全放松。
  还是讨论崩拳的发力方式吧,在崩拳的发力过程中,能够有正面作用的肌肉群有:
  胸肌,上臂三头肌,前臂肌群,三头肌,腹肌,肋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
小腿肌肉,最后是手腕的动作。
  可能起负面作用的有:
  二头肌(但是这里需要清楚的知道,在崩拳的练习过程中,胳膊始终不是完全伸直的,那么,二头肌必然要在最后发力,把拳头收住,那么,二头肌应该是分成两个阶段的),背部肌肉。
  这个假设后面将通过训练方式的讨论逐步证明,尽管很多肌肉能够贡献的力量比例不大,但是,大概估算产生2吨的合力(尽管上述正面肌肉的拉力合计甚至大于10吨,但是,考虑角度问题,比如力量最大的臀大肌的拉力是向外后方的,那么仅仅能够贡献很少比例的向上和向前的力量)还不是很过分,按照我的估算,应该比正常情况下的最大力量多出两三倍而以上。
  这个假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协调问题,观察外家的训练,很简单的动作,要训练很久很久才有可能做到肌肉完全协调,甚至于有笨蛋一辈子也做不到的,而且外家的肌肉协调程度要求远远低于内家,那么,考虑到实战时的环境千变万化,就说半步崩拳,可能左拳,可能右拳,角度更加有各种变化,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训练手段能够做到所有肌肉完全协调呢?
  仅仅是一个千锤百炼的问题吗?感觉就是爆发力,跟袋鼠或者鸵鸟腿部肌肉差不多,也或者跟跳蚤的爆发力一样。
   袋鼠和鸵鸟的爆发力和人类也就是几倍的差距吧,不足为奇,但是跳蚤,从肌肉质量和肌肉结构都比人类高出太多,它的大腿基本上只有向上跳的肌肉,甚至于可以说它的全身只有这一块肌肉,从协调的角度来说,比人类容易太多,刺激信号的问题后面再说。

有人可能说了,要想全身肌肉协调,不是什么难事,长期刻苦训练,最后形成本能反应就可以做到了,这个是一种常见的误解。
  我们讨论一下同样是技击技术里面的拳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大概300多年吧,一个英国人发明的拳击),拳击这种纯粹是用上肢的技击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外家的极限,拳击手的训练体系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已经走到了一个巅峰。
  考察拳击的发力方式,刺拳纯粹是使用肩膀和胳膊的力量,对于正常人[不是左撇子]来说,右直拳是最接近内家发力思路的拳法了,右腿发力后蹬,前顶胯,腰部旋转,松后背,塌肩膀,这个描述已经很像是崩拳了,区别就在于崩拳的架子底[正规一点的崩拳的架子比武术书上面描画得要低一些],出拳位置不在肩部,而是在腰部,其他要点大家基本一致,拳击发力之前,也强调放松。
   呵呵,从这段分析里面可以看出来,形意门的弟子,如果始终找不到内家发力的感觉,至少进行了相当长期的直拳训练,最差可以形成能够和拳击手媲美的战力,这个应该是形意一年打死人这句话的本质原因了吧。

但是,但是,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拳击的发力方式和我们上面谈到的内家发力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右直拳首先借助了拳头从肩部运行到目标的这段距离的加速度,积累了至少占打击力量一半的动能,之后,如果是在理想角度接触目标,则可以保证这个时候腿部和臀部与胳膊形成一个尽量小的角度,接近直线,能够在接触目标的时候贡献最大的力量,这个依然是纯粹的肌肉力量的发力方式。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3 00:37
所以,顶级拳击运动员(全盛时期的泰森),在比较巧(一般是对手正好走到拳击步伐里面的往上弹的阶段的时候,或者急着后退的时候)的时候能够让对手离地飞行半米左右,大多数时候仅仅是击倒。

在能够找到的形意的文字里面,我没有看到接触物体之后发力的精确描述,但是,从郭云深和姓焦的比武的场景当中可以看到[第三场比武的时候,焦在胳膊上绑了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内家高手面对的环境之险恶,准备切断郭的胳膊,郭出拳后,看到焦的胳膊格挡的方向变了,觉得不对,收回,换手,再出拳,依然是半步崩拳],郭云深已经发出来的崩拳,可以随意的收回,换手,并不影响发力效果,从这里我感觉郭这个层次的形意高手才是真正的内家高手,而且郭的发力方式应该是完全不借助动能的,完全符合我们上面提到的内家发力特征。至于大成拳里面极端强调的一往无前’‘无尽拳意,我认为属于介于外家和内家之间的发力方式,这个后面慢慢分析。
  所有的现代体育训练体系,所有的外家训练体系,都没有办法训练出来内家发力的效果,就肌肉的协调运作这一点来说,表现就是不论哪种外家训练体系(唯一一种有可能突破的训练方式是--ems,电刺激训练法),都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收缩有贡献肌肉,完全放松有阻碍肌肉,只能部分的做到。
  下面阶段的文字安排,大概分成两个部分,首先继续讨论完三个要素当中的另外两个,然后开始讨论内家训练体系当中如何解决这三个要素的

所有的现代体育训练体系,所有的外家训练体系,都没有办法训练出来内家发力的效果,就肌肉的协调运作这一点来说,表现就是不论哪种外家训练体系(唯一一种有可能突破的训练方式是--ems,电刺激训练法),都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收缩有贡献肌肉,完全放松有阻碍肌肉,只能部分的做到。
  下面阶段的文字安排,大概分成两个部分,首先继续讨论完三个要素当中的另外两个,然后开始讨论内家训练体系当中如何解决这三个要素的。

前面讨论了内力的三个要素
  协调全身肌肉。
  扩大肌肉收缩刺激程度,进而扩大肌肉收缩强度。
  保护可能受伤的组织和韧带。
  草草定义几个关键概念,后面对这些概念还需要进行深入讨论:
  主动意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就是大脑思考的东西,以及做出的决定等等,这里也包括了感觉,情绪等等因素。
  意:这里说的就是内家功夫说的意了,也就是形意的意,这里的意式和主动意识不同,大脑不能指挥意,这个概念的深入讨论基本上是一个百万字的话题,这里只说和内家功夫有关的内容,大家可以想象成非自主意识,或者潜意识,下意识等,只说和内家功夫有关的内容,大家可以想象成非自主意识,或者潜意识,下意识等[写到这里有人就要说了,这个无法观测,不存在,关于这种问题的讨论后面会涉及]
    气:气功的气,有兴趣的人参见各种各样的讨论,这里一样仅仅讨论和内家功夫相关的并且有可靠观测基础的一些气的表现,
内力,就是在意的指挥和协调下,全身肌肉以一种超过正常人类肌肉收缩强度2-5倍的强度瞬间收缩,并且能够做到所有能够正面贡献力量的肌肉完全收缩,所有可能起阻碍作用的肌肉完全放松,进而产生的巨大力量,在这个发力过程中,气是保护骨骼肌肉韧带不会断裂的主要因素.
气也有可能同时还起到传递力量的作用,这个话题后面专题讨论;气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有可能起到加强肌肉刺激的作用,这个也在专题讨论]

作者: laotou    时间: 2010-7-23 06:36
好帖!通晓阴阳之道才是武术达成的关键。经常看到什么散打王,什么太极拳。要么一个劲儿的猛打,要么半死不活的以柔克刚,楼主才是说出了武术的精髓啊。阴阳,阳生阴长,阴阳转换之道才是武术大道。学武之人,就是要在对抗的过程中,准确的判断,对方的力道变化,进而快速的反制才是武术大道。喜欢古龙小说的人都知道,武林的高手都是无招数的,那才是至高的境界。古龙把阴阳之道玩儿的至高境界,古龙的小说就是玩儿的阴阳转化之道。

楼主如是武林中人,何不开馆授徒,将真正的武术发扬光大!
作者: 大内高手    时间: 2010-7-23 14:27
内力不是肌肉力,所以才有“旧力不去,新力不生”之说。全身肌肉力练到高度协调最多叫有了整劲。有了这种于外叫内力,于内称内劲的东西,才叫有内功。我一 老师(他是由道入拳)说:这功夫只是修道的副产品。难在不求不得,一心求之更不得。他称内劲为骨劲,检验的方法是能不能零距离发人。另一老师(他是由拳入 道)说:内功就是把体内都整动,最后到骨头。两人互不相识,修炼路径不同,至于内功印证却相同。
作者: 太极初学者    时间: 2010-7-23 14:59
多日不见,近来一向可好? 欢迎大内高手参与讨论,这个地方喜欢太极拳的人不少,但大多数都在门外瞎逛,入不了门,希望内行不吝赐教,再次感谢!
Post by 大内高手;2633900
内力不是肌肉力,所以才有“旧力不去,新力不生”之说。全身肌肉力练到高度协调最多叫有了整劲。有了这种于外叫内力,于内称内劲的东西,才叫有内功。我一 老师(他是由道入拳)说:这功夫只是修道的副产品。难在不求不得,一心求之更不得。他称内劲为骨劲,检验的方法是能不能零距离发人。另一老师(他是由拳入 道)说:内功就是把体内都整动,最后到骨头。两人互不相识,修炼路径不同,至于内功印证却相同。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3 22:41
Post by laotou;2633518
好帖!通晓阴阳之道才是武术达成的关键。经常看到什么散打王,什么太极拳。要么一个劲儿的猛打,要么半死不活的以柔克刚,楼主才是说出了武术的精髓啊。阴阳,阳生阴长,阴阳转换之道才是武术大道。学武之人,就是要在对抗的过程中,准确的判断,对方的力道变化,进而快速的反制才是武术大道。喜欢古龙小说的人都知道,武林的高手都是无招数的,那才是至高的境界。古龙把阴阳之道玩儿的至高境界,古龙的小说就是玩儿的阴阳转化之道。

楼主如是武林中人,何不开馆授徒,将真正的武术发扬光大!
悟与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3 23:17
上面的定义里面和普通人或者说现代科学最大的分歧还不在于气的概念的引入,而是在于
  按照上面的定义,内力的指挥和协调都是靠的’[以后不打引号了,单说意这个字就是说这个概念],而意识无法主动指挥的,那么,这里产生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个是推论,一个是问题:

  推论就是,现代体育训练体系,不论如何都训练不出来内力,因为整个现代体育训练体系都是建立在主动意识之上的,甚至于现在整个运动生物学,关于神经系统的所有现代科技理论,都是建立在主动意识之上,甚至于从根本上否定意的存在。
  问题就是,既然不是主动意识能够指挥的,那么,什么样的训练体系,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能够成系统的培养内力,并且加强内力呢?内家功夫的基本根基就是意,这里花一些篇幅先把意做一个讨论:
按照道家的思想,意之所至,无所不能,按照佛家的思想,如果把意和未那识’‘阿赖耶识对应起来,也基本上是无所不能的。
  这里不讨论超过现代科技水平太多的东西,主要讨论意当中和内家功夫相关的几个主要特性,并且分别论证一下大致可信的这些方向的观察结果。
  第一个就是意在人体内部传递的速度,按照神经传导的速度计算,122米每秒[来源于网络],应该是一个符合内家功夫表现的数据,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速度,可以做到内家功夫的效果,也就是说,根据现代科技观察到的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的话,可以达到内家功夫的要求,这一点上面没有矛盾。
     第二个是意的反应速度问题,人类的最大反应速度在0.12秒左右[约翰逊从听到枪响到做出来跑步动作的时间,采用眼睛获得信号的方式测试有相同的结果],但是,从各种现象当中可以判断,内家功夫的反应速度远大于这个数据,还是说上面那个郭云深打姓焦的例子,郭已经出拳,焦作动作,郭换手,郭又出拳,击飞焦,这个过程全加起来也到不了0.1秒,类似的还有无数的偷袭突袭内家高手的记录,其结果均证明意的反应速度远高于主动意识的反应速度,下意识的做什么动作,如果有人有这种体会,应该明白这种类型的反应速度远高于正常情况,这一点是和现代科学观测结果矛盾的.

第三个是意对肌肉的指挥权问题,这个原则上也不存在太多疑问,本身人体的大多数生理活动都不是大脑指挥的,比如心跳等等,这一点证明了主动意识之外至少人体还存在一个维生系统[实际上我的看法认为,维生系统也是意的一部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哪怕是运动肌肉的指挥权,也不完全在大脑,比如说膝跳反射,字面上是反射,但是本质上就是完全没过大脑就做出来的动作;还有很多方面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如果说意拥有肌肉的指挥权,不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问题。
意的训练方式,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根本就不是主观意识能够指挥的东西,同时,主观意识越强,意越是被掩盖,无法发生作用。
讨论内家训练方式之前,先来一个小问题。
  有人奇怪[专业人士,体育类别的],我们训练的时候,主动意识要想指挥一块肌肉彻底放松,需要训练很久才能做到,要想指挥一块肌肉快速收缩,一样要训练很久,协调运动,更加困难[羽毛球触球的时候一般是一个单纯前臂的肌肉协调运动,仅仅一个前臂肌肉协调,一般要三五年才能彻底找准感觉],你说要想指挥全身的运动肌肉,不是开玩笑吧。
  不是开玩笑,为什么主动意识指挥肌肉运动不灵活,原因很简单,根本就不是主动意识的事情,原本运动肌肉的指挥权和协调者就是意,协调全身肌肉瞬间发力做一件事情,对意来讲不是大问题,对主动意识来讲,就是完全彻底的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运动肌肉的指挥权原本在意这个层次,我们后面会逐步探讨一下,这里的结论就是:
  采用主动意识驱动,绝对不可能协调全身肌肉,只有意的驱动能够做到。内力爆发的极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彻底的放松[这一点后面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阐述],推铅球的运动过程里面,手里要拿着一个铅球,不论如何都无法达到内力爆发的基本条件,因为必然有一部分肌肉始终紧张[铅球可是7公斤]
  内力推铅球的方式应该是这样:
  首先,把铅球放到一个架子上面,架子应该在胸部的高度上下,然后,把手放到铅球上,向前上方发力,这个是内力推的运动条件,但是很明显违背规则了[不允许使用辅助器材]
  另外,即使用内力推铅球,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来,其成绩比专业铅球运动员不会好太多,按照我们前面的计算,按照中位数,2吨的力量,短作用距离,假设一个较长的距离,比如三十厘米,那么,给铅球作的功就是2*30厘米
  但是,专业铅球运动员采用背推的时候,其平均推力在200公斤上下,作用距离长达3米上下[转一圈半,按照他们的个头算,3米少了],那么,其作用功0.2*3米,两者基本相等,考虑到铅球运动员长期适应这种运动模式,应该是专业运动员占优.

平均推力200公斤,没有高估,你要是见过铅球运动员抗着400多公斤的杠铃深蹲,你就不会奇怪了,推的过程里面,主要发力因素就是腿部,最后四分之一段才是上半身。
  转一圈半,按照铅球运动员的个头[一般2米上下],直径算1米是非常客气的了,那么,力的作用距离应该在5米上下,这样算下来,内家高手不占优势。
  同时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如果把铅球上的动能完全转化到人身上,可以让人飞出相当一段距离,前面有人提出过疑问,希望有人可以仔细算一下[实际按照我的估计,顶级铅球运动员完全可以把我这样体重在70公斤上下的人抓起来扔出去,扔个三五米没问题]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5 01:29
这问题就是验证方式的问题,假设有一个内家高手,找到了,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让他举杠铃,他肯定不行[肌肉始终紧张],推铅球也不行,至于活体检查,呵呵,好像还没有任何手段能够检查出来内气运行;其实只剩下一个实际动手,按照后面的分析,只有高到非常非常高的地步的牛人,才能做到发人飞而不伤,那么,要找一个愿意被汽车撞一下的人好像很困难的说[人体模型应该可以考虑,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小龙打沙袋完全可以看作内家发力的一种验证]
这个意的训练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强化意,进而逐步实现在合适的时候把主动权交给意来控制。
  这个问题佛道两家殊途同归,都是强调静功的修炼,并且都强调只有在停止主动意识的前提下,才能够让意逐步成长强化起来,佛家的经典讨论这个得数不胜数,道家的我们看看道德经的这两段: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深入的解释就不做了,大概这两段就是说,修’[这里的道可以看成意和气的综合体]的时候,需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致虚极,守静笃之后,才能万物并作,意才能真正地开始发挥作用。

  从这些论证[太简单了,不过要是深入论证的话恐怕都是几十万字的话题]里面可以看到,加强意的训练关键在于静功。
  好了,根据上面两个关键点,我们分析太极和形意的训练体系
这个是意对肌肉的指挥权问题,这个原则上也不存在太多疑问,本身人体的大多数生理活动都不是大脑指挥的,比如心跳等等,这一点证明了主动意识之外至少人体还存在一个维生系统[实际上我的看法认为,维生系统也是意的一部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哪怕是运动肌肉的指挥权,也不完全在大脑,比如说膝跳反射,字面上是反射,但是本质上就是完全没过大脑就做出来的动作;还有很多方面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如果说意拥有肌肉的指挥权,不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问题。
具体练习的要领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谈意的训练。
  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首先要形成一个极端强烈的主观意识投影,这个比较类似于把一个动作练习到下意识的地步的说法,郭云深在本身水准已经极高的情况下,还要日操崩拳万遍
  粗看起来这个就是一个熟能生巧,千锤百炼的说法而已,很容易得出来一个任何人愿意花功夫,按照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每天练习一万遍,十年就可以达到郭云深的水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这里的崩拳练习的目的,是逐步培养一种全身所有肌肉协作的意图,并且把这个意图投影到意里面,最后能够真正爆发全身的力量的时候工作的不是主动意识,而是意,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强调动作规范,强调如何使用力量,如何发力都是和这个训练目的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个时候起作用的始终是主动意识,并且这个思路的训练是强化主动意识控制力的训练,属于正宗的外家训练思路
  我认为,真正的内家训练思路,应该大致是这样一个场景:
  比如说打崩拳的时候,大概齐维持好一个基本正确的姿势,比如说练习三五个月能够不用脑子就做到这一点,好了,以后的训练就开始一个找劲儿的过程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脑子里面的一个极端强烈的影像扔到意里面,然后,主观意识放弃对运动系统的控制,交给意管理,到什么时候意能够自己带动出来整个崩拳的动作了,才算是找到劲儿了。
  不过,这里的那个极端强烈的影像,说得肯定不是应该怎样打好崩拳,而是在一个动作架势之下,在主观意识当中形成一种或者多种实战场景,比如说:

身体在打崩拳,但是,主观意识当中始终在想一个场景[在找着劲儿之前肯定是主观意识指挥练习的],比如说这个场景是敌人从正面扑过来,我应该如何脚下趟一个比起快速的步伐,在敌人的拳脚着落到自己身上之前,应该如何分析清楚敌人的重心,然后把自己的崩拳力量全部施加到敌人的重心之上.


作者: 大内高手    时间: 2010-7-26 08:54
兄好!内行谈不上,只是有缘认识几位高人。中国的修道以及太极功夫非常讲究体证,认识到了练没练到身体会告诉你。过去的道书谈方法的少,大量篇幅都是练功 不同阶段的体证。前一段看南怀瑾的书问老师(由道入拳):南怀瑾如何?答:很好,很渊博。问:他功夫修炼如何?答:社会主义的人谈共产主义的事。没练到那 个阶段,参考古人的体会吹牛,在行家面前是过不了关的。我也就不在胡侃了,转帖一篇师傅(由拳入道)的文章,与兄弟共好们分享。

“ 从修炼的程序上,可以简要地把太极拳的体练阶段概括为:学盘架子__练拳不用力(动功)__内功修炼(静功)__带功练拳(拳功合一__太极拳功法)。盘架子不必多言,求懂劲则有后面三个层次。

  

  练拳不用力乃太极拳修练的第一要诀



   首先,何为劲与力,从武术的内家功夫来说,力,是指显于外的依赖于身体的筋骨和运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作用力,即外力也;劲,是指藏于体内的依赖于人 的意识调控体内不运动肌产生的内在能量,即内劲也。所谓懂劲,拳论云: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即是先明白如何通过练功在体内集聚能量,而后如何将体内能量运用 于推手,表现的是内外合一。外部作用依赖于内在能量转换,内在能量的表现又必须通过接触点作用作用于对方的劲源及整体。不懂劲就没有太极拳推手与技击的理 想效果,没有内劲就不可能懂劲!可见内劲是练拳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怎样产生内劲呢?在练拳的初、中级阶段时,劲与力是截然对立的, 有我无你,互不相容,力乃劲之天敌,有力不生内劲,欲生内劲就必须不用力。不用力,就是要求打拳时慢慢地动,一点儿力也不用地动。在有一定太极拳基础,能 够按照太极拳基本要领自行熟练盘架子后,行拳不用力即是太极差失修炼伯第一要诀!理论上不外乎为松、轻、慢、沉。松者,不僵不紧也;轻者,用力极小也; 慢,速度迟缓也;沉者,气沉丹田也。懂此四字,离产生内劲不远矣!

 从广义上说,无论是通过静功或动功增长内劲的功法都视为内功,但在狭义上,内功是指在身体静态条件下通过意识在体内控制不承受意肌运动而获得内劲的功法。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的核心技术是内功修持,通过内功修炼获得内劲不断增长,获得超乎常人的体内能量。练内功就是要内劲,内劲就是内 动所形成的,内动是内功修持增长内劲的主要内容。内动,即是不依赖于身体的筋、骨与运动肌所产生的外形动作,而依赖于大脑意识让体内不运动肌产生运动。如 何产生内动?首先,在身体内部宜选择运动肌不发达、不运动肌多的小腹中部,即下丹田部位,在身体静态下用意识支配做丹田运动,劲由丹田始,丹田运动是太极 拳运动的实质。运动形式可以为:收缩与舒张,前后、左右、上下拉动,三维的螺旋运动,大约五十至百天即可在丹田产生沉甸甸的感觉,继而坚持,即可知晓内 动。常言道,打拳有时,练功无间,初始训练内动,不一定在打拳中练,最好在行、立、坐、卧之中练习,所以内动的训练时间是非常充裕的。内动训练久之,内劲 自生矣。



  带功练拳是太极拳功法的主要内容
  拳论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使顺遂。这即是我 们常说的带功练拳。懂得了练不用力,又学会了身体静态的内动功夫,带功练拳即水到渠成矣!直白地说,带功练拳就是用内动做太极拳动作,身体的变化依赖于丹 田的开合。通过拳的动作来增长内劲,也是内功与拳的合成。将内功运用于运动的拳法之中,由内及外,拳功合一,这即是太极拳功法,也是太极拳区别于中低阶段 外家拳的重要标志,到这时才可以说会练太极了!到了带功练拳则一遍拳长一分功夫,功用一日,技精一日,功用久之,全内内气充盈,内气充足,身体如棉裹铁, 太极拳之劲懂矣!”
Post by 太极初学者;2633929
多日不见,近来一向可好? 欢迎大内高手参与讨论,这个地方喜欢太极拳的人不少,但大多数都在门外瞎逛,入不了门,希望内行不吝赐教,再次感谢!

作者: 大内高手    时间: 2010-7-26 08:58
这是师傅2006年写的,现在体会又有不同。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7 15:09
这个才应该是形意之意,所有的为打崩拳而打崩拳的思路,全部都是南辕北辙,绝对不可能形成内家战力。
所谓形意门内真正的不传之秘,应该就是这个吧,反正不论如何,我都不相信老郭同志每天一万遍的崩拳的时候脑子里面就在想着如何中规中矩的做好这个动作,如果这样老郭同志的意志力和低级趣味就超级强了,老郭同志炼崩拳的时候,主动意识[应该到了最高水平也是有时主动意识控制,有时意控制]应该在构思各种战斗场景,绝对不是无聊的想动作规范。
练习崩拳的时候,是快还是慢,架子是低还是高,步法是半步还是一步,是不是出拳带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主动意识里面正在想什么。
  练习有成的标志,也绝对不是看你一个人打崩拳的时候的动作规范性,而是看你在对战的时候,是否能够把动作完全交给意控制,进而形成真正的内家发力。
下面三个主要部分,是讨论的重点:
  形意的静功
  太极的架子
  太极的静功
  分别讨论这三者对意的训练的作用。
  讨论完意的训练之后,开始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尝试定义气,然后一样的讨论两家训练体系当中对气的训练。
  最后应该是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内力掌故当中一些明显超过普通物理打击的现象,比如暗劲,不发人也不伤人的电击感等等。
  料敌机先也分成两个层面讨论,第一个层面是在现代科学解释能力范围之内的,就是看到或者听到敌人动作之后作反应;第二个层面超出了现代科学解释范畴,就是感觉到杀气,避免影响本文的科学性,放到最后讨论。
练拳时树立一个假想敌是传统功夫里的一贯作法啊——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如此而已,到了形意那里不至于就变成不传之秘了吧。
 在一般人,意始终处于蒙蔽状态之下,看到这里的人可以立刻试一下,把脑子里面的所有念头都抛开,把眼睛闭上,耳朵塞住,你会发现你进入了一个昏昧的状态,就算是昏昧的意,大多数人也没有办法在这个状态里面常驻,一般情况下很快就会有杂念产生,离开这种状态.
   
所以,对于内家功夫修炼者,还需要加强意,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把意上面蒙着的灰尘逐步擦掉,恢复其原本的清明状态,在形意拳里面,三体桩起的就是这个作用,当然,三体桩主要作用还有一个就是养气,这个是后面的话题了,今天主要谈明意的方面.
  按照佛道两家的修炼说法[无数人在这两个领域里面有成就],把眼耳口鼻舌身意[主动意识]带过来的所有感觉,思想都停掉,剩下的就是意了,套用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说的就是要想让意成长起来,就不能跟着眼耳口鼻以及主动意识转.
  三体桩在摆好姿势之后,也就是把那些如龙如虎如豹的身体姿势以及肌肉松紧程度调整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开始努力向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方向靠拢了,每当产生杂念之时,应该有意识的不跟随,换句话说,就是放弃主动意识的控制权,让意出来体会站桩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经过这种形式的锻炼,能够逐步使意清澈起来,同时能够逐步适应意控制身体的感觉.
  好了,能够稍微深入讨论一下形意的训练体系对意的训练方式,以及效果就可以了.

作者: 好好玩啊    时间: 2010-7-27 15:23
什么时候有练轻功的中国人去世界田径大奖赛中拿个长跑、短跑和跳高冠军就有资格说了。
什么时候有练暗器的中国人去世界飞镖大奖赛中拿冠军就有资格说了。
什么时候有练武术的中国人去参加UFC拿个冠军就有资格说了。

其实现在的太极、形意、八卦用来舞台表演,用来强身健体还是很不错的,千万不要奢谈打架实战。架子在好看,比不上身体抗打,拳头硬的。
作者: john88    时间: 2010-7-27 15:31
Post by 好好玩啊;2637453
什么时候有练轻功的中国人去世界田径大奖赛中拿个长跑、短跑和跳高冠军就有资格说了。
什么时候有练暗器的中国人去世界飞镖大奖赛中拿冠军就有资格说了。
什么时候有练武术的中国人去参加UFC拿个冠军就有资格说了。
要求高了!古云:君子动口不动手。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7 23:30
前面的讨论当中,仅仅讨论了应该如何在意当中投影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意的运动系统控制方式以及反应机制,还有应该如何加强意的作用的问题,并没有讨论:
  在意的指挥下,究竟是怎样协调所有肌肉相同一个目标努力的
  在意的指挥下,究竟因为什么反应速度可以达到匪夷所思的水准
  这种问题,这里有一个潜在假设,就是在意的指挥下,这些事情都不算大事情,都是可以不追求,也没有办法追求的事情
  那么,参考上面的一句话,以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体会到的,如果真的进入了一个生死群殴现场,并且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那么,这个阶段的所有反应,真的是非常的接近下意识,并且经常能够作出来远远超过平时的动作,但是,是否能够说在这种环境下人人都是内家高手了呢?
  肯定的答案就是不是,在这种环境里面,以及类似于火灾地震等等突发自然灾害里面,以及加上上面经常举的电击例子里面,普通人在短时间里面,单个动作里面,有可能作出来接近内家高手的反应以及爆发出来巨大力量,但是,这种情况具有巨大的偶然性,很少一部分人的很少几个人生瞬间,能够做到这个水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说书时间,都不可能做到这个水准,甚至于在上面说到的极端环境里面
  但是,对于内家高手来说,可以经常性的进入这种状态,不论在群殴里面,还是和高手的单挑,或者面对偷袭,最倒霉面对天灾人祸,都可以做到远远高于常人的水准
回到论题,在单挑或者群殴的情况下,内家高手和普通人,外加高手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呢?
  依然从形意讲
  假设现在有一个形意门的选手,已经找到了意指挥行动的确切感觉,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已经把和对手战斗的场景丰富到了十种情况的水准
  那么,在面对绝大多数的单挑情况下,以及面对水准中上[如果都是高手来群殴你,那么最好假设你有萧远山的战力]的群殴战况,该选手都是可以轻松面对的,因为在他的训练过程中用到的十种战斗场景,已经基本上包含了单挑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所有攻击形式,以及群殴当中的大多数需要面对的攻击
  这里需要作一个说明,十种是一个泛指,但是事实上,形意的训练方式当中,如果进入意的操纵范畴,其动作速度,反应速度,都远超普通外家高手,那么,需要关注的攻击方式只不过是从什么方向来,先出拳还是先出腿,动作快还是动作慢等等,说十种已经够多了,同理可以想象群殴.
   
那么,在战斗当中,这位选手需要做的仅仅是把每个动作和判断都交给意去做,就完全可以做到纵横来去,几无敌手,并且基本上不做无用功,就是说群殴不占什么优势
内家高手在单挑或者群殴当中,意是非常清明的,所做的所有判断,都是平时练拳的时候已经千百次的通过主动意识投影过来的,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都是深思熟虑的动作。
  普通人在搏斗当中,绝大多数时候是处于高度兴奋但是头脑不清醒的状况下,面对大多数的打击,首先的反应是慌乱,只有在很偶然的生死关头,才能够在意的指挥下作出来正确的动作,有足够的反应速度,但是,如果接着给他一下,死定了
  外家高手在搏斗当中,基本上主要是主动意识指挥,完全套用平时训练模式,那么,如果碰到的是一群普通人围殴,那么,面对每一个远不如自己的反应速度的选手的时候,外家高手也可以做到相当的战力,不过体力消耗很大而以,但是,面对反应速度与力量远大于自己的内家高手,外家高手基本上是没有办法,死路一条
  如果是面对反应和力量比自己大的外家高手,大家至少处于一个数量级,最后很有可能演化成缠斗或者摔跤,绝对不至于没有办法打。
谈一下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问题
  假设普通人的战力为一
  外家训练体系,会呈一个逐步靠近瓶颈,其实速率较大的曲线发展,基本上类似于:
  第一年形成3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5的战力
  第三年形成7的战力
  第四年形成8的战力
  第五六七八年很有可能就在9-11上面徘徊了,如果不进入内家,这个最终数据和该选手的本体身体素质有重大关系,历史上曾经有过超过100-1000的战力的外家选手,但是其本人基本上具有项羽或者关羽那样的超强本体战力[天赋]
  内家训练体系,呈现一个相当不同的曲线,是一个起初平缓,有突破后急剧提高,并且基本上能够持久的线性提高,只有到了45十岁开外,才有可能出现下降,基本上类似于[这个形意和太极有大不同,本质原因在于形意的训练某种程度上接近外家训练方式,我们这里说太极]
  第一年还是1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1.5的战力
  第三年还是1.5的战力
  第四年还是1.5的战力
  、、、、
  第九年,找到了发力的感觉[好多人一辈子也找不着],形成5的战力
  第十年,形成10的战力
  第十一年,形成15的战力
  、、、
  第二十年,年龄大了,稳定在60的战力,之后缓慢下降
  这个描述证明了现代社会要想推广内家功夫有多难了
 三体桩在摆好姿势之后,也就是把那些如龙如虎如豹的身体姿势以及肌肉松紧程度调整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开始努力向着
  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方向靠拢了,每当产生杂念之时,应该有意识的不跟随,换句话说,就是放弃主动意识的控制权,让意出来体会站桩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经过这种形式的锻炼,能够逐步使意清澈起来,同时能够逐步适应意控制身体的感觉.

作者: starca    时间: 2010-7-28 23:18
楼主看来是体院毕业的,完全可以去写体育论文了。尊重LZ的钻研热忱,
不过LZ的推测(还是您转载的?)找不到坚实的基础

“从这里我感觉郭这个层次的形意高手才是真正的内家高手”

------请LZ先自我评价一下您是哪个层次的?您是与郭一个层次,还是高几层,还是低几层?您要是比他低几层,那您的判断有些草率。


“我认为,真正的内家训练思路,应该大致是这样一个场景:
  比如说打崩拳的时候,大概齐维持好一个基本正确的姿势”


-------真正的东西不是您认为出来的,如果您通过您说的“大概齐”的这些方式练出了内家功夫并通过与大陆众多名家同行们比手较技验证过了,您再说“真正”也不迟。郭云深等人的功夫是与许多行家较技后被人公认的,不是他大概齐认为出来的。


”郭的半步崩拳,纯粹以爆发力取胜,不管你的体重,防御能力,是否练过铁布衫等等,一律一拳击飞,还有,郭的崩拳已经到了只要接触一点点,就可以击飞壮汉的地步,这个爆发力已经超过李小龙很多了,属于典型的以内家功力取胜”

-------------内家功夫离不开爆发力,可您要是认为郭纯粹以爆发力取胜,我怀疑您对内家功夫能有几多的经验? 李小龙不过是凭一身的蛮力加上技巧得胜的,他比郭层次低多了。


“李小龙打沙袋完全可以看作内家发力的一种验证”

---------蛮力而已,一看就知不是内家拳的发力。

“假设普通人的战力为一
  外家训练体系,会呈一个逐步靠近瓶颈,其实速率较大的曲线发展,基本上类似于:
  第一年形成3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5的战力
  第三年形成7的战力
  第四年形成8的战力
  第五六七八年很有可能就在9-11上面徘徊了,如果不进入内家,这个最终数据和该选手的本体身体素质有重大关系,历史上曾经有过超过100-1000的战力的外家选手,但是其本人基本上具有项羽或者关羽那样的超强本体战力[天赋]”


------------- 请问LZ的这些数字有统计学根据吗?是从多少行武之人那里经过多少年统计出来的?您是怎么知道项羽或关羽的“战力”的呢?全是您的猜测吧?如果仅是猜测,是有些对不起读者的。



LZ总是把内家和外家进行比较,不知您听说过没有:(中国)天下功夫是一家。外家也练气和意,内家也练劲和力,到内家或外家的高境界的时候,内外家都走到同一的追求和原则上去了。内家和外家的两个水平相当的高手较技,谁想赢都难。

尽管有以上疑问,不过对LZ的执着钻研精神,还是很敬佩,有冒犯之处请谅解。LZ能否透露一下每天花在练功上的时间是几个小时?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9 00:50
这篇是赵道新他的拳论
  其中很多谬误,按照我的理解,应该算是一个形意门的外家弟子,完全没有找到内力的感觉,比如:
  [爆发力的施用不应有规律性,但都有明确的目标。任何一种爆发力发放时都要力求放松,以增加出击的速度。当接触目标前的刹那,肌肉整体突然紧张,力量骤然集中,劲长而透。随后迅速复原、放松、并在意念上已经形成了再次攻击的准备。整个行动似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
  [在拳斗中意念不足会使神经得不到充分的兴奋,注意力难以贯注,反应迟钝,从感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到肌肉做出相应的收缩,或者自从发现了进攻的机会到完成进攻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容易产生留情、犹豫和多虑等现象,导致打击速度、强度欠缺,造成打击无效或被敌所乘的被动局面。

   但是意念过份强烈,神经系统反而处于抑制的状态,同时也影响了大脑敏锐的思维,从而使力度、速度和灵敏度下降。此外,容易产生锋芒外露,孤注一掷和加速疲劳等副作用。
   拳术中意念的合理运用应以适中的意念强度贯穿于训练或实战的始终,并能根据客观需要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在战斗中,视较技为角斗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战胜敌手作为神圣的职责。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计日成功的容易事,这必须使自身与环境达到高度的谐和统一]
  从这两段引文[这个应该是真实体会,当时比他牛的人太多,乱写很容易被识破]当中可以看到,赵同学在使用形意的时候,或者练习形意的时候,始终是主动意识在起作用,从这一点上看,完全没有进入内家境界,应该是自己原本力气比较大,反应比较快,最后训练成了形意门外家高手

再说一个尚云祥的弟子,李仲轩
  这位的体会就和我上面的分析基本上差不多了,看一下他的自述:
  [形意拳还有秘诀,叫肩在手前,手在脑后,不好懂]
  [比武靠即兴发挥,练武也要即兴发挥
]
  [与人交手,鬼催着似的就把人打了。打人跟闹鬼一样,你说形意有没有歪理
?]
  [练拳不能太用劲,要用脑子调。太紧了人受不了,你以为下了功,只要练就肯定好,不一定,练反了就糟了。形意拳哪一拳都健身,反过来哪一拳都伤身,越练越松快,就对了,练着乏味痛苦,就要赶快变招。否则劲太紧了,能把人练傻了,这是真事,不是比喻。练拳就是练脑子
]
  [练了拳,一天到晚身上显着架子,这是妖气十足。唐维禄怎么瞅怎么是个老农民,只在与人交手时两眼才来光,见着了唐师的神采,也就被他打倒了。在如何显真形这一点上,人和人就分出了巧拙。刹那显真身,是形意拳的大巧
]
  鬼催着就把人打了,呵呵,当时指挥的根本就不是主动意识,这里就很清楚了吧,所谓手在脑后也是在说这个道理,就是不用主动意识指挥动作

  这位应该算是真正找到内力的
外家高手搏斗之时,如果是高水平对决,那么,基本上也是下意识的反应为主,和内家高手的发力与反应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形意的理想训练模式应该怎样
  形意练架子的时候,内力的爆发应该在什么阶段,在爆发内力之前全身肌肉应该处在什么状态
  形意什么时候开始实战训练比较合适
  既然是意在指挥,那么,各种实战反应是如何培养的
  为什么三体式和五行拳的后手都没有做出防护动作
  大概就是这些问题了,依然仅仅谈论意的问题,气后面再谈
外家高手搏斗之时,如果是高水平对决,那么,基本上也是下意识的反应为主,和内家高手的发力与反应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区别应该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内家选手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如果找到劲儿的话,那么,在日常训练当中,就已经习惯了在意的指挥下做动作,属于训练有素,而外家高手的下意识动作,依然是他们平时训练的主动意识指挥肌肉的运动模式,不会出现超过其本身肌肉力量太多的爆发力,就是说,真正搏斗之时,如果外家高手碰到动作速度力量相当的选手,则其反应模式与普通人差不多
  第二个就是反应速度的问题,意在获得身体的运动系统控制权之后,并不能够保证可以对敌人的攻击做出来正确反应,佛门高僧,要想用意指挥身体,都很容易,但是要想在技击当中做出来反应,则必须在意当中投影下来正确的反应模式,如果是没有经过武学训练的佛门高僧,其反应模式会比普通人快很多,但是不会做出正确的技击动作,以及如果没有气作保护的话,很容易受伤[纯粹修佛,不练武功,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也会具有极强战力,这个后面论述,这里说的是一般境界的僧人]
  外家高手的训练过程中,始终是主动意识作主,那么,换到意控制之后,反应速度快了,但是做出正确动作的反应模式完全没有建立,从这个角度说和普通人还是差不了多少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必须考虑,对于实战经验过于丰富的外家高手来说,比如说久经战阵的武将,以及天天找人打架的外家高手[呵呵,以赛代练],是很有可能进入内家境界的,也就是说,在频繁的打架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反应模式,进而保证在意的指挥下做出来正确的反应,但是他们和内家高手相比,气上面以及发力模式上面还是有明显的差别。
纯粹在意的控制下搏斗的时候,内家高手是灵台清明,了无杂念,非常清晰的状态,并且应该明确的知道自己做了哪些动作,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等等,比如:找到对方重心了,可以发力了,这样的反应在意当中非常清晰,并且对于高手来讲,是可以控制的。
  外家功夫,或者普通人,在生死战斗当中进入意的控制之后,脑海一片空白,最极端的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哪些动作,至于当前处于什么状况,敌人在干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影像。这个也是极其重要的区别.


作者: kungfuho    时间: 2010-7-29 01:33
Post by starca;2638837
楼主看来是体院毕业的,完全可以去写体育论文了。尊重LZ的钻研热忱,
不过LZ的推测(还是您转载的?)找不到坚实的基础

“从这里我感觉郭这个层次的形意高手才是真正的内家高手”

------请LZ先自我评价一下您是哪个层次的?您是与郭一个层次,还是高几层,还是低几层?您要是比他低几层,那您的判断有些草率。


“我认为,真正的内家训练思路,应该大致是这样一个场景:
  比如说打崩拳的时候,大概齐维持好一个基本正确的姿势”


-------真正的东西不是您认为出来的,如果您通过您说的“大概齐”的这些方式练出了内家功夫并通过与大陆众多名家同行们比手较技验证过了,您再说“真正”也不迟。郭云深等人的功夫是与许多行家较技后被人公认的,不是他大概齐认为出来的。


”郭的半步崩拳,纯粹以爆发力取胜,不管你的体重,防御能力,是否练过铁布衫等等,一律一拳击飞,还有,郭的崩拳已经到了只要接触一点点,就可以击飞壮汉的地步,这个爆发力已经超过李小龙很多了,属于典型的以内家功力取胜”

-------------内家功夫离不开爆发力,可您要是认为郭纯粹以爆发力取胜,我怀疑您对内家功夫能有几多的经验? 李小龙不过是凭一身的蛮力加上技巧得胜的,他比郭层次低多了。


“李小龙打沙袋完全可以看作内家发力的一种验证”

---------蛮力而已,一看就知不是内家拳的发力。

“假设普通人的战力为一
  外家训练体系,会呈一个逐步靠近瓶颈,其实速率较大的曲线发展,基本上类似于:
  第一年形成3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5的战力
  第三年形成7的战力
  第四年形成8的战力
  第五六七八年很有可能就在9-11上面徘徊了,如果不进入内家,这个最终数据和该选手的本体身体素质有重大关系,历史上曾经有过超过100-1000的战力的外家选手,但是其本人基本上具有项羽或者关羽那样的超强本体战力[天赋]”


------------- 请问LZ的这些数字有统计学根据吗?是从多少行武之人那里经过多少年统计出来的?您是怎么知道项羽或关羽的“战力”的呢?全是您的猜测吧?如果仅是猜测,是有些对不起读者的。



LZ总是把内家和外家进行比较,不知您听说过没有:(中国)天下功夫是一家。外家也练气和意,内家也练劲和力,到内家或外家的高境界的时候,内外家都走到同一的追求和原则上去了。内家和外家的两个水平相当的高手较技,谁想赢都难。

尽管有以上疑问,不过对LZ的执着钻研精神,还是很敬佩,有冒犯之处请谅解。LZ能否透露一下每天花在练功上的时间是几个小时?
你好:
     在文章开始时就己说明转载给爱好者们研究与参考的. 只是文章中的有些观点和看法本人也认同而已.还在不断学习中.与李小龙相比低好几十层,更不敢与前辈郭云深相比.谢谢你发表观点与看法.
作者: ZHANGWH    时间: 2010-7-29 06:51
以我的拙见:
练内家的人,练拳总想到气,那就偏了.
若总想到爆发力,就很难进步.
作者: 好好玩啊    时间: 2010-7-30 19:39
以我拙见,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不是阴阳二气,而是练成一团混沌之气,连人都练到虚无境界,变成没人,那才是真太极功夫,呵呵。

其实练功夫,就是练伤人杀人,练武术就是练如何伤人杀人的功夫,练武术练得身体强健,那是练武术的附带产品,不能舍本逐末。

武术里的“一力降十会”这是真谛,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没用的。

自古以来都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现在是“文无第一,都是并列第一”,“无武第二,都是嘴巴第一”。一句老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功夫号不是靠嘴吹,也不是看谁发表的论文多,是靠拳头来打的。哪怕内功天下第一,架子可以和芭蕾舞比美,文章可以拿诺贝尔,不敢出来打,还美其名曰,君子动口不动手,呵呵,酸
作者: 太极初学者    时间: 2010-8-1 15:18
太极拳是否能用于实战现在确实是众说纷纭,但以前的太极拳一定是极具威力的拳种,杨露禅在北京摆三天擂台打败京师众多武林高手,最后跟董海川大战三天不分胜负,没人敢对杨露禅的太极拳说三道四,后来的杨建侯,杨班侯以及杨澄甫的功夫也没人敢说三道四,孙禄堂活着的时候就被武林中人尊为武圣,杨澄甫与孙禄堂是结义兄弟,孙禄堂是杨澄甫的二哥,想必孙禄堂认为杨澄甫的功夫可以。杨澄甫的徒弟当时也是赫赫有名,但再以后就渐渐式微了。再后来推广太极健身,太极拳的实战功能渐渐弱化,以致于人们开始质疑太极拳能打吗?最近似乎有个好消息,国内有一位叫田金龙的,对太极拳很有研究,对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他有一位学生,以前是个胖子,想减肥而跟田老师学拳,后来迷上太极拳,不到4年,参加国内武林风比赛得了冠军,应该算是能打。

关于楼主,一般人最好不要质疑他是否能打,他是练散打出身,练过形意、八卦等,后来因散打水平遇到瓶颈,于是拜师学太极,后对太极拳极为推崇。

本人很喜欢太极拳,可惜练了三年多还在门外转磨,就当是锻炼身体。太极拳不像外家拳好练,如果不得法,可以说练也是白练,功夫就别想了,打架也别想了。
作者: starca    时间: 2010-8-1 15:22
Post by 好好玩啊;2640517


其实练功夫,就是练伤人杀人,练武术就是练如何伤人杀人的功夫,练武术练得身体强健,那是练武术的附带产品,不能舍本逐末。


对中国功夫而言,防身自卫的能力是在身体强健之后才能去追求的,练武得以身体强健是本,是前提;防身自卫是末,是副产品,是另一个层次的追求。通过练武而气血通畅劲力充沛,之后才能有足够的自卫和进攻的能力。

对西洋功夫,或许功夫就是功夫,打人就是打人,与健身关系不大。前世界拳击冠军阿里,打人很有能耐吧,可是三四十岁就走路哆哆嗦嗦,还不如一个健康的80岁老人身板硬朗,你说这种“拳王”的称号,代价太大了吧。
作者: ZHANGWH    时间: 2010-8-1 21:43
感谢搂主在这里搭了一个台子,我们不能在这里比试比试手脚上的太极功夫,却可以比试比试口上的太极功夫.
这还挺见效,也提醒练功了.起码比以前练的勤了.
作者: 太极初学者    时间: 2010-8-2 17:57
虽然本人的太极拳没有入门,但还是知道太极拳是个好东西,打上个把小时的太极拳,感觉真的很舒服,活动一下筋骨,微微出点汗,精神上也很轻松,只是有时有些懒,另外也有些心急,总想上层次,反而恰得其反。

感谢楼主搭建的这个平台,读读大侠们的体会,也提醒自己练拳,再次感谢!
作者: 太极初学者    时间: 2010-8-3 15:23
先生,您真逗,张嘴就来,不知道的事情您就先问一句,您怎么知道楼主光说不练?我在NDG公园见过楼主与人交流,在Angrignon公园见过楼主教拳,我拜访过楼主,讨教过。您是想学,还是想交流?

Post by xu3331;2643505
纸上谈兵, 典型的光说不练. 楼主何处设坛, 或讨论,或交流, 或授徒,或比赛 ...... ?

作者: 太极初学者    时间: 2010-8-8 19:58
标题: 体松与劲松
ZT:体松与劲松 作者:张升

初学太极拳都是从放松开始的。松是基础,通过放松打开气道,周身气道通达,由此而渐破“气滞”。由意念导引,拉通内动,往来开合,渐生内劲,从而生中定。不蕴蓄着内劲的太极拳只能称谓之太极操。
  太极拳的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放松。如果问什么是松的话,许多有经验的老拳师们会这样说:“松就可以产生不丢不顶”。“不丢不顶”是太极拳的专业术语。能做到“不丢不顶”,就可以随屈就伸,沾粘连随。两力相争互不相让是谓“顶”;两力相争,其中一个先逃,是谓“丢”。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太极推手就是检验太极拳功夫高低的最好方法。能不能做到松,可以用以下的一些方法来检验:
  甲立身站稳(弓步不动),乙用单手推住甲的前胸,然后突然松开,此时如果甲俯身前倾,这就是“顶”;如果还未等乙松手,甲的身体就后仰失重,这就是“丢”(也叫“弱”);如果甲不受乙的影响,稳如泰山,那么甲就做到了“不丢不顶”。当然这也只是做到了松的第一个阶段——“体松”。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第二阶段的练习,从而达到“劲松”的状态。所以太极拳的松是分阶段的,至少应有两个阶段,先“体松”,后“劲松”。
  先说“体松”。“体松”顾名思义就是身体的放松,即:头、颈、胸、肩、肘、手、腰、胯的放松,也就是周身放松。通过周身放松,使气血通畅,气道通达,周身不“气滞”。做到不“气滞”,就能使气血在运动中求开合,拉通内动,使体内产生内劲。这个内劲不是生活中我们习惯了的力,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来提、拉、推、拽等。这个力是有形、有象的,是通过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是浮于肉体表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力我们给它定义为“外力”。而“内劲”则不同,它是由内及外而产生的劲,是无形无象且充盈于体内的。“内劲”随着放松状态下的开合运动越来越足,越来越满,就会感到丹田充实,真气在体内充实两肋、两臂乃至周身,此时有气壮山河的感觉。这就是达到了前面所说的第一个阶段的“松”——“体松”。虽是“体松”,也只不过是知己的功夫,只能做到别人推之不动,晃之不移,却不能把人自由的发放,身体也不轻盈,内劲不能随意的转换。所以还需要进行第二步的练习,也就是“劲松”的训练。
  “劲松”是在“体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内劲在体内不断地牵拉、充盈,丹田之气越来越足,真气遍布周身,周身处处是丹田,这时要发劲于物,要进行抖大杆子训练。目的就是把体内的内劲尽量的松开拔出,称之为“拔劲”。体内的劲拔出后,其内劲渐空,然后再进行开合训练,进一步的牵拉、充盈,当体内劲又感到胀满时,这时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拔劲训练,经过多次循环往复地训练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内劲在体内可以随意地转换,丹田之气能够充分地发放,此时会有一种气场效应。推手时使自己与对方成为一个整体,劲力可以通透到对方的身上,可以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状态,此时对手会有一种进退两难的感觉,一动一静皆被控制。上述训练方法在太极拳历史上有据可查,如人称“转杆子三爷”的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在习练拳架的同时又融合了抖大杆子训练,其目的就在于此。
  这时“劲松”与“体松”在身体感觉上有了很大的区别,当推到懂得了“体松”的人身上,有一种推到了一堵墙的感觉;而推到达到了“劲松”阶段的人身上,就会感到好似推到了棉花包上,让人无着无落。
  懂得了“劲松”就可以渐次的追求更上层的功夫,其中滋味甘苦自知,正所谓“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中”,妙哉也!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